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涼州詞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涼州詞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涼州詞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通過讀這首古詩,感悟邊關將士悲苦的生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品讀悟詩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題,解題,讀題
。ń忸})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1)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質疑。
三、賞析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云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包S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xiàn)的是動態(tài)美。而“黃河遠上白云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tài),表現(xiàn)的是一種靜態(tài)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xiàn)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部分!包S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皸盍迸c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征人離思有關。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xiāng)思離情。
四、拓展延伸
1、學生交流背誦其他的邊塞詩(略)
2、教師推介
五、作業(yè):
1、默寫。
2、積累其他的邊塞詩。
涼州詞教案2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塞、秦、征”等8個生字,會寫“胡、催、醉”等11個生字,理解“但使、飛將、欲飲、人杰”等詞語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默寫古詩《出塞》《夏日絕句》。
理解詩句的意思,再明白詩的大意。
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重點
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
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古詩《出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知詩人解詩題
課前預熱:以詩會友《靜夜思》。李白在什么情況下會思念家鄉(xiāng)?你有過想家的經歷嗎?
知詩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三首》。說到唐詩,你們會想到哪些唐代詩人?你對詩人了解多少?我們今天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課件出示2)
讀詩題《出塞》!叭笔鞘裁匆馑迹俊俺鋈痹趺唇忉?
(是古代軍歌的一種題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你想到邊塞看看嗎?
欣賞圖片。邊塞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教師板書:《古詩三首》)
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ㄕn件出示3)
(出示課件——王昌齡照片、生平簡介)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ㄕn件出示4)“塞、秦、征、還”
學習生字
。ㄕn件出示5)“塞、秦、征”
指導書寫:(課件出示6)
“塞”的中間第三橫長;
“秦”上大下小;
“征”左窄右寬。
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師: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
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讀錯。
。2)大家跟讀,學習“秦”字。
。3)提問“但使,飛將,不教,胡馬”等詞的意思。
朗讀古詩:根據(jù)平仄規(guī)律和七言絕句這種詩體的特點來讀。
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
。ㄉ犝n件中范讀)(課件出示7)
。ㄖ该x,齊讀,師范讀。)
讀得字正腔圓是學詩的第一步,我們還要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詩的感情,這就是要理解詩的意思。我們來說說學習古詩有什么好的方法?
師:現(xiàn)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交流學習一、二兩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小組合作理解詩意:根據(jù)我們說的學習方法再讀古詩,把理解的詞放入詩中,用我們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反饋交流:在邊塞看到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邊關,萬里出征的將士們仍未歸還。只要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還在,決不會讓匈奴的軍隊越過陰山。(課件出示8)
指導第一句的修辭手法“互文”。像這樣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詞這樣的修辭手法叫“互文”,古代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教師板書:互文秦漢)
同桌互說詩意,再讀古詩。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jié)奏,我們根據(jù)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ㄉ泄(jié)奏地朗讀古詩)
三、悟詩情
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我們理解了古詩的意思,現(xiàn)在我們來體會詩中的情感。
。ㄒ唬└形虍嬅嬷。
師范讀詩句。
你眼前出現(xiàn)一幅什么畫面?
(板書:明月關人未還)這樣的畫面給了你什么樣的感覺?
