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實習報告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時間:2022-10-08 15:41:48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精選地質地貌實習報告3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質地貌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地質地貌實習報告3篇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篇1

  地質地貌學綜合實習報告,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tài)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xiàn)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xiàn)特征;

  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guī)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xiàn)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qū)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chǎn),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xiàn)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guī)r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tài)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xiàn)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xiàn)特征;

  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guī)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xiàn)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qū)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chǎn),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xiàn)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地質地貌學綜合實習報告,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guī)r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

  (1)xx峰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巖、震旦系混合巖的巖石特征,初步掌握區(qū)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黑云母花崗巖)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的穿插關系,了解巖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chǎn)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xiàn)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制。

  (2) xx峰山電視臺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石英脈、煌斑巖脈的穿插關系;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及花崗巖的粒度變化,分析峰頂處的變質巖(殘余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巖中的“X”次生節(jié)理,學會節(jié)理的產(chǎn)狀測量與記錄。

  (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巖的巖性特征及產(chǎn)出狀態(tài),初步掌握巖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鑒定特征。學習斷層特征的判別與產(chǎn)狀測量。

  (4) xx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筆架山巖體(花崗斑巖)的巖性特征及中細;◢弾r脈的穿插關系;通過參觀瑩石礦,了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鑒定特征及形成條件。

  3.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

  第二部分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征:按照地層、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礦產(chǎn)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

  第三部分 幾種地質現(xiàn)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xiàn)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chǎn)物及特征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部分 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獲、體會及建議。

  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并茂。

  4.通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

  (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構造面)的產(chǎn)狀。

  (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巖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學會繪制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制地質現(xiàn)象示意圖、素描圖。

  (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

  (6)初步學習標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

  (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目的:為更好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得到第一手野外資料,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以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yǎng)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統(tǒng)地了解秦皇島柳江盆地的地質地貌概況,學會野外實習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務有:

  1、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的識別

  2、河流階地、海岸地貌等的識別

  3、野外地貌素描的練習

  4、學會野外實習報告的編寫

  二、實習區(qū)地理概況

  實習基地—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鎮(zhèn)上莊坨村,位于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qū)28km,地理緯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

  鳥瞰秦皇島地區(qū),表現(xiàn)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于丘陵區(qū)。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山區(qū),低山區(qū)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qū),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柳江盆地地處燕山山脈東段,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qū)。北、東、南三面為燕山期花崗巖形成的陡峻山嶺所包圍,東南面多為丘陵。最高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東南部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巖分布區(qū)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東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為160—300米?偟牡孛蔡卣髋c全區(qū)相同,亦表現(xiàn)為西北高,東南低。

  整體構造為一復向斜,東翼寬淺,西翼較陡。斷層有正斷層、逆斷層、平推斷層?筛鶕(jù)統(tǒng)一巖層的高度對比來判斷斷層的類型。該地區(qū)的地貌類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構造地貌、巖溶地貌等。

  整個柳江盆地是個不對稱的復向斜,褶曲核部新,兩翼老,為向斜,西翼東傾,動翼西傾;且西翼窄,東翼寬,即西翼傾角大,東翼傾角小,兩翼不對稱,且西翼上有多個小背斜。綜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個兩翼不對稱的復向斜。

  實習區(qū)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氣候。最底氣溫—21。5攝氏度(1959。1。1),最高氣溫39。9攝氏度(1961。6。10),年平均氣溫11。3攝氏度。暑期(6—9月)氣溫高于30攝氏度的天數(shù)僅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間,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季節(jié)。

  該區(qū)工農業(yè)并重,農業(yè)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高粱等。山坡多種果樹,尤以桃樹較多,盛產(chǎn)蜜桃。礦產(chǎn)以煤,耐火粘土為主。其中煤礦開采歷史悠久,煤質為無煙煤,局部為劣質煤。柳江煤礦為區(qū)內最大工礦企業(yè),年產(chǎn)60萬噸。其次是北山發(fā)電廠,主要滿足秦皇島市工業(yè)和居民用電。此外,水泥廠,建材廠在盆地內星羅棋布。

  盆地內起伏小,河流廣布,地處山海關與秦皇島之間,陸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另有鐵路縱貫其間。

