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通用2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
學習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的。
3.培養(yǎng)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朗讀的時候,要讀出老人與商人的.口氣。這是本課的重點;重點是理解老人觀察很仔細,分析很具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1、讀準字音,了解這一課里寫誰找駱駝,找到了沒有,大致上知道怎樣找到駱駝的。
2、在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探究老人是怎樣指點商人找到駱駝的。
(1)閱讀老人的判斷句子,再讀他觀察的發(fā)現(xiàn)的句子。
(2)引導學生將老人的判斷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一對應,從中弄清現(xiàn)象與判斷、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
3、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二、通過閱讀理解詞語
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如“忿忿”“不緊不慢”“至于”“果然”,在課文當中都有特定的意義,如“不緊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點,更體現(xiàn)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詞,就強調了與發(fā)現(xiàn)駱駝沿途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相比,駱駝往哪去了的問題,就顯得不重要了。
三、學生問題提出與討論
1、課文為什么先寫了老人的判斷,然后才寫老人的觀察?
2、說說自己用心觀察,認真思索,獲得的發(fā)現(xiàn)。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2
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區(qū)別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詳細、至于”等詞,能區(qū)別“走失”和“丟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認識4種不同的對話形式。
3、初步學預習課文提出不同的問題。
4、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學重點、難點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點。老人是根據(jù)哪些現(xiàn)象來判斷駱駝的特點的,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讀懂老人的話,學會觀察——思維——判斷的方法,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三、課時安排
3教時
第一課時
。ㄒ唬 教學準備
1、 揭示課題
、俳裉煳覀儗W習13課,齊讀課題《找駱駝》!榜橊劇眱蓚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
、凇墩荫橊劇肥潜締卧牡谝黄n文,這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是什么?請大家讀單元提示。
2、 指導讀懂學習提示
、龠@單元學習的重點目標是什么?
②可以提些什么問題?
、蹖W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有什么好處?
3、 指導預習課文
要求:
、僮x通課文不理解的詞在書上做上記號,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跈z查預習情況、
4、 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將誰在找駱?找到了沒有?
課文主要講什么?
第二課時
(一)教學過程
1、 復習
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 講讀課文1——9自然段。
① 輕聲讀課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駱駝有什么特點?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討論后得出結論:商人走失的駱駝左腳有點跛;左邊駝著蜜,右邊駝著米;缺了一棵牙。
③ 駱駝的這些特點是誰對誰說的?在課文的哪一部分?(1——9)
、 指名讀課文1——9自然段思考:這時商人的心情有什么變化?(著急————生氣)
、 商人開始為什么著急?引讀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jīng)]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成丟失?為什么?
區(qū)別“走失”和“丟失”的意思
、 課文從什么地方看出他們著急?(從趕上和談話中省略提示愈)
⑦ 出示小黑板:
1、╳ ╳說:“………”
2、“…………╳ ╳ 說“…………”
3、“…………:╳ ╳說:”………………“
4、“………………”
這兒要注意講情對話的4鐘形式試讀商人的話
、 “忿忿“是什么意思?從哪兒看出生氣了?商人忿忿的說了些什么話?
“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商人認為是老人哄他,把駱駝藏起來了?
指導有感情讀商人作后說的話。再分角色讀。
、 小結:這一段主要寫商人和老人的對話從“是的、不錯、對極了”中看出老人不僅知道駱駝的特點,而且還說的十分真確,所以商人認為老人哄他,把駱駝藏起來了。
、 過度:那么老人有沒有看到駱駝?為什么對商人走失的駱駝的這樣清楚呢?請大家讀老人不緊不慢的話。
3、 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 老人有沒有看到駱駝?從哪兒看出?
、 老人為什么對老人走失的駱駝知道的那么詳細?
對上米那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后,完成下面的練習:
老人知道駱駝的腳有點跛,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這米,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棵牙,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以上練習后,出示兩張樹葉的形狀圖
請大家區(qū)別一下,這兩張樹葉哪張是商人的駱駝啃過的并說明理由。
③ 這一些都是老人看見后,經(jīng)過自己的分析,才得出的結論。這是第一個方面接著又分析了第二個方面,——應該這樣去找駱駝。
④ 出示句子:至于駱駝究竟望哪兒去了,應該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
、 齊讀
、 從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個詞連接的?(至于——)講清至于的用法。
除了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到駱駝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哪種辦法好?為什么
朗讀指導。
第三課時
1、教學過程
商人聽了老人的話,是怎樣去找的呢?我們來學最后一段。
2、學習最后一段
默讀課文,思考:商人聽了老人的話是怎樣去找的?
“指點“是什么意思?老人指點商人什么?(引導啟發(fā)遇到困難,不要著急,要多動腦筋,仔細觀察,認真分析,一定會找的辦法)
“果然“是什么意思?
商人開始找不到駱駝,現(xiàn)在按照老人的指點找的了駱駝,這時他會怎么想?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仔細觀察,善于動腦子、分析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文總結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生活中碰到困難時,有沒有象老人那樣去解決?
板書設計:
看見 腳印左深右淺 左腳跛
又看見 左蜜右米 左馱蜜右馱米
還看見 葉上留有牙齒印 缺一顆牙齒
觀察——————分析——————得出結論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反復讀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對話,從后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為什么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xiàn)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么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說了什么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里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說得這樣具體,又說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3)老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說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為什么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為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點撥。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復習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重難點:
復習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畫去括號內使用不正確的字
。ㄔ斚椋┘毞洌勖埽┠_(印映)究(競竟)
二、多音字組詞
三、按課文內容填表
駱駝的特征
老人的根據(jù)
左腳有點跛
左邊馱蜜,右邊馱米
缺一顆牙齒
四、給下面一段對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老人說你問的那只駱駝是不是左腳有點跛
是的
是不是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
不錯
是不是缺了一顆牙齒
五、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4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誰找駱駝?(商人、老人)
商人的駱駝怎么啦?(走失)走失與丟失有什么區(qū)別?(走失:走著,走著,沒了!)
駱駝走失了,商人很著急,這時候看見一位老人,商人怎么樣?(趕上去問)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們表演。(評議、朗讀)
二、定向。
老人看見過駱駝嗎?老人知道駱駝的樣子嗎?我們自己來學懂這篇課文。
三、自學。
第一臺階:
1.自學課文,劃下描寫駱駝 樣子的詞句。
2.交流:說說駱駝的樣子。
3.說樣子。
(1)左腳跛。(什么叫跛?)
