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聲賦》優(yōu)質課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聲賦》優(yōu)質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秋聲賦》優(yōu)質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把握文言知識點。
2、文初步感知課文,了解秋聲的特色。
3、通過文本研習,了解文章結構,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文本研習,了解文章結構,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
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秋天的圖片。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無邊落木蕭蕭下,是霜冷長河,是枯葉飄零眾芳搖落(幻燈片)的季節(jié),愁是秋天的心(幻燈片),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歐陽修聽聽他的秋聲(幻燈片)。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意(自由朗讀幻燈片8)
翻譯(開火車的方式回答,這樣確保從第二個同學開始沒有問題)
竦然而聽之驚恐地聽
初淅瀝以蕭颯初起時像淅淅瀝瀝的細雨帶著蕭颯的風聲
銜枚疾走口里銜枚快跑
但聞人馬行聲只聽到人馬的行聲
煙霏云斂煙氣濃重,云霧聚集
其氣栗冽他的氣溫寒冷
豐草綠縟豐茂的草地碧綠繁盛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
秋風之所以能夠摧折草木使其零落,那是因為秋氣具有肅殺的余威。
于時為陰在時令上屬于陰
于時用金在五行中屬于金
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夷,就是殺,生物過于繁盛就會消減
渥然丹者紅潤青春的面容
黟然黑者為星星濃黑的頭發(fā)變成星星白發(fā)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到底是什么使人受到傷害,又何必去怨恨秋聲。
三、再讀課文深入研習
。ㄒ唬┭辛暤谝还(jié)
1、 A課前同學們預習過課文,剛才我們自由朗讀了課文,請一個同學說說看,課文寫得什么內容?
秋聲及秋聲引發(fā)的感慨。
B課文哪幾節(jié)寫的秋聲?
1.2兩節(jié)
2、A齊讀第一小節(jié),找出第一段中描寫秋聲的句子。(幻燈9)
明確:文章第一段“初淅瀝以蕭颯”至“但聞人馬之行聲”(幻燈10)
B很好,找的很準確具體。這是作者聽到的秋聲(板書:聽秋),這幾句話向來為人稱道,把一個無形的秋聲寫的惟妙惟肖,這里作者用的什么修辭手法?
比喻具體可感,能夠讓人如同看到一幅畫面。
C請同學們口頭翻譯,嘗試背誦,待會我們請同學背一背(記得找個學生事先背這一小段)
明確:這秋聲剛開始像淅瀝蕭颯的細雨,忽然變得像澎湃的波濤,讓人想象到大雨急至的場面。又把它比喻成銜枚疾走的赴敵之兵,讓人想象到行軍隊伍那種雖無號令卻又急驟前行的場面,似乎能聽到行軍腳步的“唰唰”聲。
齊背,實在不會背就看黑板
。ǘ┭辛暤诙(jié):
3、課文第2節(jié)開始寫了什么?寫秋之狀分別從那幾個方面來寫的?(幻燈11)
明確:“秋之狀”(幻燈12)
從色,容,氣,意四個方面來解秋的。板書:解秋
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4、其表現(xiàn)在秋聲上的特點是什么?(幻燈13)
特點: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
A(正因為秋有此狀此聲,所以它具有很大的殺傷力: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幻燈14),是無邊落木蕭蕭下,大自然中的萬物在秋天通常都會凋零。
B、那么人類在秋天又會做些什么活動呢?我們一起來把剩下的部分讀一遍
齊讀: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老師概括:秋天里自然界萬物凋零,而秋天里人類的活動又通常是秋后問斬、秋季用兵,包括音樂也與自然密切相關,與秋天相對的商就傷,夷就是戮。那么人的活動為什么和大自然的`活動如此的高度統(tǒng)一呢?因為古人追求天人合一。(幻燈片15)所謂天人合一就是自然與人事的高度統(tǒng)一。天地春夏秋冬與人間管制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相對與音樂五聲十二律相的配合見注釋17,18.天地春夏秋冬吏戶禮兵刑工宮商角徵羽季夏秋春夏冬夷則七月(農歷)
四、三讀課文探究主題(幻燈16)
(一)研習第三節(jié)1、關注一下課文的題目秋聲賦賦是什么?幻燈打出關于賦的介紹(幻燈17)明確:賦是介于詩歌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語言上多鋪張藻飾,講究文采韻律;內容上多側重于通過極力描繪景物抒發(fā)作者的主觀感情。劉勰文心雕龍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幻燈18)2、作者寫的什么志,告訴我們什么樣的人生感悟呢?(幻燈19)
。1)我們常常說了解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論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歐陽修的人生經歷(幻燈20)。宦海沉浮20多年29歲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張被貶夷陵;39歲再度因參與“慶歷新政”被貶滁州;48歲那一年,又被宦官誣陷;雖然重新獲得朝廷重用,官職也一路升遷,但長年的斗爭使他感到心力交瘁,而此時朝廷內外日益污濁、黑暗,國家日益衰弱,改革又無望,于是他辭去了官職,專心致力于《新唐書》的編纂。53歲這年的秋夜,他感慨萬千,寫下千古名篇《秋聲賦》。補充交代62歲,與王安石新法產生嚴重分歧;65歲,辭官歸隱;66歲,終老潁州(今屬安徽。。