指導讀出感覺。
小結: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和邊關!懊髟隆薄斑呹P”已經成了戍守邊關將士們生活的兩個典型的景物。
。ǘ└形蛉诵闹。
從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書:同情征人)(唐代鎮(zhèn)守邊塞的士兵統(tǒng)稱征人)
。1)想一想: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和一輪明月,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來駐守邊關的征人們,會想什么呢?(家親人)
。2)補詩句:(課件出示9李頎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保
師:不知何處傳來悠揚的蘆笛聲,引得征人直往家鄉(xiāng)的方向望。他們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邊關。)他們什么心情?體會失望、悲傷。
讀出語氣。
(3)激情引讀:回家是千百萬征人縈繞心頭上的夢。s只能化為一句——(引讀)
課件出示10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從親人的角度感悟
。1)過渡:征人在萬里之外喋血沙場,在同一輪明月下他們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說話:白發(fā)蒼老的雙親,拄著拐杖,倚在門口,對遠方的兒子說__________。勤勞善良的妻子,干完農活,站在村口,對遠方的丈夫說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對遠方的父親喊:_________。(課件出示11)
指名反饋
(3)師:多么動情的呼喚,多么強烈的期盼,但他們等來的盼來的卻依然是“人未還”引讀。此時月圓人卻不圓他們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悲傷)(板書:悲壯)
(4)指導讀出感情。
。ㄈ└形驓v史之悲
師:這樣的思念,這樣的等待,是不是一年,兩年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自秦漢以來,邊關戰(zhàn)事頻繁,征人死傷無數(shù)。翻開歷史的長卷,朝代變遷:我們發(fā)現(xiàn)從秦代到唐代中間隔著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這是悠悠千年的歷史啊。(課件出示12)
師:至秦至漢至唐,明月依舊,邊關如故,多少征人盡望鄉(xiāng)啊,依然是——(引讀)
課件出示13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边@悠悠千年,月圓家不能圓,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依然是(引讀)
體會詩人情感: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寫下這兩行詩句,詩人王昌齡留下了眼看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反饋并讀出語氣。
師:這是傷心的眼淚更是同情的眼淚。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傷,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親人的悲痛。讓我們帶著感受來齊讀這兩行詩。
征人們?yōu)槭裁床换丶?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另外還有許多邊塞詩,也反應了邊塞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課件出示14“據(jù)《資治通鑒—唐》記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唐—王昌齡《塞下曲》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體會“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看到征人悲慘的生活,看這千百萬妻離子散的家庭,你們想對這無休止的戰(zhàn)爭說什么?所以詩人這樣寫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為什么要寫西漢飛將李廣呢?
。ㄑa充:《塞下曲》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2)讀出豪邁、勇敢、一往無前。
從這兩行詩中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希望?(板書: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激情引讀
。1)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殷切的希望,我們來表達下詩人的希望好嗎?(引讀)
。2)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是呀,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這也是千百年來征人們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
體會壯的感情
出示《從軍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斌w會戰(zhàn)士們的豪情壯志。齊聲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將你今天在課堂上的'收獲加上你的想象,將《出塞》這首詩改成一篇記敘文或一個故事。
五、總結
“人未還”雖說是悲痛的,但也見證了戰(zhàn)士們保家為國的壯烈。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首詩。從詩中你感受到王昌齡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板書:憂國憂民)
寫法:這首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边@首詩氣勢雄壯,既寫了征人的哀嘆,又寫出了渴求良將的愿望和報效國家的志向。真不愧為“七絕詩”的壓卷之作。
同學們,古時戰(zhàn)事不斷,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戰(zhàn)爭從未停止。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這樣一首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詩篇。讓我們帶著體會齊誦這首詩。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不看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學習李清照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奮發(fā)圖強的精神。
背誦古詩。默寫古詩《夏日絕句》。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悠久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兩首詩。
出示并理解課題。
。ㄕn件出示16:沙漠圖片)西域沙漠,人煙稀少,這,就是唐朝的邊塞重鎮(zhèn),涼州當?shù)馗枨袏A雜有少數(shù)民族的曲調,別具一格,人們稱之為涼州詞,許多詩人都喜歡為它填寫新詞詠唱。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著名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教師板書:《涼州詞》)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感。
。ㄕn件出示17)“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讀音。
學習生字
。ㄕn件出示18)“催、醉”
指導書寫:“詞、催、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催”是左窄右寬;“醉”左右結構勻稱。
教師范讀,指導讀出節(jié)奏。
學生自由讀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借助注釋說說讀懂了什么。
小組交流讀懂了什么。
三、學習古詩《涼州詞》
師:剛才大家通過讀詩初步了解了古詩的內容,你剛才說到那盛宴擺滿了葡萄美酒啊,讓我們讀讀這一句(出示詩句第一行)。(課件出示19)
展開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閃著亮光盛滿了香甜的美酒。
師:同學們,這就是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涼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魯番,那里可是盛產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課件出示20)很多同學發(fā)出了驚嘆聲,誰來讀出這樣驚喜的感覺?
