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傳》讀后感 推薦度:
- 林徽因傳的讀后感 推薦度:
- 林徽因傳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林徽因傳讀后感11篇
當(dāng)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林徽因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徽因傳讀后感1
林徽因,出生于杭州的一朵白蓮,是不染纖塵的一代江南才女。她將她的靈氣帶出了杭州,帶入了上海,帶到了倫敦。她以她的與眾不同讓徐志摩為他等待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懷想了一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讓我讀到了一個如水般溫柔,如風(fēng)般神秘,如竹般堅毅的林徽因。她雖出身于官宦人家,卻不染凡塵俗氣。自小天資聰穎的她,在姑姑林澤民的教導(dǎo)下,學(xué)會了讀書寫字,便開始慢慢懂得了這個世界。
書中講到一張林徽因三歲孩童時的照片。那一個小小的女孩,尚未記事,卻對這世間已有了看法,眼神是那般單純。她渴望探求這世間的風(fēng)云變化,渴望著了解那個對她來說陌生的世界。這便讓林徽因自小便注定與眾不同。
都說上蒼是公平的,林徽因集一身優(yōu)良基因,然而在擁有一個優(yōu)秀的父親的同時,也有著一個平凡的母親。父母親之間這段毫無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備受煎熬,對于雙親,她是又愛又恨。由此,更是催熟了這顆小女孩的心靈。小小的林徽因過早的便懂得了世事無常,也懂得了在完美的背后亦藏著許多的無奈,開始多愁善感。在我看來,書中所講的林徽因的一部作品《繡繡》,便是小時候林徽因家庭生活的寫照。只是相對于繡繡的最終病死,林徽因確實幸運許多,她懂得什么是世事無常,什么是兩情相悅。只怪造化弄人,無端生出這么多的癡男怨女,不得盡如人意,只是徒增傷感罷了。因此,林徽因在對于她與那三個男子之間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懂得了取舍。所以,林徽因依舊是林徽因,依舊那般清雅,高貴,美麗。正如詩中所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十三歲的她因為當(dāng)時的局勢,全家遷居北京,而她卻不得不留下來。在那樣的局勢下,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小女孩兒獨自一人過生活,必定會是舉步維艱,不知所措?墒,任誰都會,而她是特例,因為她是林徽因。她不輕易在人前落淚,從始至終以一種傲然的姿態(tài),以其女主人的身份將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便是她的堅毅之處。
面對感情她不會讓自己愛到卑微,愛到不知所措。對于徐志摩是如此,對于金岳霖亦是如此;蛟S她會做短暫的停留,但正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寫的那般: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始終是她,只會在他人的.心上輕輕掠過,她不屬于任何人,亦是無人能抓住她的心!霸妇嗖蓴X,此物最相思”,在那英國倫敦,她愛上了那個風(fēng)流倜儻的男子——徐志摩。但是面對毫無結(jié)果的愛情,林徽因毅然選擇了放手。等到走了很遠(yuǎn),她才回頭看了看,原來還有那么一個人一直在原地等她,那就是梁思成,那個最后與她攜手一生的男人。或許按照林徽因的心性,她不期待永恒,只期待這一刻的美好。有句話說的好: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林徽因?qū)幵阜攀,也不會期待那所謂美好的未來。愿等到老時將這些封存在歲月書頁中的記憶翻看出來慢慢品味,足矣度過余生。
“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fēng);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讓我們品出了那如白蓮般清雅,純潔的林徽因。
無論過多少時間,人們依然會記得那個如蓮般的江南才女子——林徽因,那一座康橋,那一段康橋之戀。
林徽因傳讀后感2
談起她沒有人不為她的美貌和才華所感動和欽佩,她是創(chuàng)造了沙龍,又走出了沙龍的女人,她就是林徽因。
在張清平為她撰寫的自傳中提到了她的一生,即她的愛情、婚姻以及在建筑和繪畫方面驚人的天賦。最為感動的地方就是,在戰(zhàn)爭國破家亡和自己疾病纏身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在為學(xué)生授課的時候,縱然痛苦讓她難以忍受,但她還是依然享受著這短暫的美好時光。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在與自己的丈夫梁思成去考察的時候能夠忍受艱苦的環(huán)境,跋山涉水。這使我對這位出身于書香門弟的女子有了更深一層的印象。敬佩她的從容,敬佩她的樂觀,敬佩她能夠時刻為他人著想。
