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優(yōu)秀(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加深認識小說的特征和基本要素。
2: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美與丑。
3:疏理小說情節(jié)體會作者精巧的構(gòu)思: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
二:教學重難點
1: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美與丑
2:疏理小說情節(jié)體會作者精巧的構(gòu)思: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
三:教學方法導思點撥法:
(略)
四:課時安排
課時五
五:教具準備
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1:通讀課文學生活動:
通讀第一遍課文,借助工具書弄清楚生字詞,根據(jù)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劃分課文。
教師活動:出示導讀提示(小黑板);檢查閱讀。
導讀提示:小說:一種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小說三要素: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恩格斯:“小說應該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蓖ㄟ^在特定條件(典型環(huán)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發(fā)生的故事的發(fā)展變化(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并從中體現(xiàn)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惡。
2:講讀課文
。1):小說以“窗”為焦點,以兩位重病人相互之間所持的態(tài)度為線索展開情節(jié),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故事的開端。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故事的發(fā)展。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故事的結(jié)局。學生活動:根據(jù)劃分精讀第二遍課文,疏理出故事的發(fā)展變化趨勢(情節(jié)),從故事的發(fā)展變化中品味人物的思想性格,討論發(fā)言,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板書。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疏理出故事的情節(jié),解析人物的思想性格。歸結(jié)學生體會完成板書。
。2):寫作特點體會:教師明確: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
3:課堂小結(jié):
(1):“小說應該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蓖ㄟ^在特定條件(典型環(huán)境)下的特定人物(典型人物)身上所發(fā)生的故事的發(fā)展變化(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并從中體現(xiàn)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惡。
(2):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
課后思考題:
1:從人物和情節(jié)兩個角度看,小說以“窗”為標題,有什么作用與含義?
2:兩位病人從窗口看到的是兩個不同的景況。哪是虛景哪是實景?
語文教案 篇2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
1、齊誦《憶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板書課題。西湖,就是鑲嵌在杭州這個“人間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自主學習,我嘗試
初讀課文,自學提示:
(1)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圈畫出來,利用課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認識、理解這些生字詞,并將這些字詞多讀幾遍,讀準為止。
(2)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3)、理清脈絡(luò): 把課文再連起來讀一讀,看看作者怎樣介紹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參與
1、 對子互相學習字詞。(充分體現(xiàn)互助互學精神)
2、 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詞。漂浮 鑲嵌 掩映 悠揚 遠眺 層層疊疊 連綿起伏猶如 蕩漾 蔥綠 輕柔 圍繞 心曠心怡 夜幕初垂注意讀好前鼻音“嵌、掩、綿”,后鼻音“揚、層、蕩、漾、輕、曠”,翹舌音“初、垂”。注意區(qū)分多音字“華”在“華燈”中讀“huá”。
(2)課文朗讀。
(讀好長句子,注意停頓: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
(3)理解詞語:素、鑲嵌、放眼遠眺、連綿起伏、碩大、掩映、心曠神怡、蕩漾、宛如、悠揚(設(shè)計意圖:讀好生字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此基礎(chǔ)上理解不懂的字詞,為下面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做好準備。)
(4)作者是怎樣介紹西湖的?
達標測試
1、 我能把生字寫的工整、漂亮。
2、我記住了好多詞語。
西 湖
本周習慣養(yǎng)成:認真傾聽、樂于表達
學校:芹池中心小學
主備人:孟粉紅
審核:
課型:自主合作
總課時:第二課時
學習小主人: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學習,我嘗試
1、 學生自己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
2、 邊讀課文邊想,文章是按什么順序?qū)懙,作者的觀察點在哪里?
