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噸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噸的認識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噸的認識教案 篇1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知道克、千克、噸之間的進率,會 熟練的進行重量單位間的換算。
2、能正確判別日常生活中稱 物體重量所使用的單位,并會進行簡單的重量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2.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噸”這個計量單位的實際重量,知道克、千克、噸的進率。
熟練地進行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3.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 標簽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師:日常生活中的物體一般都有重量,你知道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多少嗎?
出示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感知:
一個兩分硬幣重量是1克
一個一元硬幣重量是6克
一瓶1.25升的可口可樂重約為1千克
出示重量單位:克與千克
2、師:你知道他們的進率是多少嗎?
出示克與千克的進率:1千克=1000克
3、揭示課題:師:我們知 道克這個單位是比較小的,那么在重量單位中你知不知道其它的單位?
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認識“噸”(板書:從克到噸)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1)學習噸的字母表示:師:1噸可以用1t表示。
。2)感受1噸重量
師: 這里有一桶水重10千克,你覺得你能提起這桶水嗎?
師:100桶這樣的水大約重1噸,想象一下,你一次能提得動1噸嗎?(學生回答)
師:可見1噸很重。你能說說生活中的事物那些重一噸?
。▽W生回答)
師:我們班的某某同學體重約40千克,那么多少個某某同學重1噸?
探究二:
(1)出示課本第20頁 上各種動物的體重。
師: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 這些大型動物體重非常大、非常重都可以用“噸”來表示他們的重量)
。2)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說說哪些物品的重量要用“噸”來作單位?其它物品用什么重量單位比較合適。
(3)實例介紹新浦東號:
上午10點30分,隨著“新浦東號”的命名,我國這艘集裝箱“巨無霸”在滬東中華造船公司大型船塢緩緩出塢。這艘集裝箱船可一次裝載5668個標準集裝箱,是目前國際航運市場最具先進水平的第六代集裝箱船,其技術和附加值遠遠高于前幾代集裝箱船。船長279.9米,寬40.3米, 航速26節(jié),載重量為6.6萬噸,并配有610個冷藏箱插座,集裝箱箱位達到5668個。超大型特大型集 裝箱船被國際造船業(yè)公認為是最具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之一,目前僅日、韓等少數(shù)國家有能力建造。
探究三:
(1)100桶10千克的水大約重1噸
那么1噸=( )千克
電腦出示:1噸(t)=1000千克(kg)
。2)口答:
5t=( )kg 20xxkg=( )t
師 :說說你是怎樣得到結(jié)果的?
三、課內(nèi)練習
練習一:
出示圖片和實物:
師:請你把這些東西和下 面的重量配配對
學生匯報,要求說出理由。
蘋果 西瓜 洗衣粉 大象 乒乓球 卡車
5克 180克 5千克 5噸 500克 5噸
師:你能說說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可以用噸表示、用千克表示、用克表示。
練習二:填空
8t=( )kg 12000kg=( )t 6000kg=( )g
3t=( )g 23kg=( )g 4000000g=( )t 8t-4500kg=( )kg 3700kg+4t=( )kg
練習三:
大小比較
500千克( )1噸 8噸( )3500千克
1200米 ( )12千米 300毫米( )3分米
2t15kg ( ) 2150kg 1230m( )1km230m
師:請你說說你是如何比較的?
練習四:
應用
。1)倉庫里有795噸鋼材,如果每輛貨車可裝6噸,需要多少貨車才能把這些鋼材全部運走?
。2) 一桶純凈水重19kg(含桶重),一輛載重2噸的小貨車最多可以裝多少桶純凈水?
