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集合(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教案目標:
1、讓幼兒通過學習懂得風箏可以在天上飛是靠風。學習用肢體動作表演內容。
教案準備:
幼兒用書
教案過程:
一、引起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用書圖片)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這首嗎?誰還記得它的名字叫什么嗎?(紙風箏)對了,的'名字就叫《紙風箏》還記得里是怎么念的嗎?一起再聽老師念一遍。
二、 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完整朗誦童謠,幼兒欣賞。
的名字叫什么?這首里是怎么說的呢?
2、結合用書邊講述邊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
里是怎么說的呢?(紙風箏、天空飄,)引導幼兒用里的句子來回答。帶領幼兒回答。(腦袋搖,尾巴翹)請幼兒學說里的句子。
3、里是怎么形容風箏跑得快的?(白云沒我跑得快,燕子沒我飛得高)
4、鳳兒聽了是怎么樣?
三、完整朗誦內容。
1、教師完整朗誦內容,幼兒邊看圖邊欣賞。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朗誦。
三、幼兒朗誦。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首嗎?那誰來完整的把它念出來呢?(請個別幼兒朗誦)
全班幼兒完整朗誦。
四、幼兒表演。
我們一起念一起來邊表演吧!
中班教案 篇2
一、創(chuàng)設學魔法情景,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老師最近向魔法師學習了魔法,你們想學嗎?
師:魔法師們都有一樣屬于自己的寶貝:小仙子有仙女棒,老巫婆有飛天掃帚,那我的寶貝是什么呢?請你們仔細聽“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要問它是誰?只有你知道”。
二、引導幼兒用摸、看的方法比較鏡子和勺子,發(fā)現勺子與鏡子成像的不同之處,進而了解凸面和凹面。
師:我的寶貝不是鏡子,而是魔法勺子。你們仔細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呢?
師:在勺子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在勺子的哪里看見自己?勺子里的你和鏡子里的你一樣嗎? 為什么勺子里的你和鏡子里的你不一樣呢?請你看一看、比一比。
總結:原來鏡子是平平的',而勺子呢,一面是凹進去的、一面是凸出來的。不過勺子也有平平的地方,誰找到了?我們叫它勺柄。這就是我們學魔法要用到的寶貝——魔法勺子。
三、填畫“魔法秘笈”,感知并記錄勺子的反射現象。
1、介紹“魔法秘笈”的填畫要求。
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請小朋友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來照照自己,看看你在勺子的這些地方照出來是什么樣的?并記錄在紙上。
2、幼兒交流填畫的結果。
3、教師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填畫結果,從而揭示魔法的秘密:用凸面照出來的人,臉都變形了,這就是“變形術”;用凹面照出來的人,頭顛倒過來,這就是“倒身術”;用勺柄照出來的人又細又長,這就是“瘦身術”。
4、集體檢驗幼兒的記錄結果。
四、魔法考試,鞏固幼兒所得經驗。
師:接下來,我要考考你們是不是真的學會了魔法,學會的小朋友我要給他頒發(fā)魔法證書!好嗎?
師:我來說魔法的名稱,你們聽我的口令用魔法勺子照自己。例如:我說“瘦身術”,你們就要用勺子的哪里照自己呀? 提示語:你們可以看著魔法秘笈來變魔法。
五、遷移經驗:凹面鏡與凸面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引導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講講凹面鏡與凸面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特殊的鏡子有它自己的本領,你在哪里看到過它們?