這樣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讓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場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聲、歡笑聲,勸酒聲,多么歡快的氣氛啊。這情景使人異常興奮——讀: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滿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很多將士在舉杯歡慶,真是豪華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誰能把這樣盛大的場面讀出來。
指名讀,女生讀。
將士們剛要舉杯豪飲時,你們聽,什么聲音傳來了?急促的琵琶聲。
邊聽邊讀,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什么?
。1)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戰(zhàn)士們趕快奔赴戰(zhàn)場。
。2)這急促的琵琶聲還在催促什么?還有不同的感受嗎?西域人有騎在馬上彈奏他們特有的琵琶以助興的習俗。
——是不是應該從“催”里讀出:
(1)快盡興暢飲;(2)快奔赴戰(zhàn)場(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戰(zhàn)場。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邊讀邊想,從這個“催”字中讀出了不同的情懷。
小結:這場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歡快的琵琶聲,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聲鼎沸、酒杯交錯,誰來讀出這樣盛大的場面。指名讀、分組讀。
激越的琵琶聲,讓我們在場所有的將士們興致飛揚,諸位老兄,我有點醉了,想告辭了,你們想對我說什么?這樣難得的盛宴就應該一醉方休。
展開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臥沙場,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嗎?請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書:醉)
指名讀,從“醉臥沙場”中我聽出了你們那份瀟灑從容,小組讀,醉了躺著沙場上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為從古至今沒有幾個人在戰(zhàn)場上能活著回來。
是啊,你抓住“幾人回”讀出了將士的心聲,大家再好好讀一讀這一句,想一想你從幾人回中讀出了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自古以來邊關烽火難息,多少將士血灑疆場!多少母親失去自己的兒子,多悲涼啊,指名讀,從你的朗讀中讓我想到王昌齡《出塞》的一句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多少將士就這樣到了戍邊再也沒回來啊,誰再讀。女生配樂讀,我聽出了母親們的心聲。
傷人一萬,自損八千,戰(zhàn)爭是多么殘酷啊。——讀全句沒有幾個人活著回來啊,這里運用反問的句式說出將士們的心聲,在質問這場殘酷的戰(zhàn)爭啊。
小組讀。
盡管有那樣多的將士們戰(zhàn)死沙場,可仍然有無數(shù)的熱血男兒們奔赴戌邊、前仆后繼,這是為什么?為國戌邊死得其所,是無比悲壯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從古至今戌邊的戰(zhàn)士為了國家領土的完整拼死沙場、寸土不讓,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更是豪邁的。(板書:悲壯豪邁)
——男生齊讀。
正是因為將士們有這樣的豪邁的氣度,才有醉臥沙場的瀟灑從容。全班讀。
小結:好一個“幾人回”,同學們今天很會學習,通過反復品讀,讀出了幾種不同的感受。
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涼州詞》短短四行,二十八個字,那盛大的場面讓我們聞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將士們一醉方休、醉臥沙場的那份瀟灑從容,全詩前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抒發(fā)了戍邊將士為國捐軀的悲壯與豪邁。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把整首詩自己試著讀一讀。
師:從你們這悲壯豪邁的聲音中,讓我們聽到了戰(zhàn)士們的心聲:為國捐軀、視死如歸。
指導背誦。
師:下面讓我們將這種豪情融化在記憶中,融化在血液里,把這首詩試著背一背。
學生試背,指名背,小組背,全班齊背。
四、學習古詩《夏日絕句》
。ㄒ唬ㄕn件出示21)全詩內容
用多媒體出示,指導朗讀。
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沉迷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fā)了她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ㄔ诩ぐ旱呐寐曋,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xiàn),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同學們聽出老師怎樣的感情讀的這首詩嗎?
。ū瘧崱⒓ぐ海
誰來試著讀一讀?
