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虞美人讀后感
虞美人讀后感1
就像王國維先生所說“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我們現(xiàn)在對古代文學大略地簡概也喜歡用“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樣包含時間的概念。詩歌在唐代發(fā)展到極為成熟、輝煌,后世沒有人再能超越,因此詞更有發(fā)展之地,到宋代達到了極致。
更確切來說,詞的興起與唐代經濟發(fā)達,五七言詩繁榮,有密切關系。眾所周知,商品經濟發(fā)展和城市繁榮為適合市井需要的各種藝術的萌芽和發(fā)展,提供了保障。詞最先在民間流行,后來為文人士層接受,并采取這種體制創(chuàng)作,經李煜等人之手,漸漸由宴間助興的功能演變?yōu)楸磉_士大夫情懷的文體。就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所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南唐后主,精音律、工書法,藝術造詣極高,尤以詞名世。因為,醉心聲色犬馬,最終國亡且被幽禁、不免被投毒藥而死。作為一個詞人,李煜絕對是一個境界高妙的詞人,但作為一國之君,他絕對是一個荒淫誤國的君主。他不眷戀君主之為,然而歷史卻把他推到了這個位子上;私下揣摩,他是真性情的人,他是寧為一詞人,也不愿身處高高庭院而束縛了自我。他的詞前期寫宮廷享樂生活的`感受,不乏沉迷與陶醉的情緒;后期因境遇的變化,寫亡國之痛,血淚至情。無論其詞前后題材變化有多大,但都貫穿一個特點:“真”。詞的感情處理上,少有理性的節(jié)制,一任真實情感的宣泄。《虞美人》便是他后期亡國經歷下的一首絕好之詞。
《虞美人》是李煜亡國囚居汴京時所作,是一首表達亡國之痛,感嘆人生苦短的詞。起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設問,非常概括凝練,將春去秋來的自然變化和過往時間的難尋一并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可知,李煜面對這樣的節(jié)氣自然變化時內心無限愁苦,深感度日如年的煎熬。“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將亡國之痛和人事無常緩緩道來,不加掩飾,往事如風,但是此刻不能瀟灑,因著囚居與屈辱,愁怨與悲慨!皢柧苡袔锥喑,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倘若你要問“我”的哀愁有多少,“我”便會答你,就像那江滔滔向東流去的春水啊,數(shù)不清!《毛詩序》里說:“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但是李煜的亡國之詞中只有自傷之情,卻不見對亡國后百姓的憂愁,何也?因為,他是一個率性而為的詞人,他以純真質樸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彷徨無依,但是缺乏理性的節(jié)制只能停留在一己之悲的狹隘情感上,而無對自己反省,更不用說是憂民之心了!在這一點上,比之后世詞人的憂國憂民、豪放如東坡者,李煜是小家碧玉了些。艾青在《詩論》里頭說:“意象是詩人從感覺向他采取的材料的擁抱”、“意象是具體化了的感覺”。可知,意象的選取是非常嚴格,而且是最能體現(xiàn)詩人情感與意圖的東西。
這首詞里,春之花,秋之月,東風吹過的小樓,玉砌的雕欄,向東流去的春水;不管是實還是虛,都傳達出了與自然永恒相反的人生無常。那玉砌的雕欄想必還是在那佇立著,但是朱紅的顏色早已斑駁,故國的一切還在李煜的心中,像一個霉菌總是隱隱發(fā)痛。
虞美人讀后感2
聽著鄧麗君前輩的演唱,再來品讀《虞美人》,心中竟不太平。慢慢地,一滴淚滑下臉頰,模糊了視線。
一代風流才子,卻被命運推上了帝王的寶座。他無心理政,在位期間,無所建樹,因而被冠上“昏庸無能”的罪名。然而,我卻想要為他鳴不平。的確,他不比漢武帝的氣吞萬里,沒有劉備的濟世情懷,不敵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但他擁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所缺乏的橫溢才華!
李煜,一個錯位的人生,寫就一段千古悲情。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若不是命運弄人,他又怎會年僅42歲就草草地絕了筆?他留給我們的,是政客用鄙夷的嘴角吐出的“亡國之君”“昏庸無能”的不屑,是文人用心品讀出的無盡悲涼,更是一個集風流倜儻天才卓絕于一身的“詞中帝王”的曠世才情。他,該更羨慕那平平淡淡的文人吧?遠離了人世紛繁,遠離了國事困擾,遠離了勾心斗角,遠離了腥風血雨,獨自守著一份寧靜,泛舟湖上,吟詩作對。乘著清風,伴著明月,踏著花香,唱出人生的醉意與愜意。這,該正是他所向往的吧?多少個夜晚,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啊,何時才能去到?多少個白晝,那個心生煩厭的寶座啊,何時才能遠離?
