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傳統(tǒng)文化作文匯總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
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中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jié)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xù)至今。年節(jié)古稱“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歲時節(jié)日,亦被稱為“傳統(tǒng)節(jié)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jié)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jié)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jié)的活動卻并不止于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jié)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jié)器具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間,一直都有一個關于“年”的傳說故事。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xiāng)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崩掀牌湃匀焕^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守歲放鞭炮貼春聯(lián)拜年演變
起源:春節(jié)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yè),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于統(tǒng)計,規(guī)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jié)。
最后用一個中國傳統(tǒng)來結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貼窗花,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訪親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廟會,十五晚上街上走。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2
由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組委會等單位主辦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繼承與弘揚高層專家座談會”日前在北京舉行。
會議由許嘉璐主持。他說,研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繼承與弘揚這個題目,是為了尋求中華文化的當代發(fā)展,為了理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脈絡。為此,我們擬了兩個分論題,一個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問題;一個是中國文化走出去與提升中國化國際話語權的關系。為什么要設立第二個論題,這也是我們大膽的推斷,就是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文化外交,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中華文化要走出去,F(xiàn)在世界上對于中華文化的了解應該說是相當片面的、缺乏的,甚至是誤解的、扭曲的。至21世紀的前十年,中國經濟實力在國際上地位顯而易見,而中國的文化與中國的經濟地位不相襯。所以,我們談當代文化的弘揚,就應該把中華文化走出去納入到思考的范圍。儒學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切入點,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應重視發(fā)揮儒學易于為世界多元文化所接受的優(yōu)勢。
與會專家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定位、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關系、中國文化的關系等問題展開討論。
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定位
張豈之認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時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是有一個不足,就是儒學研究的歷史基礎薄弱。老一代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首先要研究社會史,追求歷史和邏輯的一致性。儒家偉大之處就是它的社會性,儒家學說的出發(fā)點就是愛親,第一要愛我的親人,愛我的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沒有這樣的社會基礎,怎么會把儒家的親情解釋的非常清楚呢?研究儒家,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吸收老一輩馬克思主義學者的經驗,要把歷史唯物論的方法繼續(xù)堅持下去。
邢賁思認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繼承與弘揚,有一個問題必須搞清,就是儒家思想在當代的價值究竟是什么?儒家思想最值得我們來研究、傳承、弘揚的,就是他強調人要自我反省。西方從古希臘哲學開始,強調要從外部世界來尋找知識的源泉,所以認識論在西方哲學里面是比較發(fā)達的;儒家思想則強調從人自身來尋找一種價值,從人的自身來尋找安身立命、為人處事的一些基本原則,所以它強調道德教化,強調人自己要不斷的反省自己,只有人自己把自己的精神方面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狀態(tài),你才能談到影響別人,去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個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東西。
關于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關系
陳來認為,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關系應該考慮三方面因素。首先應該考慮民族因素。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國做事情,第一不能脫離中國作為一個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框架;第二,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不能脫離民族文化傳統(tǒng)。其次,應該考慮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各個階段是不同的。我們今天的階段不是一般講馬克思的普遍原理跟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中國革命怎么結合,是要跟我們建設現(xiàn)代化的中華民族國家怎么結合。中國化有不同的階段,今天就是要建設一個現(xiàn)代化的,但是仍然是一個中華民族的民族國家。再次,應該考慮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凝聚。
汝信認為,當前最大的問題是怎么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問題。中國將來的新文化絕對不是新儒學,但是儒學的一切最精華的東西都會在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得到繼承,因此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對儒學的批判繼承關系。
李君如認為,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些問題不要回避,回避了之后可能引出好多爭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對孔孟之道的批判,這是客觀的歷史。講馬克思主義,要講馬克思主義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清算。新中國建立以后,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政黨指導思想,也是一個民族的行動指南,這期間,我們清理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文化,這個過程不能回避。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3
中華文化有深厚的歷史,五千年來的沉積留給了后人最珍貴的財富。幾十年來,我們心安理得地使用這些文化財富。隨著時代的迅速發(fā)展,各種文化間的相互碰撞,讓傳統(tǒng)文化面臨著新時代的全面考驗。面對現(xiàn)代化的世界,傳統(tǒng)文化該如何成功蛻變呢?