(2)四人一桌學生討論回答,可以用自己的話,可以用原文。(幻燈21)
A.人生的憂慮煩惱、勞頓困乏會耗損人的精力。
B.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會使人快速老去。
C.人應該知足常樂,不要與人爭榮。
(二)研習第四節(jié)
1、作者的這種感悟童子能不能體會?
不
2、你怎么知道的?
讀第四節(jié)
3、好現(xiàn)在我們再會過頭來看文章開頭老師留給你們的一個問題:(幻燈22)
“童子聽到的秋聲的感受與歐陽修的感受同嗎?為什么?
總結:
從季節(jié)上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那么從人生的季節(jié)上來看童子正處于人生的春季,而歐陽修卻處于人生的秋天了,所以他們無法形成共鳴,你們現(xiàn)在恰如那童子,當然歐陽修的人生感慨老師也不能完全體味,但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我們都會有進一步的認識!
《秋聲賦》優(yōu)質課教案2
一、教學內容分析
《秋聲賦》是語文版選修課《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作品,其中對秋聲的描繪,可謂古代散文中的經典。本課旨在讓學生領會作者將無形的秋聲寫的繪形繪色、具體可感的手法,體會作者在文中抒發(fā)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無限感慨,并從不同角度鑒賞文本,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及鑒賞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新課改后的高中學生,渴望表現(xiàn)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很強烈,但對文言文,絕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感興趣,學習只停留在重點實詞虛詞的積累上,背誦成為文言文學習的一大難題,至于感悟鑒賞方面,更為薄弱。本班中有七八個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基礎不扎實,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課堂教學要充分關注這部分學生,讓他們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設計思想
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復的誦讀中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文章,提高鑒賞能力。本文總的教學原則是,以讀為主,自主學習,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本文當中重要的實詞,虛詞。
、趯W習歐陽修將無形的秋聲轉化為種種可見的視覺形象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
、俪踝x 整體感知,通過詞語的解釋,古今異義及活用的歸類,把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谖蜃x 研習文本,理解文意。
、圩h讀 理清文清的思路,討論文章所蘊涵的情感。
④賞讀 多角度鑒賞文本,提高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倥囵B(yǎng)熱愛生的情感,學習捕捉對自然萬物、點點滴滴獨特的審美感悟。
、隗w味作者由秋聲引發(fā)的人生感嘆。聯(lián)系背景,辯證看待其思想中消極的內容。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賹W習用多種比喻描摹無形的秋聲的手法。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作者由無形的秋聲而引發(fā)的人生
感嘆。
教學難點
、俣嘟嵌辱b賞文本。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前人在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風格時說:(屏顯)“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歐如瀾,既歐陽修散文“起伏而多致”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歐陽修的散文《秋聲賦》,具體感受其散文“如瀾”的風格。
(二)初讀 感知課文
1、給生字詞注音,掃除朗讀障礙。
2、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古今異義及詞類活用,掌握文言句式。
(三)悟讀 理解文意,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1、指名朗讀讀第一節(jié),要求把握好重音,語氣,語調及不同人物的情感。
教師點撥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一句應用陳述語氣朗讀,“悚然”應重讀,歐陽修所說的內容應保持“驚異”的語氣。
師:童子“出視”后所說的這句話,朗讀上應怎么處理?