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ǎㄕn件出示22)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學生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學生讀得非常有感情。)
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
學生討論,匯報: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板書:生人杰死鬼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討論,匯報: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板書:有骨氣有氣節(jié))
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課件出示23)秦朝末年,統(tǒng)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zhàn)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zhàn)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zhàn),殺敵數(shù)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tǒng)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師小結: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fā)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tǒng)治者!你們?yōu)槭裁床荒芟耥椨鹉菢印鄙又f“南宋的統(tǒng)治者。∧銈?yōu)槭裁础?/p>
。ㄔ娋鋬热葺^簡單,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后面幾道思考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師總結: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課件出示24)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五、作業(yè)
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板書設計:
21古詩三首
《出塞》
互文明月關
秦漢人未悲壯
同情征人,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涼州詞》
唐:王翰
醉
悲壯豪邁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氣
死鬼雄有氣節(jié)
教學反思:
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
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xiàn)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翻譯的基礎上再加以聯(lián)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詩是要多朗誦的?墒窃诒窘虒W過程的朗誦的成分顯然是比較少的。
涼州詞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課文中的圖畫展開聯(lián)想,理解詩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詼諧、視死如歸的曠達和厭惡戰(zhàn)爭的情懷。
3.借此課的學習,對唐代邊塞詩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積累。
(二)過程與方法:
1、釋題,整體感知。
2、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3、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4、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少年真誠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ㄒ唬┘と
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送別餞行的詩?這些詩都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邊塞詩人寫的為戍邊戰(zhàn)士餞行的詩,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唐代邊塞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板書課題)
。ǘ┳宰x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場:戰(zhàn)場。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ㄅe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錚錚的琵琶聲從馬上傳來。醉就醉吧,醉臥在戰(zhàn)場上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zhàn)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
。ㄈ┰僮x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情境。
3.請學生描述情境,引導學生把想象的情境說具體、說生動。
4.再說說從這些情境中,你獲得的新感受。
5.互動交流,教師小結:(這是一首反戰(zhàn)的詩,但它不正面描寫戰(zhàn)爭,卻通過戰(zhàn)爭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zhàn)的悲痛情緒。正如《唐詩別裁集》說此詩“故作豪飲之詞,然怨戚已極”。)
。ㄋ模└星槔首x,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豪放詼諧、視死如歸的曠達和厭戰(zhàn)的情懷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ㄎ澹┩卣够顒
你還知道哪些邊塞詩人的作品,請讀給大家聽聽。
涼州詞教案4
教學目標
1讀正確,讀通,讀有節(jié)奏,即字正腔圓的讀好古詩。
2了解古詩的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想象畫面,體會戍邊戰(zhàn)士的思鄉(xiāng)但不能回鄉(xiāng)的情感以及戍邊將士豁達的情懷。讀出詩意境,唱出感受,達到自然成誦。
3課外拓展王翰《涼州詞》,滲透兩首《涼州詞》的不同。
教學重難點
感受王之渙的《涼州詞》的古詩意境,讀出自己對這首古詩蘊涵的情感(感受詩悲中不失其壯的基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指導思想: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五六年級)的階段目標是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體現(xiàn)自主學習。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顛峰時期,盛極一時的邊塞詩,確乎前無古人,這其中當首推王之渙的《涼州詞》。板書:王之渙《涼州詞》。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么?
預設:生提問:涼州在哪兒?詞是什么意思?題目什么意思?為什么兩首詩一樣?(師及時鼓勵學生會動腦筋,想問題、)
1出示唐代地圖(標注:黃河,涼州)。師隨機介紹涼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肅武威。地處西北,十分荒涼。
2詞呢?唱詞。
3釋題:(可以先請學生說)預設:其實涼州詞準確的說,不是詩題。它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為它填詞,便有許多首涼州詞了。
4作者簡介:師:你們了解詩人王之渙么?
預設:(1)可以隨機指名,請學生說,(2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或沒有查好資料,師介紹。
師:其實《登鸛鵲樓》就是他寫的,正是一曲《登鸛鵲樓》和我們今天要學的《涼州詞》,使他躋身于唐一流大詩人行列。出示幻燈片(指名讀作者簡介)。
過渡:想讀讀這位人稱小官員,大詩人的作品么?
