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9-08 10:22:5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品)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品)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第73、74頁“千米的認識”,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長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學會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具準備:一根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前面學過的長度單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劃出1米有多長嗎?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長是多少米嗎?

  二、教學新課

  1.引入“千米”

  測量教室的長可以用米做單位。但是如果我們用它來量比較長的距離,比如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你覺得用米這個長度單位來量怎么樣?

  既然“米”小了就必須要用一個新的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1)平時我們也把千米說成公里。大家打開書,看第一幅圖,圖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問: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首先我們來想一想100米有多長,學校跑道一圈大約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長度嗎?

  幾個100合起來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書: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就是()(板書:=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剛才我們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長,那么你能說出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約是1千米嗎?

  我們同學1分鐘大約可以走100米,你們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幾分鐘呢?

  3.千米與米的簡單換算

  (1)教學例1

  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道題,

  出示:4千米=()米

  讓學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個大,就是由大的換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們學習的思考方法,這道題我們要怎樣思考呢?

  教師指導學生想思考過程

  提問:1千米=()米,4千米就是()個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學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這道題是把小的長度單位變成大的,又因該怎樣想呢?

  根據(jù)書上的提示2人小組討論,把討論結(jié)果填在書上。(指名回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先填在書上,指名回答,并說出思考過程。

  2.完成“練一練”第3題

  引導學生理清題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這條路要劃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這道題目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學生回答)

  3.做練習十六第1題

  學生先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集體評講)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時還學會了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五、作業(yè)布置

  課作:

  練習十六第3.4題

  家作:

  1.練一練第1題

  2.練習十六第2題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80頁“9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知道9的乘法口訣的,并能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初步記住9的乘法口訣,并會應用9的乘法口訣計算乘法式題。

 。3)經(jīng)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4)引導學生找到9的乘法口訣的特殊規(guī)律,尋找最佳的記憶方法。

 。5)會用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通過多次質(zhì)疑討論,激活思維,開拓視角。

 。6)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9的乘法口訣的,經(jīng)歷9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

  2、熟記9的乘法口訣,運用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口算卡片,袋鼠跳格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啟發(fā),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農(nóng)歷5月5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

  師:在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一般的會舉行什么活動?

  師:那你們看過賽龍舟嗎?下面老師帶你們?nèi)タ促慅堉酆脝幔?/p>

  [在多媒體電腦中出示賽龍舟圖。請同學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交流。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師:你能提個數(shù)學問題嗎?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引出課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先來學習9的乘法口訣。

 。ò鍟n題:9的乘法口訣)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師:我們把9條龍舟分開逐條逐條來看。

  出示一條龍舟:

  提問:

 、賻煟阂粭l龍舟上共有幾個人?表示幾個9?

  出示:2條龍舟

  ②師:2條龍舟上共有幾個人?表示幾個9?

  出示:3條、4條、5條、6條、7條、8條、9條龍舟

 、蹘煟耗敲3條、4條、5條、6條、7條、8條、9條龍舟上的人數(shù),分別可以用幾個9來表示呢?

  出示:3個9、4個9、5個9、6個9、7個9、8個9、9個9

  3、用袋鼠跳格的圖來幫助我們算出龍舟上的人數(shù)。

  [出示袋鼠跳格圖。

  師:袋鼠每跳一步是9格就表示一條龍舟上的人數(shù),請學生獨立將袋鼠跳格圖完成。學生獨立完成袋鼠跳格圖。]

  4、指名匯報填寫結(jié)果。

  學生匯報,教師出示:龍舟的條數(shù)和總?cè)藬?shù)。

  師:“你是怎么得到這個數(shù)的?”

  [5、引導學生觀察已填完整的數(shù)軸,發(fā)現(xiàn)每個方框中的數(shù)都是連續(xù)加9的規(guī)律。

  提問:有了這個袋鼠跳格的圖,我們現(xiàn)在隨便點幾條龍舟都能很快答出總?cè)藬?shù)了,那么9條龍舟上一共有多少人?3條呢?5條呢?8條呢?]

  6、提問:從1個9到9個9,我們可以用什么簡便的算式來表示呢?

  師:你們會寫嗎?請你們獨立寫出9的乘法算式并填寫出結(jié)果。

  指名匯報,教師出示:1個9到9個9的全部乘法算式。

  7、為了使我們很快地記住9的乘法算式的結(jié)果,我們給它們編乘法口訣。你們有信心編出來嗎?

