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大全(8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
說明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通過一一對應,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fā)現(xiàn)相等關系,這是幼兒數(shù)概念產(chǎn)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中自己“發(fā)明”一一對應的方法,并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兩個物體集合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材料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材料:誘發(fā)對應性材料--碗和調羹、杯子和杯蓋、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發(fā)對應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紅積木和綠積木、蘋果和香蕉、汽車和飛機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實物,也可用圖片。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將以上材料按難易程度編號放暨在數(shù)學活動區(qū)內(nèi)供幼兒操作擺弄。
設計思路
一一對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重疊,另一種是并放。對于幼兒而言,通過重疊的.方法更容易發(fā)現(xiàn)兩個集合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在活動區(qū)內(nèi)應該先投放可供幼兒進行重疊比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對應的材料。這樣便于幼兒“發(fā)明”一一對應的方法,并通過這種方法發(fā)現(xiàn)物體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可供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的材料有兩種,一種是誘發(fā)對應性材料,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另一種是自發(fā)對應性材料,那兩種材料之間沒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很顯然,前一種材料容易引發(fā)幼兒的對應行為,因此,應該先讓幼兒操作誘發(fā)對應性的材料,當幼兒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后,則應多提供自發(fā)對應性的材料,使幼兒能自覺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從而真正形成通過一一時應確定等量的觀念。
一一對應地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是一種不經(jīng)計數(shù)比較的前數(shù)概念,因為它并不依靠對數(shù)的理解,相反,它是這種理解的一個基礎。因此,在活動中
教師不要向幼兒傳授一一時應的方法,而應該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才有利于幼兒認知結構的發(fā)展,有利于他們以后對數(shù)概念的理解。
活動流程
操作探索活動->討論歸納活動->鞏固操作活動
1.通過操作探索活動讓幼兒“發(fā)明”一一對應的方法。并發(fā)現(xiàn)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多、少和等量關系。
說明
各種操作材料應按難易編號后放置在數(shù)學活動區(qū)內(nèi)。教師引導幼兒按次序開展操作活動。
2.通過討論歸納活動及幼兒確立通過一一對應確定等量的觀念。
。╨)出示可重疊比較的誘發(fā)對應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讓幼兒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說明
教師出示教具時,一組物體可排列整齊,另一組物體應放成一堆,然后通過提問,如“怎樣才能知道小朋友多還是椅子多?啟發(fā)幼兒提出對應的方法,并請幼兒操作驗證。
。2)出示可并放比較的自發(fā)對應性材料,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間隔距離的一排積木,讓幼兒用另一種顏色的積木做一個等量集合,并討論為什么這兩組積木是等量的。
。4)出示兩頭對齊,中間間隔距離有異的兩組物體的圖片,讓幼兒辨別其是否等量。
3.通過鞏固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對應的技能。
說明
教師可在數(shù)學活動區(qū)內(nèi)提供數(shù)目超過5,或各種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對應.