課堂小結(jié)
四、本課小結(jié):
我們又學習了一個新的重量單位,知道了相鄰兩個重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重量的問題。
1噸(t)=1000千克(kg)
1千克(kg)=1000克(g)
1噸(t)=1000000克(g)
“噸”這個單位用來表示較重物體。
課后習題
五、回家作業(yè)
查找日常生活中用克,千克,噸來表示的物體
噸的認識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感知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知道質(zhì)量單位間的關系,1噸=1000千克,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觀察、猜想、推理、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經(jīng)歷噸的質(zhì)量觀念的形成過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二、目標分析
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素材,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噸是個比較抽象的質(zhì)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學中組織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1噸。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推理方法去感知1噸有多重,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教學質(zhì)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位的換算,讓學生根據(jù)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進行推理,展示學生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噸的質(zhì)量觀念,能熟練運用1噸=1000千克,正確進行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噸的質(zhì)量觀念。
四、教學準備
課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學生自己準備的1桶水、1捆書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小朋友們喜歡去動物園玩嗎?你們都喜歡什么動物,來看看大家了解這些動物們有多重嗎?(課件出示以下動物圖片)
一只鸚鵡大約重35( )。
一只小兔大約重3( )。
一只東北虎約重350( )。
一頭大象約重5( )。
鸚鵡、小兔、東北虎的體重為什么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說說你的想法。
這里大象的體重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還合適嗎?
大象的質(zhì)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舉例說明。(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課件出示課本例7)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用符號“t”來表示。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的質(zhì)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喜愛的熟悉的動物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克與千克。接下來在用千克表示比較重的物體質(zhì)量是否合適時,引起學生已有認知的沖突,產(chǎn)生用新的質(zhì)量單位來表示的需要,引出質(zhì)量單位“噸”。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1.初步認識1噸有多重
(1)思考:1噸有多重?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
(2)(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觀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噸。1噸=1000千克。
(3)(出示圖片)一只北極熊約重500千克,兩只北極熊約有( )千克,也就是( )噸。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使學生認識噸確實是一個比千克大得多的質(zhì)量單位。
3.活動體驗1噸有多重
(1)共同體驗1噸的重量。
每小組準備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導學生推算多少袋有1噸。(課件演示100袋是1噸)
(2)分組活動,感受1噸的重量。
①每小組可以準備一桶水、一捆書、一位同學體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學親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弁ㄟ^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樣的物品質(zhì)量是1噸。
、芊纸M匯報結(jié)果。
(3)課本第32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通過推算得出結(jié)論。例,兩頭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噸。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噸。
【設計意圖】先由全班共同體驗,使學生親身感知1噸的重量,為后面的分組體驗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接下來的分組體驗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日常熟悉的物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體驗過程,進一步強化對1噸的認識,形成1噸的質(zhì)量觀念。
3.噸和千克的換算
(1)課件出示例8。
4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2)學生獨立思考填空。
(3)組內(nèi)交流后,匯報換算推理過程。
(4)完成課本第32頁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6 )噸。一輛卡車載質(zhì)量5噸,也就是(5000)千克。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第 34頁第1題。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zhì)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2)課本第 34頁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交流反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課本第34頁第3題。
學生根據(jù)質(zhì)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進行單位換算和簡單計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tǒng)一單位。
(4)課本第34頁第4題。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1000千克的機器,已經(jīng)是1噸了,和它同車的機器質(zhì)量不能超過1噸”。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的質(zhì)量單位噸和千克的換算和簡單計算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噸的質(zhì)量觀念,并能在有關質(zhì)量單位的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四)歸納總結(jié)、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2.課本第34頁第5題。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jié)水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學生總結(jié),進一步回顧和反思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運用噸的知識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噸的認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zhì)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物體質(zhì)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情感目標:加強數(shù)感訓練,將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具體質(zhì)量。
教學難點:掌握不同質(zhì)量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會選擇、運用質(zhì)量單位。
教學準備:課件、桶裝礦泉水
教學教程:
一、復習舊知
1.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板書:千克 克)
2.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1千克=1000克)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1、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nèi)ニ袌龉湟还洹?,這里到處可見一箱箱的水果,真熱鬧!讓我們拿一個大蘋果看看能有多重吧!
