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科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知道氣球變鼓是因為充入了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
2.探索氣球的多種玩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充足氣的氣球。
2.打氣筒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充足氣的`氣球,請幼兒摸一摸,猜猜氣球里裝有什么?
請小朋友摸一摸氣球,有什么感覺?氣球為什么會鼓鼓的?(里面有空氣)
二、如果氣球里沒有空氣會怎樣?教師松開氣球充氣處的繩子,讓幼兒感受空氣從氣球里出來,沒有空氣氣球會變得癟癟的。
三、怎樣使氣球變得鼓鼓的?教師出示打氣筒,給氣球打氣,讓幼兒觀察氣球變大的過程。感知氣球的存在。知道氣球里裝滿了空氣就會鼓起來。裝的空氣越多,氣球就越大;反之,裝的空氣少,氣球就小。但是如果氣球裝的空氣過多,氣球就會爆掉。
四、空氣有個怪脾氣,喜歡從氣球肚子里溜出來,怎樣才能讓氣球吃得飽飽的,又不讓空氣跑出來呢?(用繩子綁緊)
五、發(fā)散幼兒思維,想想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也需要充入空氣才能使用?
。ㄆ囕喬、游泳圈、救生衣、氣墊船等)
六、教師小結:介紹空氣與生命生活的關系。
七、做拍氣球的游戲。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活動準備:
"體能游戲":《毛毛蟲變蝴蝶》。
故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蝴蝶相關信息參考。
鈴鼓。
活動過程:
給幼兒講故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介紹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毛毛蟲是從哪里孵化出來的?
--小毛毛蟲吃呀吃,變得怎樣?
--大毛毛蟲蓋了一間房子,從房子里鉆出來的是什么?
與幼兒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蝴蝶有幾只腳?蝴蝶的腳是用來走路的嗎?
--蝴蝶的觸角有什么作用?
--蝴蝶有沒有家?
--蝴蝶有沒有毒?毛毛蟲有沒有毒?
--蝴蝶有牙齒嗎?它是肉食性動物嗎?
--蝴蝶會不會變老?蝴蝶會不會生。
--蝴蝶會不會發(fā)出聲音?耳朵在哪里?
--蝴蝶的幼蟲到底有幾只腳?
毛毛蟲變蝴蝶的游戲:
--當教師搖鈴鼓時,請幼兒將身體縮起來變成小小的毛毛蟲(只有一小步分身體和地面接觸),毛毛蟲爬呀爬,吃了一大片葉子,身體長大了一點(請幼兒將身體與地面接觸的更多些);又吃了一大堆葉子,身體變的好長、好大。∶x爬呀爬,爬到樹上結成繭;繭里的毛毛蟲變成蛹掛在樹上或葉子上;成蟲咬破繭,變成蝴蝶飛飛飛。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用書《毛毛蟲變蝴蝶》。把觀察到的信息,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發(fā)展幼兒觀察能力。
2、探索復制指紋的方法,萌發(fā)多樣探索的意識。
3、初步激發(fā)對科學、創(chuàng)造和探索自身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指紋游戲
2、小紙片、顏料、印泥、橡皮泥、鏡子、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交流探討
1.教師: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看一看,你能發(fā)現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手指,進行相關的經驗交流。
。ㄈ纾菏稚厦娴.線長得什么樣?)
二、操作體驗
1.討論:你能將指紋復制下來,讓別人觀看嗎?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復制指紋
。ㄈ纾涸谙鹌つ嗌嫌≈讣y,用印油等。)
三、觀察比較
1.介紹自己是怎樣復制指紋的,互相受啟發(fā)。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結論。
四、拓展知識
1.討論:除了指紋與別人不一樣,還有什么也是與別人不一樣的?
2.討論:指紋有什么用?
教師介紹有關警察用指紋破案的事和指紋鎖的好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和創(chuàng)造的興趣。
五、指紋游戲
印出手掌掌紋,引出手指指紋。
觀察一下自己的掌紋和指紋,并和朋友的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主動參加科學小實驗,體驗與同伴共同探索的樂趣。
2.感知體驗染色和褪色的現象,知道不同染色劑(洗滌劑)的染色(褪色)效果有差異。
3.學習以自己的方式記錄實驗的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這些色素能夠染色。
難點:探索出哪些顏色容易褪色,哪些不容易褪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一定的染色和玩色經驗。
物質準備:
紫甘藍、菠菜、橘子、水彩顏料、紅墨水、白布條、水碗、杯子、鑷子、洗衣粉、洗滌靈、酒精、清水、實驗記錄紙2份。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手絹,引出活動。
小朋友們知道手絹上的顏色是怎么染上去的嗎?我們今天來染布好不好?
2、教師出示食物及顏料,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1)出示實驗用的帶顏色的食物,它們能染布嗎?
教師把以上食物榨成汁,裝在杯子中,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
。2)教師出示水彩、水粉及墨汁等有顏色的液體,引導幼兒猜想這些顏色能染色嗎?染色后,那組顏色容易清洗掉?
