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西林壁讀后感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題西林壁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西林壁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題西林壁讀后感1
今天,我又研讀了一遍蘇軾的《題西林壁》,心中頗有一番感觸。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婦孺皆知的詩,我在今天,又讀出了他新的內涵,新的韻味。
東坡先生身處廬山之中,四周層巒疊嶂,已辨別不出此刻究竟身處何處。四周的山巒變幻莫測,從各個方向呈現(xiàn)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無盡的藝術構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這世界幻化成他筆下的各種神造,波瀾壯闊,氣韻迭起。而人,在這其中,就如滄海一粟,或許功成名就,或許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蒼茫的人間,個人,究竟是多么渺!
東坡先生一生風云跌宕,但他的文學成就宛如一座豐碑。他那飄逸灑脫的文風,一如他的處世風格,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的理念。他有如一名哲學家,看穿世事變遷。他說人對世界,應該是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氣度!他已經忘卻了自身,完全地把自己抽離于宇宙之外,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來觀察這世間。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學習壓力,生活壓力,與心之向往將我苦苦的纏繞,沉重的壓制著我那顆年輕飛揚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難免心情惆悵。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離出來啊。東坡先生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訴我們,面對紛繁復雜的世間,我們一定不能僅僅禁錮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長遠。要站在超脫的角度想想自己。如果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這番磨礪必將是為以后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那么也許我看到的就不是“遠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許,我看到的就會是:殊途同歸。
題西林壁讀后感2
讀過蘇軾寫的《題西林壁》之后,再經過鄭老師的認真講解后,我終于體會到了詩中的道理。
《題西林壁》是作者在廬山西林寺石壁上題的一首詩,當年蘇軾去了廬山,卻為什么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又為什么說“只緣身在此山中”呢?我在細細品味之后,才懂得詩中說得很有道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比如我們覺得自己做得的事很好,但在他人眼里可能就不一定是那么好,應了那句俗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要想自己做得更加完美,我們就要更加努力,要全面思考問題,仔細檢查出自己的缺點,就拿我們平時考試來說吧,做完考卷,檢查了一遍又遍,都檢查不出錯的地方,總以為自己做得全對,能考個滿分,就交了考卷,到了老師手上總有那么幾題錯了,而且還是特別簡單的題目,后悔的腸子都青了,真是“只緣身在此山中”。〈蚺频娜艘彩沁@樣,不知道對手將要出什么牌?而旁邊看的`人卻能一清兩楚,而且頭頭是道,打牌者一經提示才恍然大悟。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很多,也許有人會說,那我們就當旁觀者吧,我想這樣也是不對的,因為只有“身在其中”地通過實踐,通過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突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迷局,才能做到當局者清。
【題西林壁讀后感】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教案(通用9篇)06-21
題西林壁改寫作文10篇06-22
題西林壁改寫作文(10篇)06-22
《題西林壁》課文的教案設計(通用6篇)06-20
題西林壁改寫作文(集錦10篇)06-22
題西林壁讀后感作文10-11
題西林壁改寫作文集錦10篇06-22
懸壁長城導游詞10-10
《飛檐走壁的虎將》教案10-12
張壁古堡導游詞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