(二)初讀古詩:出示幻燈片,提出讀的具體要求:
1自由讀(至少兩遍)。
2指名讀,聽后評讀。(老師或學生評)
過渡:如果說初讀古詩的第一步,那么讀出感覺,讀出味道那才是我們讀好詩的更高境界。
。ㄈ└形蛟娋淝皟删
1輕聲讀前兩句詩,找出自己讀的感覺,并且或寫或勾做上自己習慣的學習標記。
2自由大聲地讀一讀自己感覺到的。
3指名讀。(要求說感受,讀出感受。)
4師或生聽后評議。
學習前兩句詩預設:學生可以從第一句里找感覺,也可以先從第二句談起。課堂師要隨機引導。
若學生先體會第一句,則重點點撥:
。1)解決遠上的意思。老師用手勢和眼神帶。(自下而上)
。2)聽音樂,師:提到黃河用什么詞語可以形容它?(自由搶答:洶涌澎湃、磅礴、氣勢宏大)
。3)誰帶著你的想象再來讀,其他同學閉眼聽想象畫面。
。4)聽后評讀。
。5)你聽了這樣的朗讀后,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高遠遼闊感)
。6)想象畫面,同桌加動作自由讀,聽后說說他哪讀的好?
若先體會第二句,則重點點撥:
。1)談自讀后的感覺。(孤)孤什么意思?師及時鼓勵孩子的感受。
。2)你們也這樣讀讀,體會孤的感受。
(3)解疑(胡興業(yè)同學提出的疑問):片的意思是什么?師:是呀,為什么寫一片而不是一座呢?
預設:a學生自己爭取解決。
b師引導。進情境詩人由高遠遼闊的黃河,筆鋒一轉,把視角拉下來,遠望,不覺詠出個人接讀第二句。
c如果讀不出片(單薄,小,)的感受,師隨機指導這個學生:再遠些,再遠些看,邊讀邊想象它的樣子。此時,再說你(你們)的理解。指名說或自由說。(師注意捕捉學生的零散感受。(座呢,城比較高大,厚實的感覺。寫片更突出了城的孤,單薄,小。猶如一片小小的樹葉。更加有種悲涼,危險的'感覺)
4師:想看看這片城么?(課件)
5配樂《涼州曲》創(chuàng)設情境:(師語速緩慢地)茫茫戈壁,假如你是戍邊戰(zhàn)士,盛夏驕陽似火,大漠之上(生接讀:一片孤城萬仞山。);秋風颯颯,中秋月掛梢頭,(生接讀:一片孤城萬仞山。);冬夜北風寒,雪花漫天飄(生接讀:一片孤城萬仞山。)。此情此景,身處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兩個詞說說。(指名說,生:凄涼,蒼涼,寂寞,孤獨)
6小結:前兩句詩,如果說首句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黃河的氣勢磅礴和天空的高遠,用一個字壯(板書壯),那么第二句則更側重的守城戰(zhàn)士環(huán)境和內心的描寫,我們也用一個字概括:悲,(板書悲)。這真是壯中有悲,悲中有壯呀!
7自己再讀讀,體會體會這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8個人展示讀。(師再評:我聽出你在突出一和萬,對比讀中,反襯了城的孤單薄和戰(zhàn)士內心的凄涼感。真是用心在讀!
過渡:如果說前兩句是畫意,那么后面的詩情又是什么呢?
。ㄋ模⿲W習三、四句。
1輕聲讀三、四句,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么?(預設:誰怨誰?何須怨又是什么意思?)
2解疑。出示ppt
(1)何須什么意思?