3、 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讀出來。
合作學習,我參與
1、 互相朗讀指導,取長補短。
2、 小組成員賽讀,讀出水平。
展示探究
1、 朗讀展示,讀出西湖的美。小組賽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老師配樂)
2、 感受西湖的美,從朗讀評價中說出你對這些句子的感受。
3、 學會運用。用“猶如”“好像”練習說話,感受比喻句的好處。
4、 談收獲。說說從這一課你學到了什么。
達標檢測,我會做(第三課時)
1、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站在 的西湖邊放眼遠眺, 是層層疊疊、 的山巒, , , , ,真像一幅 。 , 一面碩大的銀鏡。 白鷗掠過 ,在陽光下 , 。
明凈的湖水晃動著 ,仿佛 。在這 的西湖邊 , ,怎能不令人 呢!
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 ,
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湖水蕩漾。岸邊的華燈 在湖中,宛如 在游動。[]
我成我們 我們
【教學總結(jié)】
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品析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景點“蘇堤春曉”、白堤(斷橋殘雪)、孤山、湖心及四周的鑲邊”。另外還介紹了第四自然段月光下西湖的明月東升、湖水蕩漾、琴聲悠揚。從而激發(fā)學生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西湖的贊美及喜愛之情。
整節(jié)課下來,我感覺大體上還是可以的。比如從小組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展示時互動流程。大多數(shù)組的組員及組長表現(xiàn)相當出色。但有個別成員如李柯瑤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時,腦筋沒有及時轉(zhuǎn)過彎來。還好,別的同學幫了她,讓她的問題得以解決。學生能夠用不同的比喻詞:“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猶如、宛如”說出了不同的比喻句,從而親身體會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動。從而從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處。
學生在對自己喜愛的句子進行朗讀時讀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揚頓挫,升華了自己對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組里的個別成員上課回答在語言組織上還很稚嫩,行動不夠踴躍。我感覺這幾個成員一定對課文理解不夠有深度,或者說對課文的了解,意識還比較模糊,尋不到適當?shù)恼Z言來表達吧。當然,這個也是我平時未能提醒關(guān)注、對學困生耐心不夠的集中體現(xiàn)。以后在這個問題上我得加強對學困生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或者她,節(jié)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獲勝利的喜悅、去品味自信的結(jié)果。
再一個不足是:我在板書“近看”這一塊時,可以寫成“四周、湖中。”月光下可寫成:“明月、湖水、琴聲!边@樣板書看起來簡潔明了。
還有一個不足是學生討論時,個別組比如:前進組的陳美言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思想交流,給人的感覺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可見這個學生沒有用大腦去思考,即根本沒有進入文本,與文本進行真正的心靈溝通。所以這一點也是我值得提醒學生注意的。
總之,這節(jié)課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發(fā)揮、去修正、去提升、去開拓。讓課堂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生自由翱翔的廣闊天空。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這個練習共安排了7道題,包括以下幾項內(nèi)容:鞏固音序查字法、辨析形近字擰組詞、排列句子成一段話、練習寫字、熟記成語、朗讀背誦名句、看圖說話寫話。
學情分析:把重點放在看圖說話寫話上,其方法如下:先由老師把“小馬過河”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了解四幅圖的大意。再指導學生觀察每幅圖,理解圖意,展開想象,然后把故事講聽。最后照第一幅圖的樣子給另外三幅圖寫幾句話。
教學要求:
1、鞏固音序查字法
2、辨析形近字并組詞,再寫下來。
3、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再填寫序號。
4、練習寫上中下結(jié)構(gòu)的字。
5、朗讀背誦,積累詞語。
1、練習看圖說話寫話。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2、指導
(1)指讀和小寫字母相對應的大寫字母。
。2)引讀學生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3)指名說一說用音序查字法的一般步驟。
3、練習
4、反饋
。1)指名匯報答案
。2)小黑板出示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2指導
。1)指名讀
。2)說說“詩”和“待”相同和不同處。
。3)介紹形聲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辨析字的音、形、義。
3練習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2指導
。1)引導學生讀短句,理解斷句的意思。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天氣變化的規(guī)律。
。3)指導學生五句話,找出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和發(fā)展順序。
3練習
4反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導
(1)出示卡片,認讀“章、掌”這兩個字。
。2)引導回憶前面提出來的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3)指導書寫“章”“掌”
3、練習
4、反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1)指導
(2)出示卡片,認讀“章、掌”這兩個字。
。3)引導回憶前面提出來的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4)指導書寫“章”“掌”。
2、練習
3、反饋,展示寫的好的字,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矯正。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導
。2)自讀成語
。3)教師范讀
。4)同座位的同學討論成語的大概意思。
。5)自由練讀。
2、練習
3、反饋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
2、指導
(1)讓學生自讀散居古語。
。2)教師范讀
。3)教師分句講解這三句古語的意思。
。4)教師講解后再讀,讓學生發(fā)現(xiàn)古語對仗的特點,記住反義詞,如“黑發(fā)”對“白首”、“早”對“遲”、“出”對“來”等。
3、練習
4、反饋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學生借助拼音讀圖下面的兩個要求。
。3)教師幫助學生弄清題目有幾項要求。
2、指導復述
(1)指導復述故事
指導學生邊按順序觀察圖邊聽教師講《小馬過河》的`故事。
用小黑板出示問題:
故事中有哪幾個角色?小馬要干什么?松鼠|、老牛、老馬分別是怎樣說的?最后,小馬是怎樣做的?
