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范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樣。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周國平散文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范文1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學。有他的散文而引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雖然深刻,但是不干澀。前幾日看了幾頁《蘇菲的世界》,雖然把哲學放在了有豐富情節(jié)的故事之中,但終究是有“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基本哲學命題,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許也有一些對思想的壓力,這樣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國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尋常的命題而思考一下人與自然、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輕松的思考體驗。既有一種思考的快樂,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壓力,在我看來,這也是他的一個成功之處。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想,與社會的現(xiàn)象相違背!逗伪孛!繁闶侨绱说囊黄,記得陳丹青有篇《教育的現(xiàn)實和現(xiàn)實的教育》,主題顯然一致。但是陳丹青是借中美教育之差異而同批中國教育體制,也許是因為此文作序的需要,而《何必名!穭t是通過自己小時候經(jīng)歷的描述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周國平散文,甚至包括今日在看的隨筆集《人與永恒》,都是從自身出發(fā),通常用第一人稱(我在摘抄中有一段評論),更具主體性,而少一些排他性。也許有對現(xiàn)實的坦然。
也許他的散文的出色之處在于從普通的命題出發(fā),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而帶動了我的思考。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范文2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任務和位置。如果不細心叩問自己的心靈,如何能發(fā)現(xiàn)社會早已為自己預留的位置?對于我們,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邁出探索的步伐之前,連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進途中漸漸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資格口稱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進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國平用他的散文教給我們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問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類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狀態(tài)應該是:肉體在不懈的攀登,步步為營,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靈魂則跳出山外,以旁觀者的清澈目光為前進指明方向,永遠不迷失。這顯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達到無疑是奢談。我們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發(fā)之前先問問自己夠不夠堅定;定期停下來修整,總結(jié)過去并展望未來,看看自己的路線是否偏移!罢J識你自己”,這是指導精神生活的圣經(jīng)。
我希望自己能夠秉持這圣經(jīng),不忘審視自己。學習的范疇,不只是我們現(xiàn)在體會到的那么淺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范文3
在報刊上零星讀過周國平的散文,喜歡他的博學和深刻,知道他是一個熱愛寫作的當代哲學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還知道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遠方的朋友郵寄來的兩本書《周國平散文精選》《周國平人文演講錄》,后一本書比磚頭還厚,所以我選擇先看第一本。本書按時間順序選編了周國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時他在40歲到55歲之間,從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齡。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靈的筆寫出來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國平在《自序》中說:“我給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標準:一篇文章,即使不發(fā)表我也要寫;否則就不寫?傊,盡量只寫自己真正想寫、寫的時候愉快、寫完自己看了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一旦發(fā)表出來,也一定會有喜歡它的人,即使發(fā)表不出來也沒有什么!
周國平在《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中談到讀書時說:“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這正是我讀《周國平散文精選》時的感覺。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范文4
但這所說的善于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于那種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的人,需要邊回憶、邊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側(cè)重。后者只是單純的終日沉浸在對昨日的苦惱中,頗有厭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積極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發(fā)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禪語說,“我們經(jīng)歷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边@樣的生活應該就不是形而上學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們每天所經(jīng)歷的日子,但我們經(jīng)歷生活不是每天數(shù)著過去的天數(shù),而是品味每天所經(jīng)歷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與難。同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樣,我們每天所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一定也不是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點滴背后蘊含的'深意來塑造自身。
同時,如同小時候所的那種每個人都有一顆要尋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樣,要用心,要專心,還要堅持。省察也是一樣的,要想善于運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恒,要有信念地去尋找發(fā)現(xiàn)它。不然,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或者說,你沒有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周國平散文精選摘抄賞析07-31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02-04
周國平經(jīng)典隨筆02-22
周國平經(jīng)典隨筆10-18
周國平讀后感04-29
周國平經(jīng)典隨筆15篇02-22
周國平經(jīng)典隨筆(15篇)02-22
周國平經(jīng)典隨筆11篇05-13
周國平經(jīng)典隨筆(11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