[ 出示:一個蘋果重200( 克 );]
問:那一箱蘋果呢?[出示:一箱蘋果重10(千克)]
2、[ 出示:一卡車蘋果重3();]
問:一卡車蘋果的重量是3克,還是3千克?都不恰當,是吧?因此,人們就又規(guī)定了一個新的,較克和千克大的重量單位——噸。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噸的認識”(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實際體驗、學習新知
。ㄒ唬┙ⅰ1噸”的概念
1、了解“1噸”的物品有多重。[ 出示桶裝礦泉水(實物)]
①請幾名學生親自搬動礦泉水,體驗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運很吃力)
、谡埬闼阋凰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書:100千克)
師:把5桶水裝在1個袋子里,是100千克。這么重的東西,就是老師也搬不動它。可是,即便這么重的東西,它的重量也沒達到1噸;得10個和它同樣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總重量才為1噸。(板書“1噸)
2、鞏固對“1噸”的理解(以學生體重為例)。
師:為了更好地認識“噸”這個重量單位,老師再打個比方。
咱們班有56名同學,有誰能說一說你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生匯報)
師:假設平均一個學生的重量是25千克,那就需要把咱們班40個同學都擺在大秤上,總重量才是1噸。
總結(jié):每個袋子裝的.礦泉水的重量是100千克,10個袋子的總重量是1噸;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學生的總重量是1噸。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你能說出噸和千克的進率關系嗎?(板書:1噸=1000千克)
3、了解重量單位“噸”的應用范圍
、僭谟嬃枯^重的物品的重量時,會用“噸”作單位;
、谠谟嬃吭S多物體的重量的總和時,會用到“噸”作單位;
、鄢松厦孢@些,還有交通工具的載重量也常常用“噸”來作單位。 “噸”的國際單位符號是“t”。請看,在這輛卡車上有“4 t”的字樣(放大)。問:這表示什么意思啊?(4噸)
(二)加深對“噸”的理解
出示情景圖:怎樣理解限重一噸,能想辦法幫助小動物們過橋嗎?(學生思考,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在生活中找“1噸”
學生自由發(fā)言,再次建立“噸”的概念
四、鞏固知識,將數(shù)學還原回生活
1、完成教科書1題
2、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用手勢表示出來.
。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頭鯨重2噸。()
。3)數(shù)學課本重18千克 ()
。4)一桶水重10厘米。()
3、請選擇合適的答案,把序號填在()里。
火車裝貨( ) A、60噸 B、600千克 C、6000克一只雞重( ) A、2噸B、200千克 C、2千克 小明體重( )A、4噸B、30千克C、800克 每個蘋果重( ) A、2克B、1千克 C、150克
4、請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艘輪船重50( ) 一個西瓜約重3( ) 一支鉛筆重30( ) 一頭大象重7( ) 一把梳子重50( )小明體重35( )
5、課后延伸:讀一讀這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20xx年9月18日 星期二
今天清晨9點鐘,我就從30噸重的床上起來。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吃了約200噸重的早飯。背起2克重的書包,飛快的奔向?qū)W校,路上碰到了載重量8克的大卡車。中隊長檢查了我的日記后,竟然在我的日記上寫了“可笑”二字,同學們,你們知道可笑在哪里嗎?
五、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zhì)量單位的產(chǎn)生是生產(chǎn)生活的需要。在學生掌握了噸和千克的關系后再出示并解決主題圖中提出的問題,學生的思路就會很清晰,對“噸”的概念及應用豁然開朗。
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xiàn)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shù)學日記,由于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笑得前仰后合。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lián)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的積極性。
同時,本節(jié)課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積極參與,通過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說一說、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也是本課的亮點所在。
而在小組合作方面,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也應考慮到學生的可視效果。
噸的認識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shù)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guī)讉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jié):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jù)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diào):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zhì)疑
、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zhì)疑,全課總結(jié).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shù)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探究活動
游戲:張冠李戴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使用.