指名回答問題,同坐互答。
指名分角色復述故事中的語言、串聯(lián)主要情節(jié)。
自練、互練。
指名復述,全班交流。
(2)指導仿寫句子。
引導學生讀一讀第一幅圖下面句子,理解意思。教師歸納寫法:先寫小馬在干什么,再寫小松鼠說了些什么。
學生觀察余下的三副圖,思考:每幅圖應先寫什么,再寫什么,記住內(nèi)容。
同桌互練
請學生口頭說話寫在的橫線上,教師指導引號的用法,提示一下引號不要漏寫。
學生自己讀一讀。
指導將四幅圖下面的話連起來讀一讀,同桌交流。教師和學生一起評點、修改。
二、課堂作業(yè)把四幅圖下面的話連起來寫在課堂作業(yè)本上,并將《小馬過河》的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語文教案 篇4
《唯一的聽眾》與《我看見了大!愤@兩篇課文在寫法上頗為相似。這兩篇課文都著重描寫了主要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充分表現(xiàn)了主要人物對“我”的一片苦心;“我”的內(nèi)心獨白和感受貫穿文章始終,表現(xiàn)了“我”對主要人物深深的懷念與感激,有力地烘托了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另外,兩篇文章的結(jié)尾都含蓄深刻、余味悠長。
學情分析
表現(xiàn)繼父之愛的文章,學生接觸較少。文中的繼父對女兒像大海一般寬廣深厚的愛,學生很難理解。所以將引導學生認識這種愛、感受這種愛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我班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比較的思想,因此,我想引導學生借鑒《唯一的聽眾》的學習方法學習本文,強化學生對同類文章特點的理解,提升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繼父形象,體會繼父對“我”深沉的愛,感受“我”對繼父的感激之情。
2 領(lǐng)悟“我看見了大海”所包含的深層含義。
3 指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感悟相同類型文章的學法,強化學生對同類篇章布局謀篇方法的理解。
教學重點
1 感悟繼父形象,領(lǐng)悟“我看見了大!彼纳顚雍x。
2 通過比較,感悟相同類型文章的學法,強化學生對同類篇章布局謀篇特色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解“我看見了大海”所包含著的深層次的含義。
比較點的設(shè)計
1 《唯一的聽眾》與《我看見了大海》進行的比較:
(1)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比同,為充分感悟這一類寫人文章的特點做準備。
(2)兩課中的“善意的謊言”的比較,使學生對繼父“看!敝e言的理解變得省時高效。
(3)《唯一的聽眾》學習方法的遷移,打通了學生獨立、自主閱讀《我看見了大海》的通道。
(4)通過結(jié)尾比同,強化對含蓄性結(jié)尾作用的認識。
2 “病病歪歪”、“成天”、“欣喜若狂”這三個詞語的關(guān)聯(lián)比較,進一步樹立繼父形象。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內(nèi)容,導入新課
二 運用比較,遷移學法
(一)簡單梳理《唯一的聽眾》和《我看見了大海》寫法或者內(nèi)容上的相似點
(都是以事寫人;兩個人物,一主一次,事件發(fā)生在兩個人之間;都是通過幫助,使次要人物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都有善意的謊言,都體現(xiàn)用心的良苦。)
【設(shè)計意圖:通過比較,初步歸納兩篇文章的相似點,為充分感悟這一類寫人文章的特點做準備!