坐著,閉眼,靜靜地聽《虞美人》。實在佩服鄧麗君前輩竟可以將其詮釋得如此盡致淋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边@往事,或許不是在位時期的錦衣玉食,或許不是萬人之上的'榮華富貴,或許不是與大小周后的飄逸愛情,卻恰恰是他無憂無慮的童年,托腮沉思的少年,即興作詩的青年……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看見他了!只身一人,在沙地上留下一行淺淺的腳印,一步一步拾級而上。用手拂上石壁,什么時候,在它的夾縫中,竟早已雜草叢生?抬頭凝視鐵柱,什么時候,它竟已銹跡斑斑,失了威嚴?輕輕推開木門,什么時候,它竟已落滿塵埃,無人造訪?這是他與大小周后詩酒做伴,嬉鬧玩耍的地方啊!而如今……
轉過身,偌大的庭院,竟毫無生機!一株梧桐,寂寞地在時間的長河里凋零。見證了兩段美麗的愛情;見證了一代君王的滄桑變化;見證了一個王朝的興衰成敗,它累了,厭了,倦了。所以,它只是靜靜地,默默地,悄悄地,隱在記憶里。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
錯位人生,寫就千古悲情。錯!錯!錯!
虞美人讀后感3
無邊的凄楚,無盡的愁思,往日紙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如今只剩下虛無縹緲的輪廓。于是只能逃避。春花秋月,卻殷切期盼它早日了卻,只因怕勾起內心最深處的傷口。"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所有的心碎、心酸、心痛都融在這一聲嘆息之中…
"雕欄玉砌"不會因為人間是是非非而改變,改變的是作者見到它的.心情--兩個沉重的字眼:苦澀;但它又是改變了顏色,曾經的紅似火,如今已真正化成了一團火,灼傷了李煜的心,成了不可愈合的傷口。
痛!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愈愁,愁無底!愁長流!鎖眉,垂頭,嘆氣,那深深地痛…
在我,一個后世讀者的眼光看來,這首詩寫的是那樣凄美,那樣震撼人心。本詞通過采用問答形式,描繪出詞人悲恨交織的內心世界,讀來肝腸寸斷,痛不欲生。
虞美人讀后感4
作者先以問句撩開無邊的愁緒,"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是一聲發(fā)自心靈深處的絕望和悲戚,
天哪!春花年年開,秋月月月圓,你何時才能到了最終的時候?問得如此突兀,大膽,攝人心魄。
對于常人而言,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但對于昔日高高在上,今日卻淪為階下囚,朝夕以淚洗面的李煜來說,春花秋月著實是一種殘忍的折磨。
轉而,他又問人間:"往事知多少?"往事,主要是指他在當南唐皇帝時的歲月。這一深沉的發(fā)問中,包含了他既有悲哀亦有后悔的心情。他后悔像南唐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地域寬闊,實力雄厚的國家,竟由于自己的貪于享樂而失天下;他后悔自己寵信奸臣小人,而幫助宋朝大軍渡江圍攻金陵,致使家破國亡;他后悔忠直大臣因勸諫未成而悲憤自殺,自己也成為別人刀俎上的魚肉;他悲哀,悲哀歷史不能給予他一個改過自新,自強自立的機會。這,一個多么心酸的'問號…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夜深人靜,月光似水,凝目向窗外望去,那過去曾經是自己的國土,現(xiàn)在卻處在別人的掌控之中,更可悲的是,連自己的自由都喪失了,只能在被圈定的范圍內徘徊,哀嘆。為此,他有太多的感慨,故國何堪回首?失國之君的亡國之恨和那種對故土的悠悠眷戀之情,盡在這一聲嘆息之中透露出來。
無邊無際的哀愁與不堪回首的往事中,他不由得又向自己發(fā)問:"問君能有幾多愁?"又自答道:"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君者,詞人自己也。這些仇恨,悲哀,辛酸,郁積在心,沉淀為濃濃的一汪愁緒,無法消除,無法解去,歷史的沉淪…
追昔撫今,這一首千古杰作,留給我們的太多太多。李煜,一代帝王,卻一世悲哀,他的愁,他的悔,他的痛,化作星光,成為歷史長空里的一角,時時給我們以警戒。
虞美人讀后感5
李煜的“愁”是封建帝王的愁,我覺得這愁愁得美。因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我說:我無暇去責備他縱情聲色以至喪失了南唐美麗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皢柧苡袔锥喑睿∷埔唤核驏|流”。這種花帝王之愁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經總藝術從審美的角度深深感染著古往今來的李煜的讀者;剡^來看,我們怎能看到李煜獨有的天堂煉獄般的大絕望,苦難風流的大哀傷,那嘆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fā)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的廣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的最好……