活動準備
一些空白紙條,三個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三個紙箱放在講臺上.
2.教師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人名(或物品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一個紙箱.
3.教師又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狀態(tài)(如身高、體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4.教師再次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數(shù)值及單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5.三次寫的應能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
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張三”,第二張紙上寫“體重”,第三張紙上寫“36千克”,合起來就是“張三體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鉛筆”,第二張紙上寫“長”,第三張紙上寫“18厘米”,合起來就是“鉛筆長18厘米”.
6.教師搖動三個紙箱后,隨機地從三個紙箱依次取出一張紙條,連在一起念出來.如有“張三長36千克”這樣單位搭配出錯的,請學生說明錯誤的地方.
制作簡單天平
活動準備
兩只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活動過程
1.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huán)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著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并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后面,當杯子空著的時候讓中線對著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里,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坐電梯
活動目的
通過來源于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鞏固噸的概念.
活動準備
一張電梯乘坐規(guī)定表(應注明限載人數(shù)、載重量)
活動過程
1.請學生觀察乘坐規(guī)定表.
2.教師進行提問:如果老師要帶你們?nèi)コ俗娞,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3.學生根據(jù)自己對噸的認識及對信息的觀察,經(jīng)過計算及討論,得到不同的解答
噸的認識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親身體驗和經(jīng)歷中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
2、能進行質(zhì)量單位間簡單的轉(zhuǎn)化。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shù)感的培養(yǎng),激發(fā)求知欲。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了克、千克、噸這三個重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的探索教學。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zhì)量觀念恰恰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于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學習和理解數(shù)學、聯(lián)系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教學1噸有多重, 特別是"1噸"的現(xiàn)實意義是教學的難點。如果沒有相應的經(jīng)驗支撐,純粹記憶1噸的概念是無意義的.。因此本節(jié)課設計了一個學生樂于參與,容易參與的活動。全體學生在經(jīng)歷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噸)的感受過程(很輕——輕——重——很重)。整個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從游戲中感受。通過用噸作單位的物品的展示和為什么不能帶這樣的物品到現(xiàn)場的提問,以及與帶來的物品比較初步感受到用"噸"作單位的物體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踐作業(yè)《一噸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小組匯報合作結(jié)果,讓學生用準確、完整的語言來匯報小組推算的過程。用課件出示給學生從視覺上帶來更大的沖擊力。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shù)感的培養(yǎng),激發(fā)求知欲。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導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導入
(1)感受
師:我們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老師準備了四樣物品,分別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個籃球、一個鉛球。它們的重分別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誰能來拎一拎,猜一猜給他們找出對應是物品。
師:你能來說說你是怎么猜的
師:一噸的物品你能拎起來嗎,
生1:太重了,拎不動
師:那么一噸有多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一噸有多重?》(出示課題)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二、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1)、實踐
師:老師這里有四樣物品,請同學們選擇一樣物品的重量進行推算,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物品的重量大約是一噸,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課堂上完成這張 實踐作業(yè)。
師:小組內(nèi)先商量一下,你們選擇哪個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師:為什么不選這兩個?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師:辦法總比困難多,想一想怎樣把它變成容易算的?哪個小組愿意來挑戰(zhàn)困難?
師:鼓勵表揚
師:出示小組合作要求,請同學上前大聲閱讀并逐一解釋要求
生:小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組合作完畢
師:那組愿意上來交流你們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師:我們來看大屏幕,(出示動畫演示)
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個5千克時10千克,20個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個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噸。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個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個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個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約是500克2個500克是1千克,20個500克是10千克,200個500克是100千克,20xx個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動3【練習】練習
師:出示課件動畫演示如果老師把20個籃球裝一筐,能裝多少筐呢?
