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匯編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驗物體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
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兒人數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動過程:
1、比比哪個大,哪個小
逐一出示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每種大小各一個,教師問:“這是什么?哪個大?哪個小?”
再出示大小籃子各一只,請幼兒按大小給實物分類,大的放在大的籃子里,小的放在小籃子里。
2、玩“聽口令舉雪花片”的游戲
請幼兒每人拿一種圖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聽教師的口令舉雪花片,如舉大的圓形雪花片,舉
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揀皮球”游戲
、儆變簢谄で蛑車顑焊。“小小皮球真調皮,一眨眼兒跑掉了!蹦钔陜焊韬螅處煱汛笮
皮球向四周滾出去,幼兒分散撿皮球,撿到皮球后說,“我撿到一個大(或小)皮球!
②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請幼兒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應放在哪個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并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并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征進行分類。
3、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籃子。里面放有彩色紙條兩根(一樣長),吸管兩根(有長短),彩帶三條(紅長、綠短、黃最短)。
2、彩色紙一張,透明敞口塑料袋兩個(袋上分別標有數字1、2)。
3、音樂《紅綢舞》。
4、場地布置:紅綠黃三個圈作舞池。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激起興趣、感知長短。
。ㄒ唬├蠋熥兡g。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把兩根相同的紙條變成一長一短。
2、幼兒觀察有何不同,說說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我們的寶寶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兩根紙條不一樣,一根長一根短。
3、告訴幼兒“變”的秘密。
(二)幼兒變魔術。
1、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根紙條學做小小魔術師。
2、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
二、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理解。
。ㄒ唬﹥蓚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自己的小籃子里拿出兩根吸管進行比較。
說說你是怎么發(fā)現哪根長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用一端對齊法進行比較。(可橫著也可豎著斜著比)
3、送吸管回家。將長的送進1號袋,短的送進2號袋。
4、檢驗。
師將一個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對齊法檢查是否一樣長。另一個袋子里的請有意愿的幼兒進行檢查。
。ǘ﹪L試用一端對齊法對三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幼兒從籃子里取出三根彩帶。
1、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彩帶。
2、嘗試比一比、說一說自己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3、長的請到紅舞池、短的請到綠舞池、最短的請到黃舞池。
三、游戲:彩帶飄起來。
播放《紅綢舞》,和幼兒共同跳起來,把彩帶舞起來。
課堂實錄:
一、小魔術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師:(出示彩色紙)這是一張黃色(幼兒說)的紙。
我要把它變成四根一樣的紙條。(取兩根)
師:看好了,我要變了……
師:現在它們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哪兒不一樣?
幼:這個小了。(手指著短的一根)
幼:變短了。
師:真棒!是啊,有一根變短了。這一根呢?
幼:沒有變。
幼:變長了。
師:其實啊,這一根沒有變,跟它比起來長一些。我們就叫它長紙條,短的這個呢,就叫短紙條。跟老師一起說——
師幼:長紙條、短紙條,長紙條、短紙條。
師:想知道這個魔術怎么變的嗎?
幼:想。
師:看仔細了!這個手指悄悄地把上面的紙往下一壓,再趕緊捏住就行了。你們也來變變吧!
師:輕輕地從籃子里拿出兩根紙條。帶著一起變,再指導個別孩子。
師:你們都成了小小魔術師嘍!把紙條舉起來說說哪根長哪根短。
幼兒看著自己的紙條口中念念有詞——這個長,這個短。
師:把紙條放回籃子,來活動活動我們的手指。
教師邊帶幼兒活動手指邊說:我們的手指也有長短,捏捏最長的……
二、操作活動
。ㄒ唬﹥筛鼙。
師:請你們從自己的小籃子里拿出兩根吸管,看誰最快!
師:看看它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哪里不同呢?
幼:有個長、有個短。
師:你們是怎么發(fā)現它們一個長一個短的呀?
幼兒茫然。
師:是用……(暗示幼兒說用眼睛看的)
一幼兒:我是用眼睛看的。
師:是啊,我們的小眼睛真能干。
師: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幼:我這樣比的。(他把兩根吸管靠在一起)
師:這個辦法真不錯。
師介紹一端對齊法。
師:你們也試試。
幼兒操作。師提示幼兒說說長吸管、短吸管。
師:現在請你們幫忙把送吸管回家。將長吸管送進1號袋,短吸管送進2號袋。
師:送得很快啊,表揚一下。
師: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師拿1號袋檢查。
師:誰來檢查2號袋?
另一個袋子里的請有意愿的幼兒進行檢查。
。ǘ┤蕩П
師:籃子里還有什么呀?