(二)回顧學法
《唯一的聽眾》一課,我們采用了怎樣的閱讀方法?
歸納:
1 抓老教授到底為小伙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去理解老教授是個什么樣的人。
2 抓小伙子的發(fā)展變化,去理解老教授是個怎樣的人。
(三)學法遷移
1 啟發(fā):《唯一的聽眾》和《我看見了大!穬晌娜绱讼嗨,同學們打算怎么學?
(結(jié)合繼父的具體表現(xiàn),歸納繼父到底為河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歸納河子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去理解繼父的內(nèi)心。)
2 學生按總結(jié)的方法自學,默讀畫批,將批注寫在空白處。
三 引導學生從正面描寫中感悟繼父特點
(一)思考:繼父為河子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
(二)匯報交流,適時引導
1 理解“繼父引導河子第一次走出家門”。
(引導學生將“繼父做工作帶河子走出家門、鼓勵河子、幫河子結(jié)交小伙伴”等粗淺認識,提升為“繼父幫助河子克服自卑心理”,體會繼父在為河子的未來考慮。補充修改批注。)
2 理解“繼父講海,承諾河子看海”。
主要引導學生研究繼父為什么這樣做?
(1)出示上節(jié)課質(zhì)疑問題:
【課件出示】
1 繼父為什么要給河子講海的故事?
2 繼父為什么要讓河子等到15歲才帶她去看海?
(2)解決質(zhì)疑問題。
解決質(zhì)疑問題1: 繼父為什么要給河子講海的故事?
導學步驟:
、 與《唯一的聽眾》進行比較,找到解決方法。
(要了解老教授為什么裝聾,就要知道裝聾使小伙子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在這里,要理解繼父的謊言,可以看看這個謊言使河子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 引導學生抓住“豁然亮了”體會繼父的謊言對河子產(chǎn)生的作用。
(繼父描繪的大海那么美,促使河子也想去看一看,點燃了河子心中的希望。繼父給河子將大海的故事,目的就是讓河子——樹立生活的目標。)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將《唯一的聽眾》與《我看見了大!分械摹爸e言”進行比較,主動借鑒學法,使學生對繼父“看!敝e言的目的的理解變得省時高效。】
解決質(zhì)疑問題2:繼父為什么要讓河子等到15歲才帶她去看海?
導學步驟:
① 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繼父為什么要讓河子等到15歲才帶她去看海。
(體會繼父的良苦用心:對于河子這樣的殘疾女孩,剛剛走出家門卻沒有生活的目標,讓這樣的孩子自食其力,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很長的時間。)
、 引讀進一步理解繼父“謊言”的目的:繼父為什么老給河子講海的故事?
師引讀:當河子覺得沒有希望時(當河子有一點進步時,當河子不能堅持下去時),繼父就給河子講海的故事——
生接讀:“海水是藍的,和天空一樣藍……”
(繼父美麗的謊言不僅為河子樹立目標,而且時時刻刻激勵河子向著目標不斷努力。)
3 理解繼父教河子生活本領(lǐng),訓練其自食其力。
(1)匯報交流:繼父為河子做了什么?
(教本領(lǐng)、學生字、背課文、做家務、訓練河子獨立生活。)
(2)啟發(fā)思考:繼父為什么這樣做?(重點學習22自然段)
導學要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談出自己的`感受。
【課件出示】
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父拖著病病歪歪的身子,還成天帶我去這兒去那兒……每當我做了什么我原先不能做的事情的時候,繼父就變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把這三個帶點的詞聯(lián)系起來,再比較著讀讀,看看對繼父又有什么新的認識?繼父為什么這樣做?
