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電影《投名狀》觀后感范文
篇一:投名狀觀后感
這部電影早在去年看《蜘蛛俠3》的時候就很期待了,當時電影院里的宣傳片就看了好幾遍,《變形金剛》、《男兒本色》都把它放在了片前(而且變形金剛我還看了三遍),《投名狀》觀后心得體會。對這部片子比較期待。
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三個男人一臺戲,外加一個徐靜蕾。陣容的確強大。
影片在戰(zhàn)場渲染上比較到位,古戰(zhàn)場的殘酷和血腥非常逼真(只能說是逼真,畢竟和真正的戰(zhàn)場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作為動作明星的李連杰擔當起了第一打星。整部影片在劇情方面,沒有太多創(chuàng)新的地方。大概也就是在攻陷蘇州城的那一段,面對五千太平天國降兵那一幕有些震撼。
在那樣一個時代里,存在著許許多多悲劇性的人物。孫中山、譚嗣同那樣的大人物,他們的悲劇是大人物的悲;而龐云山、趙二虎、姜午陽的悲劇,則是小人物的悲劇。在那樣的時代里,小人物心中的悲痛,絕對不會比大人物來的輕。而許許多多大小人物的悲劇,共同構(gòu)成了這個悲劇的時代。
為了活命,趙、姜二人聽從了龐云山的建議,投軍。明知道這是一條絕路?墒侨绻蝗,左右是個死,與其活活餓死,倒不如戰(zhàn)死疆場,還能給家人帶來一些活命的錢。為了活命而走上一條喪命的路,命丟了卻能讓別人活下來,這樣的世道下,不知有多少人選擇這條路。
三兄弟為何反目?絕對不是因為心愛的女人,至少不是主要原因。而姜午陽在電影中的許多旁白,我個人也是不以為然的。
趙二虎作為三兄弟中矛盾的發(fā)起者,矛盾的焦點就在于如何對待降兵。他堅持要守信用,而龐云山要為自己兄弟著想。這也為后面一系列的悲劇埋下了伏筆。而后趙二虎私自發(fā)糧餉,龐云山不諳官場之道,惹怒了慈禧太后為首的統(tǒng)治階級。三兄弟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龐云山為什么要殺趙二虎?一方面,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包括官場和情場,而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趙二虎就算他不殺,遲早也要被別人殺,現(xiàn)在殺了,或許還能保全自己和姜午陽。
龐云山究竟是不是為了自己的野心欺騙那些跟隨他的兄弟?以我之見,不是。如果僅僅是為了自己的野心,在姜午陽刺殺他的時候,滿可以殺了姜午陽。而且在當上巡撫以后,完全可以為自己謀更多的利益。只不過他沒有想到,即使是殺了自己的結(jié)義弟弟,還是不能逃過慈禧太后的迫害。即使是他立下了如此大功。
《投名狀》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出小人物的悲劇,在那樣的時代里,這種悲劇也許真的無可避免。
篇二:投名狀觀后感:浪漫與殘酷并存的男人戲
兄弟結(jié)義,各殺一個外人。從此,兄弟的命就是命,其他的,皆可殺。
納投名狀,結(jié)兄弟義;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比起3個多小時的《投名狀》,公映的版本似乎少了一些重要的情節(jié),比如兄弟結(jié)義,各殺一個外人。這段情節(jié),劉德華的那句記住我的樣子,下輩子找我報仇。遺憾在片中都沒能見到。
當然,這并不妨礙《投名狀》成為古裝大片成功的范例,好久沒有這樣一部古裝大片能讓我熱血沸騰了,陳可辛導演極強的控制力,為觀眾講述了一段亂世情仇。
他說那天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他已經(jīng)死了。從這句旁白開始,一部充滿血性的男人電影拉開帷幕,即便是充滿血性,影片畢竟是出自陳可辛導演之手,看過《甜蜜蜜》和《如果愛》,或者更早期的《雙城故事》都可以體會到陳導骨子里的浪漫主義情懷,本片也是如此,殘酷的浪漫,是我最大的體會。
故事改編自清朝四大奇案之一刺馬案,刺馬的意思是刺殺江蘇巡撫馬新貽,也就是片中李連杰飾演的角色龐青云。原著中的馬新貽是個極富野心的人物,戰(zhàn)爭的勝利遠遠不是他的目的,李連杰對于角色的塑造很到位,符合導演的浪漫主義情懷而非現(xiàn)實主義情懷,希望窮人不再被欺負,向太后請求減免賦稅,浪漫主義的龐青云命運注定是悲慘的,因為那些官員們比他現(xiàn)實主義的多。
劉德華的角色到死的時候也不會明白,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游戲規(guī)則,也是生存法則,最后關(guān)頭依然去救兄弟,依然叫著大哥,令人動容。金城武的角色是可愛的,也很可悲,死都不愿背棄投名狀的他顯得太過單純。
有觀眾說本片拍的虎頭蛇尾,我很不解。金城武與李連杰在片尾的決斗,也是投名狀之下兄弟情義遵守與顛覆的決斗,禮炮打響之時突放冷槍很可以代表導演在設置細節(jié)方面的功力,在李連杰倒在地上,嘴里說出投名狀三個字的時候,這是人性的回歸,寧因違背投名狀死在兄弟之手,不可死的不明不白。
有些事情不需要追問結(jié)果,三位主人公在死前誰也沒有獲得真相,但是他們也都得到了自己對于事情的理解,如同故事的原型刺馬案,本身也是千古奇案。
唯一的女性角色徐靜蕾戲份不多,完成的卻很好。心比天高名比紙薄的直觀感受,又飽受摧殘屈從現(xiàn)實,徐靜蕾把握的很好,不多也不少。后段聽戲的情節(jié),基本塑造自小學習琴棋書畫的端莊氣質(zhì),也算是本片的一個亮點。
戰(zhàn)壕內(nèi)的追逐戲,圍棋和京劇的運用,游戲與戰(zhàn)爭的平行剪輯展現(xiàn)出導演更為全面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陳光榮的配樂,陳光榮是劉偉強導演的御用配樂師,《無間道》系列的配樂就是出自其手,全片大提琴和電子樂的運用比較多,電子樂在古裝片里大面積運用是在以往很少見的,個人覺得是一種創(chuàng)新,當然,很多學院派也是為之不屑一顧的,很多東西都是各有各的體會,強求不來。
總之,《投名狀》定會讓很多對古裝大片失去信心的觀眾,重新燃起走進電影院的熱情。
【電影《投名狀》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投簡歷效果10-26
投簡歷的自我評價09-25
投行實習報告04-11
把握投簡歷的時間10-26
網(wǎng)投簡歷方法08-09
簡歷網(wǎng)投的技巧04-13
電影觀后感-盜夢空間電影觀后感大全03-06
地道戰(zhàn)電影電影觀后感02-08
天堂電影院電影觀后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