在建筑和繪畫方面她也是有著驚人的天賦和成就。從一開始與自己的丈夫選擇了建筑學(xué),就注定了他們與建筑結(jié)下了不結(jié)之緣。當(dāng)然,一開始由于各種原因,她選擇了學(xué)習(xí)美術(shù),但同時她也選修了建筑學(xué)。在國外四年求學(xué)的日子里,她被自己的老師和同學(xué)所認(rèn)可,同時也奠定了她自己和梁思成的美好姻緣。
在著書立說和教書育人方面她也有著不小的成就。在與梁思成成婚以后,夫妻兩在清華建筑系任教,她講課生動形象,毫不枯燥乏味。有時候,她就讓學(xué)生在自己家里上課。由于建筑學(xué)是新開的課程,學(xué)生們沒有可以借閱的參考資料,她就把自己家里的書借給學(xué)生們看,他們?yōu)樽鎳囵B(yǎng)了第一批建筑系的才子。同時,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她都不忘記看書讀書,與此同時,她也寫了很多詩和小說,比如《你是人間四月天》,《那一晚》,《一天》,《九十九度中》,《笑》,《激昂》,《晝夢》等等。在這一方面她稱的上是才華橫溢,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在人際交往方面,她也是我們學(xué)習(xí)的典范。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回國之后,她志同道和的朋友特別多。在每次與金岳霖,徐志摩,沈從文等人的交談之中總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任何時間總能保持樂觀,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不愿意麻煩別人。
在感情方面她也是有著一段傳奇的人生。不管是徐對她熱烈的追求,還是金對她的愛,還是后來成為自己丈夫的.梁,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真愛,最終選擇和梁在一起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我們要面臨許許多多的選擇,無論是事業(yè)還是愛情,往往每一次選擇,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因此勇于選擇,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
林徽因的一生既是傳奇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在成就方面她是一個成功的女人,她給后代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她是一個女人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管是在愛情上,還是她終生所追求的事業(yè)上,從這一點上來說,她又是“平凡”的。對于我們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來說,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才能像她一樣,得到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林徽因傳讀后感3
幾場梅雨,幾卷荷風(fēng),江南已是煙雨迷離。院子里溫潤的青苔在雨中純凈生長。這個季節(jié),許多人都在打聽關(guān)于蓮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黃昏浮動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會記得有個女子,曾經(jīng)走過人間四月天,又與蓮開的夏季有過相濡以沫的約定。
她叫林徽因,是許多人夢中期待的白蓮。她在雨霧之都倫敦,有過一場空前絕后的愛戀。她愛過三個男子。愛得清醒,也愛得平靜。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地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梁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相約白頭;金岳霖為她終身不娶,癡心不悔守候一生。
想起林徽因,總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妍的美麗。明凈的眼眸、秀麗的面容、優(yōu)雅的姿態(tài)、斐然的才情,使她眾人公認(rèn)的美麗女神。有些人的美麗是與生俱來的,有些人則需要蛻變的過程。林徽因?qū)儆谇罢,仿佛任何時候她帶給人的感覺,永遠(yuǎn)都是那么清新如一,而她的詩,亦如此。
"這是秋天,秋天/風(fēng)還該是溫軟/太陽仍笑著那微笑/閃著金銀,夸耀/他實在無多了的/最奢侈的早晚!/……/這葉落了的秋天/聽風(fēng)扯緊了弦索自歌挽/這夜,這夜,這慘的變換!”
