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總結經(jīng)驗古文
總結經(jīng)驗古文【1】
初中文言文教學經(jīng)驗總結
經(jīng)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流傳下來的一些膾炙人口的文言作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表現(xiàn)在這些作品中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們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財富;這些作品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經(jīng)營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
中學生作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現(xiàn)代人,適量多讀一些古代的詩文佳作,培養(yǎng)一點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對他們提高文化素養(yǎng)、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解構或者解讀傳統(tǒng)文化于今天仍然是必要的,因為傳統(tǒng)智慧的繼承要建立在對文言的正確解讀上。
掌握文言文物理結構,對現(xiàn)代漢語的理解會比較精深,對新漢語的構造將有“法”可依。
閱讀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種極為明晰的思路。
七年級時將文言文歸類于不同的主體單元,其目的也是希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更多的關注文言文的“文”,經(jīng)過一年的文言文訓練后,學生從八年級起,能自覺地利用自身的文言文認知水平,集中精力學習一批文言文精品,為日后的文言文閱讀奠定良好的認知基礎。
依此,文言文的教學在各個學斷,應該有不同的側重,必須依據(jù)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規(guī)律進行行之有效的設計,才能滿足《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和“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新課改要求。
因此在七年級培養(yǎng)學生文言語感,形成文言文思維意識便是重點,而在八年級,則需強化學生文言文思維能力,在夯實雙基的前提下,開始鑒賞。
到了九年級就需要學生能看出文言文文本后面所蘊含的道理和文化了。
初中三年,每段各有任務,如果沒有教師這種教學的連續(xù)性,則學生的文言文認知水平始終會在原地打轉轉。
現(xiàn)代文能夠以細致的描寫在學生腦海中建立起具體可感的想象空間;而文言文言簡意賅、語義古今不同的特性決定了它很難直接給學生以可感的形象,因此也就更需要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反復理解、品讀語言,在腦海中展開想象。
一旦學生養(yǎng)成品味文言文語句,透過文字想象故事、體會感情的習慣和能力,字詞的落實效率也會隨之大幅提高。
在文言文教學中,字詞句的落實往往是教學的重點。
但過于強調字詞句落實,容易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厭煩情緒,我們有責任讓學生在快樂的品讀、想象、創(chuàng)作中,不知不覺地落實字詞,又深入地體會到文言文本身的美麗。
更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在學文言文時反復品味文字、展開想象,完成對文言文的精讀。
總結起來,在初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做到:
1、有意識多增加誦讀、背誦的環(huán)節(jié)。
2、一定要清楚教材中的常用文言詞和語,在做文本閱讀時適時考察學生掌握程度,夯實文言文閱讀的基礎。
3、恰當?shù)氖褂冒孜臄嗑洌行У靥岣咧袑W生的文言字、詞、語、句以及文學、文化方面的知識。
4、以文代言,在設計中盡量以樣本的形式出現(xiàn),設計中要明晰文本究竟在哪里“導”、“導”什么,在什么地方“點撥”、“點撥”什么,在什么地方“引導”,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
使文言文教學文本滋陰學生的心靈高度。
以上四點總結起來,就是傳承和引導。
總結經(jīng)驗古文【2】
文言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內容。
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們都很關心的問題。
在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有一些粗淺的文言文教學方面的體會大家分享。
之一:要轉變觀念。
文言文教學基本上是文學教學。
歷來選入教材的文言文,絕大多數(shù)是文學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學性而入選的其他作品。
《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藝散文。
《與朱元思書》是所謂‘應用文’的一種書信,然而選入語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給學生怎樣寫信……只是由于吳均的信寫得富有很強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躍然紙上。
因此,在文言文教學時,我們應側重于朗讀、欣賞、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進行審美教育。
之二:要走出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文言文教學目標單一,即著眼于字、詞、句的解釋和翻譯。
雖然對字、詞、句的準確理解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也是文言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目標之一,但僅此一個目標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還得全面學習課文的內容,正確評價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義的基礎上,理解思想內容,學習表現(xiàn)形式,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熏陶,學到語言表達技巧,提高讀寫能力。
此外,還要結合課文內容,恰當?shù)芈?lián)系學生思想生活實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教《愛蓮說》,教育學生學做“君子”,學習潔身自好、端莊正直、不攀富貴的君子品格。
教《岳陽樓記》,啟發(fā)學生效法“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熱愛祖國,報效人民。
誤區(qū)之二:文言文教學方法單一。
一般文言文教學都是教師一講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學生只需記憶就行了。
我們對學生的能力估計太低了,文言文教學不是外語教學,仍是母語教學,不是從零開始,因為“現(xiàn)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fā)展,現(xiàn)代漢語的詞匯、句法和修辭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學語言的血緣關系……學生閱讀文言文雖然有一定的語言障礙,但絕不像學習外國語那樣毫無根基。”(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事實上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如果注釋充分的話,學生在閱讀上不會和對現(xiàn)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之三:要講究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與能力,我們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促使知識類化。
文言文教學要充分運用誦讀法、比較法、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要加強誦讀法。
誦讀法是日漸被現(xiàn)代語文教育者注意的傳統(tǒng)教學法。
大聲朗讀,口熟而成誦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
通過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感。
而文言文比現(xiàn)代文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音美,學生也愿意讀。
在朗讀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包括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語調、語速,能更好地朗讀課外作品,從而形成能力。
所以誦讀法是教讀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法,學生可以在誦讀中解決文字障礙,在誦讀中激發(fā)閱讀興趣,在誦讀中對話文本內容,在誦讀中領略文章韻味,在誦讀中感悟作者情懷……
總而言之,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特殊的部分,這個特殊就要求我們要轉變觀念,走出誤區(qū),積極探索,勇于改革,從而教好學生吸收文言文的精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總結經(jīng)驗古文】相關文章:
歸納總結經(jīng)驗10-06
總結經(jīng)驗的名言10-05
形容總結經(jīng)驗的成語09-19
回顧成績總結經(jīng)驗10-06
總結經(jīng)驗和不足08-06
表示總結經(jīng)驗的成語08-06
工作總結經(jīng)驗10-07
古文祝詞10-06
工作總結經(jīng)驗的范文10-06
關于總結經(jīng)驗的名言大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