- 相關推薦
從藥物不良事件報告看合理用藥的必要性
藥物不良事件是指與用藥相聯(lián)系的損害,其中以藥品不良反應和用藥錯誤最為常見。
從藥物不良事件報告看合理用藥的必要性【1】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藥物不良事件(ADE)的發(fā)生情況和引發(fā)ADE的相關因素,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方法對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65例ADE報告進行分類匯總,并按患者情況、藥品種類、給藥途徑、臨床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365例ADE報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0歲的患者發(fā)生ADE例數(shù)較多(21.9%);靜脈給藥易引發(fā)ADE(88.5%);抗菌藥物發(fā)生率最高(60.0%),其次為中藥注射劑(17.1%);臨床表現(xiàn)最常見的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33.4%);不合理用藥病例占有一定的比例(18.1%)。
結論ADE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加強合理用藥管理可減少ADE發(fā)生。
【關鍵詞】 藥物不良事件;報告分析;合理用藥
藥物不良事件(ADE)是指與用藥相聯(lián)系的損害,其中以藥品不良反應(ADR)和用藥錯誤最為常見[1]。
ADE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特別是不合理用藥所致。
本研究對我院2007、2008年收集上報的365例ADE報告進行分析整理,旨在討論其發(fā)生的因素、特點,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資料來源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醫(yī)師、藥師、護士等醫(yī)務人員呈報的365例ADE報告。
1.2方法將收集到的ADE報告按患者情況、藥品種類、給藥途徑、主要臨床表現(xiàn)等進行分類統(tǒng)計,并對病例中患者出現(xiàn)的不合理情況進行分析。
藥品分類方法參照《新編藥物學》第15版。
2結果
2.1發(fā)生ADE患者性別與年齡分布365例ADE報告中,男性患者162例,占44.4%;女性患者203例,占55.6%;年齡最小3個月,最大96歲。
60歲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為21.9%。
結果見表1。
表1發(fā)生ADE患者年齡分布
2.2ADE因果關系評定及轉歸按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的ADR關聯(lián)性評價標準進行因果關系評定:ADR結果肯定有29例,很可能有202例,可能有130例,可能無關4例。
治愈111例,好轉254例。
2.3ADE涉及藥品及分類對365例ADE報告涉及的藥品進行分類統(tǒng)計,中藥注射劑單列一類。
共涉及12類89種藥物,其中抗菌藥物所占比例最大,占60.0%,其次為中藥注射劑,占17.1%。
結果見表2。
表2ADE涉及藥品分布
2.4不同給藥途徑與合并用藥情況不同給藥途徑與ADE的發(fā)生有一定的關系,365例ADE報告中,靜脈滴注為323例,達88.5%;口服為16例,占4.4%; 其他途徑26例,為7.1%。
合并用藥56例。
2.5ADE所涉及的器官、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本報告中,ADE涉及多個系統(tǒng)、器官。
臨床表現(xiàn)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為主,占33.4%;消化系統(tǒng)癥狀居第2位,為18.3%;再其次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為14.5%。
結果見表3。
2.6引起ADE病例不合理用藥情況引起ADE的患者中有66例存在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占18.1%。
超劑量使用、藥理性拮抗比例較大。
見表4。
表3ADE涉及的器官、系統(tǒng)分類及臨床表現(xiàn)表4引起ADE病例不合理用藥情況
3討論
由本研究中患者的一般情況可見,女性病例多于男性,為1∶0.8,與文獻報道相近[2]。