(2)左馱蜜,右馱米。(什么叫馱?)
(3)缺了一顆牙齒。
剛才說得對不對?商人聽了高興嗎?
我當老人,你們當商人,我們表演一次。
評價:對!不錯!對極了!的程度念出來沒有?
當老人說了不知道后,商人怎么說?
(忿忿怎么念?研究哄、詳細的意思)
第二臺階:
說說,練練
1.用因為所以句式講話。(例:因為老人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為他觀察得仔細,判斷得正確。
第三臺階:
分析,朗讀
1.能把老人怎么想的語句劃出來嗎?
(學生答:課文里沒有。老師要求學生思考)
2.破淺?跛晃左蜜右米
3.樹葉被缺了一顆牙的駱駝咬過該是什么樣子?(研究、畫、分析。)
4.讀,我們學著老人的口氣說話什么口氣?
(1)不緊不慢地讀
(2)至于干什么用?(連續(xù)上下文,順著)
(3)找到?jīng)]有?哪個詞說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換詞嗎?(可以,換按)
指點是指什么?
一路與哪個詞有關系。(走失)
四、指點。
為什么順著腳印去找?
另外兩條線索為什么不可靠?(學生討論)
五、我們又不去找駱駝,干嗎學?
編者意圖是給我們一些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差異作業(yè)。
1.課后填空,抄詞。
2.表情朗讀。
選做題:表演找到駱駝后。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補充完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能用因果倒裝句式正確地把老人的推理過程說清楚。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聽寫生字。
2、學習課文19自然段。
。1)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駱駝,那是因為學生接說(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
。2)一個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心里非常著急。這時候他看見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連忙打招呼,請大家學著老人的樣子招呼招呼看。
。3)商人和老人開始一問一答,談得挺好的?墒牵倘嗽趺赐蝗环薹薜卣f起話來?
(4)老人詳細地說出了駱駝的哪些情況?用自己的話說說。
(5)老人不僅知道駱駝左腳有點跛,還知道駱駝的右邊馱著米,左邊馱著蜜,而且連駱駝的嘴里缺了一顆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況可真夠詳細的。當老人說出駱駝的這些情況時,商人怎么說?
。6)正當商人充滿希望的時候,老人卻說不知道駱駝往哪兒去了,難怪商人要忿忿地說起話來。誰會用忿忿的語氣讀讀商人說的話。
3、學習課文第10自然段。
。1)(過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駱駝藏起來了嗎?別說藏,其實老人連駱駝的影子都沒見過。為了向商人說明這是怎么回事,老人講了一段話。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這一段話。
。2)不緊不慢的緊是什么意思?誰能用不緊不慢的速度讀讀老人的話?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給句子編號,看看這段話一共有幾句?
(3)默讀老人說的6句話,思考哪幾句話是說明老人知道駱駝詳細情況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說明原因的,可以分為一層。
第一層就是第一句,請大家讀一讀,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5)第二層是重點。默讀,邊讀邊思考:老人為什么會知道駱駝的詳細情況?
從哪里看出老人的觀察很仔細?他到底看見了些什么?請用劃下來。
讀劃下來的內容,體會還、又的用法。
小結:這有深有淺的腳印,星星點點的米、蜜和樹葉上留著的牙。ǔ鍪緢D),一般人是不會注意到的。你看,連正在尋找駱駝的商人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墒抢先硕伎匆娏。可見,老人的觀察是很仔細的。
。ㄟ^渡)但是光靠仔細觀察就能知道駱駝的情況了嗎?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課文中沒有具體寫,這就是我們要特別注意學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淺的腳印,怎么想?
看見路的右邊有米,左邊有蜜,又怎么想?
這兩片樹葉(出示圖),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駱駝啃過的?為什么?
用因為看見所以知道的句式說說老人為什么能知道駱駝詳細情況的原因。
。6)第二層講的是原因,第三層將駱駝該怎樣去找,說的不是同一內容,而是另外起了個頭,中間用什么詞把這兩個內容連起來?
。7)朗讀這段話。
4、作業(yè):略。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5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的。
3.培養(yǎng)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通過學習,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么發(fā)現(xiàn)這些特點的。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老人為什么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駱駝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駱駝嗎?那么,你們知道駱駝在沙漠中,它是人們和商人們一種主要的交通工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找駱駝》這個故事。
2.揭題、板書、讀題《 找駱駝 》。
師:同學們想從課題中知道些什么嗎?
3.質疑。(生:我想知道,是誰在找駱駝?為什么要找駱駝?他能找到嗎?……師板書:誰?走失——找?)
二、朗讀課文,理出線索
1. (出示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師板書:商人 、走失、找、問、老人)
2.檢查字詞認讀 。
。ǔ鍪舅伎碱})過渡:同學們商人找駱駝,他在老人的指點后才找回自己的駱駝。但是,你們知道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駱駝這些特點的`?這兩個問題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著重要解決的問題。
三、根據(jù)學習提示,練讀課文對話,解決問題一
學習1——9自然段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然后同桌交流: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交流匯報。
。1)師:你知道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生答。
3、指導朗讀(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對話《1》課件)
。1) 師:現(xiàn)在老師來扮演老人,誰來扮演商人?
