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通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1
【知識引入】
尺子又稱尺、間尺,是用來畫線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長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長度。有些尺更在中間留有特殊形狀如字母或圓形的洞,方便用者畫圖。
尺通常以塑膠或鐵,不銹鋼,有機玻璃制造,亦有以硬紙、木、竹,鋁,皮革等制造的。
【設(shè)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在他們的筆盒里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jīng)常使用的文具,尺卻使用的較少。尺有什么用?怎樣使尺子?小學生為什么要用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shè)計此活動目的在于擴展幼兒對尺的認識,激發(fā)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愿望。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fā)現(xiàn)其區(qū)別,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 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厘米的“小河”。
【過程建議】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fā)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jié)。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fā)思考: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 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僬堄變耗贸鲎约旱某,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谡堄變赫f說是怎樣測量的。
、垡龑в變盒〗Y(jié)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jié)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厘米寬)。
、儆變河米约旱某邷y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復測量,確認后再記錄。)
、诩杏^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奂杏懻摚簽槭裁葱『拥膶挾葧霈F(xiàn)三種不同的數(shù)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jié):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jié)果也不同。
、莘謩e請量出三種不同結(jié)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shù)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 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2
一、設(shè)計意圖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尺被廣泛運用于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之中。幼兒時時處處接觸到尺,但缺乏對尺的了解,此活動是讓幼兒在看看、摸摸、比比、講講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尺的異同之處,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從而培養(yǎng)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ㄒ唬┳層變涸谟^察、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尺的異同之處。
。ǘ┦褂變鹤⒁庥^察尺在日常生活的運用。
。ㄈ⿴椭變毫私夂唵蔚臏y量及觀察尺度的方法。
。ㄋ模┡囵B(yǎng)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請幼兒搜集各種尺,并向家長了解其用途。每組一只籃子。長積木、游戲棒、紙條若干。視頻儀一臺。
四、活動過程
。ㄒ唬┮龑в變喊l(fā)現(xiàn)尺上有刻度。
“六一”兒童節(jié)體檢時,保健阿姨為小朋友們量了身高,用什么來量的?(尺)尺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從籃子里拿出來看看、摸摸。
問:你拿來的尺和量身高的尺有什么地方相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尺上都有豎線─即可度)
老師將一把直尺放到視頻儀上,幫助幼兒觀察感知。
問:尺子為什么都有這樣的豎線?如果沒有會怎么樣?(有了刻度人們才知道測量的`結(jié)果)
(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探索尺的不同之處。
我們知道了尺上都有刻度,那它們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呢?(引導幼兒與同伴比比、說說、了解相互之間有哪些不同)
誰發(fā)現(xiàn)了它們有什么不同?幼兒講述。如,尺有的硬,有的軟,有的長,有的短;尺的形狀不同:有的長方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半圓形,;制造尺的材料不同:有用塑料做的,有用木頭做的,有用鋼條做的,有用皮做的;有的尺上有數(shù)字,有的尺上沒數(shù)字;有的尺中間還有鏤空花紋、圖形;有的尺還可以伸縮……尺各種各樣。
幫助幼兒小結(jié):長短不同、形狀不同、材料不同等,相同的是都有刻度。
。ㄈ┱堄變合虼蠹医榻B自己帶來尺子的用途,幫助幼兒了解尺的不同與其用途有關(guān)。
(1)人們制造了這么多尺,有什么用呢?(引導幼兒結(jié)合生活實際講述,裁縫用尺量人的體形,用尺量布裁衣,哥哥姐姐用尺做作業(yè),叔叔用尺量做家具、裝飾、建房,體育場上用尺量跑道、測成績等)
。2)他們是不是用任何一種尺都可以工作?
幼兒討論。
老師假設(shè)性提問:如果木工師傅用短尺量家具,裁縫用硬尺量身體,學生用軟皮尺做作業(yè),行嗎?(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不同的尺適用不同的范圍)
。3)你還看見有什么樣的尺?人們用它來干什么?
。ㄋ模┎僮、探索測量物體的簡單方法
你會用尺量物體的長度嗎?請你從籃子里拿一樣東西,量一量它有多長?
。1)幼兒嘗試操作。
你量了什么?怎么量的?
。2)請幼兒演示。(引導幼兒相互評價選的尺子好不好用,量的方法對不對)
。ㄎ澹┛偨Y(jié),激起幼兒進一步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今天我們觀察了各種各樣的尺,了解了人們生活離不開尺,以后,我們還要繼續(xù)觀察,看看還有什么樣的尺,人們用它干什么?
五、活動延伸
(一)把尺放在科學區(qū),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搜集的興趣。
。ǘ├^續(xù)觀察尺在生活中的運用。
。ㄈ┤粘I钪欣^續(xù)嘗試測量物體。
六、活動評價
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看看、摸摸、比比、講講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尺的不同和共同之處,了解尺在日常生活的運用,增加對尺的認識,從而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定的認知基礎(chǔ)。在活動中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說明,只是提供了足夠的可操作性材料,為幼兒的探索創(chuàng)造了充分的物質(zhì)條件;通過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讓幼兒緊緊圍繞主題,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活動中老師放手不忘導,在恰當之處,幫助幼兒歸納小結(jié)使幼兒的認識得到升華。
另外,借助中班后期幼兒對1-10數(shù)字的認識,大膽嘗試探索簡單測量方法及學習看尺,使幼兒的潛能得到開發(fā)。
本活動沒有把認識尺作為目的,而是在繼續(xù)搜集中不斷探索。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尺在生活中的用途。
2、了解簡單的測量方法,喜歡用尺測量物體。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收集軟硬長短形狀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若干。
重點與難點
了解尺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體檢時,醫(yī)生是用什么給你量身高的?