提到中華文化,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都會想到“四大發(fā)明”、“文房四寶”、“唐詩宋詞”、以及令人敬仰的孔老夫子……五千年的歷程,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留給世界人民太多的記憶。
仁愛精神源遠流長,是我們的人民親和共處所依憑的準則。千百年來,經過世代哲人先賢的琢磨錘煉,激濁揚清,仁愛思想升華凝聚,成為中華民族構建倫理道德大廈的基準和標尺,并廣為人民所認同。仁愛精神內涵十分豐富。易經中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強調一種"仁"的`精神!渡袝分姓f"有容,德乃大",也體現(xiàn)了仁愛寬容的精神。什么是"仁"?"仁"就是愛人,與人友好相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子張問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諸問之,曰:"恭、寬、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提倡的仁愛精神則達到了極致。墨家主張"兼愛",推崇一種"天下之人皆相愛"的和諧境界,此即"強不執(zhí)弱,眾不卻寡,富不欺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孟子以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是對仁愛精神更具深義的闡發(fā)。概而言之,仁愛精神涵蓋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個方面。這樣的仁愛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華夏兒女,并不斷得到發(fā)揚光大。
但對于文化,我們不能僅是簡單的拿來使用,不去考慮它所帶來的影響。難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是完全正確的嗎?不,不是的。雖說這些文化都是人類文化中的精華,但隨著歲月的沉積,其中不免也會夾雜著一些雜質。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為了紀念先人,在這個節(jié)日來臨之時,人們都會從異鄉(xiāng)回到自己家鄉(xiāng)來拜祭先人。傳統(tǒng)習俗就是去墓地燒紙錢,放祭品,這些都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尊敬。當人們懷著沉重的心情燒紙錢時,不知是否注意到周圍的樹木也被熏黑了雙眼。同時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也在這種紀念先人的祭祀中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我不敢去反對中華的傳統(tǒng)習俗,我也熱愛我的祖國。但我不禁想要問一句:中國當下的環(huán)境情況日益趨下,我們有必要再去增添一些如此的負擔嗎?
當傳統(tǒng)文化習俗與環(huán)境情況相碰撞時,我們需要權衡兩者,彼此改變一下。其實可以轉變一下觀念,我們作為后人可以利用多種形式對我們的先人表達懷念和尊敬。比如掃墓、植樹等。只有我們舍去這些傳統(tǒng)的迷信文化,為全世界人口、文化、衛(wèi)生、環(huán)境做出自己每一個人的時尚文化改觀。我們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就仍能在世界優(yōu)秀文化中獲得重生。這樣可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蛻變的一小步。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造我們永遠有的傳統(tǒng)文化上,融入現(xiàn)代文化元素,適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4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tǒng)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xiàn)。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tǒng)”,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fā)明權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jié)的玫瑰和圣誕節(jié)的鈴聲中覺醒20xx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文作文。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么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淀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jié)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wěn)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得以保存并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wěn)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昆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個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彩帶時,當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后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5
春節(jié)終于到了,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地去奶奶家。到了奶奶家,爺爺正在貼對聯(lián)呢!我和媽媽看到奶奶正在包餃子,就和奶奶幫起忙來,奶奶說:“關于春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經常來騷擾人們,讓人們睡不好覺。又到了一年的初一,人們想逃跑,這時,來了一個白發(fā)老人,他非要住在一個老婆婆家里。不一會兒,年來了,人們勸他說:“還是到深山去避一下吧!”他還不同意,人們只好自己去深山了。年剛走到門前面鞭炮的`聲音響了起來,年一步也不敢向前走了,白發(fā)老人披著紅布走了出來。原來,年怕巨大的聲音和紅色,于是年被嚇跑了。第二天,人們來到了村子里,發(fā)現(xiàn)白發(fā)老人還在那里,人們明白了,白發(fā)老人就是幫他們趕跑年的人。
今天,我不但高興地過了年,而且我還收獲到了許多知識。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6
風箏在我國由來已久,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我個性喜歡它。 有一天,媽媽帶著我到鳳凰廣場上放風箏,我高興地說:“好!”到了鳳凰廣場,天上已經有許多風箏了,有灰太狼的、喜羊羊的,還有孫悟空的`。
我也迫不及待地打開我的口袋,一只“燕子”探出頭來,好像在對我說:我要在天空中飛翔,我要飛!我要飛!
我把我的風箏扔向天空中,然后拼命地跑了起來,風箏越飛越高,幾乎把所有的風箏都落在背后,我十分高興,想與別人一齊分享。
但是,風箏突然降落,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我的情緒十分失落,垂頭喪氣地坐在地上。這時,媽媽走過來,微笑著對我說:“沒關系,放風箏的時候要找風向最大的一面……”
我立刻站起來,又重新放了起來。最后,我的風箏最后在天空中翱翔了。
在傳承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同時,放風箏讓我嘗試過了失敗,更讓我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7