2、教師補充。(播放幻燈片)凸面鏡:汽車(摩托車)后視鏡、路況反射鏡(交叉路口及山路轉彎處設的凸面鏡)、商店墻角頂端裝設的監(jiān)視鏡。凹面鏡:手電筒,探照燈,自行車尾燈,汽車燈、車前燈
六、活動延伸,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發(fā)現其他可成像物品。
師:我這還有一個魔法招術,更有意思,下次活動我們接著玩吧!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已經能夠進行流利的表達,有從故事中學習的主觀意識。在幼兒現有能力的基礎上,我指導幼兒看圖和想象說話,激發(fā)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將枯燥的語言學習趣味化。通過引導幼兒補充故事,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并啟發(fā)幼兒從故事中明白:幫助別人做好事才能得到別人的夸獎。
活動目標:
1、幼兒會有序看圖并表達圖畫內容。
2、幼兒能通過看圖和老師的提示補充故事。
3、幼兒會完整地講述故事并從故事中得到啟示。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活動重難點:
幼兒通過想象把故事補充完整,明白小金魚臉紅的原因。
教法選擇:
指導看圖、啟發(fā)談話、合作分享學法指導:大膽想象、合作交流、判斷分析活動準備:幻燈片、金魚頭飾、癩蛤蟆頭飾
活動過程:
。ㄒ唬⿴熡渍勗,激發(fā)興趣小朋友們,大家好!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好多動物,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這些動物之間還發(fā)生過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塊學習《小金魚和癩蛤蟆》的故事。
。ǘ┲笇Э磮D,想象說話
1、圖一(幻燈片)請小朋友們看圖,圖片上有哪兩種動物?他們生活在哪里呢?引導說話:池塘里,生活著。
2、圖二(幻燈片)哪位小朋友說說第二幅圖的.內容。引導說話:每天天不亮,癩蛤蟆就忙著到稻田。
3、圖三(幻燈片)一天,小金魚和癩蛤蟆見面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幼兒交流討論并匯報)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小金魚遇到了癩蛤蟆,它,癩蛤蟆并不理睬,像往常一樣一心一意地去田里捉害蟲。
4、圖四(幻燈片)秋天到了,稻子,農民伯伯夸。小金魚聽到了,會怎樣呢?
。ㄈ┲v述故事,明白道理你們說得都有道理。書上說"小金魚臉紅了"。為什么呢?(思考交流)對,我們也應該像癩蛤蟆一樣,幫助別人做好事。如果你們這樣做,一樣會得到大人的夸獎。
請小朋友們完整地講一講《小金魚和癩蛤蟆》的故事。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聽了你們的故事,我都想夸獎癩蛤蟆了。你們平時都幫助別人做了什么事呢?請講出來讓大家也夸夸你吧。
請小朋友們把今天學的《小金魚和癩蛤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老師希望你們都做一只愛幫助別人的癩蛤蟆。(給幼兒發(fā)頭飾課后表演)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尊重幼兒,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本節(jié)課將語言學習融入故事中,教師從幼兒的需要和課堂反應來調整課堂的進度,真正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通過指導看圖、啟發(fā)談話、適時點撥等手段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大大調動了幼兒說話的興趣。幼兒課堂上展現出的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讓聽課老師們啼笑皆非,F在就整個課堂做如下反思:
1、幼兒積極性高,參與面廣所有幼兒都投身于課堂之中,針對圖片和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做了積極的思考,并準確地表達了出來。但由于積極性過高,好多幼兒站起來甚至大聲喊叫,影響了課堂秩序;
2、課堂流程設計合理,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課堂有四個大環(huán)節(jié):
①師幼談話,激發(fā)興趣;
、谥笇Э磮D,想象說話;
、壑v述故事,明白道理;
、苈撓祵嶋H,指導行為。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由簡入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講故事環(huán)節(jié)有3名幼兒遺漏了個別圖畫,故事不夠完整,導致幼兒心情不愉快。在老師的提示和其他幼兒的幫助下,他們最終順利地講完了故事。此時,教師和全班幼兒對他們的表現給予了表揚,讓這3名幼兒重新找回了自信。
3、課堂點燃了幼兒想象的火焰課堂上幼兒想象的火花從出不窮。如:引導幼兒看圖三時,教師過渡:小金魚和癩蛤蟆見面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幼兒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出現了"我們都生活在池塘里,我們做朋友吧"、"拉蛤蟆,你的肚子怎么那么大呢"、"癩蛤蟆,你坐在荷葉上不會掉下來嗎"等答案,在探究這些答案的過程中幼兒又學得了很多科學知識,這種預設外的環(huán)節(jié)為課堂增色不少。再如:"小金魚臉紅了"。這是為什么呢?有位幼兒說"發(fā)燒了吧。我發(fā)燒臉就紅"。幼兒聯系實際和富有想象力的回答讓老師們覺得"幼兒不可小瞧"。
總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會竭盡全力以我的方式打造幼兒課堂的精彩。我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共同切磋,我會提高得更快!