(繼父這樣竭盡全力,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河子獨立生活、自食其力。)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對重點詞語品味之后,有意識的讓學生將“病病歪歪”、“成天”、“欣喜若狂”這三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又似乎矛盾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通過比較幫助學生進一步樹立繼父形象,為下一步提升對繼父的認識作鋪墊!
(四)歸納繼父形象
提問:說說你對繼父有了怎樣的認識?
(學生可能會理解到:繼父有計劃地用他特有的方式對河子進行著艱難的教育;盡全力培養(yǎng)殘疾孩子自食其力;他與河子毫無血緣關(guān)系,甚至河子的親生母親都舍其而去,他仍給予了河子全部的愛;這是一個有著大海一般廣闊胸懷、深厚愛心的繼父……)
四 引導學生從側(cè)面描寫中感悟繼父的特點
1 引導學生默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河子的發(fā)展變化。
(繼父希望河子的,她都一一做到了,河子由八歲前從未出過家門,膽小自卑 第一次走出家門,克服自卑 在聽海的故事中,樹立生活目標 艱苦練習,逐漸自食其力。)
2 進一步理解繼父形象。
說說你對繼父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繼父用心良苦,繼父對“我”深沉的愛等。)
3 引導學生想象表達,提升理解。
如果你是河子,你身上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你想對繼父說些什么呢?
4 教師小結(jié):河子的發(fā)展變化,反映的是繼父的用心良苦。這篇文章里,次要人物的描寫其實和《唯一的聽眾》一樣,都是為了襯托主要人物的品質(zhì)。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遷移《唯一的聽眾》的學習方法,深入感受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共同特點——從正面、側(cè)面這兩方面來突出主要人物的品質(zhì)!
五 解決疑難,體會結(jié)尾特色
(一)引讀結(jié)尾,回顧疑問
【課件出示】
有無數(shù)次,我站在繼父的遺像前,悄聲對他說:“伯伯,我看見了大海,真的,我看見了……”
上節(jié)課同學們在這里提出的問題是:河子明明沒有看見大海,為什么卻說“我看見了”?
(二) 聯(lián)系比較,突破疑難
1 同學們可以聯(lián)系《唯一的聽眾》來思考:為什么小伙子知道了老教授裝聾,卻不說出來?為什么河子沒看見大海,卻說看見了呢?
(因為小伙子明白了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他覺得最好的回報不是語言而是行動——拉好小提琴、奏出真正的音樂;河子沒看見大海,卻說看見了,是因為河子終于明白了繼父的良苦用心,明白了繼父是用看海的謊言幫助自己樹立生活的目標,讓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能夠自食其力了,可以告慰繼父,讓繼父放心了。)
2 自讀體會。
(三)比較結(jié)尾,強化特色
讀一讀本文的結(jié)尾,再比較著讀一讀《唯一的聽眾》的結(jié)尾,看看又有了怎樣的發(fā)現(xiàn)?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我看見了大海教案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xù)支持語文網(wǎng),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介紹:
本文介紹綠色千島湖的形成與美景,揭示一個道理,與大自然保持和諧就會創(chuàng)造綠色奇跡。教學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千島湖的形成,理解綜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們?yōu)榍u湖的綠,所做出的努力。
感受千島湖良性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體會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們保護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島更綠水更清。從而突破文章主題“綠色”及單元主題“家園的呼喚”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千島湖的美景與它的形成,明白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突破方法: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受千島湖的自然美,通過對日趨惡化的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來珍惜人與自然的和諧美。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都喝過“農(nóng)夫山泉”嗎?你知道“農(nóng)夫山泉”牌的水取自哪里嗎?(“農(nóng)夫山泉”水全部取自國家一級水體千島湖)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綠色千島湖看看吧!(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課文同學們都預習了,你知道為什么叫“千島湖”嗎?(有1078個島嶼)
你讀書真細心。
2.那為什么又稱它為“綠色千島湖”?(板書:水綠島翠山青)
3.水、島、山都是綠的,當然要叫綠色千島湖。那如果說水綠、島綠、山綠,你覺得怎么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中國的語言真豐富)
4.這個句子讀起來也是很有韻味的,齊讀句子:“那里水綠、島翠、山青,因此人們都叫它綠色千島湖!