1933年的秋天,那個如白蓮般圣潔的女子寫了這首著名的長詩《秋天,這秋天》。多少人被這首詩深深感動,縱是這蕭瑟之季,亦沒有秋風(fēng)秋雨煞人的悲傷。在林徽因的內(nèi)心深處,哪怕是懷念一個逝去的故人也是溫軟而柔情的。在她眼里,秋天是一場華麗的宴席,秋天有驕傲的果實,有走過莊周夢的蝴蝶。然而秋天也是一首挽歌,是一場離合夢幻的交變。對于季節(jié)交替,隨意更迭,林徽因始終懷著感恩之心。她不肯做那悲情女子,不愿對過往低頭,所以她喜歡懷舊,卻不會沉迷。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子,也許我們應(yīng)該留她更多的祝福。無論她飄至人世間的哪個角落,都希望她可以日日平安,歲歲逢春。
事業(yè)上的.成就讓更多人對林徽因刮目相看。她不是一個只會風(fēng)花雪月的嬌柔女子,她深諳民間百態(tài),懂得人情冷暖。這位秀外慧中的民國才女,總是以她非凡的魅力讓人一見傾心——她是許多男子夢中的紅蓮,沒有讓自己活到雞皮鶴發(fā),更沒有讓自己被流光收拾得七零八落。仿佛在任何時候,她都擁有那份出塵的美,又安然在世俗深處,和我們一起共度流年。于是這個美好的女子被裝幀在人間四月,歲月早已泛黃,而她卻蒼翠依舊。
終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相約同行的人,一起走過雨季,度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在某個渡口分離。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白雪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xì)水長流。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盡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只要我們消除執(zhí)念,便可寂靜安然。愿每個人在紛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請讓我預(yù)支一段如蓮的時光,哪怕將來某一天加倍償還。雨季,何時開始,何時停歇,無從知曉。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讀后感4
你是那一樹一樹的花開,你是那千山萬原的春來,你是那人間四月天。
去年春季,在書店尋找一些實用書籍,在那些紛雜繁亂的書叢中,我第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它。它并不像其他書一樣,它的表面是由一朵朵如同蒲公英的白色小花,米黃色的背景更增加了一些素雅,書內(nèi)有一行行金色小字組成的詩與故事。它的素雅與寧靜吸引了我,正如它那不裝點的名字——《林徽因傳》。
林徽因其人,是個女人,是一位母親,是一名作家,一名建筑學(xué)者,更是一個傳奇。林徽因,一個最令人懷念的民國女子。她美艷如花,風(fēng)華絕代,但她一生中幾乎一半時間都在與肺病作斗爭,中年以后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她出身名門,但她有一個寂寞的童年,她是一個怨妾的女兒,青年時父親去世。也許,她的命運是坎坷的,但她那不服輸和陽剛的男子氣概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世間女子,紛麗多姿。唯獨有她,哀怨如詩。
所謂她的夢想,很難說她是幸運的,抑或是不幸。上帝為你關(guān)上一扇窗,也許會為你打開一扇門;同樣當(dāng)上帝為你打開一扇門時,亦會關(guān)閉一扇窗。十六歲時,林徽因愛上了建筑,這是她認(rèn)定的`夢想,她選擇了一個建筑學(xué)的丈夫,一同在這個領(lǐng)域探索,她幫助她丈夫撰寫《中國建筑史》而沒有署名。對于夢想,她甘于受苦,她可以風(fēng)餐露宿,下坐三等火車,住雞毛小店,在荒郊野嶺里進(jìn)行考察。她的毅力與堅持令我深感折服。夢想路上,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才能到達(dá)成功的彼岸。
所謂她的愛情,提到林徽因三個字,人們都會想到她的愛情史,她是四角戀的主角,徐志摩為她拋廢發(fā)妻,哲人金岳霖為她終身守候,而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呵護(hù)了她一輩子。像《致橡樹》中癡情的鳥兒,金岳霖為她癡戀一生;像那送來清涼的源泉,徐志摩為她無私舍棄;而只有梁思成陪伴了她一輩子。愛情是一朵太陽花,太陽是理智,而沒有理智的愛情就像失去陽光的花兒,很快就會萎謝了。所以梁思成成為了她理智的選擇,愛情的鮮花變成了婚姻的碩果。愛情常常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量,一些女子為其鐘愛的男子殉了情,殉了一生?闪只找蚴抢碇堑,她選擇了梁思成。愛情路上,內(nèi)心強大,理智選擇,幸福之路亦會開啟。
有這樣一種美麗,逾越過漫長的時空,依舊定格在回眸的那一瞬間,有一種聰慧,繞過荊棘的黑暗,依然徜徉在自己的心靈靜思。這就是我認(rèn)識,我感悟出的最真的林徽因。
她走過的地方,有一樹一樹的花開,回望遙望的那一夜,星密密的掛在靜謐的天空上,聽了她的故事,讀過她的詩,懷念她的容顏,還有她那“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我與她邂逅在那溫暖的書中,為她感動而驕傲。世間女子,獨她。
林徽因傳讀后感5
林徽因,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國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在上世紀(jì)曾經(jīng)掀起極大的轟動,被許多男子當(dāng)做那朵夢中期盼的白蓮。而她更是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也讓金岳霖默默記掛了一生。而我們在驚嘆的同時,也不禁發(fā)問:林徽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能讓徐志摩等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傳》這本書生動的描述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從她的出生,到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讓我們自由地穿梭在歷史之間,與那些歷史人物傾心交流,互訴心聲。