中班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幼兒能區(qū)分音的高低、強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來小鋼琴讓幼兒感受音的高低,找來許多許多卡片讓幼兒回憶各種聲音的強弱是相當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讓幼兒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音的高低和強弱。如運用樂器,運用四肢的活動等等,通過多種形式就可以讓幼兒不斷感受、不斷表現,從而正確區(qū)分音的高低和強弱。
二、活動目標:
感受樂曲、熟悉樂曲、區(qū)分音的高低和強弱。
三、重點與難點
生活中的聲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區(qū)分出音的強弱,這首先應該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本教材的重點就是引導幼兒在感受樂曲、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區(qū)分音的高低和強弱,難點是區(qū)分音的高低、強弱后學習用樂器等表現出音樂的'高低、強弱。
四、準備
1、小鋼琴若干架讓幼兒感受音的高低。
2、 三角鐵和小鼓各一件。
3、音樂磁帶《快樂之歌》。
4、分類圖片讓幼兒感受音的強弱。
5、提供各種各樣的樂器,數量多一些。
注:《快樂之歌》的旋律應在高音區(qū),低音區(qū)分別出現而且有強弱之分。
五、活動流程
角落活動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強弱——集體活動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強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強弱。
1、角落活動中感受音的高低、強弱。
、儆眯′撉僮層變后w會音的高低。
幼兒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師可以通過不斷地講評讓幼兒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樣是樂曲“兩只老虎”分別在高音區(qū),低音區(qū)彈奏,讓幼兒發(fā)現不同。知道在小鋼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诮o卡片找家讓幼兒回憶分辯生活中音的強弱。
讓幼兒回憶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給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聲音是響的,就把它歸到“強”的家里,反之歸到“弱”的家里。
、墼诮锹溆螒蚶镒層變郝犢p《快樂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會用樂器來打擊音樂的節(jié)奏,老師在指導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樂器,如小鈴,三角鐵,鼓等表現音樂,同時老師可以引導幼兒敲擊出不同的節(jié)奏。
2、集體活動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強弱。
、僮層變郝犢p音樂《快樂之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發(fā)現樂曲有的時候出現在高音,有的時候出現在低音,并請幼兒找出高音、低音。
、谡堄變鹤觥靶⌒逢牎,聽到高音、低音能用不同方式代替,老師可示范用三角鐵代表高音,用小鼓代表低音,聽到樂音在高音部分出現就用三角鐵打擊節(jié)奏,聽到樂曲在低音部分出現,就要用小鼓來打擊節(jié)奏,并引導幼兒一起在試試。
、劭梢龑в變鹤约合氤龈鞣N辦法來區(qū)分:如讓幼兒提出用鈴鼓表示高音,用跺腳表達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用小鈴表示低音,一名幼兒講到的方法,老師和其它幼兒都可以跟他一起玩玩,這樣反復可多次。