  [同桌的兩個學生討論、交流,將編出的乘法口訣寫在自己的課堂練習本上,有困難的同學可利用課本第80頁例4中的表來完成。

  學生分組討論編口訣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交流時,要求學生說清每一組算式、所編的口訣及意義。引導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及時進行補充、糾正。]

  8、質(zhì)疑:在編口訣的時候你們遇到哪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解決的?

  9、指名學生匯報,教師出示:9的每一句乘法口訣

  先齊讀,再分組讀、分男女比賽讀。

  [10、引導學生觀察9的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

  師:同學們你有什么方法記住9的乘法口訣?也就是說你發(fā)現(xiàn)9的乘法口訣有什么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地記憶呢?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指名匯報。]

  11、師小結(jié):同學們太了不起了,真是太棒了,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規(guī)律。根據(jù)這些規(guī)律我們一邊讀,一邊記憶。

  [學生各自試著記憶9的乘法口訣,自由讀、自由背。]

  12、檢查學生記憶口訣的情況:

  先全班背,然后指名背:誰能試著給我們背一背?

  13、師:在學生背的過程中詢問:背到“五九四十五”“六九……”不會了怎么辦?

  小結(jié):是的,根據(jù)9的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我們就能把口訣很快地背出來的。

  14、師:誰能說說“4×9”表示什么意思?

  三、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我們會背9的乘法口訣了,還要會應用,下面我們來做幾個練習,有信心做出來嗎?

  [1、對口令游戲:

  用雙手表現(xiàn)出9的乘法口訣,同桌對口令。

  2、列式計算:

 、8個9相加得多少?

  ②8與9的和是多少?

 、蹆蓚9相加是多少?

 、軆蓚9相乘是多少?

  指名回答,先獨立做,然后指名匯報,引導學生對這4個小題進行比較。

  3、解決問題:

  ①六一兒童節(jié),每個小朋友要吹9個漂亮的氣球,小明、紅紅、歡歡一共要吹幾個氣球呢?

 、谝粡堊雷訑[9把椅子,8張桌子要擺多少把椅子?

 、垡槐静噬适聲4元錢,一本彩色連環(huán)事5元錢,買9本故事書要花多少錢?]

  四、總結(jié)評價,升華目標

  1、你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2、這節(jié)課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總結(jié):孩子們,你們真是太了不起了,每個人都長了一雙數(shù)學家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那么多藏在9的乘法口訣里的規(guī)律,掌握了準確計算乘法的秘密。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特別高興,因為你們個個都很了不起,會觀察、樂思考、能發(fā)現(xiàn)、更會應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你們會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數(shù)學知識!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起點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傳統(tǒng)的教學要點,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扎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背口訣,記口訣才會有方法。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引入課題。

  播放《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聽后談感受與收獲,引出并板書課題:辨認方向。

  二、調(diào)動原有經(jīng)驗,感知現(xiàn)實中的新方向。

  (一)、復習。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哪四個方向?(東、南、西、北)你能在教室里辨認嗎?如果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你怎樣辨認這些方向?(觀察太陽、樹木、利用指南針……)

  (二)、探究新知。

  1、你還聽說過哪些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果有學生說出南東、北東、南西、北西,教師也應有意識地對應板書。

  2、借助人們生活語言習慣,統(tǒng)一對方向的描述性詞語。

  3、活動體驗一:讓學生嘗試在教室里指一指東南方向,并思考:為什么把這個方向稱之為東南呢?

  學生可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指名匯報,總結(jié):東方與南方的中間,是東南方。

  以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辨認東北、西南、西北三個方向。

  (三)、深化體驗。

  1、活動體驗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學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匯報。

  2、活動體驗三:指名兩位同學到講臺前,讓其他同學說一說學生甲在學生乙的什么方向?學生乙在學生甲的什么方向?然后思考討論交流:同是兩位同學,但對他們位置的描述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使學生真切體驗到方向的相對性。

  二、生活經(jīng)驗升華,探究地圖新方向。

  (一)、復習。

  教師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誰能在老師的方向板上標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指名板演?偨Y(jié)強調(diào):方向板上的方向特點。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在方向板上標出其余四個方向。學生可小組交流合作、互相幫助,教師巡視指導,最后匯報總結(jié),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板。

  2、出示課本第22頁的.教學掛圖,讓學生借助方向板辨認并口述各種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完成“認一認”。

  3、深化感知。說一說動物園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學校在動物園的哪個方向?