石頭再硬,經過歲月的打磨終將化作一捧沙被風吹得消散;河水再廣,經過歲月的晾嗮終將干涸;花朵再美,經過歲月的摧殘終將枯萎……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都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發(fā)生改變,或完全變了模樣,或迎接死亡。文化,在歲月的打磨下卻長久的保存下來。但也不免有所遺失。在磨難里留下來的,都經歷無數風雨陰險,在改變下變得更加厚重,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改變它的地位。而那些不幸遺失的,卻在磨難中被歲月帶走,連痕跡都被風吹走了,他們沒能留于人們心中。
文化是需要保護的,更是我們需要傳承的。
前不久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就很好的向我們展示了文化傳承的意義,令我們記憶深刻的是其中一期節(jié)目中所講述的一群不平凡的人——麥客。這其實只是一個平凡辛苦的割麥子的職業(yè)。但這個職業(yè)的從事者,麥客,卻是不平凡的。因為他們是這個文化的傳承人?上,這個文化的傳承也許要就此中斷了,像那些被風卷走的沙一般,變得無人知曉。據悉,中國現(xiàn)在的麥客數量已寥寥無幾,因為時代在不斷變化,發(fā)展與進步,一些低效率的工作終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時代的.機器,所以麥客這個文化的隱沒也在所難免。在節(jié)目中,一些反存的麥客這樣說到;“這個工作苦,累,效率也不高,畢竟是人工收割,相比之下,機器的確快許多。但是,我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種文化。它已經難以割舍。我們所期望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將這份文化永久的傳承下去,僅此而已。”幾個農民的幾句簡單的話語,卻足以體現(xiàn)文化的內涵。
文化當然還包括學習方面。中國幾十年的文化思想。老子,孔子等諸多歷史文學家為我們文化的傳承做出了貢獻,使中國文化得以在世界上有所成就。近期,傳統(tǒng)文化進考場的理念在日益更新,這對于學生來說似乎有些茍刻了,但這讓新一代的青年能更好地了解文化,深入文化,為文化傳承做出貢獻。
被風吹化的石頭至少還有沙的足跡,干涸的河水經歷大雨的洗禮將飽含生命之水,枯萎的花朵留下的種子又將盛開下一個春天。歲月帶走了什么,又留下什么。傳統(tǒng)文化同樣也會在歲月中再次綻放新的生命活力。而我們將把這傳統(tǒng)文化一直傳下去,讓先輩的英靈自豪的感慨:歲月故消逝,文化駐我心。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8
在有一年中,一對年老的夫妻在“感動中國”的頒獎儀式上得了獎,他們是香港樹仁大學的校長鐘期榮和校監(jiān)胡鴻烈。記得胡鴻烈說過一句話:“我們發(fā)現(xiàn)香港的字典里沒有仁字,所以決定把學校取名為樹仁。”這位普通老人質樸的語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一種極力維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崇高精神。
在物質文明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已經很難聽到一種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高度認真、負責的聲音,而且在現(xiàn)在,這種認真被當作一種古板。是的,現(xiàn)在我們特制生活雖然豐富了,但精神生活卻漸漸的空虛。一些傳統(tǒng)文化正在遠離我們,春節(jié)時要貼的.對聯(lián)受到冷落,京劇、川劇、戲劇很少有人去學,《四書》、《五經》、《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代典籍,很少有人埋頭苦讀了,這些原本屬于我們的精典,現(xiàn)在卻只能趟在遺忘的角落里。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一片片具有歷史特色的街區(qū)被鏟除,一個個青瓦粉墻的古村古鎮(zhèn)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高高矮矮,形狀差不多的洋式樓群,什么“西班牙城堡”“羅馬花園”、“巴黎廣場”、“美國小鎮(zhèn)”等等,讓人們眼花繚亂,扼腕嘆息!我們常常說崇洋媚外的現(xiàn)象,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輕自賤,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喪失,真是可悲!
不是說外來文化不好,而是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危要旦夕,在戰(zhàn)爭年代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沒有出現(xiàn)斷層。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傳統(tǒng)文化卻漸漸暗淡了它的色彩。這的確是一種悲哀啊!然而,幸好還有像胡鴻烈夫婦的人在為捍衛(wèi)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努力,他們大概也可以被稱作“中國的脊梁”吧。
要繼承和發(fā)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是鐘期榮夫婦傳遞給我們的信念。盡管在中國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沖擊,但無疑,鐘期榮夫婦用他們的影響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站到文化維護者的行列中,使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文化精神代代相傳。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9
很久沒去剪紙了,我每天都嚷著要去張阿姨店里剪紙。今天,我終于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紫陽街的剪紙藝術館。
我挑了一張青蛙圖案,又選了一張紅色的彩紙,把青蛙圖案放在彩紙上,剪出大小差不多的`一張彩紙,用訂書機把兩張紙訂在一起,然后我就開始剪了。
我先把青蛙身體內每一塊白色部分剪掉,我用剪刀的尖頭先戳一個小洞,再沿著邊線慢慢剪,每一個細小的地方都是這么剪的。我剪到青蛙肚皮的時候,有些空白太小,還是齒狀的,我心想:我肯定會剪壞的。我試了試,剪了一兩個,覺得特別難剪,就請姐姐幫忙,姐姐咔嚓咔嚓就剪好了。接下去我沿著外邊線剪,剪到青蛙爪子的時候,又遇到了困難,爪子上大下小,試剪了兩個,我覺得有點難,我又想讓姐姐剪,可又一想:不能總是請姐姐幫忙,我要靠自己剪。最后我終于把四個爪子都剪出來了。一個紅彤彤的青蛙出現(xiàn)了。
從剪紙中我學到了有困難要想辦法自己解決,剪的時候要認真仔細,不能煩燥。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13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tǒng)文化書法作文03-22
(精選)傳統(tǒng)文化作文07-05
【精選】傳統(tǒng)文化作文07-05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6-23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精選)07-06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精選)07-07
(精選)傳統(tǒng)文化作文07-07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精選]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