而作者優(yōu)美的文字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綜觀林徽因的一生,雖然傳奇,卻也平淡,這個風(fēng)華絕代的女子并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掀起太大的風(fēng)浪,她始終是大海中的一朵漂亮的浪花,無需雄偉的氣勢,也無需寬廣的胸懷,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可以禁得起風(fēng)浪,安詳?shù)娘h蕩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時會想:假若林徽因并沒有隨父離開那個江南小鎮(zhèn),也許她的人生將會從此改寫,沒有徐志摩,沒有梁思成,亦沒有金岳霖,也許她會生活在一棟古宅里,守著一樹一樹的花開,與凡夫一起平淡的日子,也許他并不是她的最愛,但他會在她冷時給她一個溫暖的懷抱,會在她傷心時給她一個堅實的肩膀,她會與他一起在夏日的樹蔭下乘涼,在夜空下數(shù)著滿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則一直追隨著她,不離不棄?墒巧咸熳⒍ú粫o林徽因一個單調(diào)的人生,不會讓她絕美的容顏淹沒在塵埃里,所以林徽因注定不會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她必定會有一個波折的人生,她必將在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
林徽因一生中愛了三個男子,愛得深沉,也愛得平靜。徐志摩為了她多次在康橋上徘徊,只為能見她一面;梁思成與她攜手走過風(fēng)雨人生;金岳霖為了她終生不娶。這足已說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實當(dāng)時在許多人看來,徐志摩與林徽因才是最配的一對,印度大文學(xué)家泰戈爾當(dāng)年到訪中國最欣賞的就是徐志摩與林徽因,他曾多次想為徐志摩與林徽因牽線,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實林徽因又何嘗不知道自己最愛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卻給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選擇徐志摩,意味著過詩情畫意的日子;選擇梁思成,意味著過細(xì)水流長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終是安穩(wěn)的日子,所以她注定與徐志摩擦肩。琴棋書畫詩酒花再美好,也比不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安穩(wěn),林徽因是個現(xiàn)實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梁思成雖然不是她最愛的,卻是最適合她的。對于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適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沒有錯,她并沒有義務(wù),也沒有責(zé)任對徐志摩負(fù)責(zé),她只是想讓自己過得美滿,幸福,這并沒有錯。
有人說,她是個理智的女子,不管面臨怎樣的誘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也有人說,她是個冰潔的女子,所以無論人世如何變遷,她都有著漂亮的容顏。
幾場梅雨,幾陣荷風(fēng),江南又在煙雨中變得迷離。撐一把油紙傘,穿一襲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還是當(dāng)年的江南,可當(dāng)年那個白蓮一般的女子卻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兒呢?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讀后感6
一直以來,很喜歡讀人物傳記,早前,也買了很多囤在家里,想著閑暇時候拿來翻閱。今年寒假在家,再次將蘇尹的《林徽因傳》拿來讀,又一次被林徽因那“水墨青花,剎那芳華”所吸引。
女神,在當(dāng)今世界是個隨處可見的名詞,也因為太常見,這個詞早已經(jīng)失去了它本來的含義。在那個動蕩不安又蘊藏著無數(shù)可能的年代里,一些奇異美好的靈魂,用自己的生命完美詮釋了這兩個字。
其中之一,便是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大多數(shù)人驚嘆于她的美麗、才情和愛情傳奇,但是一個如此美好的生命在世間走一遭,留下的絕不止這些。她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也是一個溫柔的'母親;她是感性的詩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建筑學(xué)家;她是一個被諸多優(yōu)秀者追捧欣賞的名門淑女,也是一個眼光卓越的傳奇女子。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曾驕傲的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一個天才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了解。”
這句話,是講給徐志摩聽的。那時,徐志摩瘋狂愛上了才剛剛十六歲的林徽因,這跨越輩分的愛戀并不曾讓她的父親驚訝或者阻撓。可惜當(dāng)時中學(xué)才畢業(yè)的林徽因雖然情竇初開,卻被這感情驚著了,她沒有答應(yīng)。但她的人生卻自此和徐志摩有了關(guān)系,至徐志摩離世也沒有斷開。
此時,林徽因已經(jīng)認(rèn)識了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這對才貌匹配的少男少女,有了梁啟超的極力撮合,并提供一起赴美留學(xué)的機會,訂婚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情投意合的感情,聲名顯赫的家族聯(lián)姻,在那樣一個社會背景下,林徽因無疑是幸運的。在與梁思成的戀愛之余,她對未來有一份堅定地憧憬,那就是:學(xué)習(xí)建筑。確實之后她成了著名的建筑學(xué)家。