  三、拓展應用。

  1、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練一練”的第1題。

  教師先讓學生說一說在地圖上看到了什么?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學生回答后,教師可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強調(diào)向北的方向標,然后進行辨識方向的訓練。

  2、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練一練”的第2題。

  先讓學生小組內(nèi)互說,再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jié)。

  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有什么評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56頁例1、課堂活動以及練習十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觀念。知道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

  2、與同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歷豐富的實踐活動逐步正確掌握測量方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通過看一看、量一量、說一說,發(fā)展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m的含義,建立1m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具準備:

  實物展示臺、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主題圖。

 。1)學生看圖,第55頁情境圖。說說這是什么地方?

 。2)要想知道黑板的長度,同學們有辦法嗎?

 。3)操作:請兩位同學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度。你有什么感覺?

  (4)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看書55頁。

  2、教師介紹米尺。

 。1)認識米尺,1米的長度。

 。2)小結(jié):量 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寫成1m。

  板書課題:用米作單位量長度

  3、認識米尺,建立1米的.觀念

  (1)小組活動觀察米尺,看一看、比一 比,感受1米有多長?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

 。2)反饋:你知道了什么?

 。3)用手指比劃一下,1m大約有多長?

 。4)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m ?

 。5)量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

  二、 用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1、學習例1 。

  小朋友還記得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的方法嗎?用這種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用米尺去測量黑板的長和寬。把結(jié)果填在書上。

 。1)小組活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樣測量的?結(jié)果是多少?

  2、課堂小結(jié)

  三、課堂活動

  1、相互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填在表中。

  (1)小組活動

 。2)反饋

  2、找一找教室里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并實際量一量。

 。2)獨立活動。

 。2)小組 活動

 。3)反饋

  四、課堂作業(yè)

  獨立完成練習十二第1——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覺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強化數(shù)學的規(guī)則意識和應用意識。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運用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 談話:同學們都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圖(教材中的情境圖略加改動: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再問:如果你是李老師,你會怎樣買呢?說說你的想法,再列出綜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 可以買同一種棋。

  ① 買5副中國象棋。列式:12 5。

 、 買5副圍棋。列式:15 5。

 。2) 可以兩種棋都買。

 、 買1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列式:12 + 15 4。

 、 買4副中國象棋和1副圍棋。列式:12 4 + 15。

 、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列式:12 2 + 15 3。

 、 買3副中國象棋和2副圍棋。列式:12 3 + 15 2。

  提問:①、②兩式是一步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算出得數(shù),③、④兩式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還記得運算順序嗎?(學生口答)

  再問:⑤、⑥兩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學生口答)這樣的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

  [說明:對原教材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略加改動,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使例題更具開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購買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兩步、三步運算的情況都有,既復習了過去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的舊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運算的新知;三是為進一步學習例題算式的變式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變式后的數(shù)量關系和計算結(jié)果更具合理性。]

  二、 自主探索,總結(jié)順序

  1. 教學例題。

 。1) 嘗試:學生獨立試做122+153。

 。2) 教師巡視,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情況,如有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也一并板演)。

 。3) 討論:黑板上的計算對嗎?他們各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聯(lián)系情境圖中的數(shù)量關系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算?

 。4) 比較:兩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方法更簡單?

  (5) 練習:在知道哪一種算法更簡單的基礎上,再次自主練習⑥12 3 + 15 2。練習后同桌交流。

  2. 變式例題。

 。1) 出示變式題:

  (2) 提出問題:12 2 + 15 3

 、 12 2 + 15 3 ② 12 2 + 15 3

 、 12 2 + 15 3 ④ 12 2 - 15 3

 、 如果情境圖場景不變,并提供以下信息供你選擇: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

  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

  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

  你能說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嗎?

 、 說說每道算式各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3) 集體討論。

  學生想說哪一道算式就說哪一道算式。一個學生口答,其余學生認真傾聽并做評價準備。

  3. 試一試。

 。1) 獨立試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題的運算順序。

  (3) 全班討論:你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強調(diào)運算順序,強調(diào)書寫規(guī)范)

  4. 總結(jié)順序。

  提問:今天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

  指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讓學生閱讀課本,提出不懂的問題。

  [說明:由于學生已經(jīng)具備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在新知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先讓學生通過類推,聯(lián)系例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通過例題的變式,由算式選擇合適的信息,再次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最后通過試一試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同桌交流,全班討論,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和書寫規(guī)范。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法則便水到渠成了。]