活動4【講授】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通過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噸的重量,在生活中還有更多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等待我們?nèi)ヌ剿鳌?/p>
噸的認識教案 篇6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同桌準備一根米尺與課件。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目標確定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
2、教學策略選擇
(1)讓學生成為建構新知的主人
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進行探索、實踐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通過引導、組織及與學生的互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建構新知時,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nèi)ビH自體驗。本節(jié)課我主要通過以下環(huán)節(jié)突破重點:第一,回憶活動,建立表象。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時間”、“數(shù)一數(shù)步數(shù)”等活動,建立學生對100米的表象,從而讓學生推出:10個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第二,學生描述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后,我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shù)據(jù)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學習。
(2)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新課標強調(diào)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就錄制一段錄像放給學生觀看,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剛才走了1千米。運用媒體教學一方面學生親身體會到1千米到底有多遠,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另一方面,學生觀看時,每看到一處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著說:這就是“什么”。學生情緒高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些信息的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產(chǎn)實際,拉近了學生與千米的距離,從而也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千米就在我們身邊,原來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陽瑞安
50千米38千米
樂清靈昆
45千米20千米
師:小朋友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小學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jù)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一般學生會從來回次數(shù)、所需的時間和總的步數(shù)來回答)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強了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感和親切感,課伊始就吸引學生的目光,為學習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時,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shù)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師找準了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知識經(jīng)驗的“切合點”,在學生建立
100米長度的表象基礎上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引領學生建立數(shù)學模型。
【備芽若學生提出同學間所需時間和總的步數(shù)相差較大,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約值。
(二)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20xx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四)強化感知1千米的長度
課件出示學校周邊的地圖:從學校向右走,從校門口-麻行僧街-大榕樹-百里東路-市二醫(yī)大約1千米。從學校向左走,從校門口-一百超市--江心碼頭-江濱西路-郭公山-勤奮
水閘-現(xiàn)代概念大約1千米
師:其中第2條路是老師每天回家的必經(jīng)之路,老師騎摩托車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fā)到現(xiàn)代概念大約用了1分30秒,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鏡頭來感受一下(課件播放錄象)。
三、千米和米的換算
(一)教學換算
師: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邊說課件邊出示圖片)
師: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師: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深約達5000米、南京長江大橋的'長約6000米,能把它們成用千米作單位的嗎?
板書: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說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練習: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交通工具連一連。(略)
(三)解釋與拓展
課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標志,限速標志,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等讓學生能說說指路標志、限速標志的意思。
四、總結(jié)評價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家庭作業(yè)
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qū)W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豐富表象,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并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給學生提供操作、交流與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提供學習資料的基礎上現(xiàn)場生成學習材料,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體長度,在頭腦中比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長度的“模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感。
在學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礎和豐富的表象積累上,以直觀、動態(tài)的錄象播放讓學生感知摩托車行駛1千米路程,用另一種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強化了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受性。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lián)系生活提供豐富學習材料作為數(shù)學教學的活教材,使數(shù)學不顯得枯燥而是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密切的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四、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小學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大約走了200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jù)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這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生:從美容院回到校門口一個來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個來回.
生:走100米大約用了1分30秒,按這樣計算,走1000米大約需要15分鐘。
生:走100米大約用200步,走1000米大約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600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生1:教室的2塊地磚的長度大約是1米,20xx塊這樣地磚的長度約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長1米,1000根米尺連接起來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門高約2米,500個門疊起來的高度約是1千米,快沖天了!
生4:一張課桌的長約1米,1000張課桌連起來約1千米
生5:一個同學把兩臂張開伸直大約是1米,1000個同學手拉手大約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長約4米,250個黑板連起來大約是1千米。
生7:學校操場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體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長是50米,游10個來回就是1千米。
噸的認識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P11、12《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zhì)量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3.學生能在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并通過學習滲透節(jié)約用水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噸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對噸和千克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若干只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納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課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并組織每個學生提一提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fā)現(xiàn)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這是什么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出示課題,板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直觀感受一噸水的重量。
。1)估計:剛才每個同學都提了這樣的一桶水,你估計這桶水有多重?為什么?(10千克)
。2)經(jīng)歷:現(xiàn)在我把這樣的4桶水倒入這只桶內(nèi),這只桶中的水大約有多少千克?誰認為自己能提起這40千克的水?