5.現(xiàn)在,你一定想快點了解千島湖吧!來打開書,先來看看作者在欣賞了千島湖之后,是怎樣評價它的?(指導學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話,全文的中心句畫下來:千島湖是一首人與大自然合寫的詩,是一個人工創(chuàng)造的綠色奇跡。)
6.(課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島湖是——(引讀)是——(引導學生讀完)詩,大家都讀過,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7.作者把千島湖比作一首詩,說明千島湖——很美!
8.什么是奇跡?奇跡,你見過嗎?
9.作者為什么這樣評價千島湖呢?讓我們從文章中找答案。先瀏覽課文,看看哪幾段重點介紹了千島湖的美?哪幾段介紹千島湖是個奇跡?(1-7、8-10)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的讀一讀1-7自然段,一手扶書,一手握筆,邊讀邊找看看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出千島湖像詩一樣美?(學生自學)
2.集體交流:
第1自然段:
學生讀第1自然段的第3句話,談自己的理解。(教師引導:那里有山、有島嶼、有森林,自然美景盡在其中;顯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東西都集中在這里。我們從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體會了西湖的美,千島湖竟然比西湖還要美。┻從哪里能看出千島湖像詩一樣美?
桂花島:(不僅眼前看到的景色讓人賞心悅目,鼻子里還聞著花香,真讓人——心曠神怡,美!
猴島、五龍島、清心島:(出示相應的圖片,教師引導進一步理解。)
這里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還有這些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也使千島湖顯得生機勃勃!
島上的動物與人相處的怎樣?(板書:和諧)和諧就是美,美就是和諧!
梅花鹿和人們合影留念,人與動物真是和諧相處。
3.這里的島嶼,有的因動物知名,有的因花樹著稱,各有特色,可是環(huán)繞在這些島嶼周圍的湖水中確有一個共同的景觀——“魚躍千島湖”。誰來讀一讀第7自然段?
4.指名朗讀。
5.這里的魚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品種——多,真是物產(chǎn)豐富,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是——富庶。(板書:富庶)
6.想看看這個優(yōu)美富庶的地方嗎?請欣賞。(教師放課件)
7.配樂欣賞,教師相機介紹。
8.教師小結(jié):千島湖真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讓我們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贊美千島湖吧!從1-7自然段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自由練習朗讀。
9.誰想用你的朗讀帶我們再次走進這詩一般的千島湖。
10.指名讀1-7自然段。(讀得太美了!)
11.這么美的千島湖在作者眼中是一首詩,而且還是一個奇跡,為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8-10自然段,看看千島湖奇在哪?邊讀邊畫下相關(guān)的句子。
12.學生反饋:
第8自然段:
原來一片光禿禿的山地,三十幾年后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確實是個——奇跡!
千島湖是個水庫,是個人工湖,這是你預料中的嗎?
相當于3184個西湖的水容量。
水上森林:能在水里泡200天也不會淹死。
建設(shè)千島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我們的科研人員都克服了!人類在改造環(huán)境方面顯示了聰明才智和強大的力量。
第9自然段:
你找的是第9自然段,這段中有一句概括了全段的意思,是哪一句?(畫出第一句:新安江水電站是一項綜合工程)
你能快速找出有幾方面作用?哪4方面?(發(fā)電、灌溉、航運、養(yǎng)殖)
你找的這么快,有什么好辦法?(課件:出示分號)
一項工程有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舉——多得,確實是一項綜合工程!是一個人工創(chuàng)造的奇跡!