虞美人讀后感6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虞美人?聽雨》
雨打笠帽,雨滴行人,雨濺屋瓦。諾大的街道上,眾生接受著雨的洗禮。
歌聲在高樓響起,清脆、婉轉。歌女的歌喉完美地釋放出來。
少年在旁,認真地聽,仔細地看,看那如柔荑的手,如凝脂的肌膚,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眼。少年沉醉。
雨作雨簾,在樓的.四面垂下,樓內成了個封閉的空間。點著紅燭,垂著羅帳。
樓外的雨聲,只成了樓內歌聲的伴奏。
“少年不知愁滋味”。
廣闊的江面上一點――孤舟。雨水不斷侵入水面。躁動。江面儼然成了雨的樂器。
風不斷吹搖著舟。舟中人煩躁。
已是壯年的舟中人掀開簾布。雨敲響船舷的木板!斑恕薄斑恕薄
云壓低了遠方的山,泛起蒙朧,一片灰蒙蒙。
低沉的云中一點――斷雁。雨水不斷淋濕羽毛。震翅。
風穿插在羽毛的縫隙。雁仍繼續(xù)飛――孤獨的飛。
壯年何嘗不是這樣一只斷雁。四處漂泊,有家不可回。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舟外的雨聲,令壯年無法入睡,無法做個歸家之夢。
躲雨。在僧廬下看著外面的世界。江山易主。
少年歡樂、壯年愁緒一一沒了?粗鴫ι系乃淖郑
四大皆空。
“人有悲歡離合”,它們是無情的。
“滴答”“滴答”。
只希望這“一聲聲,空階到天明!
虞美人讀后感7
后主的這一首詞,是蘸著血和淚寫的。
春風又起,柳枝斜飛,萬物復蘇。在春的召喚下,人們欣欣然,陶陶然,意氣風發(fā),步履輕盈,心底里泛起了一層又一層漣漪。無論是在堆錦鋪繡的江南,還是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塞北,無論是天下至尊的人物,還是街頭獨行的乞者,人們的感受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春天太美好了,能永久的停留在春日里該是多么好的事情呀!”
春光爛漫,春色迷人。
可是,作為亡國之君,李煜在爛漫的春光下,感受到的卻是錐心的疼痛。他日燕繞蝶環(huán),紅擁翠依,今朝寄人籬下,形影相吊,個人處境上的`巨大反差,使他內心的撕裂感在面對如往昔一樣的春色時猛然爆發(fā),而且愈加強烈。所以,當人人都念春色好的時候,后主獨滄然淚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花呀,你干嘛開的那么鮮艷,你是在故意刺激我這落魄的人嗎,你可知道,看到了你,我就由不得想起了我的故國,想起了故國的山山水水,想起了故國的瓊樓玉宇,想起了故國的如花美姬;你能不能不來呀,來了之后你能不能快點結束呀,譬如一夜就過去,那樣,我雖然麻木卻能少一點痛苦,似這樣愁而又愁,憂憤交織,何時是個盡頭呀。
可以說,后主的情緒一瀉千里,溫柔的東風、蓬勃的春水,這些美好的事物,在他的心目中不啻于是一劑慢性毒藥,立即赴死倒也痛快,難的是慢慢而又真切地遭受這種慢性毒藥的毒害,時時在痛,卻又無力掙脫。
有人說,后主的這一首詞是有淚而無血,算不得泣血之作,那證據(jù)就在于,如果是痛到心頭流血,恐怕是連夢也不愿夢了,更別說是說出來了。我卻以為,后主雖然柔弱,更加貪生,但卻滿懷柔情;這樣柔弱的人兒,在面對如天上人間般的命運落差時,內心即使在流血,也要把那種愁苦掰扯出來給自己看,愈看愈哭,愈哭愈看。后主是被毒死的。我想,他死的時候一定會有一種解脫的感覺,那個時候,可能才真是“愈辯已忘言”了。
一段冷熱相間的人生,一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深切感受。其實這種感受我們人人都有,一個人徜徉在愛人曾經走過的山間小徑上、一個人躺在兒女曾經的小床上 、 一個人月下獨坐在父母曾經 噓寒問暖的院落里,這樣的情形,還是很多的……
虞美人讀后感8
最近我又重讀了李煜的《虞美人》,這首名詞我在童年的時候就會背誦,但是童年的我并不理解詞的含義,只是喜歡優(yōu)美詞句罷了。今天重讀這耐人尋味詞、不由覺得格外的親切和傷感,它似乎把我?guī)У角镲L掃落葉的季節(jié),讓人感到無限的惆悵。不是嗎?李煜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佳句,完全是發(fā)自他內心的呻吟和凄然,詞的內容象征著國破人亡,江山已去,美好的往事如同夢幻一般、又象過雨煙云,悲慘的場面仿佛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年年歲歲,凄凄慘慘,害的人心惶惶,一切怎不叫人心破碎。
當李煜寫到“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他完全沉浸在亡國的`旋渦中,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聲名狼藉,情緒非常低落,精神支柱完全崩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多么真切的詩句,使我百讀不厭,我的身軀仿佛已陷入東流的春水中去了。