從年齡構成來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
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藥物消除變慢,故老年人使用經(jīng)肝代謝的藥物時,用藥劑量應為青年人的1/2~1/3,使用經(jīng)腎排泄的藥物時應注意減量[3]。
然而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老年人均使用成人量,甚至超量使用。
藥物在體內(nèi)蓄積是導致ADE的原因之一。
另外老年人所患疾病多,用藥種類也多,各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增加了ADE的發(fā)生率,在選擇藥物時,應根據(jù)其生理病理狀態(tài)及藥物代謝特點調整劑量。
抗菌藥物引起的ADE居首位,一是由于用量較大,二是由于此類藥的濫用。
據(jù)文獻報道[4]加替沙星ADR的發(fā)生率為12.53%,而老年人因經(jīng)常伴有其他疾病,ADR的發(fā)生率更是高達20.86%。
雖然加替沙星的ADR多見,但許多是可以避免的。
我院收集的ADR報告均為加替沙星注射液所致,其中有22例患者表現(xiàn)為心悸、乏力、出汗、面色蒼白、惡心嘔吐等癥狀,且有15例為空腹注射,進食后好轉。
通過分析認為實際上是一種低血糖反應。
隨后我們要求患者在注射前盡量進食并減慢滴速,該不良反應已明顯減少。
中藥注射劑引起的ADE居于第2位,共涉及10個品種,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過敏性休克、心悸、寒顫、發(fā)熱、皮疹等。
中藥注射劑有效成分復雜,缺乏統(tǒng)一的質量控制標準,且多含有蛋白質、揮發(fā)油、樹脂等致敏物質,刺激機體產(chǎn)生病理學變態(tài)反應;在儲存過程中由于提取純度不高可能發(fā)生質量變化或引起不溶性微粒增加。
中藥說明書所提供的關于用法用量的說明雖然有,但一般不夠詳細,且缺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體弱者)的用藥資料[5]。
365例ADE中有66例存在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占全部病例的18.1%,不合理用藥類型有超劑量使用、藥理性拮抗、過度用藥等。
醫(yī)生在開藥前一定要掌握患者的疾病史,詳細詢問其既往用藥史及藥物過敏史,并告知患者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囑咐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ADR的早期癥狀以及遲發(fā)反應,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對一些治療指數(shù)低、安全范圍窄、毒副作用強的藥物應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在達到治療目的的同時防止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藥物具有產(chǎn)生藥理作用的自然屬性,同時也有產(chǎn)生不良反應的自然屬性。
患者生理、病理狀態(tài)的改變,個體特異性、敏感性及特異質反應是導致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劑量過大、不恰當?shù)慕o藥途徑會引起不良反應,同時應用多種藥物可因藥物的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應增多。
可見加強合理用藥管理可以減少或避免ADE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賈公孚,謝惠民.藥害臨床防治大全[M ].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前言.
[2]楊曉,蔡英奇. 254份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8,17(1):45-46.
[3]徐叔云.臨床藥理學[M ].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119-120.
[4]張強,賈正平,陳敏. 加替沙星不良反應集中觀察[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8,17(1):38-39.
[5]朱立勤,徐彥貴,王屏.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分析[J].中國藥房,2007,18(3):215-218.