、芾蠋煶艘龑в變簠^(qū)分音的高低,還該引導幼兒區(qū)分音的強弱。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再次引導幼兒聽賞音樂,體會出音樂的強弱之分。
、堇蠋熀陀變阂黄鹩螒颍牭綇娨粲傻艿艽驌艄(jié)奏,聽到弱音由妹妹打擊節(jié)奏,也可以請小朋友想出其他表示方法表示,如小朋友可提出用小手拍手表示弱音,用跺腳表示強音;用小鼓表示強音,小鈴表示弱音。一名幼兒講到的方法,老師和其他幼兒都可以跟他一起玩,這樣反復多次。
注1:為了提高幼兒的趣味性,老師可以增強一些規(guī)則如用一些小帽子,誰能分清音的高低強弱就戴上一頂小帽子,反之則摘掉小帽子,看最后誰戴帽子的時間最長。
注2:集體活動可以根據班級情況分為二次完成,可以第一次就是區(qū)分音的高低,第二次區(qū)分音的強弱。
3、角落游戲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強弱。
幼兒在角落游戲中,老師可引導幼兒互相協商好如何表達音高音低。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4、活動結束。
中班教案 篇5
教學意圖: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的確,春雨滋潤著小草,滋潤著花朵,滋潤著樹木,滋潤著萬物……春天的雨對于農作物的生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春天的雨一般都是毛毛細雨,來得快去得也快。 春天的雨,總是讓人感到很清爽的,它和春風都是春天的使者,向人們報春,它們一來,萬物就都被叫醒了,大地頓時變得生機勃勃。
教學目標:
1、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并嘗試根據歌詞內容自編動作。
2、幼兒嘗試用不同輕響的歌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雨悄悄下的意境。
教學準備: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幼兒練聲:《在農場》(C、D、F大調)引導語:“我們要用好聽的聲音唱出農場里各種動物的叫聲哦!
重點指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不大聲叫,會根據教師琴聲的變化控制聲音的響輕;教師彈不同的調,要提醒幼兒隨琴聲唱準旋律。
二、演唱歌曲,并嘗試根據旋律或歌詞內容自編舞蹈動作。
1、復習歌曲,嘗試用不同輕響的歌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幼兒欣賞歌曲,回憶歌詞。
提問:歌曲唱了些什么?
重點提問:沙沙沙是什么聲音?(下雨的聲音)為什么不用嘩啦啦作為下雨的聲音呢?(嘩啦啦是下大雨,沙沙沙是下小雨)小結:春天的雨都是毛毛細雨,滋潤著大地的植物。
。2)重點句練習:春雨|春雨|沙沙沙||強弱強弱強弱提問:在唱“春雨春雨沙沙沙”這一句的時候應該怎樣唱呢?(輕輕的聲音)重點指導:教師用手勢和頭部動作幫助幼兒表現出強弱來。
。3)幼兒表演。
重點提問:怎樣才能唱好這首歌曲?(旋律優(yōu)美的'、唱的時候聲音要溫柔)
2、鼓勵幼兒自編動作,模仿種子發(fā)芽的動作。
啟發(fā)提問:你想用什么舞蹈動作表現種子發(fā)芽呢?(啟發(fā)幼兒可以表演喝春雨、冒芽、長大等)
。1)請幼兒表演,交流分享。
重點指導:鼓勵幼兒交流自編動作的意思。表揚動作大而優(yōu)美的幼兒。
。2)幼兒集體表演。
重點指導:鼓勵幼兒邊歌邊舞,大膽表達春雨落下來時的情景和愉快心情。
三、復習律動《開火車》
要求: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幼兒邊唱邊請同伴組成一列火車。
附歌曲:春雨沙沙沙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哎喲喲,雨水真甜,哎喲喲,我要發(fā)芽!
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哎喲喲,我要出土,哎喲喲,我要長大!
