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教案范文錦集八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設計和建造橋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造橋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數量、形狀和結構等。
過程與方法
● 經歷設計、制作、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設計的重要性。
● 應用形狀結構的知識及經驗設計和制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發(fā)展樂于動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
● 發(fā)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于發(fā)表意見的品質。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舊報紙一張、膠帶、剪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合作帶來的各種橋模型,請學生按照展覽要求先報名,再統(tǒng)一在講臺前參展。
二、請各在座的評委檢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統(tǒng)一,然后討論分別從幾個方面去評價這些不同形狀的橋模型?教師提出要求,板書如下: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最佳作品獎,最佳評委獎。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較分、承重分,總評分。單項獎:省料獎、美觀獎、實用獎、參與獎。
三、準備怎樣介紹自己的橋?下面的內容可供參考:
設計的想法是怎樣形成的,出示設計圖或設計過程。
應用了哪些形狀方面的知識。
應用了哪些結構方面的知識。
我們的橋哪里受壓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怎么解決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術,做得不夠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的。
預計能承多少重量。
板書設計:
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
描述分、比較分、承重分,總評分
最佳作品獎
最佳評委獎
單項獎 省料獎 美觀獎 實用獎 參與獎
【信息反饋】:
評獎結果令人出乎意料,平時成績優(yōu)秀,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動手能力不佳,平時不起眼的幾個同學作品出人意料得好,經過了解,家長幫忙了,但是最出色的橋是劉雪松同學制作的,而且沒有家長幫忙,獨立完成,設計簡單,牢固,而且材料非常容易找到,幾個一次性被子,一個拱形,真是令人叫好!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情緒愉快地參加探知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水的沉浮。
3、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發(fā)展幼兒講述。
活動準備: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綿、沙、棉花、小石塊、積木、朔料玩具、白紙、
一個熟雞蛋一生雞蛋。
活動過程:
。ㄒ唬┘ぐl(fā)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探知的欲望。
1、出示兩個大盆,里面裝有水讓幼兒自由在周圍用玩具舀水玩。
2、把各種積木、朔料玩具一一投放入水里,老師:這些東西怎樣?它們有沒有沉到水下?為什么會漂浮在水上?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
3、把小石塊、沙投放到水里,老師:這些東西又怎樣呢?為什么會沉到水里?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試。
4、把棉花、海綿投放到水里,引導幼兒觀察。
。ǘ┯變簞邮植僮、感知。
1、幼兒人手一籃積木、朔料玩具、小石子等嘗試。
2、幫助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探索過程。
(三)討論、擴展經驗。
1、老師出示一張白紙,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樣。繛槭裁锤≡谏厦妗崩蠋熉盟獫癜准,看看白紙慢慢沉到水里。
2、老師出示一生雞蛋,投放到水里,看看它怎樣?又出示一熟雞蛋問:它會怎樣呢?
(四)小實驗:會游泳的蛋寶寶。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科學的表達方式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2、能夠在多個題目中確定適合自己探究的題目。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產生的現(xiàn)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樂于對四周的各種聲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題目。能夠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聲音題目的看法?茖W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四周的聲音是各種各樣的`。能回納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預備:按組預備鼓和鼓槌1個、綠豆若干粒、鑼1面、鋼尺1根、紙杯1個
教學過程
一、引進
在我們的生活中,風聲、雨聲、讀書聲,處處布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二、活動一:尋找聲音
1、觀察書中的四幅插圖
2、傾聽聲音:讓學生傾聽聲音,知道這個聲音是由誰發(fā)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體和動物在發(fā)出聲音時的變化。
4、關于聲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動二:觀察物體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產生的現(xiàn)象。
學生實驗
全班討論,交流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填寫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記錄表
討論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現(xiàn)象?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2、提問:用什么辦法能使物體停止發(fā)聲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鑼停止發(fā)聲?
物體停止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現(xiàn)象?這說明了什么?
四、小結
板書設計 3 傾聽聲音
尋找聲音
聲音的產生:現(xiàn)象:
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鍛煉學生收集信息,分析資料,提煉觀點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進而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能力。
2.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的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并引導學生關注造紙術的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紙的種類,用途,擴大眼界,把學習生活的觸角伸向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3.學做再生紙,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樹立環(huán)保意識。
4.了解各種紙藝,欣賞紙藝藝術,接受美的熏陶,并學做折紙,剪紙撕紙,紙貼等。
5.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不怕困難,獨立思索等優(yōu)良品質。
6.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交流表達的需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
二、活動準備:
1.教會學生利用網絡搜索的本領。
2.教會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方法。
3.教師提供參考書目。
4.準備做再生紙的工具。
5.準備各種紙藝的欣賞作品。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動員
1.談話導入。
請同學們打開書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樣東西最多?