活動目標
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5個以內(nèi)物體的多、少和一樣多。
重點和難點
讓幼兒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發(fā)現(xiàn)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設計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學生乒乓球技術的增長,培養(yǎng)拼搏進取的精神,特舉行。。小學四至六年級小學生乒乓球比賽。
二、比賽日期:
20xx年10月27、28日
三、比賽地點:
籃球場旁的.乒乓球桌
四、比賽形式:
男子單打;女子單打
五、比賽人員:
四至六年級每班男3名、女2名
六、比賽辦法與要求:
1、比賽采用國家體委最新審定的乒乓球競賽規(guī)則。(每局11分制,2分輪次發(fā)球。)
2、比賽采用各級男、女小組內(nèi)三局兩勝循環(huán)賽制。
3、各班在10月20日前上報參賽隊員名單,比賽順序由賽前學生抽簽決定。
4、參賽隊員于比賽前10分鐘到比賽場地等待點名。比賽開始后遲到10分鐘作棄權處理。比賽進行中,參賽運動員出現(xiàn)傷病無法堅持比賽按該隊員棄權處理,不能替換或改期;
5、分組:四年級組;五年級組;六年級組。
6、學生每人每勝一場積1分,負一場積0分,棄權扣1分(并判對方2:0勝),班級總分由各學生分數(shù)相加,最高分分別獲得團體一、二、三等獎,一等獎獎勵班級三分及獎狀,二等獎得兩分,三等獎得一分。
7、四、五、六年級組循環(huán)賽結束后,由得分最高的三位學生進行總決賽,五局三勝決出火炬小學乒乓球賽的男女冠軍、亞軍、季軍。七、獎勵辦法及獎品:
每年級男子個人比賽獎9名,一等獎1名,獎一副乒乓球拍、1本筆記本、1支筆及獎狀;二等獎2名,1本筆記本、2支圓珠筆;三等獎6名,獎1本筆記本、1支筆。每年級女子比賽個人取前6名,一等獎一名,獎一副乒乓球拍、1本筆記本、1支筆及獎狀;二等獎兩名,獎1本筆記本、2支筆;三等獎3名,獎1本筆記本、1支筆。
八、裁判組:
組長:
組員:
九、比賽及獎勵物品準備:
乒乓拍12付(獎勵6付,比賽6付),紅雙喜乒乓球20個,兩箱礦泉水、五張大張獎狀、63只筆和45本筆記本,大頭黑筆兩只。
設計方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案’國標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9、錢學森。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初步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會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1、導入:揭題談話,簡介人物。
同學們,你們知道錢學森是個怎樣的人嗎?老師這里有一點資料,請同學們讀讀。(出示有關資料)
2、出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布置自學
1、出示自學題:
(1)自由讀課文,學會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2)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袒露富裕待遇誠懇貢獻廣闊無垠
穩(wěn)健步伐傾訴劈波斬浪魂牽夢繞卓越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
3、同桌相互讀。齊讀。
4、理解自學要求中提出的詞語。
5、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教師適當指點。
6、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稍作交流。
四、精講精練
本課的精講點:
1、默讀課文,明確要求:
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弄清自然段之間的聯(lián)系,粗分段落。
(2)檢查討論。
三、分段讀課文寫出各自然段的意思。
2、指導學生交流。指名說說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課文脈胳。
一(1)二(2)三(3―― 4)四(5―― 6)五(7)(段意略)
3、指導感情朗讀。
五、課堂練習。
1、本節(jié)課作業(yè):
(1)描紅、臨寫生字詞,教師適當指導。
說說"垠、艘、額、裕"這4個字都是什么結構?它們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樣?
教師示范指導"艘、額"這兩個字的書寫。
(2)完成《補充習題》一、二
2、學生完成
3、當堂反饋。
六、總結提升
七、下節(jié)課預習作業(yè):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體會科學家錢學森的拳拳報國之心,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案《‘教案’國標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9、錢學森》。初步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科學家錢學森的拳拳報國之心,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1、導入:錢學森為什么要放棄在美國優(yōu)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優(yōu)越的工作條件,回到自己的祖國呢?他回國后為我國的科學事業(yè)作出了哪些貢獻呢?
2、出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布置自學
1、出示自學題:
默讀第一段:圈畫出這一段中描寫外貌、動作、內(nèi)心活動的詞語,結合書上的插圖,讀一讀,體會錢學森歸國時的心情。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
1、抓住重點句品讀。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
2、感情朗讀。
錢學森乘一艘巨輪返回祖國,15天的海上航行,魂牽夢繞的祖國就在前方,他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喜悅!
教師范讀,指名試讀,女生齊讀。
四、精講精練
本課的精講點:
1、精讀第二段(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出示錢學森的話。
"我是中國人。我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a、為什么錢學森要強調"我是中國人"?(因為錢學森雖然在美國,但他心中想的是祖國,一刻也沒忘記自己的國家。)
b、錢學森在美國時做怎樣的準備?目的是什么?