。2)分角色朗讀。(2人讀、分組讀,強調老人的性格特點:不緊不慢)
過渡:同學們,老人對駱駝特點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又說駱駝去哪兒了,他也不知道。這下可把商人給欺蒙了!誰能來讀讀商人說的話?該用什么語氣讀?(生氣)(先指2人分角色讀,再分2大組讀)
四、根據(jù)學習提示,細讀老人的話,解決問題二
學習課文10——11自然段
過渡:商人這么生氣,老人生氣嗎?那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呢?請大家一起來學習課文10——11自然段。
1.(四人小組)先讀讀老人說的那段話,然后討論一下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2.交流匯報。(出示商人和老人的對話《2》課件)
3. 進行填空練習。(出示填空課件)
4.朗讀指導
。1)(師引讀、生接讀,同桌互讀,齊讀。)
。2)同學們當你讀到知道的時候,你該用什么語氣讀?—(越讀越高興)
過渡:當商人聽了老人的一番指點后,他能找到駱駝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果然)下面一起來看看畫面(出示課件)。
5. ( 出示說說議議課件)同學們故事中的老人,你覺得他是一位怎樣的老人?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收獲嗎?(生答:他是一位用心觀察事物和認真思考問題的老人,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做一個用心觀察事物和認真思考問題的學生,只有這樣做才能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許多奧秘。)
過渡:同學們,駱駝是沙漠里的船,商人要做生意,那么駱駝是他們必不可少的一種交通工具。下面請欣賞圖片。
五、欣賞圖片——沙漠里的船(出示課件——音樂伴奏)
六、資源共享(機動)
七、總結(看板書小結)
八、作業(yè)(出示要求)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觀察身邊的事物,你會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設計: 16*找駱駝
。 丟、找、問)
商人 ————————————————老人
。 指 點 )
用心觀察、認真思考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詳細”“至于”等詞語的意思。認識四種不同的對話形式,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嘗試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2、練習用因果句式說話。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懂得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3、初步培養(yǎng)質疑、解疑的能力,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教學重點: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能夠找到駱駝的方法是什么。
課前準備:
學生事先預習;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
l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提出要求
設疑導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茫茫沙漠要尋找一只走失的駱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有一位老人,雖然沒有見過那只駱駝,卻幫助商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讀了《找駱駝》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就明白了。(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初讀小貼士: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那么,《找駱駝》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讀后指名反饋。
教師追問:你能按照這樣的提示來說嗎?(課件出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商人( )了一只駱駝,向老人( ),經(jīng)老人(),最終( )了駱駝的事。
這樣我們就把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說清楚了。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前面有個 “自學提示”(出示),快速默讀一下,劃出閱讀提示里的幾個要求,并通過自讀課文用圈劃關鍵詞句的方式試著解決問題。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一)第一個問題: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請一位同學讀2-9自然段,別的同學邊聽邊從文中找一找,走失的駱駝有哪幾個特點? 還沒有畫出的同學抓緊時間,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學生匯報三個特點。
你從哪里知道的?我們先來讀一讀他們的對話,然后再說說駱駝的特點(男女生分角色讀對話)。
。ń處煱鍟鹤竽_跛;左蜜右米;缺一顆牙)
追問:“跛”什么意思?在文中呢?做一個動作告訴我?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駱駝嗎?
課件:這是一只()的駱駝。
3、讓我們一起來分角色再來朗讀一下他們的對話。
(1)朗讀課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shù)奶崾菊Z。(啟發(fā)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并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jù)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chuàng)新表演匯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yōu)點及不足。
(二)第二個問題:
1、這位老人把駱駝的特點知道的這么詳細,是不是真的見過駱駝?還是把駱駝藏起來了?
(不是)那老人怎么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呢?
答案就在文中,你看看在哪部分呢?(第十自然段)
我們要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請同學們自由讀第十自然段,并根據(jù)表格找找答案。(請學生回答,填寫表格,可以請別組補充)
2、重點段閱讀指導。認真閱讀老人最后說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老人是根據(jù)什么知道駱駝的有關情況的?
。ǎ玻┨钜惶,說一說:(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又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還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條樹葉圖片出示讓小朋友認一認。提示盡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互相說,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說。)
3、請同學們再讀這幾句話,認真讀,讀明白了!大家讀看到的內容,老師讀知道的內容。剛才的三句話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那你能不能倒過來說一說?出示:
老人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還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這三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老人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知道了駱駝的三個特點。
4、后來,老人怎樣指點商人的?
老人前面說的是駱駝的特點,后面說這只駱駝往哪兒去了,在這兩個問題之間作者用什么詞把它們連接起來的?(至于)請小朋友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老人不緊不慢的樣子。
5、老人為什么讓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
如果根據(jù)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駱駝啃過的樹葉能不能找到駱駝?為什么?(雖然三個條件都可以作為找到駱駝的線索,但最可靠的條件是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
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們分角色來讀一讀第10自然段吧!指導朗讀第10自然段(理解“不緊不慢”,讀出語氣)
6、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l(fā)學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并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7、啟發(fā)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你們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在第十自然段的旁邊畫個泡泡寫寫小批注。(板書:觀察細致)
。ü膭顚W生暢所欲言,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說,可從老人樂于助人方面來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三)第三部分:
那么,老人的推測是否正確呢?
1、從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老人的指點正確?(出示句子)
從哪個詞語,讓我們一眼就能看出老人的推理是非常正確的?(果然)
誰能用“果然”來說說話?
那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讀)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老人的推理很有道理。
2、快速瀏覽課文,駱駝走失后,商人和老人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商人:著急,忿忿。(理解“忿忿”)
老人:不緊不慢
你能試著讀出他們的心情嗎?(指導學生讀出各自的語氣。)
教師啟發(fā):看,遇到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方法就不一樣。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
3、交流感受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fā)?生答,師補充板書:細心觀察,認真思考。
(2)如果你是旁觀者,你會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么?
老人沒見過那只駱駝的模樣,卻憑著他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
四、再讀課文,創(chuàng)新表演
五、拓展運用,練習說寫
小練筆:經(jīng)過老人的提示,商人成功找回了駱駝,同時他也明白了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一天,商人牽著駱駝再次遇到了老人,他會對老人怎么說呢?請結合在學習、生活中你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jīng)歷、親身體驗,發(fā)揮想象,續(xù)寫一段話。
出示:《再遇老人》
一天,商人牽著駱駝走著,再次遇到了曾經(jīng)幫助他找到駱駝的老人,他立刻停下腳步,走上前去,握住老人的手說:“ !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找駱駝》一課,如果同學們能像課文中的老人那樣,在生活、學習中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你們的字會越寫越漂亮,你們的學習會越來越好,你們的生活也會更精彩。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7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的。
3、培養(yǎng)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通過學習,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么發(fā)現(xiàn)這些特點的。
2、理解老人為什么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教學準備
師生分頭搜集一些測試觀察能力的圖片,也可制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觀察畫面,激趣導入
1、激趣:老師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圖片,它能測出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強不強。同學們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圖片或顯示課件內容,開展觀察競賽活動。
3、導學:其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也會有許多發(fā)現(xiàn)的!墩荫橊劇愤@個故事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想不想學一學?