。3)學生排隊嘗試。
(4)這樣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這樣的水是40千克,100桶這樣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5)誰聽清楚了1噸就是( )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裝了1噸的一桶水讓你提,你能提得起來嗎?
2.直觀感受學生體重,加深對1噸的印象。
。1)找個喜歡的同學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戲,了解對方有多重。
(2)匯報:你背的是誰?有多重?
(3)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 )千克,( )個同學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噸。
(4)讓40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群體。
3.聯(lián)系生活,強化對“噸”的認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都是1噸,你能用噸來說一句話嗎?
一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噸。
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來作單位?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用“噸”作單位的東西。
課件出示:
藍鯨、大象、大型機床、萬噸貨輪、一車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一般用“噸”來作單位名稱。
4.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匯報交流。
。3)總結(jié)單位名稱的換算方法。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讓學生說一說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獨立完成練習三的第1題和第2題。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題和練習三中的第3題和第4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說說這節(jié)課你認為自己表現(xiàn)得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噸的認識教案 篇8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1噸的概念,并能進行質(zhì)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了解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體重?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計量物體的質(zhì)量用什么做單位?(板書:千克?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千克=1000克)
你估計老師的體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創(chuàng)設情景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nèi)ニ袌龉湟还。看,這里到處可見一箱箱的水果,真熱鬧。∽屛覀兡靡粋大蘋果看看能有多重吧。鄢鍪荆阂粋蘋果重200(克)]
那一箱蘋果呢?[出示:一箱蘋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車蘋果重3()]一卡車蘋果的重量是3克,還是3千克?都不恰當,是吧?因此,人們就又規(guī)定了一個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單位——噸。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噸”。噸也是一個質(zhì)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噸與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二、講授新知,解決問題
1、1噸有多重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讓學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1個同學的體重約是25千克,4個這樣的同學約重多少千克?(約100千克)
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約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聯(lián)系班中40個體重約是25千克的同學,讓學生感悟1噸的重量。
2、哪些東西大約有1噸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重1噸?
。2)一頭牛約重500千克,幾頭牛約重1噸?
。3)你能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嗎?請在小組內(nèi)相互說說。
。4)你認為什么樣的物體要用噸作單位呢?
小結(jié):我們在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zhì)量時,常用噸作單位。
。5)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噸作單位的嗎?
(貨車的載重量、電梯的載重量、橋的載重量等)
。6)完成32頁的做一做,集體訂正。
3、單位換算
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質(zhì)量單位?請大家把這些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理一理。
反饋后,提問:“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千克和克呢?”
通過剛才的整理,哪個單位最重?最輕的是?
4噸=____千克
3000千克=____噸
學生嘗試完成,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課件演示)
4噸=4000千克,因為1噸=1000千克,4噸就是4個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噸,因為1000千克就是1噸,3000千克有3個1000千克,也就是3個1噸,就是3噸。
完成32頁做一做,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1、估一估,連一連
大象 鯨 山羊
50噸 60千克 4噸
2、在一輛載重是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為什么?