教師點撥,歐陽子夜讀有感,發(fā)而為文,童子沒有感覺;歐陽子歷經滄桑,而童子年少,沒有這樣的經歷,因而,在朗讀時,應讀出“若無其事”的語氣。
2、學生交流討論,處理2、3、4段的朗讀。教師點撥并強調:朗讀是帶有一定的個性化的閱讀活動,不同的人,對文意理解不同,感悟不同,情感的處理上可能有差異,這是允許的。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四)議讀 理清文章思路。
1、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完成下面問題。
本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請大家進行分析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
討論后明確,這篇散文,先寫秋聲,再寫“秋之為狀”,再論“何恨乎秋聲”,概括而言,即摹秋聲、繪秋狀、論秋害三個部分。第二段寫秋之為狀,為什么會有如此之狀貌?因為秋意味著刑、陰、兵、傷、殺……。因而,2、3兩段可以合為一部分。最后一行寫童子沉睡,蟲聲唧唧,是文章的尾聲,也可列為一段。
(五)賞讀 探究文本
1、探究一 自讀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思路點撥:
歐陽修在文章前兩段中摹秋聲,繪秋狀,到了第3段,作者先用“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來承上啟下,指出草木無知無情,秋天一到,尚且要受到摧殘,飄零殆盡,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有知有情,受到摧殘,傷害當更為甚,這種傷害并非來自秋氣,而是來自“百憂”、“萬事”,看來,憂愁焦慮是一種比自然界的秋氣更厲害的東西,人無金石那樣堅固的質地,干么要跟草木一樣,始則爭榮,終至遭受摧敗呢?至此,歐陽修從悲秋之常情中得出了新的結論:“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意思是:想一想吧,究竟是誰被這無形的“秋”傷害了。既然認識了這種秋對人身心傷害的酷烈,那么又何必怨恨自然界的秋聲呢?
作者縱筆摹秋、繪秋、都是為了最后托出另一種秋,讓人們不必恨自然界的秋聲,而要防止憂苦勞碌對人的戕害,正是反面宣揚一種清靜自安,無勞無憂的思想。
探究二 作者是如何將無形的秋聲描摹得具體可感的?
提示:
作者用風聲,波濤,金鐵,行軍四個比喻,從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遠及近地形象地描給秋聲狀態(tài),喚起人的豐富想像,把無形的秋聲轉化為種種可見的視覺形象,就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顯得十分具體生動。
探究三 屏顯以下幾個問題
1、文章題為《秋聲賦》,而第二段寫“秋之狀”,離題了嗎?
2、試論文章對比手法的運用。
3、文中童子言行的欣賞。
4、文章結尾的巧妙。
5從地理學的角度解釋自然界的春榮秋敗的原因,這一問題作者又是怎么認為的?這樣構思的用意是什么?
要求四人一小組,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探討,每組選一個代表發(fā)言。
(六)聽讀 整理課文。
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輕聲跟讀,整理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五。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 1段 ) 摹秋聲
第二部分( 2、3段 ) 繪秋狀
第三部分( 4、5段 ) 論秋害
秋聲賦
(八)教學小結與反思
歐陽修的《秋聲賦》是一篇著名的文賦,教學中應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觀念,將文言知識的學習讓給學生,通過質疑、討論、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調動學習的主動性;以“讀”貫穿始終,在不斷的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理清思路,領悟作者的情感;探究式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秋聲賦》優(yōu)質課教案】相關文章:
《阿房宮賦》教案優(yōu)秀03-14
《狼》優(yōu)質課教案05-23
大班社會優(yōu)質課教案06-10
中班健康優(yōu)質課教案02-17
《阿房宮賦》教案匯總10篇11-02
有關《阿房宮賦》教案3篇11-02
《阿房宮賦》教案合集6篇10-29
健康優(yōu)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06-28
小班優(yōu)質課好朋友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