二、朗讀課文,理出線索
1、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2、學生根據(jù)提示思考課文內容。
(1)出示問題。
A、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誰課文讀得認真,看誰問題答案找得準確、完整。
。3)學生按問題提示和要求,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漸補齊。
三、通過朗讀,理解詞語
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1、如“忿忿”“不緊不慢”“至于”“果然”,在課文當中都有特定的意義。
2、如“不緊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點,更體現(xiàn)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詞,就強調了與發(fā)現(xiàn)駱駝沿途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相比,駱駝往哪去了的問題,就顯得不重要了。
四、根據(jù)線索,比較異同
1、啟發(fā)學生思考?戳诉@位商人走失了駱駝以后的表現(xiàn),你覺得他和老人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組里和同學交換一下看法。
2、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要點:
。1)這位商人走失了駱駝后,可能因為心急,到處亂找,結果沒找著。
。2)這位老人在走路時能留心觀察,所以發(fā)現(xiàn)了……
。3)這位老人還能根據(jù)觀察到的情況認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駱駝的許多特點。
3、組織學生評價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 假如你是一個旁觀者,看到找駱駝這一幕,你想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么?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還要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語言,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比較、評價、進行說話訓練,就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層次性,使教學循序漸進,拾級而上!
五、角色朗讀,表現(xiàn)人物
1、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對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然后開展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
2、展示角色朗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
六、延伸作業(yè)
由老人的仔細觀察和善于思考引導學生討論拓展,說說自己用心觀察,認真思索獲得的發(fā)現(xiàn)。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1)先復習《蜜蜂引路》一文,預習本課,進行聯(lián)系比較學習。
(2)學習生字詞,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
。3)在熟讀,分角色讀文的基礎上,學會用心觀察周圍事物,認真思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用心觀察周圍事物,認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人是怎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發(fā)現(xiàn)駱駝的特征的。
三、教學難點:
學會初步的分析、推理,了解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啟發(fā)學生思維、想像,對學生進行觀察與思維的訓練。
四、課前準備
師生分頭搜集一些測試觀察能力的.圖片,也可制成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激趣導入
、俳處熞觯豪蠋熯@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圖片,它能測出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強不強。同學們想不想一比高低?
、诔鍪緢D片或顯示課件內容,開展觀察競賽活動。
③教師導學:其實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也會有許多發(fā)現(xiàn)的!墩荫橊劇愤@個故事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想不想學一學?
二、朗讀課文,理出線索
、俳ㄗh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②學生根據(jù)提示思考課文內容。
A、老師出示問題。
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師提出要求:看誰課文讀得認真,看誰問題答案找得準確、完整。
C、學生按問題提示和要求,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讓幾位同學把尋找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漸補齊。
三、根據(jù)線索,比較異同
、賳l(fā)學生思考?戳诉@位商人走失了駱駝以后的表現(xiàn),你覺得他和老人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組里和同學交換一下看法。
、诮M織學生進行集體交流。交流要點:
a、這位商人走失了駱駝后,可能因為心急,到處亂找,結果沒找著。
B、這位老人在走路時能留心觀察,所以發(fā)現(xiàn)了路上的駱駝腳印、腳印的深淺和方向、路邊的蜜和米,以及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的牙齒印等。
這位老人還能根據(jù)觀察到的情況認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駱駝的許多特點。
、劢M織學生評價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個旁觀者,看到找駱駝這一幕,你想對商人和老人分別說什么?
四、角色朗讀,表現(xiàn)人物
、傩〗M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對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然后開展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
、谡故窘巧首x,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
板書設計:
腳印右深左淺左腳跛
路左邊蜜右邊米馱著蜜和米順著腳印找
啃過的樹葉齒印缺牙齒
用心觀察,認真思考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9
教學目標:
1、讀懂重點詞句,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人物的對話,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老人為什么能幫助商人找回駱駝。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掛圖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俗話說“駱駝是沙漠里的船”。今天,我們學的課文是講這只“船”丟了,它的主人很著急,到處找不到,怎么辦呢?
二、朗讀課文,粗知課文內容
1、學生各自朗讀,查字典解決難字、難詞。
2、指名讀課文,理解詞義。
3、用“--”線把老人說的話畫出來,體會句子的含義。
4、按照“找駱駝--順著腳印找--果然找到”的線索,把自然段歸并為幾部分。
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人根據(jù)所見和商人對話,商人認為老人把駱駝藏起來了。
第二部分:(10自然段)老人告訴商人應該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
第三部分:(11自然段)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
三、精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出示掛圖)
1、走失了一只駱駝,商人的表現(xiàn)怎樣?找出重點詞語。
2、老人怎樣回答?讀讀老人說的話。(出示“駱駝”的掛圖)
3、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又是怎樣表現(xiàn)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請大家討論討論。(提示:看課文第一幅插圖)
老師:老人所說的駱駝和商人丟失的駱駝一模一樣,他看見過丟失的`駱駝嗎?肯定是沒有。
4、老人為什么能說得這么詳細呢?他的依據(jù)是什么?
老師肯定并引導:同學們認真讀了課文,說得都很好。老人不僅仔細觀察,以看見的現(xiàn)象為依據(jù),而且動腦筋思考、進行分析,所以說得很詳細。老人告訴商人,應該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
5、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商人是怎樣找到駱駝的?你從中有些什么體會?請大家自由發(fā)言。(提示:看第二幅插圖)
老師:同學們談的不錯。“指點”的意思是:指出來使人知道。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到駱駝的關鍵是:遇到問題,根據(jù)看見的現(xiàn)象能動腦筋分析,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此時,教師可以放音樂磁帶)
三人為一小組。(旁白、老人、商人)要讀出各自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感情。
五、板書設計
找駱駝
指點
老人(不緊不慢)果然商人(忿忿)
看見分析
右邊深左邊淺(跛)著急趕上去問
右邊米左邊蜜(馱的東西)別哄我
牙齒。ㄈ币活w牙)
六、作業(yè)設計
1、朗讀課文,把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多讀幾遍。
2、寫出反義詞
前--()深--()詳細--()
左--()緊--()失去--()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讀準文中加拼音的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表現(xiàn)的不同心理。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絡駝和特點。
4、感悟“用心觀察,就能有所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由讀、分段讀、分角色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引導學生對老人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判斷的結果作對應分析,弄清現(xiàn)象與判斷、原因與結果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這個故事,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發(fā)現(xiàn)的樂趣,學會具體分析觀察到的現(xiàn)象,仔細思考,推理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重點難點
1、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理解老人是怎樣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推知駱駝的特點的
3、理解老人為什么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猜謎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載重。風沙干旱都不怕,戈壁灘上是英雄。你知道它是誰嗎?