(2)何須怨呢?(不必怨。)誰不必怨誰?(羌笛不必怨楊柳)。
。3)看著大屏幕詩句,學生試著說詩句大意。追問:為什么不必怨呢?(怨也沒用,無可奈何的感受。)
。4)試著讀出這種感受。
。5)指名讀。
。6)師生評讀。(師隨機評:我還聽出了你的怨憤之情。)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怨憤朝廷的漠不關心;所以突出春風一詞的朗誦。)
3師:然而,一個何須怨,道出了將士心聲保家為國,(板書:保家為國),表達了他們豁達的胸懷。怎么讀出這情懷?自由讀指名讀范讀指名讀學生自評。
4回讀全詩:同桌互讀,讀后評議他哪讀的好?展示個人讀大家評議。
5學唱古詩。播放視頻《涼州詞》。
古詩是可以唱的,想唱么?讓我們唱中表達心中的感受。1遍:輕聲學唱。2遍:自由大聲唱。3遍:起立,加動作,眼神,有滋味的吟唱。(自然課堂呈現(xiàn)熟能成誦的感受。)
(五)課外拓展:師過渡:同學們,還有一首與此題目相同,內容相同,感情相近的詩,但表達將士的情懷直接,更豁達。出示ppt王翰《涼州詞》,相信你們用剛才的方法,一定能很快進入角色的。
1、自由讀,找感受。
2、小組交流感受或讀出感受。
3、小組賽讀。形式自己設計。讀后學生互評,或者老師評議。
4、試著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可以從題目,作者,詩表達的情懷,內容都是邊塞詩、、、)這些都要因學生學情而定。也可以提問質疑,師隨機解疑。
涼州詞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詩的學習,體會將士們?yōu)閲柢|、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體會詩的韻律美,感受中國古代詩詞的美好。
3、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字。
4、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建議
。ㄒ唬┙虒W準備
1、查找有關詩人王翰的資料。
2、準備三至五首題為《涼州詞》的詩對比、拓展學習。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要求認識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讀音是平舌音“cu”。
要求會寫的生字中要注意“葡”“臥”字的寫法。另外,“葡萄”“琵琶”兩個
詞語在構詞方式上比較特殊,可以讓學生再舉出一些類似的詞語,但不必和學生
講構詞的方法。
2、閱讀教學
學習這首古詩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解決問題。在了解邊塞詩的風格的同時,體會全詩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體建議如下:
。1)通過查工具書、閱讀書后注釋等,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進而體會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過程中,可以配樂讀詩,可以給詩配畫,把古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上網查找資料,還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意境等,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感悟。
。3)要調動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用多種形式理解詩意。
3、活動提示
(1)“背誦這首詩”。這道題旨在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指示,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的方法。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總結更多的朗讀背誦的方法。
。2)“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詞語,進行詞語的積累?梢砸龑W生認識這類詞語的特點,但不必講構詞的方法。
。3)“討論交流”。這道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學習理解詩意的學習情境。學生可以根據(jù)詩的前兩句,展開想象,畫一畫邊關將士在一起舉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據(jù)詩的后兩句,想象將士們在一起互相勸酒的語言,寫一段對話;還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學之間互相解答。
。4)“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這里列出了三個句子?梢砸龑W生進行比較,會發(fā)現(xiàn)這三句詩都渲染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無情,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在戰(zhàn)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zhàn)爭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帶給人們無盡的災難。
。5)“積累”。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積累另一首《涼州詞》。這也是一首邊塞詩,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渙。這首詩寫了出塞遠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壯蒼涼,表
現(xiàn)了詩人慷慨激昂的心胸。
詩歌第一、二句勾勒出涼州蒼茫遼闊而又寂寞荒涼的景象。接著,第三句筆鋒一轉,寫出了戍邊士兵處境的孤危和思鄉(xiāng)的情緒。在這時,忽然傳來羌笛聲。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殺行客兒”的《折楊柳》曲。唐代盛行折楊柳送別的風俗,因此楊柳容易引起離別的傷感!昂雾氃箺盍,按字面解釋,是不必怨楊柳的意
思,而實際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邊士兵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詩歌以“春風不度
玉門關”句結尾。玉門關這荒涼孤寂的塞外,連春風都不會吹到,還有誰來關心
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詩人對戍邊士兵的無限同情。
4、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教學中,學生對于詩意的理解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意見。例如:“欲飲琵琶馬上催”一句中的“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聯(lián)想到“出發(fā)”,以為這是在催促將士們馬上出發(fā)去打仗。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在這里,“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教師在教學時對這句詩的
理解應予以關注。
5、相關資料
涼州詞:樂府舊題。
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制成的酒杯,猶如“光明夜照”,故稱夜
光杯,此指精美的酒杯。
【涼州詞教案】相關文章:
《反義詞》教案01-29
反義詞教案11-02
《詞五首》教案03-23
《識字學詞學句二》教案02-12
寫作主持詞的教案05-15
《識字學詞學句》優(yōu)秀教案設計03-22
幼兒園語言教案——認知形容詞01-08
年會串詞_串詞03-07
歡迎詞和歡送詞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