從患者的依從性看非藥物因素對用藥指導的必要性【2】
【摘要】從患者依從性的角度,通過了解非藥物因素與藥物相互作用的影響,不斷加強對藥物療效的認識,使患者獲取非藥物因素與藥物相互作用的信息,提高了患者用藥依從性。
【關鍵詞】依從性;非藥物因素;用藥指導
臨床工作中當患者積極按照醫(yī)師制定的醫(yī)囑進行治療,并按照健康指導進行自我約束時,筆者認為這是患者依從性的體現(xiàn)。
患者依從性不只限于患者對藥物治療方案的依從,還包括對飲食、飲酒、飲茶等方面的順從。
如果缺乏對非藥物方面的指導,將直接影響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患者缺乏依從性可能會導致治療的失敗和嚴重的中毒。
食物、煙、酒、茶等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東西,人們往往不能認識他們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非藥物因素影響著藥物的消化、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等途徑,對藥物的影響具有復雜性、多樣性,應當引起足夠的注意。
1食物與藥物的相互作用
1.1食物對口服藥物吸收的影響食物通常能減慢藥物的胃排空速率,對于需要在小腸進行吸收的藥物吸收效果會大大減低。
研究發(fā)現(xiàn),乙酰氨基酚在空腹狀態(tài)下20min可達到有效藥物的峰值,但在飯后服藥,藥物達到峰值的時間延長到了2h。
四環(huán)素類藥物在飯后服藥,藥物檢測濃度低于空腹時的一半。
1.2食物中蛋白質與藥物的相互作用左旋多巴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腸,在吸收的過程中需要載體蛋白的參與,食物中的有些氨基酸的吸收也需要相同的載體蛋白,因此會發(fā)生相互競爭的問題,在給予左旋多巴治療時,高蛋白飲食會影響患者藥物治療的效果,臨床上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多限制蛋白飲食。
如果患者在服用此藥物時沒有經(jīng)過正確的用藥指導,就可能造成用藥療效降低,從而使患者的依從性降低。
1.3食物中脂肪對藥物吸收的影響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脂肪時,由于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血液循環(huán),特別能增加淋巴液的流速,對溶解度特別小的藥物能增加其吸收量。
故對某些皮膚科患者,鼓勵其在服用藥物時多吃一些脂肪類食物,能夠增加藥物的吸收,增強療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4食物中的糖與藥物的相互作用食物中的糖分含量高,會造成高血糖。
富含糖類較多的食物在與可的松類藥物共同使用時,可導致患者的血糖異常;富含糖類較多的食物在與苦味健胃藥同用時,可導致藥物效果降低,降低健胃、促進食欲的效果。
1.5葡萄柚與藥物的相互作用葡萄柚中含有柚苷和呋喃香豆素類衍生物,可以選擇性的抑制腸壁細胞,減少部分藥物的首過效應。
葡萄柚果汁對非洛地平的氧化代謝產(chǎn)生抑制作用,血藥濃度比正常值升高了3倍。
國外有報道,一過敏性鼻炎患者服用特非那丁的同時飲用果汁,造成心率失常而引起死亡。
由此看來,食物對用藥非常重要,如果忽略了食物的存在,不僅使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且有可能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造成死亡。
2煙、酒、茶與藥物的相互作用
2.1煙草對藥物療效的影響煙草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化合物,其中不僅包括煙酸、芳香族類化合物,也包括氫氰化合物、生物堿類化合物、焦油等。
煙堿進入體內(nèi)后會影響藥物的代謝,導致藥物在體內(nèi)的酶化反應降低,吸煙后患者體內(nèi)的藥物有效濃度低于不吸煙時,當患者停止吸煙后服藥,藥物的濃度又恢復正常。
藥物研究發(fā)現(xiàn)[1],煙堿對于茶堿、地西泮、氯氮平等藥物的酶促作用有一定的影響。
煙堿可以促進機體對于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導致患者心率上升,升高血壓,收縮周圍血管。
2.2酒對藥物療效的影響酒中主要的作用成分是乙醇,乙醇對于機體有顯著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當健康人體每日飲酒200g可導致肝微粒氧化酶的生成增大,促進藥物在體內(nèi)的代謝,對于一些長效藥物的效果影響較大[2]。
同時,一些藥物影響乙醇的氧化代謝,抑制乙醛脫氫酶,從而使飲酒者體內(nèi)蓄積大量乙醛,造成醛中毒的癥狀,其表現(xiàn)惡心、嘔吐,劇烈頭痛等。
一般正常人飲酒后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會引起中樞抑制,如服用巴比妥類藥物期間大量喝酒會發(fā)生中毒死亡。
2.3茶葉對藥物療效的影響茶葉中含有茶堿,同時還含有鞣質,其在體內(nèi)影響了鐵的代謝。
當飲茶與雙嘧達莫同時服用時,藥物的擴血管作用變得微弱。
3處理措施
3.1健康教育通過健康宣教,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疾病用藥相關的知識,讓患者及家屬對于疾病的治療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運用典型事例現(xiàn)身說法,指導用藥,使患者記憶深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護理人員可以將疾病相同的患者聚集到一起,應用整體護理理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健康教育計劃[3]。
3.2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對患者家人也應進行相關的教育。
對于獨自生活的老人,更應該加強用藥的監(jiān)管,提高老人用藥的依從性。