世人對林徽因的印象更多是四月天浸潤的詩詞雅秀,忽略了她對建筑學(xué)的感情和貢獻(xiàn)。她用自己的才能對中國古建筑賦以深刻的解讀。除此之外,受她影響而一同選擇學(xué)習(xí)建筑的梁思成,最終成了中國著名的建筑學(xué)家,不得不說,這是林徽因?qū)ㄖ䦟W(xué)的另一特殊貢獻(xiàn)。
畢生鐘情于詩的徐志摩對林徽因牽掛一生,而林徽因并沒有答應(yīng)徐志摩,卻比誰都了解徐志摩的那份深情和勇氣。
林徽因的愛人梁思成對于最終落在自己身上的幸福似乎有些恍惚,他說:“有一個問題,我只問一次---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回答。你準(zhǔn)備好聽我說了嗎?”
合上書本的那一刻,冥思遐想:她的一生,曲折而又傳奇。她是詩人,文學(xué)造詣讓眾人驚嘆;她是設(shè)計師,是新中國國徽的設(shè)計者之一;她是建筑師,參與設(shè)計人民英雄紀(jì)念碑;她才華橫溢,被稱為“民國第一代才女”。而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傳讀后感7
很早就知道林徽因,知道她是一位才女,知道徐志摩對她的愛戀,知道她是梁思成的夫人,知道金岳霖因愛戀她而終身未娶,知道她于五十年代早逝。但她的才,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我不了解;她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間的情感糾角怎樣,我不了解。對于她五十年代早逝,我竟然在心底里為她慶幸:她這樣的人,到了“文革”,估計會受到很大的沖擊甚至非人的折磨;早逝,未必是件壞事。周迅主演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好象是在為林徽因作傳,但因不喜歡周迅沙啞的聲音,也沒有去看。所以,對林徽因,我僅僅停留在“知道有這么一個人”的水平上。
在圖書室偶然看到一本張清平著的《林徽因傳》,仔細(xì)閱讀之后,驚嘆世間竟有這樣的'女人,集美麗、才華、驕傲,也集熱愛與事業(yè)于一體。林徽因,這位出身名門,兼具文學(xué) 家的敏銳與建筑學(xué)家的縝密,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和建筑史上都頗有建樹的才女,是一個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個用一生追求自由、雙腳一直在行走的女人。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暫的,她只活了五十一歲。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燦爛的、奪目的。她不僅留下了大量優(yōu)美的詩、散文、小說和戲劇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而且作為女建筑學(xué)家,她親自主持并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jì)念碑的設(shè)計,對保護(hù)中國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讀后感《林徽因傳讀后感》。她的美麗有目共睹,眾人稱羨;她才思敏捷,分析、評論 頭頭是道,這一點令許多男士自嘆弗如,F(xiàn)代建筑學(xué)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梁思成曾說過:“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她又是驕傲的,她不流俗,不懼權(quán)貴,有著知識分子的高貴的靈魂。
民國初年,亂世紛爭,卻有這么一位才女橫空出世。我欣賞的林徽因,不做作、不嬌情,盡管出身于名門望族,但她沒有絲毫貴族習(xí)氣,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和任何人都能相處融洽。她不追求浮華,也沒有去走捷徑,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著。否則以她的才學(xué)和美貌,她完全可以過另一種生活。八年抗戰(zhàn)她一直在顛沛流離中度過,貧困與疾病始終困繞著她,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仍然堅強地樂觀地面對生活,孜孜不倦地鉆研著她的學(xué)問。為了考察古建筑,她和梁思成深入荒野山鄉(xiāng),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獲得了第一手資料,為研究和弘揚中國的古建筑 盡了心血,以至于五十一歲便因肺病離開了。
世上有一種美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縱然已被時光覆蓋,當(dāng)你再一次翻開它的時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爍爍光華,讓后人為之贊嘆,而林徽因就是這樣的人,她就是擁有著這樣美麗光華的人。
林徽因傳讀后感8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fēng);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這個清淡如蓮的女子,是那個時代的女神。眾所周知,這位傳奇女子的一生,有著過人的才情和傲人的家世,而最為耀眼的,是那三個與他癡纏的男子。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這是徐志摩為林徽因?qū)懴碌那樵。他們相遇于年少,愛的火熱癡狂,那些字里行間的詩情愛意,是他們之間最深的牽絆。