3、填上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
。1)卡車載重4()。
。2)小明體重35()。
。3)一塊橡皮的質(zhì)量是8()。
。4)碼頭停泊的貨輪能載貨10()。
4、13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介紹方法
四、課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記一則。
大家好!我叫小馬虎。星期日旱晨我從2分米的床上起來,洗刷完畢,就去吃旱飯。我吃了一個50噸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開始做作業(yè)。我做的幾道題是這樣的:
5噸=(5000)千克
4020千克=(4)噸(200)千克
3噸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園,看見公園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時30分我睡覺了。
2、你知道嗎?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學生談談感受
。ㄎ澹┱n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反思:
在學習噸這個質(zhì)量單位前,學生已經(jīng)對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認識。知道了1千克=1000克。較輕物體的質(zhì)量常用可作單位,而一般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了測量較重的物體或者是大型物體時常用噸作單位。但是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沒有直觀的認識。也不可能像認識克和千克那樣讓學生通過掂一掂一個2分硬幣或者是兩袋鹽的.重量來建立感性的認識。所以,對于噸這個質(zhì)量單位要想建立噸的觀念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本節(jié)課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過程中,我是先讓學生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的過橋問題、貨車、電梯的載重量、多少物體的重量約1噸、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要用噸作單位、估計一些大動物的質(zhì)量等,使學生體驗到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噸的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我首先課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質(zhì)量就是1噸,讓學生感受1噸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們的體重,從數(shù)量上體會。
我找了班上體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個同學,這樣學生可以想象大約四十個學生的體重就是1噸。然后告訴孩子們,我的體重是50千克。20個老師的體重就是1噸,同時課本上也提供了兩頭牛的體重也大約是1噸。讓學生在對比的數(shù)字中感受1噸之大。
但在教學時發(fā)現(xiàn)三年級的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較差,讓學生推算多少個物體重約1噸比較難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體能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現(xiàn);雖讓學生進行較充分的體驗,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噸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太遠,有的學生對千克、克的質(zhì)量的表象還不清晰,對以噸為單位的物體質(zhì)量的估計就有些離譜。有一位學生說一幢教學樓一棵樹的重約1噸。教學時要讓學生在估計時與1噸重的表象,如2頭牛、40位同學進行比較。由于噸是用來計量較大的物體質(zhì)量,所以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很少出錯。但實際上學生對于這個單位的掌握還不是很好。
噸的認識教案 篇9
設計說明
噸這個質(zhì)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zhì)量單位噸。
1.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很少,接觸這些質(zhì)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jié)合已有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jié)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一猜同學或老師的'體重。
2.講故事。
張伯伯的農(nóng)場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收獲了好多的大米,張伯伯要把這些大米裝在袋子里,準備運到城里出售,他會選擇什么樣的車呢?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游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噸。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shù),說出它們的載質(zhì)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zhì)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zhì)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zhì)量觀念。
(1)在班級里找到一名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問:1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多少千克?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后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2)讓學生完成課堂活動卡,豐富對噸的感性認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質(zhì)量是1噸的物體。
(4)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質(zhì)量等)
噸的認識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材苓M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撑囵B(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課件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是數(shù)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的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jié)課的難點。接著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覺器官,在豐富的情景中幫助學生積極思維,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并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材分析:
“噸”這個質(zhì)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zhì)量單位“噸”有一具體的感性的認識,教材結(jié)合學生生活實際,說明“噸”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后結(jié)合大米的重量,幫助學生在已經(jīng)掌握的質(zhì)量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噸”的概念,并揭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通過讓學生計算每個同學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有多少千克,是幾噸?通過推算,幫助學生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噸與千克的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推理過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題,而由學生自己試做。教材在練習中安排一些題目,以提高學生對物體重量的估計能力。
學生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nèi)容之前,學生已接觸過這些數(shù)量關系,只是沒有概括總結(jié)出有關的術語,如果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學習掌握這一新知識。
教學過程:
一、引用故事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你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聽過),曹沖在記錄大象的重量時要用到什么單位?(重量單位),那你們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千克、克、公斤、斤),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1000克),很好!下面我們根據(jù)他們之間的關系來做口答題。(CAI課件出示題目)
口答: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
教師敘述:請同學們看,當曹沖稱出這頭大象的重量時發(fā)現(xiàn)我們學過的重量單位都不合適,你們能幫助他找一個合適的重量單位嗎?(能,用噸)為什么大象的重量一般是用噸來作單位呢?(因為大象比較重)。什么樣的物體可以用“噸”來做單位,“噸”和我們以前學的重量單位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ㄔO計目的: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吸引學生,并營造“情景問題”的氛圍,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 研究問題