這項工程是人類在無節(jié)制的濫用自然資源嗎?(不是)(點:和諧)
13.了解了千島湖后,你能想想作者為什么說千島湖是個綠色奇跡嗎?(板書:綠色)
還記得《楓葉如丹》中的句子嗎?“綠是播種者的顏色,是開拓者的顏色,人們說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14.教師小結(jié):我們的開拓者建造了這么美的千島湖,這里到處有跳躍歡快的生命,人與自然相處的如此和諧,在環(huán)境日益惡劣的今天,千島湖的成功改造,帶給我們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島湖是一個——(引讀:人工創(chuàng)造的綠色奇跡)
15.正因為千島湖的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這樣評價千島湖,(引讀:)千島湖是一首人與大自然合寫的詩,是一個人工創(chuàng)造的綠色奇跡。
16.是!千島湖的成功改造,帶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課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與人類,人類要和自然保持和諧,只要我們與自然保持和諧,就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綠色奇跡!
17.現(xiàn)在你希望給什么東西冠以綠色名稱?(你們的愿望多么美好。。
只要人類共同攜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個綠色家園!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了解本文是怎樣擺事實,講道理的。
2、本文講了哪些道理?
3、分析議論文論點提出的幾種方式,準確把握論點。
4、學習從生活中常會遇到的現(xiàn)象提出論題,進而提出論點的寫法。
第二課時
1、了解課文運用對照的方法來闡述道理。
2、課文闡述論點時,在哪些地方運用了對照的方法?
3、學習議論文中準確、嚴密、生動的論述語言。
4、閱讀議論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觀點主張的議論句,并從中找出論點。
教學建議
段落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第一部分:(1—5段)列舉并評述空想和死做的具體表現(xiàn),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辯證關(guān)系,闡述怎樣把想和做聯(lián)結(jié)起來。
第三部分:(8段)聯(lián)系實際,論述學生應當學會把想和做聯(lián)結(jié)起來。
第四部分:(9段)總結(jié)全文,強調(diào)想的重要。
論證特點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擺事實講道理。文中在擺事實講道理時富于變化。如第一部分先擺事實,后講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層(6—7段),先說道理后舉例子,第二層(8段)舉例與說理交叉進行,有時先舉例后說理,有時先說理后舉例,這樣正反對照,論證有力。
本文說理脈絡(luò)很清晰:先論述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聯(lián)系起來,再論述如何聯(lián)結(jié),然后聯(lián)系學校學習生活現(xiàn)狀,論述學生應當學會把想和做聯(lián)結(jié)起來,最后是簡要的總結(jié)。由于聯(lián)系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現(xiàn)實性、針對性更強。
指導口語訓練方法建議
兩課時讀懂課文,以口語訓練為主。開始讀課文,選擇默讀或散讀的方式比較恰當,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來認真思考和學習。要求學生在閱讀時使用工具書,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詞的音、形、義。為了督促檢查學生的自學,教師可以抽查若干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指導學生進一步領(lǐng)會它的內(nèi)容和寫法,概括段落大意,體會作者批評這兩種態(tài)度的語氣和感情。可以讓多一些學生發(fā)表看法,相互啟發(fā),補充意見,通過比較對照,從課文中吸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學習的興趣。
引導學生自學教法建議
針對學生議論文基礎(chǔ)薄弱、缺乏興趣的'弱點,引導他們自己讀書,學習的積極性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才能逐步調(diào)動。
根據(jù)課文寫得通俗,題材為學生熟悉的特點,啟發(fā)學生自學聯(lián)系感性材料,正確理解課文所闡明和主要道理。
文中的舉例論證
這篇課文用舉例說理的方法,論證想和做的辯證關(guān)系。
文章夾敘夾議,正反比較,說理辯證。事例證明道理,道理來自事例。舉例是敘,說理是議,夾敘夾議,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淺出的來證明道理。舉例則有正例(如記住動植物的分類等),也有反例(如學語文硬讀課文等),正反對比鮮明。從正反對比中,把想和做一定要聯(lián)結(jié)起來的道理作了辯證的論述。
本文的分論點
一篇議論文只有單一論點,學起來較為容易,如果有中心論點,又有幾個分論點,學起來就有較大的難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這樣。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論點,便可以突破難點了。其分論點如下:
A、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
B、在行動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聯(lián)結(jié)起來。
C、想和做緊密結(jié)合很有現(xiàn)實意義。
D、想和做相脫離是要不得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學習從生活中常遇到的現(xiàn)象提出論題,進而提出論點的寫法。
2、明確想和做是緊密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導學習和生活。
3、在議論文中運用說理和舉例相互配合的寫法
4、指導并啟發(fā)學生把讀書和表達的訓練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理解議論文,仿作議論體短文的能力。
教學設(shè)計示例
一、評現(xiàn)象引論點(為什么?)