幼:是彩帶。
師:選出一條你喜歡的。
師:用剛才的方法來比一比看看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幼兒操作。
師:每個人手上只有一條,把其它兩個放進籃子。
師:把長的舉起來。
幼兒都舉對了。
師:很棒。長的放下,舉最短的。
幾個幼兒看到別人舉起黃的,也跟著舉了起來。
師:想想哦。最短的放下,舉——短的。
師:接下來請長的站到紅圈里。短的站到綠圈里。最短的站到黃圈里。
三、彩帶舞
音樂:紅綢舞。
師:我們一起來跳個彩帶舞吧!
師帶幼兒隨樂翩翩起舞。
課后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fā)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并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于“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中開始、游戲中結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盡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區(qū)別圖案的大、中、小。
2、嘗試將物體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序,初步體驗按規(guī)律排序的美感。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范作動物新衣樣板
學具準備:小羊、小豬、小狗的操作板 大中小圖案的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動物操作板,引出活動。
1、今天森林里要開舞會,很多小動物們都要去參加。
2、小羊、小豬、小狗都在發(fā)愁?為什么呀?它們有沒有漂亮的花衣服?
二、引導幼兒相互討論
利用桌上的材料來幫小動物按排序規(guī)律來設計新衣服。
1、我們小朋友愿不愿意來幫助他們呀?
2、桌上的小碗里有很多漂亮的圖案,它們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
3、我們案例嘗試一下這個小朋友的方法來給小動物設計的.漂亮衣服。按大、中、小的規(guī)律來排序。
4、哪么啊有其他的方法來為小動物設計新衣?嘗試用小、中、大的規(guī)律來給小動物設計新衣。
三、幼兒嘗試按照大、中、小或小、中、大的規(guī)律來給小動物設計新衣。
1、小朋友的桌上還有許多的小動物在等著大家?guī)退麄冊O計漂亮的新衣。
2、大家可以嘗試用大、中、小的圖案來為它們設計,也可用小、中、大的規(guī)律來設計。
3、大家一起開動腦筋,為小動物們設計出漂亮的新衣來哦!
四、幼兒相互介紹、展示自己做的新衣。
1、請幼兒來介紹一下,你是按照什么樣的規(guī)律來為小動物設計新衣的。
2、小動物今天真開心,它們要謝謝大家,設計了這么漂亮的花衣服!他們穿了新衣服去參加舞會嘍!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解答口報應用題,初步體驗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2、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用題中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2輛玩具汽車,5本圖書(實物),教學掛圖(二)中的3只蝴蝶、4只蜜蜂、5只瓢蟲等(貼絨動物),教學掛圖(二)中花朵和草地的背景圖。
學具:幼兒用書第5頁《背景圖(一)》、第6頁《背景圖(二)》,第9~10頁《數群卡》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口報應用題。
教師邊演示實物邊講述應用題。
教師先出示1輛汽車玩具,再出示1輛汽車玩具。
師:小明有1輛汽車玩具,爸爸又送給他1輛汽車玩具。
師:小明一共有幾輛玩具汽車?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二、體驗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教師在花朵的背景圖上先出示2只蝴蝶,再出示1只蝴蝶。
師:花朵上飛來了2只蝴蝶,又飛來了1只蝴蝶。
師:花朵上一共有幾只蝴蝶?
教師在花朵的背景圖上先出示1只蜜蜂,再出示3只蜜蜂。
師:誰能把剛才老師擺蜜蜂的事講給大家聽聽?你還能問一個什么問題呢?
師: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如“花園里有1只蜜蜂,又飛來了3只蜜蜂,花園里一共有幾只蜜蜂?”
教師在樹干的背景圖上先出示4只瓢蟲,再出示1只瓢蟲,請幼兒用三句話講述應用題的題意。
三、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用題中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
教師出示實物或貼絨教具,引導幼兒用所出示的實物或貼絨教具編一道應用題,要求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用題中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即能用三句話編一道題目來考考大家,說清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并提出問題。
四、幼兒操作活動。
請幼兒利用草地背景圖、數群卡編講應用題。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利用散步、上下樓梯、發(fā)放點心、體育活動的機會,引導幼兒用三句話表述應用題,并進行解答;或是利用這樣的教學形式進行口報減法應用題的學習。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 讓幼兒認識日歷,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12個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為什么只有28天(不講閏年和閏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歷,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從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提高認識能力,并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日歷一大張
2.回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發(fā)動全班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歷、墻歷、臺歷若 干。
活動過程:
出示
老師把日歷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觀看。知道這就是“日歷”。
二、認識日歷。
。、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歷?并向幼兒介紹每一大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歷,數數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并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病⒂變嚎春诎迳系拇笕諝v,回答問題:
a、一個大格子里(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讓幼兒自己看格子里的數字來回答)
。狻槭裁从械母駜仁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 師講故事后小結:此日歷使用至今,規(guī)定為一月大,二月平,……(老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日歷中每一個月所示的天數給幼兒看)。
。、繼續(xù)教幼兒看日歷,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兒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先集體回答,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然后再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自己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
三、幼兒嘗試看日歷。
1、給每組幼兒發(fā)一張全年日歷,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歷,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說出日期,另一人在日歷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幾次后二人互換。
2、提問幼兒:每周有幾天要上幼兒園?(5天)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周共有幾天呢?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歷表,明確7天為一周,一周共有7天。
。、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大了一歲。 師問:20xx年你們有多大了?那時你們想干什么事?(請幼兒自由發(fā)言。)
四、鞏固提問: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幾個月?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一星期有幾天?