。、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讓學生交流自己帶來的物體的重量,用什么樣的單位合適。
。2)讓學生根據(jù)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賹W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蹘熒献鞯贸鼋Y(jié)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ㄔO計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jié)論。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病⒄J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ǎ保┬〗M同學掂不同重量的物品,感受它們的重量。
、俑惺埽登Э
指名一學生匯報掂5千克的大米,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②感受10千克
指名另一學生匯報掂10千克的大米,并說說自己的受。
、鄹惺25千克
指名同一學生掂25千克的大米,掂不動,需要2個同學才能抬起來。
、芨惺50千克
⑤感受1噸
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ㄕn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 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ㄔO計目的: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
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1)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2)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 )千克,是( )噸。
。ㄔO計目的:通過猜體重的游戲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運用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看書質(zhì)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ㄔO計目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培養(yǎng)學生看書質(zhì)疑的能力。)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9000千克=( )噸 9千克=( )克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 )噸。
3、在( )里添上合適的單位。(課件出示圖片)
。础⑾胍幌耄好糠鶊D旁邊的括號里填上什么數(shù)它的重量是1噸。
。、擴展題: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噸), 限坐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提問:
。ǎ保┤绻蠋熞獛麄?nèi)コ俗娞荩淮慰梢宰嗌偃四兀?/p>
。ǎ玻┤绻5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ㄔO計目的:通過看圖填重量單位的練習,有效地訓練了學生對事物重量的估計能力.通過填空的練習,鞏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互化.第四題,意在激發(fā)學生去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的條理性.最后一道練習題我利用來源于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概念。并提高了學生日常的事物現(xiàn)象用數(shù)學的經(jīng)驗,思想與方法進行觀察、推測、嘗試、計劃并合情合理地思考的意識與能力。)
五、合作總結(jié) 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那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能幫助曹沖稱的大象找到一個合適的重量單位嗎?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ㄔO計目的: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自己的收獲,并鼓勵學生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用于生活中。)
六、板書:
噸的認識
1 千克 = 1 0 0 0 克
1噸 = 1 0 0 0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克、千克、噸三個質(zhì)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加強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重點難點:
進一步認識克、千克、噸三個質(zhì)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探究研討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看,今天我們準備了這么多東西,我們把它們整理一下,開個小超市,怎么樣?師生動手整理聘請超市小營業(yè)員
二、我學會了嗎?
1、小超市開業(yè)了!
先請我們的營業(yè)員來介紹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ㄖ攸c放在物品的質(zhì)量)
2、估一估,多少個香蕉大約重1千克?
。ü烙嫼螅梢苑Q一下進行驗證。)
3、你喜歡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個西瓜大約重5千克。10個、20個200個呢?
5、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三、豐收園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板書設計:
1kg=1000g
1t=1000kg
噸的認識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xù)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并說說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2.出示:給下面的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長18()
一枚1元硬幣厚約3()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課桌長約10()
3.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追問:為什么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5.教師出示教材第20頁的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shù)字表示什么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課前的活動。(出示照片)
我們學校的跑道從()——()大約是100米,你怎么記住它的?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個算式時,要注意前面的數(shù)和后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提問:1千米里面有幾個100米嗎?(10個)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如果讓你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樣嗎?
讓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自由發(fā)言。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diào)查,我們學校的環(huán)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學生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回答預測:
、僖蝗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垡蝗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2.強化概念。
引導思考:我們剛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huán)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xiàn)在腦海里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并提問:小轎車、步行、動車、自行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并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并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題組織學生直接計算,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組織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zhì)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zhì)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zhì)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shù),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噸的認識教案05-29
噸的認識教學教案01-01
認識噸教案模板03-07
《噸的認識》教案設計及反思10-06
噸的認識教學教案7篇01-01
噸的認識教學教案(精選28篇)01-02
噸的認識教學教案(通用17篇)01-03
噸的認識教學方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