2.口語交際。
說一說,在你的記憶中,你最早一次用紙的'情形你還記得嗎?你用紙干什么了?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3.用一句話表達你對紙的了解。
用一句話表達你想進一步從哪個方面了解紙。
4.綜合表達:設計一份廣告,告訴大家你想研究的內容,爭取幾個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ǘ⿲W生利用兩周的時間,到網上或圖書館查閱資料,了解紙及其文化。開展一些參觀和實踐操作,體驗紙文化。
。ㄈ⿲W做再生紙。
1.參觀造紙廠,了解紙的生產過程
2.自己動手做再生紙:
。.閱讀制作方法
。.看教師演示過程,聽清提示。
。.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制作
。.展示各自的作品
。ㄋ模┘埶囆蕾p
1.布置一個紙藝展覽,并對每種紙藝做文字說明。
主要有:剪紙,紙雕、刻紙、撕紙、折紙、貼紙……
2.請會剪紙,或折紙的同學為小老師,開辦小藝術技巧講座,輔導學生制作紙藝作品,并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說。
。ㄎ澹┚C合展示活動
1.紙文化知識競賽
2.看圖猜帶紙的成語
例如:紙上談兵、洛陽紙貴、命比紙薄……
3.各小組上臺演示各自準備的“我的紙文化之旅”五分鐘交流材料,可以用圖、幻燈片、文字、實物等展示對紙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和體會,并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一個關于生活垃圾的產生、數量、種類的調查統(tǒng)計活動。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產生垃圾的數量。了解人們在生產生活中要產生大量的垃圾。
2. 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嘗試對生活垃圾分類。
3. 關注垃圾的去向、人們對垃圾的處理,逐漸養(yǎng)成主動保護環(huán)境的習慣。
【課前準備】
1.對家庭產生的垃圾及其數量、種類等進行調查。
2.收集一些廢棄的物品,如空塑料飲料瓶、玻璃瓶、紙盒等。
3.收集有關垃圾堆、垃圾場的錄像或照片。
【 教學過程 】
一、提前一個星期布置對家庭垃圾的調查
1.觀看人們丟棄生活垃圾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請大家說說感受。
2.提問:你們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多少垃圾嗎?這些垃圾分別又是怎么來的呢?引出對家庭垃圾的調查活動。
3.討論可以調查的內容:家里一天要丟掉多少垃圾? 試著給垃圾分類,看看丟掉的垃圾中有哪些東西,分別占有多少比例。
4.討論活動注意事項,教師需要給予適當的提示。
向家長說明要做的事情,得到他們的理解與幫助是很重要的,暫時保管垃圾,幫助測量垃圾的重量,確定分類方法等。
考慮并解決以下問題:如果家長不愿意幫助怎么辦?如果某些垃圾非常容易腐爛怎么辦?如果一些垃圾很難測重量怎么辦……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實際觀測中容易碰到的,需要提前進行交流、解決。
家庭在不同日子里產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樣,怎么辦?為了獲取更真實的數據,可以記錄 2~3天的情況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值。要科學地進行調查活動。
如實填寫統(tǒng)計表?梢詫ο嚓P情況做補充記錄,便于最后統(tǒng)計。
。ㄒ陨蟽热荩梢詥为氉鳛橐粋課時安排,要求學生們做好科學觀測的準備)
二、匯報討論垃圾調查的情況
1.播放相關視頻資料,問:在經歷調查活動之后,你們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紙盒等)你們認為這些是垃圾嗎?它們還有用嗎?能從垃圾堆里找到這些物體嗎?
3.學生對調查的`垃圾情況進行匯報交流。(關注學生匯報的方式、其他學生相互傾聽的態(tài)度以及調查的真實性等問題)對調查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如是否碰到困難,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等。
4.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A.垃圾的數量。如人口數量和垃圾數量有何關系;有幾天垃圾數量特別多的原因是什么;數量上能否進行適當的控制;哪些垃圾是每天肯定會產生的等。
B.垃圾中都有些什么?
C.如何分類?
學生可以按照多種途徑對家庭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如:
按照材料分:塑料、金屬、紙、玻璃等。
按照原來的用途分:食物、包裝、一次用品、衣物、家具和電器等。
按照危害狀況分: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還可以按照來源和處理方法來區(qū)分。
5.全班統(tǒng)計的基礎上,對垃圾的總量、人均每天產生多少垃圾進行計算。并算一算垃圾中紙品、塑料大致占的比例。
6.可以推算一下全市、全省、全國一天產生的垃圾量。
7.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梢杂懻撓嚓P問題:垃圾增加的原因;人們是如何簡單處理垃圾的;我們周圍環(huán)境中存在的關于垃圾的問題有哪些?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使用鑷子解剖種子;能設計對比實驗進行研究并作記錄。
2、喜歡探究種子的奧秘,養(yǎng)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tài)度。
3、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
教學重點:觀察發(fā)芽的蠶豆,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與各部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察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在課前10天左右提供蠶豆種子、發(fā)放記錄表,用于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和蠶豆發(fā)芽情況。 課堂上準備: 分組觀察材料──培養(yǎng)皿、鑷子、小刀、放大鏡、不同發(fā)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學生準備好觀察記錄表以便匯報; 剛發(fā)芽的蠶豆、棉花,為第三部分實驗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植物媽媽利用各種方法將種子散播到了遠處,種子經過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適的環(huán)境它就開始萌發(fā)了。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 討論: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些條件?