3.3個體化選擇根據(jù)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強調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要根據(jù)具體病情、個體差異等綜合因素選擇藥物,合適的藥物就是最好的藥物。
3.4加強與患者的信息溝通醫(yī)護人員要有耐心,多與患者及家人溝通,指導患者采取防止漏服,錯用藥物的措施。
還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傳播媒介和途徑開展多方位、多層次的宣傳,使其認識非藥物因素與藥物的相互作用,從而指導用藥。
3.5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向患者講解正確用藥的方法,注意事項,訓練其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觀察患者是否能正確操作。
同時讓患者之間相互交流疾病治療的體會和經(jīng)驗教訓,來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3.6促進醫(yī)患交流提高醫(yī)護服務質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醫(yī)護人員職業(yè)素質,建立新型的醫(yī)患模式。
讓患者參與制定治療方案,共同決定治療措施,能增加病人的信任感,有利于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和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藥師要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掌握新藥物的理化性質,化學結構以及藥物制劑的組成,深入的全面的分析非藥物因素對新藥療效的影響,正確、及時的指導患者合理用藥。
綜上所述,加強非藥物因素與藥物相互作用的用藥指導,是提高患者依從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缺乏這方面的用藥指導,可能會產(chǎn)生治療失敗和嚴重中毒。
因此,無論是藥師還是護士都應該重視非藥物因素對用藥的影響,共同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許衛(wèi)華,王奇,梁偉雄.慢性疾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測量[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7,16(8):763-764.
[2]丁玉峰,周文麗.影響病人用藥依從性的社會心理因素探討[J].醫(yī)學與社會,2004,17(6):19-20.
[3]王建駿,朱理敏,王麗芬.健康教育提高社區(qū)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和高血壓控制率[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8,6(6):607-609.
肺部感染合理用藥的必要性分析【3】
摘要:目的:對肺部感染合理用藥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探討。
方法:將2011年5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治療的86例肺部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統(tǒng)計分析抗菌藥物的種類、劑型、聯(lián)合使用情況以及不合理應用情況。
結果:在86例肺部感染患者中二聯(lián)使用抗菌藥物的比例最高(P<0.05),抗菌藥物以左氧氟沙星應用最廣(P<0.05),在劑型中,注射劑型的比例明顯高于口服劑型(P<0.05),在不合理應用方面,用藥的針對性差明顯高于其他方面(P<0.05)。
結論:合理用藥在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治療的效果,并且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因此,對于不合理用藥情況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肺部感染 合理用藥
肺部感染為呼吸科中常見疾病,抗菌藥物應用的較多。
抗菌藥物使用不當或者是進行濫用,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變態(tài)反應、毒性反應以及二重感染等,導致患者患上藥源性疾病,并且也會增加細菌的耐藥性的產(chǎn)生,同時還會造成患者在經(jīng)濟上的負擔的加重[1]。
因此,肺部感染的合理用藥就顯得十分重要。
我院對2011年5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治療的86例肺部感染患者進行了合理用藥情況的分析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于2011年5月~2012年10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86例肺部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43.5±5.3)歲,病程3~16天,平均病程(6.2±2.1)天。
按照感染的程度:輕度感染患者22例,輕度感染患者43例,輕度感染患者21例。
所有患者都閱讀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①統(tǒng)計分析抗菌藥物的種類、劑型以及聯(lián)用情況及其所占比例情況;②統(tǒng)計分析抗菌藥物的不合理用用情況及其所占比例情況。
