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
有一天,我夢見孫猴頭和太上老君聊了起來,只聽那猴頭說:“常聽人們說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要不然咱們什么時候下凡看看!薄昂醚!”
我醒了過來,回味著夢中的內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書上看過的內容,年齡有禮貌的說法,如:不滿周歲是襁褓歲是孩提、十歲是黃口,因為雛鳥這時嘴是黃的,有些名人說的話傳承下來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說法。還有花甲指60歲的老人、古稀指70歲的老人,古稀出自于蘇軾的一首詩:人到70古來稀。相傳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對聯(lián),乾隆指著一位141歲的老人說出了上聯(lián):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有位叫紀曉嵐的學者靈機一動,對出了下聯(lián):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歲,花甲重逢是兩個60歲是120歲,三七是21歲,合起來是120歲。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指兩個70歲是140歲,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歲。怎么樣,傳統(tǒng)文化很有趣吧!
我們一定要發(fā)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好好的繼承下去。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2
傳統(tǒng)文化,我想可以這么理解:“傳統(tǒng)”和“文化”。
這個本該息息相關的兩個詞語,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之間的距離依然遙不可及,就像那牛郎和織女,本該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因為天河而只能遙遙相望,只得一年一會,鵲橋相遇。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零零星星匯總起來,組成了一個完美而又復雜多樣的體系,涉及各行各業(yè),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但是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駛來,這些古老、奇特卻又富有藝術氣息的文化,已經被慢慢被遺失、被忘卻卻,慢慢被消磨,讓本就不輝煌的中華文明更加黯淡。到了今天,也就只剩下那零星點點了,而且有些也即將消逝。
我曾經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上面列舉了十種中國獨有民間工藝,都是現如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是上面附帶了一些數據,譬如,皮影戲有九個流派面臨失傳;水晶雕刻傳承人不足8人;中藥炮制數傳承人不足五人;可修復壁畫的勉薩派唐卡繪畫大師僅余一人……這些數據無不揪著我的心,原來我們引以為豪的傳統(tǒng)文化所剩不多了。
在機緣巧合中,我開始接觸到一種中國傳統(tǒng)樂器——二胡,并開始學習。這種在民間比較多人認識的樂器,被較多人學習。但是在那些只看過聽說過卻又不了解的人看來,對二胡有一個不怎么好的印象。比如街邊賣藝的人拉的,白云山上的老爺爺老奶奶奶拉的;再比如那個“瞎子”阿炳拉的,諸如此類。就連我,一開始也是這么想的,并且在不知二胡為何物時,就開始學習了。
學習的過程中,褪去了新奇之后,就只剩下枯燥、乏味,和無限次的磨合。再好的性子也被磨平了,我開始懶惰,開始拖拉,開始厭煩,甚至想要放棄。但在老師的堅持,媽媽的督促下,我還是很平穩(wěn)的度過了四年之癢,直到今年,我一共堅持拉二胡達八個春秋。
終于二胡也成了和筷子、菜甚至于飯一樣重要的生活組成,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放眼望去,當初和我一起學二胡的16個人,如今僅余兩個人在堅持,這種現象很好地反映了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遠遠不夠,這還只是比較為人知的樂器,如果到了一些只有內行人才能念出名字的樂器,多少人還會去學習,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傳統(tǒng)和文化分開了,因為傳統(tǒng)已不再是原來的傳統(tǒng),文化也不再是原來的文化,傳統(tǒng)和文化在經濟和利益面前都變了味道,一切朝錢看,導致我們很多傳統(tǒng)的文化都得不到傳承。
所以面當今社會,我發(fā)現很多我們獨有的東西都在以我們不為所知的`速度消逝。我們能做的,只有去傳承,去關注這些真正madeinchina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單純地追求西方藝術,難道西方的金屬樂器就高大上,而中國的古典音樂就入不得殿堂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拋棄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還能走多遠呢?