而與徐志摩的癡醉不同,這個如蓮的女子還留著一絲理智,于是她逃了,逃離了那片不屬于她的清池。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zhuǎn)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這里無意責(zé)怪誰。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fù)如來不負(fù)卿。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一切。愛她卻不舍得讓她痛苦選擇,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終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xì)水長流!绷只找蜻@樣寫道。
許多年后,她終于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了,為什么是我?’梁思成曾這么問林徽因。
‘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準(zhǔn)備好聽我了么?’林徽因清清淡淡的笑了起來,如是答道。
世間風(fēng)景萬千,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分辨誰是你要的那杯茶,誰是你滄海桑田的家。
一代才女,攜君之手,投身建筑學(xué)。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他們顛沛流離,經(jīng)歷了為五斗米折腰的酸辛生活,經(jīng)歷了病痛翻來覆去的`折磨,經(jīng)歷了五四運動將文人送到臺上的最艱難的時期,但是他們始終面帶著微笑,從容淡靜,從未放棄對生活的熱忱,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直到許多許多年后的今天,許多許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為什么有那么許多許多的沉默。我想,這就是梁思成一生的寵愛。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
林徽因傳讀后感9
“一起流動成了一種莫可名狀的情緒,久久彌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后徽因才明白,這莫可名狀的情緒就是詩意。這詩意的陽光伴隨著她,映照了她的一生”。
——題記
林徽因是為數(shù)不多的能夠引領(lǐng)中國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僅僅在于伴隨徐志摩的光暈流彩于世,聞名于大家,更在于她卓越的詩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優(yōu)秀的建筑才華。她是曠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詩意的表現(xiàn)。她的出生是那個時代的幸運,而那個時代因為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繹。
令人可嘆的是,在傳統(tǒng)中國意識形態(tài)下女性總是作為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當(dāng)作茶余飯后的談資。就連林徽音這樣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了解更多淹沒在徐志摩的桃色里,因而多了分曖昧,多了份神秘。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詩情和才華證明了一個大寫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動使流言蜚語在那個時代和后來的時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獨特的求學(xué)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識素養(yǎng)以及優(yōu)越而開明的家庭環(huán)境促成了她不走尋常路的外部條件,但是這些也只是那個時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決定作用的當(dāng)然與林本身的聰慧、勤奮是分不開的。
一帆風(fēng)順的事業(yè)和美滿幸福的婚姻,優(yōu)越舒適的生活,廣博的見聞以及首屈一指的社會地位,所有的這一切都不足以讓我羨慕,讓我佩服并感動的在于她獨立的思想意識。正是基于這種不受傳統(tǒng)觀念束縛的意識形態(tài),才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林徽因。她敢于在舊家庭里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于在洋文里發(fā)掘一片屬于自己的心靈獨處的空間,她擅于在愛情中保留自主獨立,她擅于在家庭瑣事中培養(yǎng)詩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視圣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艱辛并釀成一壇醇香的《窗》,她用畢生將愛、美、藝術(shù)融化于冷暖適宜、芳香四溢的《人間四月天》,從而留下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美談。
作為撲朔迷離愛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認(rèn)識和理性的判斷。不管對于情竇初開時的徐志摩,還是癡情一片的金岳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貫的本真作風(fēng),一直把復(fù)雜的情感交于心來抉擇,所以才有后來不悔的回顧。林徽因用車站、站長、過客來比喻丈夫梁思成、她自己和金岳霖的關(guān)系再恰當(dāng)不過。車站有四通八達(dá)的軌道但終歸于站長,而站長常常因為過客而驚奇和吸引注意力。這樣一位美麗、優(yōu)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來愛的丈夫,有藍(lán)顏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鐘情于她的金岳霖,還有好朋友沈從文都不足為怪。因為她集天地靈秀于一身,日月精華于一體,就像她所喜愛的建筑一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誰人又不愛?誰人不喜歡呢?