2、看圖
師:是啊,它就是駱駝。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有著“沙漠之舟”美譽的駱駝們。(出示圖片,認識:雙峰駱駝的特點——背上有兩個駝峰,體毛很長,褐色,頭頂有簇毛;單峰駱駝的特點——背上只有一個駝峰,體毛較短,很高大)
駱駝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須靠駱駝,可是一位商人卻丟失了一只駱駝,可著急了,今天,我們和他一起來找駱駝。板書:找駱駝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一)初讀課文
師:這是一則讀后會讓人變得更聰明的故事。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讀完一遍之后請用手勢向我示意一下。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A設教師點撥,教師一邊引導一邊板書)
。ǘ┟鞔_學習要求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我們該怎么來學習呢? (略讀課文要我們自己讀懂課文。
要讀懂略讀課文,我們可以先讀讀課文前的提示)
2、是啊,這是一個來自阿拉伯的民間故事,為了幫助我們學習,編書的叔叔、阿姨在課文前面作了提示,誰來讀一讀?(出示閱讀提示)
。ㄉx提示)
師:學習提示讓我們思考什么問題?
。▎栴}一:駱駝有什么特點?問題二:老人是怎么知道這些特點的?)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這兩個問題來研究課文。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請同學們對照表格默讀課文,把駱駝的特點用“~~~~”畫出來,把老人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用“————”畫出來。同桌之間、小組之間可以互相討論。
。ǔ鍪颈砀瘢
3、師:同學們討論得非常認真。好,誰來說說,商人走失的駱駝是什么樣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學生匯報)
4、欣賞視頻,形象感知
好了,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走進視頻,看看老人是怎樣判斷的。
5、你們能不能用“因為……所以……”這組關聯(lián)詞語把剛才我們看見的`和我們判斷的連起來說一遍?
因為老人看見路上的腳印左淺右深,所以他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因為老人看見……,所以知道……
因為老人又看見……,所以知道……
因為老人還看見……,所以知道……
。3)句式比較,從“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斷準確無誤
師:同學們,在老人的指點下,商人最終找到駱駝了嗎?(找到了)你從文中哪個詞知道的?(果然)
師:你們真聰明,大家看看,“果然”還可不可以用其他什么詞來代替?(真的,的確)
師:為什么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老人說點什么呢?(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并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進而指點商人找到駱駝。)
師:那么,你又想對商人提醒點什么?
4、啟發(fā)學生思考
師: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你又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方面說,可從老人樂于助人方面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說。)
四、再讀課文
1、想象,再讀課文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老師想欣賞你們讀課文,請你們選一
位你們最想聽他讀課文的同學來讀讀第一段,要讀得準確、流利,有感情。
師:讀得真棒,我們這樣來讀下面的課文,從現(xiàn)在起,我就是那位商人,你們就是那位老人家。你們想想,我丟失了駱駝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你們作為指點迷津的老人,又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老師讀商人的話,全體同學讀老人家的話)。
師:伙伴們,“我”丟失了駱駝,說話時應該是什么樣的語氣? 生:要讀得快一點,讀出你的著急來,因為你丟失了駱駝,找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肯定很著急。
生:還要讀出“你”的氣憤來,“你”后來以為老人家藏了你的駱駝,對他很不相信。
師:那你們呢?老人家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要讀得很沉穩(wěn),因為我們經(jīng)驗豐富,見多識廣。
要讀得慢一點,讀得胸有成竹,因為我們能夠通過他的經(jīng)驗判斷出駱駝的特點。
師:小朋友們體會得非常好,下面我們再來讀一讀。 師:老師請一對同學來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讀)
五、拓展訓練,激發(fā)思維
同學們,遇到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方法就不一樣。老人給商人指點,商人也找到了丟失的駱駝。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受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1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反復讀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對話,從后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為什么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xiàn)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么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說了什么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里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說得這樣具體,又說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3)老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說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為什么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為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點撥。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能區(qū)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11個新詞的意思,能區(qū)別“走失”和“丟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
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樣子的,懂得遇事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讓學生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理解老人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合理推理的過程;能用因果倒裝句式正確地把老人的推理過程說出來。
2、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平時多觀察,勤思考的好習慣。
三、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區(qū)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
3、能區(qū)別“走失”和“丟失”的不同意思。
4、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投影駱駝圖后問:這是什么動物?誰能說說駱駝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2)投影“從前有個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問:“走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換成“丟失”嗎?
(3)商人走失了駱駝,于是就發(fā)生了一個“找駱駝”的故事,出示:13找駱駝
。4)看了課題,你想知道那些問題?
2、引導質疑
。1)聽課文錄音,想想剛才提的問題,那些聽了錄音就解決了。
(2)今天老師還要教給大家一種新的預習課文的本領。出示“閱讀提示”,通過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是“學習課文,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
。3)指導預習課文的方法與步驟。
、僮x通課文,讀準生字的音;注意多音字的讀音;分析生字的形,記住字形。
、趧澇鲇缮纸M成的新詞,想想新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詞語寫在作業(yè)本上。
、墼僮x課文,在不理解的句子和內容下劃上“—”線,打上“?”。
3、反饋交流,評析學生提出的問題。
。1)認讀生字卡片。
(2)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對有價值的問題要及時表揚肯定,對“偏題”要妥善處理,正確引導。
。3)緊扣閱讀訓練重點及學生預習前、后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結。
4、完成作業(yè)。
(1)《作業(yè)本》題2。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生字,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補充完整。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檢查生字,聽寫生字。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段主要講什么。
。2)這段主要講什么?從那里看出商人的心理很著急?用著急的語氣讀讀商人的話。
3、學習2—9自然段。
。1)布置自學。要求:
、佥p聲朗讀2—9自然段。
、谕烙懻摚豪先酥郎倘藖G失的那只駱駝有那些特征?老人說得對嗎?你從哪兒看出來?
(2)反饋
、僮寣W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丟失的那只駱駝”的'句式說出駱駝的三個特征,先分三句說,后綜合起來說。
、谏倘巳位卮鹄先说脑捠窃鯓诱f的?
③比較“是的”、“不錯”、“對極了”的異同,說說商人的感情有什么變化?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堋胺薹蕖笔鞘裁匆馑?商人的心情為什么會轉喜為怒?該怎樣讀出“忿忿”的語氣來?