教學反思:
《春雨沙沙沙》是一首活潑、歡快,富有動感的歌曲。歌曲節(jié)奏較簡單,歌詞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適合中班幼兒學習。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較清楚的演唱歌曲。兒童的歌唱與說話一樣自然,具有游戲性的兒童歌曲,是幼兒音樂教育的最好素材。音樂教育對兒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樂能增進幼兒認知、身體和社會性方面的發(fā)展。激勵和培養(yǎng)兒童的音樂悟性和想象力比關注兒童音樂天賦的成長更為重要。
中班教案 篇6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小小男子漢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音樂,感受歌曲激昂奔放的民族風格。
2、鼓勵幼兒和著音樂大膽嘗試創(chuàng)作性的擊鼓,體驗擊鼓的歡快情感。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
激發(fā)幼兒大膽嘗試創(chuàng)作性的擊鼓。
活動準備:
一只大鼓、四只腰鼓、若干鼓棒等。
活動過程:
(一)、復習
1、舞蹈《歡迎舞》(創(chuàng)作性的進行舞蹈)。
2、歌曲《來了一群小鴨子》(能唱出鴨子的.神氣樣)。
3、歌曲《小鴨呷呷》
(1)語言啟發(fā),引導幼兒集體演唱歌曲“小鴨呷呷”。
(2)語言啟發(fā),引導幼兒輪唱歌曲“小鴨呷呷”。(邊聽邊唱)。
(3)引導幼兒進行輪唱。(邊聽邊奏)。
(二)、新授活動《小小男子漢》
1、初步欣賞樂曲《小小男子漢》
(1)幼兒初步欣賞音樂。(要求:和以前聽的音樂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暢談感受。
(3)教師小結:(有力、神氣)。
(4)幼兒用動作體驗樂曲節(jié)奏。
2、教師示范擊鼓
教師示范擊鼓。(要求:引導幼兒感受鼓聲的渾厚、有力,發(fā)現擊鼓時的節(jié)奏和力度。)
3、引導幼兒大膽擊鼓
(1)個別幼兒嘗試。(引導幼兒大膽擊鼓)。
(2)幼兒輪流擊鼓。(引發(fā)幼兒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
(3)教師觀察并給予激勵。
(4)師生共舞。(體驗歡快情感)。
教學反思:
本課整體上的效果還是不錯,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享受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個別的學生有時做一些課堂小動作,影響教學,其次是學生的主動性有些欠缺應該設計一些合作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認真反思,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入手,爭取減少走神的學生充分調動每個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中班教案 篇7
聰明的小雞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用標記來表示相鄰兩個圖形的差異個數,中班教案——聰明的小雞。
2、引導幼兒學習按標記表示的差異個數找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分析、綜合和解決總是的能力。
教學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60—70CM長的繩子若干根
3、小雞衣服若干件、老鷹衣服一件
4、小雞籠2只5、雞媽媽胸飾一只
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情緒
1、T:看,你們穿上衣服后都變成了誰?我變成了誰?我們來玩?zhèn)《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好嗎?
2、介紹游戲規(guī)則,教師與幼兒玩游戲,并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抓住四只小雞,教案《中班教案——聰明的小雞》。(放音樂與幼兒游戲)
二、引導幼兒用標記來表示圖形差異的`個數
1、引導幼兒觀察圖形
T:你們看,我一共抓住了幾只小雞?現在我要用繩子把它們綁起來。(兩只小雞辶間綁上一根繩子,另外兩只小雞辶間綁上兩根繩子)提問:小雞們,請你們動動腦筋想想看,為什么這兩只小雞辶間我只綁了一根繩子?而這兩只小雞辶間我卻綁了兩根繩子呢?
2、引導幼兒認識繩子是用來表示圖形差異個數的標記T:我們來看這兩只小雞,它們有什么地方不同?(區(qū)別只有一個地方不同的兩個圖形)因為它們辶間只有一個地方不同,所以我就綁了一根繩子。
T:我們來看這兩只小雞,它們有什么地方不同?(區(qū)別有兩個地方不同的圖形)因為它們辶間有兩個地方不同,所以我綁了兩根繩子。T:兩個圖形辶間要是只有一個地方不同,就用幾根繩子來表示?有兩個地方不同呢?三個呢?(找出三個地方不同的圖形請幼兒區(qū)別)提問:請你們想一想,這兩只小雞辶間應該綁幾根繩子?
