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化學畢業(yè)論文

有機化學教考分離改革

時間:2022-10-05 16:06:02 化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機化學教考分離改革

  有機化學教考分離改革

有機化學教考分離改革

  摘 要: 為全面貫徹學校質量立校的方針,作者在精品課程有機化學中試行了教考分離。

  本文探討了教考分離的必要性,就教考分離如何實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通過改革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促使學生認真、刻苦學習,使教風、學風得到逐步改善。

  關鍵詞: 有機化學 教考分離 實施策略

  教育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指出: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數(shù)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需要,又是辦好讓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學生就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大學教育正逐步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這本身是社會進步與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標志,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如學生水平下降,合班課人數(shù)偏多等一系列問題,都可能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在擴招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考試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查和反饋教學質量,評價和比較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為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考試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已經受到普遍重視,通過科學而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考試改革,不僅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教風。

  有機化學是我院重要的公共基礎課之一,涉及農學、動科、資環(huán)、生物和食科等專業(yè)學科,20余個教學平行班,參與教學的教師人數(shù)相對較多,而且我院《有機化學》課程通過多年的建設和積累,已成為省級精品課程,教考分離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和輻射面,具備作為教考分離改革的試點課程。

  1.教考分離的必要性

  常見的考試方式主要是教考合一和教考分離。

  教考合一就是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從課堂教學、出題、閱卷統(tǒng)分、試卷分析均由一人完成的教學考試方式。

  而教考分離是相對應于教考合一的考核方式,根據(jù)其形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任課教師不參與所任課程的期末考試,包括出題、監(jiān)考、閱卷、登分和試卷分析[1];還有一類是建立在教與學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礎上,任課教師參與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編制、試卷庫的建設、評卷等環(huán)節(jié),但不參與組卷[2]。

  根據(jù)這兩種考試模式的特點,我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互動教考分離模式。

  在教考合一的模式下,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教學效果的檢驗者。

  教師根據(jù)所講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來出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被有效地調動起來。

  這樣學生水平持續(xù)下降,而試卷的難度也越來越小,從而使教學大綱得不到全面貫徹,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同時教師多年教授同一門課程,年年出題,考試內容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傾向性,考試題目重復率較高,試題類型和試卷結構缺乏創(chuàng)新,易于被某些學生利用,以獲取較高的成績,而對于平時認真學習的學生則極不公平,嚴重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教考分離模式在考核學生的同時,也在用同一的標準考查教師的授課水平,這就對教師產生一定的壓力,教師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潛心鉆研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獲取本學科前沿知識,將其應用到教學中,提高所講授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促進教學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不同專業(yè)學生的水平和學風的差異對教學效果所帶來的影響,不能簡單地把學生成績作為評價一位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指標。

  2.教考分離的實施

  2.1提高對教考分離重要性的認識

  從學院教務處到院領導,再到教研室主任,最后到各位任課老師,都應該把教考分離當做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建設良好教風學風的重要舉措加以實施。

  特別是我院《有機化學》課程是省級精品課程,同時又正在建設自治區(qū)教學團隊,一定要充分利用教考分離,把教師的主要精力轉移到教學上來,在明確職責的基礎上,做好教考分離的各項基礎工作。

  2.2制定適合教考分離的考試大綱

  我們結合我院定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探討應用型本科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同時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大眾化”內涵的基礎上,依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結合教學大綱制定切實可行的考試大綱,明確各個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及學生對它應掌握的程度,并注意到修訂后的大綱在一段時期內要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

  2.3高度重視試卷庫的建設

  試卷庫的建設是教考分離的關鍵,好的試卷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老師的教學熱情,使教與學相得益彰;而不科學、不專業(yè)的試卷庫則會挫傷學生和老師的激情,使之成為負擔。

  我院有機化學課分為專業(yè)基礎課和公共基礎課兩個層次,鑒于目前專業(yè)課學生人數(shù)少、任課老師少和教學積累稍薄弱等實際,決定了其暫不適合教考分離,故我們先在公共基礎課上進行試點。

  試卷庫的建立必須依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大綱。

  首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命題基本原則和要求,由學科負責人召集任課教師開會討論,試題內容既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難度;既要利用考試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目的,又要使考試真正成為檢測教學效果和調動教學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一般來說,建立試卷庫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①購買試題庫;②聘請專家為其命題;③任課老師參與試卷庫的建設,但不參與組卷,最后由教學經驗豐富且年富力強的教師組卷。

  前兩種方式成本太高,且考查的知識點側重點和難度與本校學生的實際不太相符,故我們采用第三種方法來建立試卷庫。

  組卷時把要考查的知識點按照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應用題三類。

  其中基礎題分值至少達到60%,提高題為20%―30%,綜合應用題為10%―20%。

  這樣不但能達到考查學生對本門課程掌握的程度,而且能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付出;既有利于發(fā)揮考試的反饋與激勵功能,又有利于教學大綱的貫徹執(zhí)行,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激發(fā)學生的自學、互學的學風。

  教考分離的最后階段就是閱卷和試卷分析。

  閱卷要求必須是流水作業(yè),使每份試卷的評分標準盡可能一致,這樣才能使學生和老師的付出得到公正的反映。

  最后是對試卷進行分析,找出每個班級在本次考試中對不同題型和不同章節(jié)內容掌握程度的詳細信息,總結本次考試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推廣好的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對考試中表現(xiàn)較好的老師和班級予以表揚,達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效果。

  最后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由高年級的學生向新生介紹學習經驗和方法,而老師則召開教學研討會,互相介紹自己在教學上的經驗,使教師的教學藝術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大家的教學激情被進一步激發(fā),爭取打造成省級精品教學團隊。

  3.結語

  教考分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它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教學效果,調動教師投身教學的積極性,以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通過一年教考分離初步試點,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在教師方面,教研室以教考分離改革為契機,形成了教學研究的良好氛圍,教師申請高教課題的目標更加明確,并積極撰寫教改論文,在教師間形成了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的良好局面,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學生方面,學生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增強了學習的緊迫感和成就感,學習的自覺性普遍增強,自學、互學的學風正在逐步形成,為教考分離的全面實施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蘇尼來.關于教考分離的幾個問題[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2001,(4):12.

  [2]葛友華,吳乃領.教考分離模式的研究[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67.

  [3]楊永青,林愛玲,謝芝馨,殷桂堂.對實施教考分離模式利弊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2008,1.

  [4]李巖,劉玉忠.高師數(shù)學專業(yè)教考分離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6,(1).

  [5]盧麗筍.教考分離的實踐與思考[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38,(4).

【有機化學教考分離改革】相關文章:

民辦普通高?冀毯弦慌c考教分離模式的對比分析論文10-09

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研論論文10-12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論文10-09

藥學專業(yè)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究論文10-07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論文10-12

淺談基礎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的論文10-10

關于基礎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改革探討論文10-10

工程教育背景下有機化學基礎課程改革論文10-08

職業(yè)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實踐策略論文10-09

醫(yī)用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和探討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