回答完后,再讓部分幼兒上來抽老師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問題,就回答什么問題,答對的獎一朵小紅花。
五 、各種日歷展覽。 告訴幼兒,日歷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墻上的'叫掛歷,貼在墻上的單張日歷叫墻歷,放在桌上的叫臺歷,還有小日歷卡,有的手機上也有日歷。
最后讓全體幼兒自由地參觀各種漂亮的日歷,評評哪一種最好看,設計得最美,自己最喜歡哪一種。
活動延伸: 1、家中,讓幼兒從日歷上找到爸爸、媽媽的生日,并自己練習每天看日歷。
2、教室里掛一個日歷,讓幼兒每天來幼兒園時,輪流撕下一張,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1. 比較大和小,根據紙盒的特征進行分類和配對。2. 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活動準備:1. 準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鞋盒,其中大小鞋盒各一半。將大小配對的兩只鞋盒使用相同的包裝紙進行包裝。一只特大紙盒;大小不等、形狀相同的球和積木若干;一大一小兩只塑料筐。
2. 自制圖片兩張。
3. 幼兒兩兩分組就坐。
4. 伴奏音樂《大雨和小雨》。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認識紙盒一家,兩兩對應區(qū)分大小。
1.老師變魔術,變出一大一小兩個盒子,請幼兒觀察,找出兩只紙盒相同的地方,比較兩只紙盒的`大小,區(qū)分“紙盒媽媽”和“紙盒寶寶”。
“這兩個盒子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
“你知道誰是盒子媽媽?誰是盒子寶寶?為什么?”
2. 幼兒每人取一個紙盒,要求根據包裝的特征找到與自己相同的紙盒,分組進行比較,區(qū)分大小。
根據相同的紙盒特征,兩兩分組。
“找一找,哪兩個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將相同圖案的紙盒進行比較,區(qū)分大小。
“比一比,誰是紙盒媽媽?誰是紙盒寶寶?”
幫助幼兒加深對紙盒的大小的認識。
“請紙盒媽媽們一起來打個招呼”
“紙盒寶寶們來親一親。”
3. 將小紙盒放進大紙盒里,再次幫助幼兒比較大小。
“紙盒寶寶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呢,快把紙盒寶寶藏到紙盒媽媽的懷里去!
二.情境游戲,根據物體的大小特征進行分類和配對。
1.游戲一:運果果。
老師拖一大盒子裝滿大小不同的球,扮紙盒爺爺。
“嗨喲嗨喲,我是紙盒爺爺,今年我的果園大豐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紀大了,沒力氣了,想請盒子媽媽和盒子寶寶幫我運果子!
“大、小不同的果子,應該怎么運呢?紙盒爺爺把要求都畫在圖片里了,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樂于幫助他人,在觀察、操作中體驗發(fā)現的快樂。
2.感知探索按物體大小排序的規(guī)律。
3.愿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發(fā)現排序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對《喜羊羊灰太狼》有一定的了解物質
材料準備:課件《幫助喜羊羊》、人手一份大小腳印操作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課件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演示ppt第3頁,播放喜羊羊著急求救的課件,鼓勵幼兒幫助他人,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順應情境,探索按物體的大小排序的規(guī)律
1.播放課件二
(1)師:"到羊村要經過樹林,小朋友仔細看下,這些樹是怎么排的呢?"