3、幼兒操作T:現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請你找一只和你有不同地方的小雞抱在一塊兒,可以大小不同、方向不同、顏色不同。請你仔細看一下,你和你的好朋友辶間有幾個地方不同,需要用幾根繩子來表示?自己可以去拿繩子,把你和你的好朋友綁在一塊兒。
4、教師巡指并講評。
三、引導幼兒學習按標記表示的差異個數來找圖形
1、學習按標記表示的差別數目找圖形。A、通過和雞媽媽的對話,出示3只做好標記的小雞。B、教師和幼兒分別替3只鴨寶寶找朋友。
2、幼兒操作,教師巡指。四、結束部分帶好找到的朋友跳舞離開教室。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鼻子的外形特征、名稱及用途。
2、掌握正確擦鼻子的方法。
3、通過活動使幼兒產生保護身體器官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認識若干種小動物,知道它們鼻子的形狀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氣味。
2、教具:鼻子正面、側面圖各一張,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紙巾人手一張。
3、人手一張沒畫鼻子的小人頭像。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玩點鼻子的`游戲,訓練幼兒的思維、動作敏捷、協調。
2、先后出示"鼻子"圖片及字卡,認識鼻子并認讀,認識鼻子長的部位,外形結構,由鼻梁、鼻尖、鼻孔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兒討論,通過討論得出結論:
。1)聞氣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請幼兒發(fā)揮小鼻子的作用,問出不同的瓶子里各盛了什么東西)
。2)告訴小朋友,鼻子不但能聞出氣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學習"呼、吸"兩詞,并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討論怎樣保護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異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臉時要用濕毛巾輕輕將鼻子洗干凈,正確的擦鼻子的方法)
5、手工游戲《貼鼻子》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用保護色、斷尾、噴“墨汁”等保護自己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了解周圍事物的動態(tài)。
【活動準備】
1、掛圖二幅,圖一:蝴蝶、蟋蟀、瓢蟲、蜻蜓、枯葉蝶、花螳螂,竹節(jié)蟲變色龍、樹蛙、斑馬等;圖二:壁虎、海星、蚯蚓、烏龜、烏賊魚等
2、幼兒、家長收集的有關動物自我保護的圖片、碟片、圖書等資料。
3、沒尾巴的動物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活動,講述故事《誰丟了尾巴》
。1)根據故事情節(jié)提問:故事里都有誰??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誰丟了尾巴?(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去交流,發(fā)現)
。2)根據上述內容讓幼兒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掛圖1(枯葉蝶、蟋蟀、瓢蟲、竹節(jié)蟲等)講解它們?yōu)槭裁床蝗菀妆粩橙顺缘,引導幼兒說出它們自己有特殊的“保護色”。讓幼兒了解這些小動物正是利用隨著周圍顏色變化面變化,從而把自己隱藏起來,這是它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出示掛圖2(壁虎、海星、蚯蚓、烏龜、烏賊魚等)讓幼兒先自己說一說這些動物有哪些自我保護的'本領。例如:壁虎斷尾保護自己,蚯蚓斷掉身體、海星的再生等這些動物的再生本領,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讓孩子自主表述烏龜、烏賊魚這些動物的自我保護方式。
3、出示家長幼兒收集的圖書、碟片等資料,讓幼兒觀察。
放碟片,自我保護的動物,讓幼兒觀賞更多的動物自我保護的方式。
4、連線涂色游戲<找尾巴>,每人一張沒尾巴的動物圖片,每人一盒彩筆。
5、分組欣賞,共同評價。
【延伸活動】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蟲動物有自己的自衛(wèi)能力。
2、到圖書區(qū)讓幼兒觀看關于動物的圖書。
【活動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對孩子們來說有著致使的吸引力,吸引著他們去探索,去發(fā)現,本節(jié)課通過讓幼兒了解動物通過保護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領來保護自己,幼兒非常感興趣,幼兒通過觀察、表述、連線游戲、觀看圖書等方式,使幼兒更直觀、生動地認識了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的生存方式,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熱愛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的教案02-12
[精選]中班教案07-30
中班教案07-20
[經典]中班教案08-04
(精選)中班教案08-08
(經典)中班教案09-03
中班教案[經典]11-04
中班教案(精選)08-25
【經典】中班教案10-09
中班教案(精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