、蹖Φ玫降臄(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抗菌藥物的種類、劑型以及聯(lián)用情況的分析比較:在86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以及哌拉西林舒巴坦的比例較高,并且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明顯的高于其他藥物(P<0.05);在劑型方面,注射液的比例明顯高于口服劑型(P<0.05);在藥物聯(lián)用方面,兩種藥物聯(lián)用的比例高于其他(P<0.05)。
見表1。
表1 抗菌藥物的種類、劑型以及聯(lián)用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
注:*表示與單聯(lián)、三聯(lián)及以上相比,P<0.05;#表示與其他抗菌藥物相比,P<0.05;&表示與口服劑型相比,P<0.05。
2.2 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的比較分析:86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用藥中,不合理的情況主要是藥物的針對性差、使用劑量不合理以及聯(lián)用藥物不合適,其中用藥的針對性差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其他情況(P<0.05)。
見表2。
表2 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分析(%)
注:*表示與其他項相比,P<0.05。
3 討論
肺部感染是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中常見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健康,對于其的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
抗菌藥物在肺部感染的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應用也具有一定的不合理現(xiàn)象的存在,這就使得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所降低[2]。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較高:在本次研究的全部86例患者中都使用了抗菌藥物,并且聯(lián)用兩種藥物的比例達到了68.6%,表明抗菌藥物的使用較為頻繁。
濫用抗菌藥物能夠破壞人體內(nèi)的菌群分布,還會使得細菌的耐藥性增強,并且對于老年患者還會損害其正常的肝腎功能。
頻繁使用抗菌藥物會增加患者二重感染的可能性,使得對其的治療更加的困難,同時還會增加患者的心理以及經(jīng)濟負擔[3]。
3.2 藥物的針對性差:在本次研究中,患者使用的抗菌藥物都是廣譜的。
但是肺部感染大多是由革蘭陰性桿菌引起,如銅綠假單胞菌等,此類細菌造成的感染治療較為困難,并且預后也較差[4],因此,及時有針對性的治療往往成為成功的關鍵。
醫(yī)生進行治療時通常會憑借經(jīng)驗直接用藥,一般不及時進行細菌病原學的檢驗,這樣會使得患者體內(nèi)的正常菌群失調,使得治療更為困難,同時也違背了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
3.3 未能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每個患者都具有其特殊的情況,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藥效,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會伴有其他的疾病,使得用藥較為困難,并且老年患者的肝腎功能都有所下降,要盡可能的避免使用毒性較大的藥物,在必要時還要進行腎功能的檢查,及時的調整治療方案,達到高效低毒的治療目的[5]。
3.4 沒能遵守經(jīng)濟高效的用藥原則:在臨床上,醫(yī)生往往會使用進口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這樣會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同時也未必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在能達到治療目的的前提下,醫(yī)生應該選用價格較為經(jīng)濟的抗菌藥物,減輕患者的負擔。
綜上所述,對于肺部感染患者的抗菌藥物的使用要遵循經(jīng)濟高效的原則,避免藥物濫用情況的發(fā)生,努力做到合理化使用,使患者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雷宇,萬瑞融,朱子輝等.肺部感染中抗真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調查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1,33(3):367-369
[2] 劉麗紅.呼吸科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藥物合理應用125例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23):3233-3234
[3] 張慶蘭.201例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2,09(4):232-233,234
[4] 鄧超英,周穎,周國民等.113例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1,20(5):49-51
[5] 馬宇昂.肺部感染60例抗菌藥物使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10):72-72
【從藥物不良事件報告看合理用藥的必要性】相關文章:
藥物不良反應與用藥安全10-08
護理不良事件報告01-29
中藥的臨床合理用藥10-08
院門診抗菌藥物使用及用藥合理性分析10-06
合理用藥的工作總結12-29
不良事件報告及管理制度05-11
不良事件報告管理制度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