(錢學森在美國時學習非常認真,成為了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為回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準備。)
(3)朗讀加深理解。
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雖然當時他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讓我們用心朗讀體會主人公的一片愛國熱情。
學生練讀,指名試讀,集體齊讀。
(4)小結并板書。
身在異國心系祖國
2、精讀第三段(第3、4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導語:在新中國成立之際,錢學森歸國的愿望越發(fā)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3)出示重點句,品讀領悟。
"我們?nèi)找古瓮,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祖國現(xiàn)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nèi)?chuàng)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A這段話是錢學森對誰說的?"這一天"指的是什么時候?
B、為什么說"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C、這段話表達了錢學森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讀。
教師范讀,學生試讀,指名朗讀。
3、精讀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讀一讀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軍官的話,想一想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感情朗讀。
(4)小結并板書。
4、精讀第五段。
(1)指名讀五段。
(2)"卓越"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錢學森的貢獻是卓越的?
(3)感情朗讀。
五、課堂練習。
1、本節(jié)課作業(yè):
(1)完成《補充習題》
(2)在空白處填上適當?shù)脑~語。
在的大海上,"華威號"客輪正駛向上海。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著遠方。"啊,我就要回到的故鄉(xiāng)了!"他老淚縱橫,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詩:"趕車,趕船,一踏上故土就滿眼春天。"
2、學生完成
3、當堂反饋。
六、總結提升
本文具體地記敘了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回國后,他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及發(fā)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贊揚了他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
七、下節(jié)課預習作業(yè):學習第20課,學會生字詞,并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附板書:
19錢學森
身在異國心系祖國
祖國新生急切歸國
克服阻撓踏上歸程
卓越貢獻高度贊譽
設計方案 篇4
樓梯扶手處
二樓門口欄桿處采用汽球花朵造型進行裝飾;一樓至二樓的樓梯兩邊扶手處采用汽球+黃色布幔進行裝飾,營造喜慶、夢幻、熱鬧的促銷氣氛, 黃色、粉色、橙色、紅色皆暖色調,屬春天、快樂和希望的色彩,符合活動主題。這樣布置簡約而不簡單,自身具親和力的色彩繽紛的汽球指引,無不讓人拾階而上的想往,款款步入家居店。
1F 玻璃櫥窗處
一樓左拐,櫥窗便映入眼簾,采用黃色玻璃紗外加花朵造型等汽球進行裝飾,透明的玻璃紗融入汽球的浪漫迅速營造夢幻、高雅的場景,很好的與平常一些促銷活動的熱鬧、艷俗的布置區(qū)分開來,迅速提升活動形象,同時,又能與店面的色調、品味做一個很好的配搭,不顯突兀。
2F大門處
方案一:二樓大門入口處采用星星的造型進行汽球裝飾,星星的造型活潑、可愛,左右兩邊的小星星造型微微向外發(fā)展的造型立刻讓人感覺動感十足,與普通的汽球拱門相比,不再單調,不再一成不變。
方案二:二樓大門入口處采用小丑的汽球布置,其以憨態(tài)的`形象吸引大眾,鮮明的個性擄獲大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征服大眾,調動活動氣氛,激發(fā)大眾熱情與激情,是活動現(xiàn)場亮麗的風景,為活動增加亮點,增添亮彩。
1F 氣球+彩帶 裝飾門頭(氣球可以做小個點的)
1F店面上方采用汽球加彩帶的裝飾,營造氣氛,同時又簡單大方,可愛動感;一樓和二樓店里均采用少許的氣球造型點綴,讓家居體驗更加多彩,更加舒心。
設計方案 篇5
一、活動背景
由于現(xiàn)在小學生都因為挑食的壞習慣,導致了一零食代替主食,這種壞習慣不容忽視。
二、活動的目標
活動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我們和學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
情感目標
1. 通過合作課題小組集體探究,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2.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悅, 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能力目標