出示一些蠶豆種子:這些蠶豆種子有沒有具備發(fā)芽的條件?缺少哪些條件?
匯報蠶豆發(fā)芽時吸水量的觀察記錄。
計算:10粒蠶豆種子的吸水量大約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觀察發(fā)芽的蠶豆 激發(fā)研究興趣
討論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鑷子剝蠶豆皮的方法,強調要領:a.不要著急;b.把剝了皮的蠶豆從開口的那邊小心掰開,放在培養(yǎng)皿中。
分組研究:蠶豆種子可以分成幾部分? 認識種子的'各部分。
推測:種皮、胚根、胚芽和子葉在蠶豆種子生長過程中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尋找證據證明各部分的作用。
觀察發(fā)芽天數不同的蠶豆,歸納種子各部分作用。
3、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子葉有什么作用?找到證據了嗎?你有什么疑問產生嗎?
討論研究操作步驟。
分組將蠶豆如33頁插圖所示做好實驗裝置 設計蠶豆發(fā)芽情況記錄表。
你們能完成這項研究嗎?
各研究小組討論各自的研究計劃。
匯報交流研究計劃。
4、若干天后,各組歸納實驗結論并匯報。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6 萌發(fā)的種子 1、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 2、觀察發(fā)芽的蠶豆 3、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過程
1、 能根據一天所需的食物營養(yǎng)設計一日食譜。
2、 能利用圖書、網絡等方式獲取制定“一日食譜”的相關資料。
3、 通過收集資料、與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為科學的“一日食譜”
4、 樂于用所學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有關膳食結構的資料
教學重點:學生自己設計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譜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問:如果每天都吃一樣或2樣的食物,這樣行嗎?為什么?
學生反饋并揭示課題:設計一日食譜
二、 學生設計一日食譜
(1) 討論:我們怎樣才能設計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譜?
讓學生自由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考慮設計科學的一日食譜,通過什么渠道,獲取所需要的營養(yǎng),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家庭實際、經濟情況等來設計。
。2) 出示課件:有關食物營養(yǎng)的的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的獲取設計一日食譜的信息。為設計食譜提高依據。
。3) 學生自己設計“一日食譜”。學生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三、 交流設計的“一日食譜”
(1) 交流設計的食譜,在交流的過程中說出自己設計的理由,以防出現(xiàn)不合理的食譜。
。2) 學生相互評價設計的食譜。 相互比較評價出設計合理的食譜,進行肯定,對不合理的`食譜進行完善、修改。
。3) 根據交流和評價的結果,更加完善自己設計的食譜。
四、 引導學生統(tǒng)計進三天的食物品種,對照設計的一日食譜,改正自己的飲食習慣。
。1) 統(tǒng)計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記錄下來。
。2) 根據自己統(tǒng)計的結果與設計的一日食譜進行比較,找出要改進的地方。這樣是營養(yǎng)的結構和食物的數量。
。3) 相互交流,說出改進的理由。特別是自己平時愛挑食偏食的同學改進飲食習慣。
科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觀察溶解現(xiàn)象,并用語言表達其發(fā)現(xiàn)。
2.激發(fā)幼兒對溶解現(xiàn)象的好奇心。
二:活動準備
1.每人一小杯溫水,一把勺子
2.果珍,方糖每桌一份
三: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東西,你們知道要干什么嗎?今天我們要來做個科學實驗。
2.現(xiàn)在先請小朋友們嘗一嘗你們杯子里的水,然后告訴我水是什么味道的?(沒有味道)。接著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白色的東西放進你們的杯子里,看看它有什么變化。幼兒試驗,觀察,表達,交流。(它變小了,沒有了)請幼兒嘗嘗水變什么味道了。(甜)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放進水里的`是方糖,它在水里慢慢地變小,最后沒有了,我們說這種現(xiàn)象叫做溶解。溶解就是化了,沒有了。(幼兒跟著說兩遍:溶解)
4.現(xiàn)在請小朋友每人舀一勺黃色的粉末放進你們的杯子里,再來看看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幼兒操作,教師巡視。請幼兒觀察后講述發(fā)生的變化。(顏色變了,水變成黃色的了)
5.教師再次講解溶解的含義。果珍溶解時會是水變顏色。
6.教師再用“高樂高”做試驗,讓幼兒觀察講述,“高樂高”溶解也會使水變顏色。
7.小結:今天我們動手做了實驗,發(fā)現(xiàn)了方糖,果珍。高了高,放進水里會化掉,這叫做溶解。那么還有哪些東西放進水里也會溶解呢?請你們回家可以在試試,明天來告訴大家,好嗎?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于水的現(xiàn)象。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12-10
[經典]科學教案12-19
科學教案[經典]10-06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10-19
[精選]科學教案10-09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07-31
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