(3)分角色朗讀2—9自然段。
4、學習第10自然段。
。1)默讀第10自然段
思考:老人并沒見過商人的駱駝,可卻能那么準確地說出駱駝的特征,這是為什么?請把老人得出結論的依據(jù)找出來。
。2)“不緊不慢”是什么意思?
(3)請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說說老人的話。
。4)練習用因果句式說寫句子。
5、作業(yè):
。1)照樣子把句子補充完整。
(2)抄寫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繼續(xù)進行因果句式的說話訓練。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復習。
。1)聽寫詞語。
。2)分角色朗讀1—9自然段。
。3)請你用不緊不慢的語氣,仿照例句回答商人的疑問。
2、繼續(xù)學習第10自然段。
。1)齊讀“至于……順著它的腳印去找”句。
。2)理解“至于”的意思。
(3)仿照例句說話。
3、學習第11自然段。
(1)齊讀第11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駱駝了沒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說明了什么?
4、總結。
。1)老人為什么能幫助商人找到駱駝,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2)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還知道了什么?
5、課堂練習:《作業(yè)本》3、4、5題。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3
活動目標:
1、了解繞口令內容,能正確讀準駱駝、蘿卜、菠蘿、陀螺、哆嗦等發(fā)音。
2、熟悉繞口令內容,能快速讀繞口令,語言流暢,音調準確。
3、初步掌握繞口令的講述方法,激發(fā)學習繞口令的興趣,體驗朗讀繞口令的樂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重點:
學會繞口令,語言流暢,激發(fā)學習繞口令的興趣。
活動難點:
能快速朗讀繞口令,字詞發(fā)音準確。
教學方法:
針對兒童的認知特點,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我們考慮設計主要以圖畫演示、朗讀表演、角色競賽的形式,通過聽說結合,動靜交替,循序漸進,層層提升的原則達到預設的目標。老師在此時,注重對個別幼兒的發(fā)音指導,鼓勵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和情感體驗借助動作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表演活動。
區(qū)域活動及親子活動:
表演區(qū):提供頭飾、圖片、鈴鼓,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和情感體驗,借助動作,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朗誦表演活動。
建構區(qū):提供紙盒搭建駱駝及沙漠場景。
美勞區(qū):提供紙、筆,可以畫、撕貼,制作小書等。
語言區(qū):提供相同或相近發(fā)音的圖片進行仿編繞口令。(如:毛筆、貓咪、大米、鴨梨等)
親子活動:幼兒教家長并和家長比賽,看誰說的快,說的準。體會繞口令的樂趣,增加親情。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4
一、生成背景:
我們本月主題是《交通工具》,當我隨意問他們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孩子們都不知道我告訴他們,駱駝是“沙漠之舟”。對于駱駝的這一名稱,孩子們感到很奇怪,不停地問,由此可見,孩子們對駱駝是很感興趣的。我們何不開展認識駱駝的活動,這樣既解答了孩子們的問題,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索熱情。
二、活動目標:
1、認識沙漠之舟--駱駝,了解它是沙漠中的交通工具。
2、了解駱駝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性。
三、活動準備:
一盆沙,沙漠圖片,駱駝圖片、活動前讓幼兒收集有關駱駝的各種資料。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沙漠圖片
1、請幼兒說說沙漠里的地面上全是什么?(沙)
2、請幼兒嘗試踩一下沙,看看會怎樣?再用玩具車在沙里推動,看看會怎樣?提問:人和車在沙漠里行走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在沙漠里運載東西應該用什么交通工具?(駱駝)
(二)、觀察駱駝圖片
1、出示駱駝圖片,觀察駱駝身體各部分的特征,鼓勵幼兒說說駱駝的獨特之處。
2、教師對幼兒的講解進行補充,并講解駱駝的'獨特生理特怔。
3、提問“為什么說駱駝是沙漠之舟”,讓幼兒進行討論。
五、活動反思:
在活動前,我們就鼓勵幼兒去收集有關駱駝的資料,主動去獲取知識。短短的一節(jié)課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收集資料的過程,孩子們已經(jīng)懂得了很多駱駝的知識,基本上不用老師作太多講解?梢,這種鼓勵幼兒主動學習的方式能更大的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5
教學目標:
從四兄弟指點丟駱駝的人找駱駝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聯(lián)系,進行分析和判斷,才干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學模式:
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 設疑導入,提出要求
1、 設疑導入
一個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四兄弟雖然沒有見過那只駱駝,卻協(xié)助這個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來的嗎?下面 請聽老師給你講《丟失的駱駝》這個故事,然后你們來猜猜看。(板書課題)
2、 提出要求
我講故事時你認真聽,然后告訴我丟失的駱駝是什么樣子的?
。ò鍟阂恢谎 腿瘸 無尾巴 調皮)
二、 探究問題,得出結論(利用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1、 探究問題
四兄弟沒有見過那只駱駝,他們根據(jù)什么說丟失的駱駝是一只眼,腿瘸、無尾巴、調皮的`?
。銇硖釂枺一卮。我只能告訴你們是或不是,對或不對,你們自身根據(jù)我的回答得出結論)
2、 自身概括結論(邊說邊板書)
三、 他們四兄弟是根據(jù)這些判斷的嗎?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92頁看14——20自然段
找找書中的句子讀讀(個別同學讀句子)
過渡:原來是這樣,法官也很佩服四位年輕人的判斷能力,當場把他們放了。后來,在四兄弟的協(xié)助下,那頭駱駝也找到了。那么你們想想四兄弟為什么能指點駱駝主人找回駱駝?(板書:留心生活、觀察考慮)
四、 教師小結:
四兄弟沒有見過那只丟失的駱駝,卻憑著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著駱駝留下的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般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考慮的典范。那么在學習、生活中你一定也有留心的觀察,認真考慮的經(jīng)歷,親身體驗,無妨把它寫下來,我們下節(jié)課大家分享一下。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6
活動目標:
1.辨別兒歌的相似音韻。
2.在游戲中念唱表演繞口令。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4.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教學大書《三只老駱駝》(P22~P24)
2.字卡:“菠蘿”、“陀螺”、“駱駝”。
3.菠蘿、陀螺、駱駝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理解繞口令。
1.出示教學大書《三只老駱駝》的畫面,解讀繞口令。
提問:
(1)你從圖片里看到了什么?猜猜這首繞口令說了些什么?