1.通過上網(wǎng)、讀書搜集信息,培養(yǎng)查找,搜集并簡單處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與社會接觸,增強社會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在活動交流中互相學習,發(fā)現(xiàn),反思,改進,促進實踐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知識目標
1.知道小學生喜歡什么樣的零食。
2.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為什么零食會如此受小學生歡迎。
3.從客觀的角度認識對小學生的影響。
三、活動的對象及課時
活動對象:小學四年級學生
課時:18課時左右,每周一節(jié)。
四、活動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研究活動。
五、活動內(nèi)容: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主題生成,制定計劃,師生討論。(4課時)
1) 小學生喜歡吃什么樣的零食;
2)一天要吃多少零食;
3)一般是在什么時候會想吃零食;
4)為什么小學生喜歡零食;
5)什么樣的零食才算健康;
6)要怎么才算科學食用零食。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分組活動,觀吃零食對學生成長的影響調查。 (4課時)
1)通過上網(wǎng),去圖書館搜集信息等方式收集信息;
2)采訪同學,家長,行人(老師),專家。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小組匯報,分享成果。(4課時)
1)統(tǒng)計,資料匯編,小組匯報,分享成果。
第四階段:匯報展示階段 (2課時)
第五階段:評價階段 (2課時)
第六階段:知識拓展。(2課時)
1,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吃零食對他們成長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采集信息,數(shù)據(jù)并分析的能力。 2,通過活動,提高學生團隊合作,人際交往,語言表達,綜合運用等能力,引導學生作好記錄等工作。
六、 作好活動記錄和研究工作。設計表格如下,發(fā)給小組長,負責記錄填寫。
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梯形,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具準備: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四邊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2.怎樣檢驗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用直尺和三角板仿,照畫平行線的方法進行檢驗。)
第一步使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一條直線重合。固定三角板;
第二步用直尺緊靠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直尺。然后緊靠直尺向另一條直線平移三角板:
第三步一如果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另一條直線能完全重合、那么這兩條直線就平行,教師在帶領學生檢驗的同時.還要強調每一步應該注意些什么?從而加深學生對畫平行線的認識。
二、新課
1.教學什么是梯形
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144頁,觀察書上所畫的梯子、堤壩、溝渠的橫截面。
我們可以把梯子、堤壩、溝渠的截面圖抽象成一個四邊形,也就是書上的圖。請大家拿出直尺和三角板。檢查一下,這樣的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自己動手找特點,教師注意巡視。同時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會用檢驗平行線的方法進行檢查.
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用直尺和三角板規(guī)范地畫出一個梯形;
指名學生回答自己檢查的結果,引導大家歸納出這樣的.四邊形.上下兩邊平行,左右兩邊不平行:
由此給出: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只有-組,因為學生往往記住對邊平行而忽略了只有一組,于是可以提問:平行四邊形是梯形嗎?
指名讓學生回答后.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2.教學梯形各部分的名稱和作梯形的高。
指出: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較短的底叫做上底,較長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腰。
教師邊敘述邊結合黑板上的梯形進行說明,并寫上梯形各部分的各稱。
再提問:梯形的高又該怎樣來畫呢?
指名學生回答后,指出:梯形中高的畫法與平行四邊形中高的畫法相同。然后教師說明從上底的一點到下底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梯形的高。同時用三角板
在黑板上畫出梯形的高來。
然后指出:梯形的高實質上就是上底和下底之間的距離。
3.做第144頁做一做的第1題。
先指名學生回答第1問,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行間巡視,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正確使用三角板作垂線,對操作不正確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指導。
4.教學等腰梯形。
教師出示課前用紙片做好的等腰梯形,提醒學生注意:下面我將這個梯形對折一下.大家想一想會有什么結果?教師演示,讓學生觀察,使大家看到兩部分完全重合上了,然后提問:對折后的兩部分完全重合了說明什么?