。2)幼兒觀察、討論,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師幼共同小結:樹是從標記紅旗下面開始,按一棵小一棵大一棵小一棵大的規(guī)律排列的。
2.播放課件三觀察石頭的排序,幼兒討論、講述石頭的排序規(guī)律。
3.播放課件四
(1)觀察、討論、講述蘑菇的排序。
小結:樹、石頭、蘑菇是從標記紅旗下面開始,按照一個大一個小,或者一個小一個大的規(guī)律排序的。
三、幼兒操作活動
1.師:"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紅太狼抓走了,看,這是灰太狼、紅太狼留下的.腳印,大腳印是灰太狼的,小腳印是紅太郎的,我們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腳印的排列規(guī)律,才能跟著腳印走。"
2. 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四、結束播放課件
1. 師:"我們跟著腳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美羊羊救出來了。
2. 喜羊羊覺得這個排序的方法很好,還能運用到哪些地方呢?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復習鞏固區(qū)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師:場地上放有許多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 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師:請大花把大球拿起來,放到大盆里,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里。 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 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大誰的小。
2.復習鞏固區(qū)別長短。 出示二根繩子,一根長繩,一根短繩。 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著兩根繩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繩子長,一根繩子短。 師:請大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每人取一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說出誰的長誰的短。
3.復習鞏固區(qū)別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師:請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換活動一次。 游戲:看誰反應快。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大花站到老師后面。再交換活動一次。 4復習鞏固區(qū)別上下。 出示大樹,讓幼兒觀察樹上有什么?樹下有什么? 幼:樹上有果子,樹下有筐子。 師:請大花去摘樹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樹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請把果子放到樹下小花的筐子里。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換活動一次。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觀察,說出頭在身體的上面,腳在身體的'下面。
。ㄈ┙Y束部分: 游戲結束:幼兒按大小頭飾分成兩組,分別跑過長短兩座“橋”大花去拿樹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樹上的小果子,再分別到玩具娃娃的前邊與后邊。 教師講評,表揚活動認真的幼兒.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復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養(yǎng)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小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狀的簡單特征。
2、喜歡參加數學活動,在游戲中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簡單特征。
難點:根據房子窗戶的特征為圖形找家。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三種形狀的糖果;三個配班老師(身上各貼有一種形狀的`貼紙)。
2、三種形狀的圖形貼紙(多于幼兒人數相同);地上畫有三個形狀。
活動過程:
(一)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征。
1、師:今天形狀王國里來了三位圖形朋友,我們趕快來認識一下吧。ㄕn件: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別作自我介紹。)
圓形:大家好,我是圓形,我的身體呀胖乎乎的,一個棱角也沒有。
正方形:嗨,我是正方形,我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做朋友。
三角形: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嗎?
2、師:聽了它們的介紹,誰來說說你認識了什么圖形?它長得怎樣?你們覺得XX圖形像什么?
3、除了圓形還看到了什么圖形?它長得怎樣呢?它像什么呢?還有一個什么圖形呢?它又長得怎樣呢?像什么?
4、結合課件,師幼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長得胖乎乎的,一個棱角也沒有的——(圓形);有四條邊、四個角的——正方形;有三條邊、三個角的——三角形。(師幼共同講述,教師操作課件。)
5、你喜歡哪個圖形?請你做做它的樣子。一起來做一做。
。ǘ閳D形找家(繼續(xù)播放課件)
1、師:現在圖形朋友要回家了,看,有幾座房子?告訴你們哦,這些房子呀就是圖形朋友的家,猜猜1號房子會是誰的家?請與邊上的好朋友說一說。誰來說說?(請2、3名幼兒)(師繼續(xù)操作課件)看誰猜對了?你為什么這么猜?(這里教師要突破一個難點——看窗戶來猜。)
2、那猜猜2號、3號房又是誰的家呢?請再與邊上的幼兒說說。(要引導幼兒先說為什么,然后教師再操作課件。)
。ㄈ┯螒颍鹤隹
1、師:圖形都回家了,它們也想請我們去做客呢?,那邊是三個圖形的家,先想好去誰家,然后到這邊來選擇一張圖形貼紙。(師稍做示范)趕快來選擇吧!去做客吧嘍,我們要有禮貌哦!(提醒幼兒看清自己選擇的圖形貼紙)
2、幼兒選擇與圖形貼紙一樣的糖果進行品嘗。
配班老師:XX形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家做客,我呀要請你們吃XX形的糖果,快來拿吧!(幼兒在音樂聲中選糖果品嘗)
活動反思:
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東西充滿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玩具到食品,從服裝到建筑,等等,無所不在,無處不在。
1、本次活動以數學教育生活化為主導思想,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圖形作為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2、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有意識認識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環(huán)節(jié)嘗試著做做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樣子,到第三環(huán)節(jié)嘗試送圖形回家,進一步感知了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體的運用聲形并茂,更易喚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便于幼兒理解、掌握。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02-17
小班數學教案08-06
小班數學教案 《分類》03-26
精品小班數學教案12-21
修路小班數學教案03-12
效游小班數學教案02-14
小班數學教案:對應11-07
小班數學教案優(yōu)秀10-29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前后04-01
小班數學教案(15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