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集合八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1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我的心情異常興奮,因為今天我要隨小作家聯(lián)誼會到臨!@個美麗的古城去參加采風活動。你說,我能不興奮嗎?
我們的第一站是去國華珠算博物館,這是我國唯一一座以藏珠算而聞名的博物館。導游告訴我們:珠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第五大發(fā)明”之一進博物館,我立即被這些各種各樣的算盤給吸引住了。館內有金、銀、銅、鐵算盤,也有純玉、翠玉、翡翠、象牙、佛堂、八卦型算盤,看的我眼花繚亂。這座博物館收藏了大大小小1300多件算盤,其中“四最”是最引人注目的。最重的是明式鼓型算盤,它重1008千克,長6.52米,高1.68米,是當之無愧的.“巨算”;還有檔位最多的算盤,長6.12米,225檔,由1575顆算珠組成,可供15人同時使用;最小的算盤,長10.5厘米,檔如發(fā)絲,每顆珠可借助針尖撥動自如。怎么樣?“四最”夠絕吧!
琳瑯滿目的算盤讓我大開眼界,同時也讓我接受了一次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2
有誰知道針灸嗎?據(jù)說它有許多用途還可以治療許多疾病,例如: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科疾病……哇塞,我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越來越崇拜針灸這門中醫(yī)療法了!也就是因為那件事,讓我對針灸徹底刮目相看。
記得我兩年級時,奶奶得了慢性腸胃炎,她一次次到醫(yī)院求醫(yī),吃了各種類型的西藥,可還是無濟于事。她進食后胃部依然劇烈疼痛、惡心,甚至還會嘔吐。我們一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可如何是好呀?后來,媽媽通過上網(wǎng)查找資料,得知中醫(yī)針灸可以治療慢性腸胃炎。在這無助的時候,我們好似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星期六早晨我們一家人帶著奶奶早早地來到岳陽醫(yī)院就診。掛了號后,我們坐在座位上足足等了一個小時,終于排到我們了。醫(yī)生了解奶奶的病情后,決定使用針灸療法來治療。我偷偷地從門縫里張望著,只見醫(yī)生手握一根細細的針,看著就讓人汗毛豎立。她將針扎進奶奶的皮肉里,到一定深度后,用大拇指和食指轉動著針柄,如果躺在病床被扎針的那個人是我,我一定會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叫聲,可奶奶呢,卻一聲不吭,好像針不是扎在她身上似的。接著,醫(yī)生將另一根一模一樣的針扎進奶奶的另一個穴位,然后用手指輕輕地彈針柄,讓針微微震動……最后出針時,醫(yī)生用食指和大拇指按住針孔旁邊的皮肉,為了防止出血,她把針往前一壓,然后用棉球按住針孔,迅速地一抽,重復著做這些動作,直到針都被一一抽出。
我將信將疑地目睹了整個針灸過程,雖然做針灸的`時間只有半小時左右,但我發(fā)現(xiàn)這時間過得十分漫長。做完針灸后,醫(yī)生囑咐爸爸要讓奶奶好好休息,一個療程后病情會有所好轉的。我們終于松了一口氣,心里的大石頭也落地了。一個月后,奶奶的慢性腸胃炎居然已經(jīng)好多了,她再也不感覺胃部疼痛了,也不再嘔吐啦!我們一家人歡呼雀躍。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原來針灸是一種用針刺、艾灸經(jīng)絡穴位治療疾病的方法,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精髓,是我國獨有的、世代相承的醫(yī)學魁寶,是名副其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通過我的介紹你覺得針灸神奇嗎?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3
家自己包粽子,媽媽對我說:包粽子先要把糯米和竹葉在水里泡一天,才好包又好吃。所以媽媽昨天就泡了糯米和竹葉,并備好了一些配料。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起粽子葉,把一頭一卷,就形成了甜筒狀,然后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一塊淹好的五花肉,把粽子葉折好捆緊,一個肉粽就包好了。接著媽媽一邊包一邊示范給我看,我仔細看著,學著她的`樣子慢慢的包著,終于包好了一個,雖然形狀還不太好,看著我包的第一個粽子,我高興極了。后來我包的一個比一個好,好棒!媽媽笑著說。
粽子煮熟了。我聞著清香解開粽子,一邊吃著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jié)的故事。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4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據(jù)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shù)鼐用褛s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人們包粽子投進江里,喂飽魚蝦,為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尸體。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jié)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有習俗。
我們這里的端午節(jié)還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艾草、菖蒲掛在門口上、喝雄黃酒,都是驅邪的,還有小孩子手腕和腳裸系五彩線。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接下來,媽媽要包粽子,我也想學包粽子,媽媽包的是蜜棗粽,先準備好箬葉,拿兩三片箬葉,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后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里,再把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后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扎上線,捆結實就可以了,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就耐心等待,終于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粽子,啊!粽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端午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5
餃子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每年人們都會吃餃子,哪怕只吃一次。
民間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清明時已有相當盛行。這時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餃子成為不可缺少的節(jié)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餃子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后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qū)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中國人立冬吃餃子,過年不能不吃餃子,就像外國人感恩節(jié)不能不烤火雞一樣。有些食物被我們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儼然成了某個節(jié)日的載體,承載起我們內心深處溫暖的記憶,也承載起我們許多美好的愿望。
這就是餃子的習俗。還有中秋節(jié)、春節(jié)、年……等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6
我們是祖國的新一代,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中國文化之美,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需要用心去感受!
中國的文字,是世界現(xiàn)存獨一無二的文字!古時的埃及文字,早已失傳成為歷史,但同為象形文字的漢文字,卻一直在歷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散發(fā)著文明的光輝!