本書具有可觀的文學(xué)性,是一篇文藝性、文學(xué)性的傳記著作。
林徽因傳讀后感10
冬夜,鼻涕,肚餓,寒冷,發(fā)熱,乏力。都在夜晚一起而來。是在沒有睡意,硬要躺在床上修養(yǎng)。就看起這本不費腦子盡情讓自己遨游享受的人間四月天。
初讀是在高一的冬天。那時候借書是熟絡(luò)感情最好的聯(lián)系。看完之后分享感受和討論情節(jié)人物是同學(xué)關(guān)系進(jìn)一步的升溫劑。我是懂的。紙質(zhì)書,有墨香味,班長是個女生。傳過給初戀的男生。之后一起討論書中故事。細(xì)節(jié)是有點忘記。那份過程中的情懷拿起便是滿江撲來。
我想我是屬于詩意的。沉迷于詞藻美句是享受的。整本書用詞造句相當(dāng)具有詩情畫意,讀書像是在和一位詩的女子交談。溫婉賢淑,可人從容。第一遍是認(rèn)知林徽因的一生,殘留的仍舊是情懷詩意。和一段難以忘懷的初戀時期。這次看書大部分是半夜,因為睡不著,肚子稍有空腹感。怕是藥的效力太過,消化得迅速。想起感冒印象深刻的一次感冒是在高一,也是冬天。實在難受。只得那次便記住該吃什么藥對癥,和運動出一身汗絕對是最好的恢復(fù)活動。羽毛球永遠(yuǎn)是不二選擇。而如今,一切都物是人非。班長已經(jīng)失去聯(lián)系。落榜之后沒有聯(lián)系。初戀在分開重新有女朋友之后再無瓜葛。周六早放學(xué)的我經(jīng)常繞路到初戀家附近轉(zhuǎn)悠,總以為會在下一個轉(zhuǎn)角遇見相逢。可一次也沒有。眼巴巴著路過樓下和店鋪,從來沒有一次也沒有。該在想也許老天是在是想讓斷絕這份情。
緣分就是這樣奇巧。前段時間回家,和高二同班男同學(xué)搭上同一輛回家的車。事先沒有約好。記憶之門緩緩像我打開,開始想起過去的得與失,還有我那不堪回首的`幾年歲月。落榜的痛苦,直接將我隔離開詩情情懷,更可怕的是同學(xué)朋友一夜之間的消失,我從此過上了一個人的孤獨生活。我是孤獨的。從小就學(xué)會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玩,一袋沙子也能玩一上午玩一下午。真是安靜。近年來,我變得沉默,變得穩(wěn)重,變得理性,變得現(xiàn)實。生活推著我走向煙火。就這樣開始二十歲;畹饺缃瘢桨l(fā)決絕,理性思維始終占據(jù)主導(dǎo)。知道清楚在做什么和了解對方的意圖。這是生活給我的淬煉。誰不想受到委屈向他人傾訴?得到安慰?