我不敢想象:當我們都失去了傳統(tǒng)的文化,我們的根還能存在嗎?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3
我國的每個傳統(tǒng)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
如果說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jié)是春天,那對我而言,一年中最有趣的'節(jié)日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們不僅要吃團圓飯,還要守歲。
記得在那天吃好團圓飯后,大人們開始打牌、聊天、打麻將,我們小孩子呢,就開始玩起了有趣的鞭炮,有各種各樣的品種,有“雷王”、“飛毛腿”、“三角雷”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我還時不時跑到屋里去看看電視中“春晚”表演的好笑的相聲和小品,我和我的小伙伴都笑的前仰后合,看到魔術表演中那些大魔術師們表演的神奇的魔術節(jié)目,我們都驚嘆不已。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就到11:45分了,突然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響亮的爆竹聲,我們也興奮地加入其中,剛打開門,只見五顏六色的煙花正在為漆黑的天空伴舞呢。
在11:50分,我們迫不及待的把剛包好的餃子倒入煮沸的開水中,爸爸媽媽把鍋蓋蓋上,煮了一會兒,12點整,終于開鍋了,爺爺奶奶把餃子一個個盛出來,我從老遠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直奔廚房,當嘗到那幾個色香味俱全的餃子,心里樂開了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當過了除夕,意味著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也開始了!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4
中國傳統(tǒng)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歷來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
在夏天,熱了就打開空調、吹風扇。使我想起了一年夏天,在參觀故宮時滿頭大汗。我的心中產生了疑問,故宮中生活的皇帝和皇后怎么乘涼呢?
在“宮中好乘涼”的活動中,故宮老師為我們解答了一下。原來故宮四周有護城河,圍繞著故宮四周。在古代他們會把窗戶打開,讓風吹進來叫做支窗,他們也會穿涼快的衣服,喝茶解暑……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使用扇子扇風,有中國人發(fā)明的圓扇和團扇。也有古代少見的折扇,為什么在古代時期折扇很少呢?因為折扇是日本人發(fā)明的,起初先傳到朝鮮,再傳到中國。
說了這么多,終于到了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一起在圓扇上畫蘭花。大家畫的蘭花顏色各不同,有的'畫藍色的、有的畫紅色的、而我我畫的是粉色的花瓣,剛開始大家都在報紙上練習畫蘭花,練好畫蘭花后,大家都開始在自己的扇子上畫蘭花。
手里拿著自己親自制作的扇子扇風,感覺好涼快!仿佛回到了古代,體會到了古代人在宮中乘涼好方法,扇子代表著古代的歷史而且環(huán)!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5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這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這個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期愛國人士、文學家屈原的,傳說屈原投江后,人們很著急,劃著龍舟去救他,可到他身邊時發(fā)現屈原已經死了,為了不讓魚蝦吃了他的尸體,人們把粽子扔下江喂魚蝦。這些行為經過演變成了這天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
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其他已些習俗,比如于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等。
這天國家為了讓國民不忘我們的傳統(tǒng),恢復了端午節(jié)的假期。人們在這一天家人團聚,共同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分享祖國日益強大的喜悅,展望充滿期望的未來!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6
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豐富多彩的。今年,我就在奶奶家里度過了一個開心的春節(jié)。
首先,我和奶奶一起掃塵,因為按民間的說法,塵與陳諧音,所以有“除陳布新”的意思。我和奶奶也開始掃塵了,我們清洗器皿、拆洗窗簾……忙了三個多小時才把房間清理完畢。
拜年是春節(jié)重要的'節(jié)日習俗之一,拜年也是有講究的。拜年的時候,晚輩要給長輩拜年,說“新年快樂”或者“恭喜發(fā)財”這些祝福的好話,并送上賀年卡;長輩就給晚輩發(fā)壓歲錢,祝小朋友們健康快樂成長。我也給大姑、奶奶等長輩拜了年,并收到了壓歲錢。
最有趣的事就要數放鞭炮了。我先看爸爸放一種小圓柱形的花炮,這種花炮不但美觀,而且不會發(fā)出太大的響聲。放了一會兒,爸爸說:“你也來放吧,在傳說中鞭炮是用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的。而且我們還有‘開門爆竹’的習俗呢!”于是,我也開始放鞭炮了,而且我還越放越起勁,連飯都不想吃了。
時間逐漸過去了,我該回深圳了。我好期待下次再回老家放鞭炮、拜年……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13
作文:傳統(tǒng)文化10-07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2-26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精選]03-15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傳統(tǒng)文化作文10-08
描寫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9-27
傳統(tǒng)文化孝道作文10-07
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0-05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