自倉頡造字以來,文字,開始被用于記事、祭祀等活動。起初,文字比較雜亂,有些字也沒有其固定的意義,不過后來在商朝文字收集整理過程中,文字開始逐漸被歸為一體——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象形文字。到了西周時期,大篆成為了統(tǒng)一文字,它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書法的特點,而不只是文字工具。秦統(tǒng)一六國后,小篆誕生,中國書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小篆看重的是每一個字的整齊、干凈,缺少了大篆自由的神韻。漢隸,正是兩漢文字的代表,每一個筆畫的一行一勢,都充分體現(xiàn)出秀美中的生機。南北朝時期,楷書誕生,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書法家的集會,讓中華文明真正聞名于世……之后,楷書又演變出了行書、草書,讓中華書法藝術體系在歷史發(fā)展中日臻完善。
這就是書法,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一部分,它伴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人見證了中國的奇跡。
從學習毛筆字開始,我曾臨習過不少名家碑刻、文章字帖。漢隸曹全碑是隸書的代表,它將隸書的`所有特點匯集在一起,把一種飽滿的和諧美展示給了臨習者。而歐陽詢的九成宮碑卻有著另一種神韻:每一個字都是精雕細刻、嚴謹勻稱、清秀雋永。顏真卿的《麻姑仙譚記》也同為楷書名作,卻有一種渾重之感,暗透出一種身在官場卻能怡然不動的敦實!短m亭序》作為王羲之的代表作品,真正反應出了行書的特點,字字如行云流水,沒有正楷的拘束,也沒有草書的潦美,豪放而竣麗,讓人仿佛置身山水間……這就是書法的魅力!
習書法,讓我受益無窮。因為想做成任何事都需要一顆穩(wěn)重的心,書法尤甚。帶著一顆浮躁的心,永遠也寫不出好字。一開始的我不明白這個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tài)逐漸沉著后,書法才有了一定的進步,真是欲習字、先做人。現(xiàn)在的我,有時會在習貼時放一些中國古典樂曲,在墨香中享受書寫時的樂趣。
二胡,也是我所感興趣的。作為中國民族樂器,二胡具有自己獨特的音色。輕快的《賽馬》在二胡的琴弦下奏出急促的曲風;悠長的《陽光照在塔什庫爾干》,奏出了小提琴那種異域風情,二胡,用自己的方式,體現(xiàn)著中國文化之美。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相信在成長之路上,我會繼續(xù)汲取、享受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而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大千世界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會繼續(xù)用自己的美麗震撼世界!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7
春節(jié),最有趣,最不可少的活動當然就非放煙花爆竹莫屬了。
除夕夜,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我們下去樓下放煙花,嘿!現(xiàn)在的煙花可是都有一個個好聽的名字哦,有的叫“花開蟬鳴”有的,叫“鳥語花香”還有的叫“夜明珠”……數(shù)不勝數(shù) 開始放煙花了,爸爸先小心翼翼的點燃了一個名叫“花開蟬鳴”的煙花,只聽“砰”的一聲,一團絢麗的煙花竄了出來,在空中變成了一朵美麗的“鮮花”,還不時發(fā)出“叫聲”——鞭炮的響聲。真是名副其實呀!
接著,我在媽媽的鼓勵下,也用打火機點燃了一個煙花,心中默默的祈禱:煙花千萬不要“竄”到我身上。而煙花早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再一次在空中綻開,這一次的煙花更加美麗,好似一叢五顏六色的鮮花,讓我感到似乎自己就站在花叢之中,太令人陶醉了。
而最漂亮的,則是“金滿大地”了。不過“金滿大地”似乎有些“遲鈍”,點燃了好久,卻遲遲不放,心急的.我想去看個究竟,可煙花卻冷不丁“跳”了出來,使我心驚肉跳。急忙躲到了一旁的花叢中,心想:哎,幸好我躲得快,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呀!可是美麗的煙花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我忍不住悄悄仰起頭,!“金滿大地”實在是太美了!它好似一條金光閃閃的長龍,在空中盤旋著,點亮了天空,后來,又化作了點點星光,在天空中閃閃發(fā)光。真是賞心悅目呀!
雖然放煙花的時間很短,僅僅只有那么幾分鐘,可美麗的煙花,卻讓我永遠記在心中。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 篇8
剪紙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動,它源遠流長,經(jīng)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剪紙藝術是漢民族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可以用雕、鏤、剔、刻、剪等方法在各種紙上表現(xiàn)出來。
剪紙是我最喜歡的課余生活之一,每當家人叫我剪紙時,我都會開心得像猴子一樣一蹦三尺高。禮拜天晚上,媽媽叫我剪紙,還要給我拍照片,我一聽到要剪紙,還要給我拍照,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樣甜滋滋的`。
開始剪紙啦!我先準備了一張粉紅色的臘光紙,然后準備了一把剪刀,正式開始剪。我先把長方形的臘光紙撕成正方形,再折到指定的樣子,剪出了一個花邊,但是因為折錯了,剪出了兩個不完整地分開的半圓形。當時,我很難過,因為我白白浪費了一張紙。我只好不情愿地按原先的步驟重新剪了花邊。這次我更加謹慎了,嚴格按照要求一刀一刀地剪。剪完花邊之后,我開始剪中間不同形狀的空洞了。我先剪了好幾個月牙形狀,然后又依次剪了三角形、圓形、五角星和一些我不知名的形狀,最終完成了一幅剪紙作品,看著自己的作品,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通過這次剪紙,我得出了一個大道理,就是凡事都要仔細,一粗心就會像我剪紙一樣剪出兩個有花邊的半圓形來。同時,我也相信,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一——剪紙和其它傳統(tǒng)文化會一直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精選]03-15
【精選】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13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2-26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2-23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2-23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2-23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2-23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2-23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2-25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