3、幼兒分組進行染色實驗,教師個別指導。
。1)請幼兒將白布條分別放進上述準備好的幾種帶有顏色的液體中,輕輕攪拌,然后靜置約10分鐘。
。2)在等待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做褪色的猜想,猜一猜那種顏色最容易褪色。
。3)用鑷子取出上述液體中浸泡的布條,觀察它們的染色效果,看一看它們與相應顏色水的深淺差異。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能夠染色。
4、幼兒分組進行褪色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1)將染色的`布條分別用清水漂洗,看看漂洗后的情況,做好記錄。
。2)如清水漂洗三次未完全褪色,課按如下順序加洗滌劑洗滌:
、偃鱿匆路巯礈;②加洗滌靈洗滌;③用酒精浸泡后洗滌。做好洗滌效果記錄。
5、交流經驗,教師總結。
活動總結
我將此活動內容定位在科學領域教學活動,我的重點放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去探索、發(fā)現,感知白布條在顏料中染色和褪色的特點和不同,并將探索到的發(fā)現和結果,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與同伴一起分享。以“花手絹”的方式進入導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也很快進入了課堂的氣氛,創(chuàng)造了一個孩子們比較愿意接受的活動氣氛,對接下來的科學探索過程有了一個比較好的開始。
在活動中教師重視孩子們自由探索的過程,教師不急于揭示答案,給予孩子們更大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發(fā)現,鼓勵孩子們敢于動手,在活動中盡量引導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地去實踐操作,去感知實物,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紙蓮花在水中的變化,不同材質的紙吸水性能不同。
2、有細致的觀察力,能大膽猜測、記錄并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察發(fā)現。
3、喜歡動手,對紙的吸水現象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盆,裝好水,擦手毛巾1條,幾種不同材質的紙的蓮花折紙若干。
幼兒實驗記錄單人手一份,集體記錄單。
眼藥水塑料小瓶若干。
幼兒操作材料《有趣的紙蓮花》。
活動過程:
。ㄒ唬┘ぐl(fā)幼兒對紙蓮花活動的興趣。
教師:這里有一朵紙折成的蓮花,如果把紙蓮花花瓣朝上,輕輕放在水里,會發(fā)生什么呢?
(慢慢開放)。
(二)讓幼兒猜測:哪種紙蓮花開的快。
1、出示三種材質的紙折的蓮花,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它們的名稱。請他們猜測:三種不一樣的紙蓮花放在水里會怎樣?它們開放的速度一樣嗎?猜猜看誰開得最快,誰開的最慢?
2、交流猜測結果。
(三)實驗并記錄結果。
1、幼兒實驗,將三種紙蓮花同時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結果。
2、交流實驗結果。
。ㄋ模┨剿髟颍兄埖奈缘'不同與紙蓮花開放快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同樣是紙蓮花,為什么開放的速度不一樣?
2、小實驗“吸水性實驗”。
3、幼兒將裝在眼藥水瓶中的清水分別滴一滴到彩打紙、卡紙上、觀察紙的吸水性,并與紙蓮花開放實驗結果相對應嗎,尋找原因。
4、小結:不同材質的紙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誰吸水吸得快,誰就開得快。
。ㄎ澹┩卣埂
1、教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不一樣的紙,你們還認識哪些紙呢?
2、教師: 我們還可以用其他紙試一試,看看還有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
活動延伸:
區(qū)角活動中可以提供用白色打印紙折的蓮花,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究,如果將白色紙蓮花的一面用油畫棒涂上顏色,蓮花的開放速度會不會發(fā)生改變?為什么?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些常見動物愛吃的食物。
2、能根據不同的動物找到各自愛吃的食物。
3、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不同小動物的頭飾若干以及對應的食物圖片若干、教學課件、幼兒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平時最喜歡吃什么呢?那有誰知道小動物們都喜歡吃什么呢?通過談話導入新課。
2、播放課件圖片。
請小朋友們觀看圖片,說說都有哪些小動物及各自喜歡吃的`食物,讓幼兒知道一些常見動物愛吃的食物,并能簡單了解不同動物的食物材料。
教師小結:有的動物喜歡食肉,有的動物喜歡食草,有的則喜歡吃水果、堅果,有的喜食雜糧……這些都與動物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存方式有一定的關系。
3、游戲活動——《幫小動物找食物》。
請小朋友們從拿自己椅子下面拿出小動物圖片,認清自己代表那個小動物,然后幫小動物們找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通過游戲鞏固所學知識。
4、幼兒操作活動。
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第19頁,把小動物和它們喜歡吃的食物用線連接起來,并請部分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樣給小動物們分配食物的。
5、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對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孩子是非常喜歡小動物的,他們眼中的動物是他們的好朋友。所以從幼兒興趣出發(fā)選擇小動物吃什么這一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了小朋友喜歡的頭飾,讓他們在初步掌握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小動物愛吃的食物后,讓他們自己扮演小動物參與游戲,加深鞏固知識。由于所學小動物較多,情節(jié)有點重復,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利用電腦,將小動物吃什么設制了動畫的形式,提高幼兒的興趣。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10-06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10-09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7-31
科學教案[優(yōu)]09-01
科學教案[優(yōu)秀]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