先讓學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由此指出:像這樣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做第144頁做一做的第2題?梢宰寣W生圍三四個梯形,同時要注意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個別指導。
三、鞏固練習
1.判斷正誤。
(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3)從梯形上底的一點到下底引一條垂線叫做梯形的高。()
2.做練習三十二的第4題。
第3個圖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因此也是梯形。實際上是一個直角梯形。當然不必向學生講它的名稱。相互平行的兩邊中的短邊是上底,長邊是下底。
3.做練習三十二的第5題。
學生能拼出幾種算幾種,不必舉全,例如:
4.做練習三十二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第153頁思考題
如果細分,這道題的答案是:直角三角形有6個,等腰三角形有1個,正方形有1個,長方形有2個,平行四邊形有2個,各種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有9個。但不要求學生舉全。
5.整理和復習
設計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愉快地參加游戲活動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細致觀察能力,發(fā)展幼兒的協(xié)調性。
3、引導幼兒按物體特征(形狀、大小和顏色)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圓形、方形的圖形掛飾,圖形紙板若干;紅、黃、綠的大小蘋果若干。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幼兒每人掛一塊圖形牌裝扮成圖形寶寶,教師扮圖形媽媽,請幼兒說出自己是什么寶寶。
2、熱身運動:幼兒隨音樂做健身操。
二、游戲:鋪路
1、幼兒每人拿一快與自己胸前掛的圖形一樣形狀的磚鋪路。
2、幼兒每人拿一塊與自己胸前掛的圖形不一樣形狀的'磚鋪路。
三、游戲:摘果子
1、大小分類:讓幼兒看清自己戴的是什么圖形,并走過什么樣的圖形磚小路去摘果子(要求每個幼兒摘一個大蘋果和一個小蘋果,并放入大小兩只不同的筐子里)。
2、顏色分類:交換掛飾重復游戲,將摘到的蘋果按顏色放入相同顏色的筐子里。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摘了這么多蘋果高興嗎?我們開著車把蘋果運回家吧!
活動延伸:
在社區(qū)讓幼兒進一步玩"圖形找家"的游戲。
設計方案 篇8
【習作要求】
1、選擇合適的材料,表達自己難忘的“一刻”。
2、展開回憶,把事情寫清楚,把難忘的“一刻”寫具體,并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指導審題,明確要求
1、出示習作題目:難忘的一刻
2、指導學生審清題意
。1)理解“一刻”。(“一刻”是題目中的關鍵詞,是指短暫的時間;片刻)
。2)辨析文題:“難忘的一刻”與“難忘的一件事”這兩個作文題,有什么不同?(同樣是寫“難忘”,但本次作文的重點是要把一件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某段時刻寫具體。)
說明:對學生進行審題訓練,策略很重要,因為“寫作知識的教學”須“力求精要有用”。
二、指導選材,打開思路
1、討論:怎樣的“一刻”稱得上是“難忘”呢?
2、學生交流,教師概括提煉。(感動、激動人心、后悔莫及、驕傲、傷感、溫馨……)
3、學生思考,簡要說說自己選材的內(nèi)容。
4、教師點撥:這“一刻”可以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也可以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5、學生再次交流。(可結合身邊的實事:1、南方雪災,看到電視上災區(qū)的情景——站著睡著的戰(zhàn)士。2、北京奧運會上的情景——運動員努力拼搏、力爭冠軍。)
說明:本次習作在選材上有一定的難度,故設計了兩次全班性地寫作題材交流。教師以學習引導者的角色出現(xiàn),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難忘”,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幫助他們打開思路,給他們一雙飛翔的翅膀,使其在下一環(huán)節(jié)中能自由翱翔。
三、例文引路,學寫“一刻”
1、出示一個材料為例:我在現(xiàn)場作文比賽中第一次獲獎,難忘上臺領獎的一刻。
2、學生討論這篇習作的重點,引導學生先要寫清楚寫作比賽這件事情,再重點把上臺領獎的那“一刻”寫具體。
3、出示學生習作片段,自讀例文。思考小作者是如何把上臺領獎的“一刻”寫具體的?