概述兩種人的表現(xiàn)(第1—2段)
簡要評析兩種人,著重分析后一種人(第3—4段)
歸納上文,提出中心論點: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lián)結(jié)起來(第5段)
二、具體論述(怎么樣?)
想和做的關(guān)系,怎樣聯(lián)結(jié)從實際出發(fā)(第6—7段)
幻燈片設(shè)計
把本文列舉的七個事例用幻燈片等媒體打出文字或圖像:
1、有的人只讀不想,只記不想。
2、有的人空想不做。
3、有的人死做不想。
4、有的人在學習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辦法。
5、人類文化是怎樣進步的。
6、人怎樣才能學會游泳。
7、課外活動怎樣會勞而無功。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慣、圃”等11 個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能夠聯(lián)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4.能從文中找到關(guān)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能夠結(jié)合生活經(jīng)歷,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遇到與文中的“我”類似的趣事。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能夠聯(lián)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學難點:
1.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2.能從文中找到關(guān)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出示表的圖片)問:這是什么?(板書:“表”)
2.問:表里面有什么東西?(出示表內(nèi)部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說出表里面有哪些東西?
生看圖回答。
師總結(jié):表里面有螺絲、有齒輪、有表針等,但著名的作家馮至童年時卻認為表里面有生物(板書“生物”),他認為表里有個活著的小蝎子之類的小動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這一段認識,這個有趣的經(jīng)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第16課《表里的生物》。
3.板書課題,生齊課題。
二、出示預示提示
1.學會“慣、圃”等11個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3.文中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
4.學了課文之后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讓學生帶著預習提示聽課文錄音。
三、整體感知
1.畫出生字詞,自學交流并匯報。
。1)生自己讀
(2)指名讀
。3)歸納這些生字的特點(都是“蟲”字旁)。
。4)學生欣賞這些動物的圖片并了解它的特點。
2.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
課文主要講了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話(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1)讓學生帶著這段練習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2)指名完成這段練習。
。3)師進行點撥并板書出主要內(nèi)容。
四、深入學習,體會人物個性
1.課文中主要出現(xiàn)了兩個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1)請同學在文中找出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2)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3)指名說說你很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讀哪些描寫的句子,學生聽后進行點評。
2.思考。
。1)小時候, “我” 有一個觀點,“凡是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樣得出這個觀點的?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事實,然后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jié)出來的結(jié)論。
善于觀察 善于思考
。2)父親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卻能發(fā)出聲音,聽到表聲后“我”有什么反應?從這一系列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我“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
愛聽著聲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親不允許我動,但是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好奇心強
(3)從“我”對父親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中,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呢?
渴求知識、求知欲望強
3.總結(jié):“我”和“父親”的形象就是在一個個具體事例得以呈現(xiàn)。
五、總結(jié)
從上面的分析、討論、朗讀中總結(jié)“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六、板書設(shè)計
表里的生物
凡是能發(fā)聲的都是活的生物(認知、猜測)
趣
表能發(fā)聲(好奇)
表里有生物(推測)→證實
七、作業(yè)設(shè)計(任選一題)
1、你對哪些事物產(chǎn)生過強烈的好奇心?當時你是怎么想的?
2、你的童年也一定發(fā)生過許多有趣的事吧,請你也像作者那樣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你的童年趣事寫一寫。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教學設(shè)計04-29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24
[精選]語文教案09-29
語文窮人教案11-23
語文《風箏》教案11-23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