  三、地貌營力

  a)內營力

  內營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內部的熱能、化學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轉能等所產(chǎn)生的作用力。內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及火山、地震等,內力作用不但可以改變地殼的物質成分、結構和構造,同時還可以改變地表的起伏,造成多種多樣的地表形態(tài)。比如造山運動,板塊運動等。

  b)外營力

  外營力是指主要由太陽能、重力能及生物活動產(chǎn)生的作用力。它們常常是通過水、冰、大氣和生物等介質的運動推動地表物質發(fā)生位移,從而改變地表形態(tài)的。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巖溶作用、冰川作用、凍融作用、風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各種外力作用又都可以劃分為剝蝕和堆積兩種基本形式。主要由剝蝕作用形成的地貌稱剝蝕地貌,主要由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稱堆積地貌。剝蝕、堆積與內力作用也有密切的關系,在構造上升的地區(qū)一般形成剝蝕地貌,在構造下沉的地區(qū)則形成堆積地貌。隨著構造升降的變化,剝蝕地貌可以轉化為堆積地貌,堆積地貌也可以轉化為剝蝕地貌。

  柳江盆地的地貌形成是在多種多樣的地貌營力下形成的。本區(qū)地殼活動頻繁,多次地殼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內的多個沉積和沉積間斷,以及周圍火山及地震活動,造成柳江盆地地表較大尺度的高低起伏。柳江盆地在內力作用下形成大體輪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風、水、太陽能、生物和人類活動等作用下逐漸演變成為現(xiàn)在的地貌形態(tài)。通過風化、流水、巖溶、凍融、風力、波浪等作用,形成地表一系列地貌。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變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

  任何一個地區(qū)的地貌,都不是單純地由外力作用或單純地由內力作用形成的。盡管在某個地區(qū)和某個時期,內外營力可能是不平衡的,但在地貌的發(fā)育過程中,兩種營力總是彼此消長、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般認為,地球表面大的起伏主要是由內力作用所奠定的,外力主要是刻削這些大型起伏,造成更復雜的形態(tài),并最終趨于將地表夷平。許多地貌學家認為,就整個地球表面說來,內營力與外營力的地貌作用在數(shù)量上具有同等的意義。地貌營力的作用與地表組成物質(包括地質構造與巖石性質)也有密切的關系。正由于此,現(xiàn)代地貌學的一個重要原理是:地貌是內營力與外營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結果。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篇3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xiàn)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qū)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chǎn),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xiàn)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guī)r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tài)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xiàn)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xiàn)特征;

  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guī)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xiàn)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qū)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chǎn),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xiàn)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qū)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chǎn)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guī)r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xiàn)象

  (1)xx峰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巖、震旦系混合巖的巖石特征,初步掌握區(qū)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黑云母花崗巖)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的穿插關系,了解巖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chǎn)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xiàn)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制。

  (2) xx峰山電視臺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石英脈、煌斑巖脈的穿插關系;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及花崗巖的粒度變化,分析峰頂處的變質巖(殘余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巖中的“X”次生節(jié)理,學會節(jié)理的產(chǎn)狀測量與記錄。

  (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巖的巖性特征及產(chǎn)出狀態(tài),初步掌握巖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鑒定特征。學習斷層特征的判別與產(chǎn)狀測量。

  (4) xx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筆架山巖體(花崗斑巖)的巖性特征及中細;◢弾r脈的穿插關系;通過參觀瑩石礦,了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鑒定特征及形成條件。

  3.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

  第二部分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征:按照地層、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礦產(chǎn)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

  第三部分 幾種地質現(xiàn)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xiàn)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chǎn)物及特征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部分 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獲、體會及建議。

  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并茂。

  5.通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

  (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構造面)的產(chǎn)狀。

  (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巖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學會繪制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制地質現(xiàn)象示意圖、素描圖。

  (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

  (6)初步學習標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

  (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03-27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范文05-26

有關地質地貌實習報告04-07

地質地貌畢業(yè)實習報告10-26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15篇04-07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八篇11-27

巢湖地質地貌實習報告范文10-26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匯總7篇06-24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通用9篇)09-30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喀斯特溶洞)(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