在宣布獲獎名單的那天,我早早地在教室里等候。俞老師走進教室后,我的每一根神經(jīng)都繃緊,每一滴血都凝固了,每一個細胞都停止活動了。當俞老師報到“夏天澤一等獎”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我沒有聽錯!我就是一等獎!這時,我長舒了一口氣。走上領獎臺,我驕傲地抬起了頭,因為我這只雛鷹已經(jīng)突破阻礙,直沖藍天。我鄭重地用雙手接過獎狀,望著老師那充滿鼓勵、充滿贊揚、充滿欣慰的目光,我內(nèi)心就無比的興奮、無比的激動、無比的自豪……
4、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及時歸納梳理:
。1)、寫自己等待宣布獲獎名單時的心情(心理活動);
(2)、寫聽到自己獲獎時的表現(xiàn)(神態(tài)、動作、心情);
(3)、寫自己走上領獎臺時的表現(xiàn)(動作、心情)
。4)、寫自己接過獎狀時,自己的心情(心理活動);
。5)、 寫舉起獎狀的.一剎那,自己的感受(心理活動、神態(tài))以及臺下大家的目光和掌聲!
5、教師小結:在描寫那短暫的一刻時,我們要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這“一刻”的難忘。可以是當時的場景,可以是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也可以是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這樣才能將“一刻”寫具體,讓這“一刻”留在讀者的記憶中。
說明:
例文有助于學生在理解與表達、學習與運用之間架設起一座橋梁,從而降低作文的難度。在每次習作時,都必須恰當?shù)赜煤美,重視例文的作用,不僅引導學生讀懂例文,還要重視學生領悟方法,歸納方法。
四、“讀”中借鑒,構思頭尾
1、出示三篇習作的開頭和結尾,自由朗讀。
(一)
在人生這漫長的道路中,都會遇見許多難忘的一刻。它們像一個個小貝殼,有的光彩奪目,而有的卻黯淡無光,今天我要說的是一個光彩奪目的小貝殼。
……
這張照片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每當我看見它時都會回憶起那難忘的瞬間,它象一只色彩斑斕的小貝殼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里。
(二)
“今天,我們要進行400米(50×8)往返跑測試,2分鐘內(nèi)的同學及格!”體育老師大聲向我們宣布。這句話像在油鍋里灑了把鹽,同學們都竊竊私語起來。
……
我和茅慧雋緊緊擁抱在一起,剛才的疲憊一掃而光了。我之所以忘不了那一刻,是因為它記載著我們這對好朋友最珍貴的友誼。
(三)
那一刻,簡直太美妙了。就在我覺得自己要飛起來的時候,卻突然被“扔”進了“大!,四周除了水還是水。我本能地劃動手腳,一只有力的手從岸上把我拎了起來。我抹了一把臉上的水珠,回頭看看,!我勝利了!
……
那自由飄蕩的一刻真是難忘的一刻。
2、交流,說說喜歡的理由,談談有何收獲。
。曌饕唬盒∽髡哌\用比喻,把自己經(jīng)歷過的“難忘一刻”比做小貝殼,以講故事的形式開始敘述,結尾處又照應開頭。習作二:以故事的起因直接開頭,結尾時點出“難忘”的原因。習作三:小作者用倒敘的方法設計了習作的開頭,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文末又點明了題意。)
3、教師小結:無論選擇何種寫法設計開頭和結尾,都要注意開頭和結尾不是習作的主要部分,要注意語言的簡練。
說明:
在這里對三篇例文開頭和結尾的閱讀,并不是要區(qū)分孰好孰劣。通過閱讀讓學生在比較和交流中打開思維,借鑒寫法是例文學習的目的所在。對于有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嘗試用倒敘的方法引出全文。
五、當堂寫作,交流修改
1、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2、互相交流,修改習作。
說明:
讓學生讀,憑語感來修改作文。這種方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默讀修改,讓學生邊默讀邊想,指導學生從整體著眼,由大處入手,讓他們從謀篇布局出發(fā),致力于整篇修改。第二步,輕聲細讀修改,改錯別字和檢查標點符號。第三步,朗讀修改,斟酌用詞造句是否準確。最后這一步是關鍵,應鼓勵學生一直改到讀來流暢上口,對內(nèi)容也滿意了,才定稿謄寫。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精選】11-04
[精選]設計方案11-08
設計方案[經(jīng)典]11-12
【經(jīng)典】設計方案01-14
設計方案08-26
(精選)設計方案11-18
(經(jīng)典)設計方案11-17
[精品]設計方案01-20
設計方案【薦】01-20
設計方案【通用】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