(2)三只駱駝馱著什么?
2.完整朗誦繞口令。
。1)(出示文字)試著讀一讀。一起來認認字(“菠蘿”、“陀螺”、“駱駝”)。
。2)跟著老師一起讀繞口令。
二、字詞游戲。
1.識字游戲。
。1)出示菠蘿、陀螺、駱駝的圖片和字卡,進行圖文配對。
。2)仔細觀察這幾個文字,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菠、蘿”都有草字偏旁,“駱、駝”都有馬字偏旁。
小結:原來許多的漢字都有偏旁部首,能說明這個字的`來歷或是與什么有關。菠蘿和草有關,駱駝和馬這種動物有點相像。知道這個規(guī)律要以幫助我們認識更多的字。
2.記憶游戲:菠蘿蹲。
(1)邀請三名幼兒游戲,分別手拿字卡:“菠蘿”、“陀螺”、“駱駝”,聽到“菠蘿蹲”的信號后,手拿“菠蘿”字卡的幼兒快速蹲下;當她起立發(fā)出“XX蹲”的信號,讓拿相應字卡的幼兒迅速做動作。游戲反復進行。
。2)增加字卡:“哆嗦”、“懶惰”,提高游戲難度和趣味性。
三、表演繞口令。
1.在音樂節(jié)奏中幼兒自主練習。
2.請幼兒表演,鼓勵幼兒參加挑戰(zhàn)。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7
活動目標:
1、了解沙漠氣候和動植物生長的基本特點,產(chǎn)生對大自然奧秘的好奇。
2、了解駱駝的外形特征和生理功能。
活動重點:
了解駱駝的外形特征和生理功能
難點:理解沙漠氣候和動植物生長的關系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故事錄音《小白馬和大駱駝》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話題
教師:"四腿長長脖子彎,背上拖著兩座山,不怕烈日和風沙,沙漠交通全靠它。小朋友猜猜這是什么動物呢?"
"駱駝是生活在哪里的動物?"
"沙漠和我們居住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讓我們來看一看。"
2、了解沙漠的`氣候特點
(1)、出示圖片
"你們知道沙漠里有些什么?為什么很少見到沙漠里有動植物?"
。2)、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
教師:"人能不能在沙漠中行走?"
"為什么駱駝能在沙漠中行走?"
3、聽故事,認識駱駝
。1)、聽故事錄音《小白馬和大駱駝》
。2)、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為什么駱駝不怕風沙,也不怕口渴呢?"(幼兒討論)
。3)、說說駱駝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出示駱駝圖片:"駱駝什么地方長得很特別?"(眼睛有雙層睫毛,胃里有儲水牛囊)
"為什么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駱駝還有什么作用?"
"駱駝是一種什么動物?"(最大的家蓄)
"駱駝的背是不是都是雙峰的?"(幼兒討論)
4、幼兒自由交流對駱駝的認識
延伸活動:
沙漠之舟(手工制作)
要求:學習看圖示剪貼沙漠之舟——駱駝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8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沙漠,擴大幼兒對自然界的了解。
2、認識沙漠里的駱駝,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發(fā)幼兒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有關沙漠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畫面,初步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征。
師:畫面上有什么?駱駝是什么樣子的?
師:駱駝的身上有什么?它們有什么特殊的用處?
師:駱駝喜歡吃什么?駱駝生活在什么地方?
師:駱駝有什么用途?
教師小結:駱駝生活在沙漠里,駱駝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體里的水分散失,還可以白天防曬,晚上保暖。駱駝底眼睛會產(chǎn)生許多眼淚,讓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去。駱駝的鼻孔可以閉合,這樣可以防風沙。駱駝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進去。駱駝的身上有駝峰?梢苑譃閱务劮搴碗p駝峰。駝峰可以儲藏營養(yǎng)。
駱駝的腳底有寬寬厚厚的肉墊,不怕熱熱的`沙子,也不會陷進軟軟的沙子里。駱駝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2、組織幼兒討論:
師:你見過沙漠嗎?沙漠是什么樣子的?
師: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師: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化?
3、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觀看介紹沙漠的錄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動植物。沒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交談,教師可尋找相應的書籍和圖片,向幼兒介紹相關的知識和經(jīng)驗。
4、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觀察畫面,說說:沙漠里有哪些動物?它們叫什么名字?
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幫駱駝走出沙漠。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19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中,我常聽到孩子們喜歡這樣說,我什么什么最好,誰什么什么不如我,在言語之中流落出驕傲的神情,因此我設計了《駱駝和羊》,在此活動中讓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知道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不足,能較全面的認識自己和別人。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從作品中感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2、知道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是不對的。培養(yǎng)幼兒較全面的來看事物。
活動準備:
錄音故事《駱駝和羊》、掛圖、頭飾。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在欣賞中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頭飾,激起興趣,引出故事。
2、教師邊放錄音,邊出示相應的圖片。
3、提問:為什么駱駝一抬頭就能吃到圍墻里伸出的葉子?為什么羊踮起了腳,還是吃不到?
。ㄓ變河懻、回答。因為駱駝長得高,羊長的矮,所以駱駝一抬頭就能吃到圍墻里伸出的葉子而羊踮起了腳,還是吃不到。得出結論——長得高好,長的矮不好)
4、提問:為什么羊可以吃到圍墻里面的青草?而駱駝卻吃不到?
。ㄓ變河懻、回答。因為圍墻上的門很矮,而羊長的矮,它可以走進門去吃青草,駱駝長的高,進不去,所以也就吃不到青草。得出結論——長得矮好,長的高不好)
二、說說議議,從故事中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1、老師:到底長得高好,還是長的矮好?