虞美人讀后感9
在中華情節(jié)目中,聽任志宏讀這首詞,任老師的聲音真可謂余音繞梁,令人回味無窮,品味之余,心靈再受震撼,年少時便已成誦的詞竟然有了新的韻味,時過境遷,現(xiàn)在讀來,心境全然不同。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闭宫F(xiàn)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蕩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在悠閑與得意中,會為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fā)出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一個昏字,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xiàn)的。壯年之后,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泵鑼懙氖且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fā)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余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于衷了!氨瘹g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發(fā)星星。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xiàn)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耙蝗巍眱蓚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
聽雨的三個場景,便是人的完整的一生。聽雨僧廬下的場景,令我記起了劉禹錫的《代悲白頭翁》。人至暮年,回首前塵往事,心境大抵都是這樣的。今日小雨飄零,心中悲苦,是有此感!
虞美人讀后感10
指尖在書紙上摩掌,文思在詩文中飛揚。
我的指下是李煜的《虞美人》。我在李煌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中哀嘆;在李煜那哀愁漫天的情思中為他惋惜。思緒起伏跌宕。
李煜,史稱南唐后主,文才出眾,曉暢音律。無奈命運戲弄,本該舞文弄墨的你,卻披上了龍袍,坐上了龍椅;更可悲的是,南唐傾覆,帝王被俘;你一腔的思鄉(xiāng)憶園之情,只好用筆傾訴于詩中。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贝夯ɡ寺,秋月高潔,這秀麗的景色本令人心馳神往,可在你的筆下卻顯得那么哀傷。一切美景在你眼中不過是了無生氣;一切奢華在你眼中不過是過眼云煙……我的心,抽動了,我仿佛看見了你那蒼涼的背影,你的心。難道已經這般絕望了嗎?
你對故國的哀嘆和你那似乎冰冷的心觸動了我的心弦,很深、很感傷。
“何時了”三個字正點出了你的心酸,你不知道往昔的歲月是何時過去的。以前的一切歡笑、奢華,仿佛成了一場迷夢,真實卻又陌生;哀傷、寂寞,仿佛成了一段未知的.小路,孤單、卻又不得不面對。
你厭倦、你哀傷、你追憶。
我的心再也平靜不下來。我不明白上天為何對你如此不公,為什么要你成為皇上?或許,若你不是皇上,你可能會更快樂吧?不用去面對文武百官,不用去面對天下百姓,只是待在家中詩情畫意、論文品酒。
可惜,歷史無法改寫,命運不會改變。看著你留下的那一連串決絕的音符,我多想上前拉住你的衣襟,告訴你生存的勇氣。
你哀嘆,一切的一切在你眼中。物是人非。
“問君能有兒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痹诔罹w的深洋中,你渲染了全詩的高潮。通過自然永恒與人生無常的尖銳對比,我看到了你那亡國的愧疚難當,以及你那落空的寂寞與悲哀……只覺得心中一片空檬,空蕩蕩的,人仿佛同心一起進人了你的悲情的世界。月光下似乎看到:你眼角有淚,冰涼、品瑩;你語語嗚咽,臉龐更顯蒼白。
你聲聲硬塞,接過太宗所賜的毒酒一飲而盡,你痛苦而又解脫。
你去了,走得很輕,很安詳。我閉上雙眼,用指尖撫摸著你落空的悲哀,才發(fā)現(xiàn),那是一朵綻放在血淚中的《虞美人》。
【虞美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虞美人》教案03-07
虞美人的教案范文10-07
虞美人婉兒隨筆10-07
虞美人散文隨筆10-07
深紅色的虞美人花語10-10
《虞美人》讀后感范文10-29
小班教案《虞美人花開了》反思12-24
關于虞美人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0-08
童年讀后感 讀后感童年的讀后感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