  三、 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第一層次:口答。

  1. 下面各組算式的運算順序一樣嗎?在小組內(nèi)說說每組運算順序有什么異同。

  ① 40 2 - 15 5

  40 2 + 15 5

 、 50 5 + 8 5

  50 + 5 8 + 5

  ③ 36 - 6 5 3

  36 - 6 5 + 3

  2. 下面各題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小組內(nèi)說說各自的選擇。

  (1) 28 2 - 45 5

 、 求積 ② 求差 ③ 求商

  (2) 84 3 - 98 + 2

 、 求和 ② 求差 ③ 求積

 。3) 90 + 56 2 3

  ① 求積 ② 求和 ③ 求商

  第二層次:辨析、比較。

  1. 下面的運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想想做做第2題)

  先討論課本上的兩題,再補充討論以下兩題。

  2. 比較每組算式,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想做做第3題)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組題,再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討論。重點討論每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層次:解決問題。

  1. 做想想做做第4題。

  2. 做想想做做第5題。

  先根據(jù)情境圖提供的信息,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列出綜合算式,說說運算順序。

  [說明:設計層次分明的三組練習,及時反饋學習效果,鞏固深化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通過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練習形式,對學生容易錯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解決問題的練習,在計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使算與用有機結(jié)合,進一步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應用性,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 全課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說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嗎?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課堂作業(yè):想想做做第1題、第6題。

  評析

  三步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兩步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它既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計算能力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小數(shù)、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需要。本課教學設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注重算與用的結(jié)合。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cè)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結(jié)合在其他內(nèi)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重算與用的結(jié)合,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課教學對此做了整體思考:第一,在新課導入中創(chuàng)設了李老師到商店買棋的情境,讓學生為老師設計買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復習舊知,又有機引入新課。第二,在理解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反復聯(lián)系例題和變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結(jié)合實際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鞏固練習中利用課本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新知。這樣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jié)合起來,使算與用和諧交融。

  二是注重學習材料的創(chuàng)設。教材有一幅情境圖,如果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綜合算式,再探索運算順序,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單一。為此,本課設計對原例題情境進行了兩次改動:第一次改動是將信息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這樣使例題更具有開放性;第二次是提供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等多種信息,讓學生根據(jù)變式后的算式選擇信息,這樣由算式到條件,從綜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數(shù)學問題,在展開充分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聯(lián)系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此外,在鞏固練習中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形式、針對性較強的練習設計,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

  三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改善。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三步混合運算是在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只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xiàn)從兩步混合運算到三步混合運算的遷移。本課設計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多次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并適時組織同桌、小組和全班的交流討論。同時,教師注意適時點撥引導,既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活動,但又不放任自流。學生在參與不同活動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法則,發(fā)展和提高數(shù)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筆算除法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初商過大,初商過小時的調(diào)商方法。

  2.能熟練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填一填把除數(shù)看作幾十來試商,再算出來。

  2.下面的括號里最大填幾?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據(jù)試商情況,在括號里寫出準確商。

  二、提高練習。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約是( ),計算后可知準確結(jié)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來試商,商大約是( ),余數(shù)是( ),說明商( ),應試商( )。

  2.計算下面各題。

  3.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三、課堂達標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為一位數(shù),□可填( ),余數(shù)是( )。

  (2)一個數(shù)除以17,商是14,有余數(shù)。當余數(shù)最大時,被除數(shù)是( )。

 。3)7832可以這樣想,把32看作( )試商,78里面有 ( ) 個30,所以商是( ),余數(shù)是( )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87里最多有( )個20 78里最多有( )個30。

  142里最多有( )個60 610里面最多有( )個80。

  2.筆算下面各題。

  18221=

  28836=

  29242=

  3.解決問題。

  飼養(yǎng)專業(yè)戶王大伯家養(yǎng)了185只公雞和229只母雞,還養(yǎng)了46只鴨。養(yǎng)雞的`只數(shù)是鴨的幾倍?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結(jié)合彩筆問題,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會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乘法。

  3.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算理,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丫丫買了兩盒水彩筆,亮亮買了10盒,每盒水彩筆有24枝,他們兩人各買了幾枝?

 。.學生試做,老師觀察學生各自不同的做法。

 。.學生互相說說自己的做法。

 。.歸納講解典型做法。

  (1)24×2=48(枝) (2)24×10=240(枝)

 。.如果紅紅買了12盒,怎樣算呢?