書名林徽因傳。大概講述一生事業(yè)愛情詩意,筆墨甚是柔美娓娓道來,如沐春風(fēng)。淡淡的思考回顧一生,開始用理性思維去辨別其中的深意。三個男人,糾葛愛情。沒有俗套的情節(jié),是明白道德與人們底線的冷靜。書中大部分是三連句的排比,是相當(dāng)規(guī)范的排比句式,氣勢磅礴工整之美,也就是這點讓有點湊足數(shù)字之嫌。因為一次兩次是漂亮,堆砌便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可能是我理性了,風(fēng)花雪月的故事和詞語已經(jīng)不能將我的心泛起一陣漣漪。這是成長吧。作為美的熏陶就看看。若是了解也可以看看。其中也有一點深意。
夜深了,高一的一本書,又將結(jié)束,這本是要歸到故人傳里去。晚安。對了今夜沒有晚安。就在這里說句晚安。晚安。鼓樓也有晚安。我們在體驗愛情。是的。體驗。甚至于拿出理性來看,是錯誤的維系。我沒有辦法像林一樣決絕。轉(zhuǎn)身即天涯?墒桥,林和徐是真的愛過啊?晌覀兊默F(xiàn)在算什么?壓根就沒有現(xiàn)在。無奈。
晚安。鼓樓里也有晚安。
林徽因傳讀后感11
喜歡在晚上凈身潔面后沏一杯菊花茶,坐在床上看一陣書,在白落梅行云流水的描述中,是林徽因如詩如歌的一生.初知林徽因是因為一同事偶然說起一代才女和三位杰出男人之間的故事,后逐漸將梁啟超之子梁思成,著名詩人徐志摩,學(xué)術(shù)泰斗金岳霖等人聯(lián)系起來,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于是產(chǎn)生了解林徽因全部生活的沖動。
林徽因有江南女子的溫婉,如白蓮般潔凈,面容姣好文采出眾,在建筑方面有輝煌成就。國徽、人民英雄紀(jì)念碑等設(shè)計有她的一份貢獻(xiàn)。這樣一位被上帝垂青,集美貌才情事業(yè)家庭愛情,近似完美的女人,怎能不讓令所有的男人愛慕,女子仰視?
我想林徽因一定是一位完美主義者,徐志摩是她的初戀,在異國他鄉(xiāng)極盡浪漫,徐志摩當(dāng)時已經(jīng)結(jié)婚,林徽因這樣傳統(tǒng)的女子怎么能夠接受這樣的愛情,將自己陷入不仁不義之地呢?雖然當(dāng)時她并不知道徐已經(jīng)結(jié)婚,可這樣的經(jīng)歷使她始終對徐的前妻抱有愧疚之心。在臨終之前都沒有忘記向徐志摩的前妻表示歉意。林徽因出自現(xiàn)實的考慮,選擇志同道合的梁思成為終身伴侶,夫妻相扶相攜成就事業(yè)的巔峰。可以看出不論在何時林徽因始終是清醒的,她永遠(yuǎn)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始終不愿在世間有愧于任何人。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預(yù)料自己的生命以何種方式結(jié)束,徐志摩為趕赴林徽因的一場講座飛機失事喪生,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另娶其學(xué)生林洙,而金岳霖為了心中的摯愛終生不娶。這樣的結(jié)局真是讓人深思,我想林徽因那樣聰慧的女人或許早已預(yù)料到了這一切,她知道徐志摩是她靈魂中的愛人,而她自己是金岳霖靈魂中的愛人,她知道不論她是否還在世這兩人永遠(yuǎn)對她不離不棄。
林徽因就是一位女神,得到的人覺得她和凡人無異,沒得到的人始終會以向上的態(tài)度去膜拜她。真正的愛情雙方無論付出多少都是無怨無悔的,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們都是幸運的.,能遇到并結(jié)識這樣的女子,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再讀《再別康橋》更加深刻的體會徐林那份真摯的情感,林徽因在徐志摩心頭激起的千層柔波如同西湖之水。我不禁得為世間情投意合的戀人而感動。
都說女人多思多智必體弱,可惜林徽因早早就病魔纏身,年僅51歲就離開了人世,或許連上天都嫉妒她的才情。在那個時代那些個平凡的過著顛沛流離生活的人,從來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為國為民為世間貢獻(xiàn)自己的力量。林徽因為國家做出的成就真是令我們現(xiàn)代人佩服。
我喜歡散文,而每個人的一生都可以是散文,有人一生飄散渾渾噩噩不知所以,有人理性的解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便是這樣的散文,給人無盡的遐想,如輕緩的音樂潺潺流出。細(xì)雨般描述出林徽因的一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送給所有的有情人。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盡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只要我們消除執(zhí)念,便可寂靜安然。愿每個人在紛呈時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林徽因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林徽因傳的讀后感04-08
《林徽因傳》的讀后感10-08
林徽因傳讀后感02-09
《林徽因傳》讀后感03-17
《林徽因傳》的讀后感06-14
《林徽因傳》讀后感范文04-21
林徽因傳讀后感11篇04-05
《林徽因傳》讀后感(精選17篇)11-08
林徽因傳讀后感10篇03-26
林徽因傳讀后感(精選23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