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天龍屯堡天臺山導(dǎo)游詞范本
各位朋友,接下來我們將要游覽的是一個古老而淳樸的村寨—天龍屯堡。進(jìn)入屯堡,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這樣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滇候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下聯(lián):黔中寓兵流長華夏千秋史。這幅對聯(lián)足以體現(xiàn)屯堡的滄桑,屯堡擁有一種自成一格的文化,它究竟是怎樣的與眾不同呢,我們接著往前走。
天龍以前是叫“飯籠鋪”,后來人們?nèi)√炫_山的“天”,龍眼山的“龍”為村寨之名。明代飯籠驛最初的建設(shè)者是如今“鄭、沈、陳、張”四大姓的入黔始祖?zhèn),這里還有沈萬三的故居,話說沈萬三當(dāng)初可是富可敵國,連朱元璋也眼紅了呢。屯堡人不是當(dāng)?shù)氐耐林用,也不是少?shù)民族,他們是地地道道的漢人,是明屯軍的后裔。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軍出征云南,消滅梁王的地方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中國。為鞏固邊防,便在安順一帶屯田戍邊。
由于貴州地形封閉,交通不便,屯堡文化得以保存至今。屯堡人在語言、服飾、建設(shè)、宗教等方面,還保留著明朝的原樣。大家可以看到,這是一個石頭的世界,腳下踩著的是石頭,伸手摸到的是石頭,眼睛看到的是石頭,屯堡建筑真是把石頭工藝發(fā)揮到了極致。行走在這石頭的世界里,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屯堡古城百年的滄桑,這里的每一塊石頭都有
著600多年的歷史,石頭上歲月的痕跡和棱角早已在百年的風(fēng)雨的洗禮中變得圓潤光滑了。屯堡婦女的服飾古樸典雅,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鳳陽漢裝”一般以藍(lán)色居多,上身穿長袍,在領(lǐng)口,袖口,為彩色邊沿,下生穿藍(lán)色長褲,在這種繁花錦簇的裝扮里,卻裹著很多戰(zhàn)火煙云的故事,當(dāng)?shù)厝诉@樣形容他們的裝扮:“頭上兩個罩罩,耳上兩個吊吊,腰上兩個梢梢,腳上兩個翹翹!薄邦^上兩個罩罩”指的是屯堡婦女的頭飾,從頭飾我們可以看出她們是否婚嫁,年輕姑娘不綰發(fā)髻,帶白色罩子代表白頭偕老,這在以前是為丈夫帶活孝的,畢竟戰(zhàn)場無情。黑色罩子則代表至高無上,是家里的長輩!岸蟽蓚吊吊”是耳朵上的銀耳環(huán),貴州人認(rèn)為帶銀飾能避瘴氣,屯堡人也沿傳了銀匠的手工藝!把蟽蓚梢梢”是由888根絲線做成的吊飾,是屯堡男人送給女人的定情之物,也說這吊飾是不能隨便撫摸的。“腳上兩個翹翹”是指鞋尖上有兩個向內(nèi)彎的彎鉤,彎鉤內(nèi)藏有刀片,用來防身。
屯堡人是一個尚武的漢族群體,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就是地戲,以平地為舞臺演出,其源于明代軍儺,是一種武戲。屯堡人的祖先跳軍儺不是娛人,而是娛神,作為出征前的祭典,來振奮軍威,恐嚇敵人。演員頭戴精美的“臉子”在一鑼一鼓的伴奏下邊唱邊跳,演的全是忠臣義士報國殺敵的英雄故事。
游玩了這里的人文風(fēng)景,繼而我們一起去參觀天臺山伍龍寺景區(qū)。沿著階梯就到了伍龍寺,伍龍寺始建于明萬歷十八年被建筑學(xué)家稱之為“深山明珠”是一處佛道儒合一的場所,前殿供佛祖,后殿供玉皇,清末又曾作為學(xué)館。頂層是吳三桂悟禪地,據(jù)說,明末清初,吳三桂經(jīng)過此地時曾上山拜望在此出家的叔父,并留下朝服、腰刀等珍貴物件,至今仍存于古剎之中。
好的,各位朋友,今天我們的屯堡之行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接下來的時間就交給大家了,半小時后我在景區(qū)門口等候大家。
【天龍屯堡天臺山導(dǎo)游詞】相關(guān)文章:
天臺山導(dǎo)游詞02-06
天臺山導(dǎo)游詞通用12-02
山西天龍山的導(dǎo)游詞02-13
游天臺山作文04-01
游永昌堡作文01-06
香屯的行動實踐篇雜文隨筆10-12
游天臺山作文14篇05-24
橋頭堡的金融熱流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