  小組討論,交流想法。

 。ǎ保玻啊粒保玻剑玻矗 (2)24×2=48

  4×12=48 24×10=240

 。玻矗埃矗福剑玻福 48+240=288

  以上兩種解法要讓學生多說一說。重點歸納筆算方法。

  二、練一練:

  用豎式計算。

 。常础粒保 25×11 43×22

 。常病粒保 24×21 32×21

  三、鞏固練習:

  書上39頁第1、3題。

  四、作業(yè):

  書上39頁第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內(nèi)容: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7475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的計算梯形的面積。

  2、使學生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轉(zhuǎn)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積時的運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zhuǎn)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公式正確的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1、指名讓學生說說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課件出示公式)并講講怎樣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

  2、練習(出示)

  口答下面各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

  (二)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前不久,我們學校開展植樹護綠活動,四年級同學要在勞動實踐基地的一塊空地里種桃樹,你們看看這塊地的形狀近似于那種平面圖形呢?(課件顯示圖)

  師:誰能指出這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師:如果每棵桔樹占地4平方米,那么這塊地里能種多少棵桔樹呢?(讓學生思考一下)你認為應該先求什么?(指名說說,引入新課。)

  (三)小組學習,解決問題。

  師:梯形面積怎么計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想辦法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課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公式?

  (2)試一試:把梯形轉(zhuǎn)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任選一種)

 。3)比一比:轉(zhuǎn)化成的圖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關系?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復習舊知識,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出本節(jié)要研究的內(nèi)容.

  活動1 紙幣問題

  小明手頭有12張面額分別是1元、2元、5元的紙幣,共計22元,其中1元紙幣的數(shù)量是2元紙幣數(shù)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的紙幣各多少張?

  學生活動設計:

  設1元2元分別為x張、y張,如何列方程組?用什么消元法比較好呢?

  只設一個未知數(shù),用一元一次方程能否求解?(能,但不方便。對未知量較多的問題,所設的未知數(shù)越少,方程往往越難列。其實題中有三個未知量我們就設三個未知數(shù)來解決。)

  自然想法是,設1元、2元、5元的紙幣分別是x張、y張、z張,根據(jù)題意可以得到下列三個方程:

  x+y+z=12,

  x+2y+5z=22,

  x=4y.

  這個問題的解必須同時滿足上面三個條件,因此可以把三個方程合在一起寫成

  教師活動設計: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適時給出三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并激發(fā)學生探究其解法的熱情.

  板書:三元一次方程組:含有三個相同的未知數(shù),每個方程中含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個方程,像這樣的方程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組.

  活動2 討論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組

  我們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組可以利用代入法或加減法消去一個未知數(shù),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那么能否用同樣的思路,用代入法或加減法消去三元一次方程組的一個或兩個未知數(shù),把它轉(zhuǎn)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組或一元一次方程呢?觀察方程組:

 、

  ②

 、

  仿照前面學過的代入法,可以把③分別代入①②,得到兩個只含y,z的方程:

  4y+y+z=12

  4y+2y+5z=22

  即

  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組后就不難求出y和z的值,進而可以求出x了.(問題:同學們還有不同的消元法嗎?比較一下哪種方法較好。)

  總結(jié):

  解三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通過“代入”或“加減”進行消元,把“三元”轉(zhuǎn)化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組轉(zhuǎn)化為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進而再轉(zhuǎn)化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板書:

  三元一次方程組

  二元一次方程組

  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代入、加減) 消元

  三元變二元最佳方法:

 、

 、

  ③

  1、有表達式的用代入法;2、缺某元,消某元;3、相同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相同或相反或整數(shù)倍的用加減消元法。例分析:p114習題1

  二、主體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題分析:解三元一次方程組

 、

 、

  ③

  分析:方程①只含x,z,因此可以由②③消去y,得到一個只含x,z的方程,與方程①組成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解:②×3+③,得

  11x+10z=35 ④

 、倥c④組成方程組

  解這個方程組,得

  把x=5,z=-2代入②得

  因此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為

  板書:(可略)解三元一次方程步驟、格式:1)、三元變二元(有的可直接變一元),利用代入消元法或加減消元法或其他簡便的方法,把三元變二元的方程組;2)、解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求得兩個未知數(shù)的值;3)、將這兩個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原方程組中較簡單的一個方程,求出第三個未知數(shù)的值;4)、把這三個數(shù)寫在一起就是所求的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10-30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9-18

小學數(shù)學教案(集合)09-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選】08-15

[集合]小學數(shù)學教案08-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08-29

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選)08-29

小學數(shù)學教案(通用)08-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