(幼兒討論、回答)
2、師:我們請老牛來評理。
。ɡ吓5脑挘好總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用自己的長處來比別人的'短處,這是不對的。)
三、玩玩做做,從操作中感受到每個人都有長處,要較全面的來看一個人。
1、請個子高矮不同的幼兒來跳摘水果。(高的容易摘到,矮的摘不到)
2、請個子高矮不同的幼兒來鉆山洞。(矮的容易鉆過,高的不易鉆,容易碰壁)
四、想一想,鼓勵幼兒要全面看每一個人,發(fā)現(xiàn)他的長處和短處。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2、請其他的幼兒說說你的長處和短處。
3、怎樣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怎樣來避免自己的短處?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20
設計理念: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探究,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
教學目標 :
1、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練習用因果句式說話。
3、初步培養(yǎng)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以及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教學難點 :
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駱駝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fā)人深思的課文。(點擊課件課題)一起讀。
二、檢查預習
1、前兩天,我們預習了這篇課文,你們回家讀了好多遍是嗎?那么,你都讀懂了些什么呢?(學生交流)
隨機出示(課件):駱駝
商人 老人
2、原來,讀能讓我們讀懂這么多的問題。那么,你們還有沒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學生質疑)
3、小結:剛才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只要我們讀讀課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也能迎刃而解;還有的與課文關系不是很密切的我們在下節(jié)課再討論。你們想想,這篇課文有沒有值得我們共同研究的問題呢?
4、我們來看剛才這張關系圖,你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了嗎?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點商人的?
5、課文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辦法,請大家快速朗讀課文,把這句話用“____”劃出來。
出示:至于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你應該順著它的腳印去找。
6、齊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這里有沒有值得研究的問題?
三、直奔重點段,引導學生探究。
1、出示本節(jié)課研究的問題: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他為什么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2、是啊,這兩天老師也一直在想這兩個問題,既然老人沒有親眼看見過駱駝,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他為什么要指點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呢?要研究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讀:看來,你已經(jīng)嘗到了讀的甜頭;劃:不動筆墨不讀書;討論:人多智慧多。)下面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10自然段,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組進行討論。
3、學生自學討論。
4、交流,反饋。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2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讀懂課文,感受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從作者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兩段。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多媒體課件
2、同學收集作者的相關信息
教學過程
。ㄒ唬└枨で,解釋課題
1、上課前,我們先一起來聽一支歌,會唱的跟著一起唱,認真聽注意歌詞。(課件播放歌曲:《童年》)
2、誰能說說歌詞都寫了什么?(生自由說,師板書題目)
3、這個題目與俺們平時學過的課文題目有何不同?(題目的三個詞語中間有兩個間隔符號)。
老師讀題目,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溫暖的'冬陽下,一群駱駝隊從遠處走來,駝鈴聲悅耳動聽,童年的“俺”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
這個題目把三種事物編織在一起,充溢詩情畫意,會令俺們發(fā)生許多遐想。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發(fā)生的事往往充溢稚趣,又很有意思,它們像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收藏在俺們的記憶里,今天就讓俺們和作者一起回憶他那充溢稚氣的童年往事吧,齊讀課題。
。ǘ┙涣餍畔,簡介作者與背景
1、全班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2、教師總結,出示:
“冬陽下的駱駝隊”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記憶最深刻的一個畫面。林海音是俺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她原籍臺灣,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時隨家長回國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舉家遷回臺灣。林海音女士根據(jù)在北京生活的點點滴滴寫成了《城南舊事》一書,深受讀者喜愛!抖?童年?駱駝隊》一文正是《城南舊事》這本書的序言。
(三)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課件出示):
、俳柚闹凶⒁艉凸ぞ邥颜n文讀正確、流利。
、诳紤]:
課文以什么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匯報、交流(教師及時板書)
、僮⒁庵笇瑢W區(qū)分文中兩個“嚼”字的不同讀音。
、谡n文以季節(jié)的推移為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這幾個片斷:先講冬天“俺”看駱駝咀嚼(4自然段);再講了“俺”關于駱駝系鈴鐺的想象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22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反復讀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對話,從后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為什么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xiàn)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么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說了什么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里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說得這樣具體,又說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3)老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說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為什么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為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點撥。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23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復習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重難點:
復習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畫去括號內使用不正確的字
。ㄔ斚椋┘毞洌勖埽┠_(印映)究(競竟)
二、多音字組詞
三、按課文內容填表
駱駝的特征
老人的根據(jù)
左腳有點跛
左邊馱蜜,右邊馱米
缺一顆牙齒
四、給下面一段對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老人說你問的那只駱駝是不是左腳有點跛
是的
是不是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
不錯
是不是缺了一顆牙齒
五、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 2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表現(xiàn)的不同心理。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
3、通過比較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詳細”“憤憤”“不緊不慢”“指點”等詞語的意思。
4、讀懂故事,懂得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這樣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有這些特點的。
課前準備:
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駱駝圖片
提問:這是什么?介紹駱駝。
2、駱駝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須靠駱駝,可是一位商人卻丟失了一只駱駝,可著急了,今天,我們和他一起來找駱駝。
出示課題:找駱駝。
3、齊讀課題,學習駱駝的讀音,“駝”字在這個詞語里應該讀輕聲。
4、聽范讀,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地讀1-9自然段,思考: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板書: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齒
2、商人丟失了駱駝后心情怎樣?(著急)指名讀,讀出商人著急的心情來。
3、商人向老人詢問駱駝下落的過程中,心情有什么變化?(高興——生氣)找一找:哪些詞語體現(xiàn)商人高興?哪些詞語體現(xiàn)商人生氣?
4、分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體會商人的心情變化。
5、商人憤憤不平,老人是什么神態(tài)?“不緊不慢”是什么意思?誰還能說一說象這樣的詞語?
6、老人不緊不慢地說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第10自然段,邊讀邊劃出:老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說)
出示課件:
因為(),所以()。
又因為(),所以()。
還因為(),所以()。
7、那么,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呢?(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準確判斷)
8、在老人的指點下,商人找到丟失的駱駝了嗎?你從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果然”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果然”可以用一個什么詞語代替?
三、拓展延伸:
1、在老人的指點下,商人終于找到了丟失的駱駝,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有什么啟發(fā)?
2、商人找到駱駝后又遇到了老人,他會對老人說什么
四、總結:
老人經(jīng)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幫助商人找到了駱駝。本單元的重點,就是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學會觀察,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著無窮的奧妙,讓我們也做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像老人一樣,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下節(jié)課,我們就去交流我們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
【三年級語文《找駱駝》的教案】相關文章:
找駱駝教案5篇02-12
《找春天》教案(精選)11-15
《找春天》教案06-27
《找規(guī)律》教案11-09
二年級語文《找春天》教案04-22
【合集】《找規(guī)律》教案09-18
教學 《找規(guī)律》教案12-18
找襪子小班教案02-29
《找不同》教案小班07-12
小學找規(guī)律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