2、尺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從籃子里拿出尺看一看、摸一摸。
3、你看到的'尺是怎么樣的?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尺上有豎線。
4、尺上為什么都有豎線?
二、認識不同的尺
1、教師請幼兒觀察各種尺,說一說尺的不同。
2、教師總結(jié):尺有的硬有的軟;有的長有的短。尺的形狀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圓形。尺的材料也有不同、有塑料的、木頭的、金屬的。
三、說說尺的用途
1、人們制造了這么多的尺,有什么用呢?
2、引導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講述:裁縫用尺量人的形體、用尺量布做衣服;哥哥姐姐用尺做作業(yè);工人用尺做家具、造房子等。
3、哥哥姐姐做作業(yè)時用的尺和工人叔叔造房子用的尺一樣嗎?
4、你還見過什么樣的尺?人們用它來干什么?
四、嘗試測量物體
教師給每一小組長積木、游戲棒、紙條若干。
請你選用一樣物品,用尺量一量它有多長?價值分析:
通過讓幼兒觀察尺了解尺的基本特征。
引導幼兒知道,有了刻度人們才知道測量結(jié)果。
通過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了解不同的尺有不同的功能。
初步了解測量的基本方法。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了解其用途,發(fā)現(xiàn)其區(qū)別,進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子,并了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厘米的“小河”。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子,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子,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么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fā)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jié)。
3、找出尺子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fā)思考:尺子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僬堄變耗贸鲎约旱某咦樱瑖L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谡堄變赫f說是怎樣測量的。
、垡龑в變盒〗Y(jié)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子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jié)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厘米寬)。
、儆變河米约旱.尺子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復測量,確認后再記錄。)
、诩杏^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為什么小河的寬度會出現(xiàn)三種不同的數(shù)字?
、芤龑в變盒〗Y(jié):尺子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jié)果也不同。
、莘謩e請量出三種不同結(jié)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數(shù)字(表示尺子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厘米)。
活動總結(jié):
教師總結(jié)幼兒今天的表現(xiàn),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的幼兒。出處。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jié)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yǎng)他們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延伸: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教學反思:
把幼兒當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幼兒的輔導者、參與者。使幼兒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這節(jié)課中我給學生準備了軟硬、長短、形狀,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兒還從家里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材料。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操作時“有點亂”但幼兒的動手力高,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尺子的作用。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拃)及腳(腳印)作為自然測量的工具。
2、知道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作為測量的工具,進一步積累測量的經(jīng)驗。
3、樂意大膽嘗試,體驗用身體測量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活動準備:
PPT,記錄表、筆、衣服,活動室內(nèi)布置六條小路。
活動過程:
一、經(jīng)驗回顧:我知道的尺
1、師:你們認識這些尺嗎?它有什么用?
2、師:這些尺的長度、形狀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幼:可以用來測量。
教師小結(jié):尺上面都有刻度,雖然它們的長度、形狀不一樣,但是都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我給你們介紹一個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媽媽測量物體都不用尺子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現(xiàn)場探索:理解"身體尺"
1、手尺(引出長度單位"拃"的概念。)
(1)師:媽媽是用什么來測量的?
幼:媽媽是用手尺進行測量衣服的。
(2)師:媽媽是怎樣用手來量的?什么是"拃"?
教師小結(jié):把手伸直,從大拇指的尖尖頭量到小指尖尖頭這么長的距離叫"拃"。
(3)這里有兩件衣服,誰愿意來試試。
師:你們認為他們測量的怎樣?為什么?
教師小結(jié):后面一個手和前面一個手接起來,這樣首尾相接才能量的準確。
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動哦。
再來,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
(4)師:怎樣才能讓手尺盡量不變呢?
教師小結(jié):我們在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張到最大,每個手尺都一樣長,這樣一個手接著一個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準確。
師: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現(xiàn)在小手還能做量一量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
2、腳尺
(1)師:多多用身體的什么部位量了哪里?上面的10和12是什么意思?
(腳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腳印來量到底是怎么個量法呢?誰能來試試?)
(2)師:多多是怎樣用腳測量的?
教師小結(jié):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腳跟連腳尖,從頭量到尾。
(人有兩只腳,一個腳印量完了,后面一個腳印可以接過來,腳跟去靠腳尖。原來我們身上的腳也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運動,還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幼兒操作
(1)要求:這里有紅色、黃色和藍色的幾條小路,挑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小路,從起點到終點,腳跟連腳尖量一量。并將量出的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交流:請說說你測量的是哪條路,測量的結(jié)果是多少?你是怎么進行測量的?
三、延伸部分:拓展經(jīng)驗
1、師:多多家還有些什么?
2、師:猜猜多多還會用身體的什么部位來量呢?
(師:我們的身上就只有這兩把尺子嗎?我們的書還沒有看完,后面還有好多頁,漂亮的尺子也不止這兩把。老師把書放在教室里,喜歡的話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幾把尺子?)教師小結(jié):原來我們的'手、胳膊、腳,量量長、寬、高,我們的身體就是靈巧的尺子。
教學反思:
近兩年來學校開展了數(shù)學繪本課,為了嘗試不一樣的課,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我選擇了《我家漂亮的尺子》,作為我本學期的組內(nèi)研討課。
文中以身體中存在的尺來引導孩子了解生活中的非標準化測量,繪本先給了一個情境:在沒有尺子的情況下怎么量呢?引導學生注意繪本中提到的用手尺可以測量連衣裙的長度,而且還很準確,再讓學生思考:豆豆還會用身體的什么部位來量呢?讓學生體會:原來用我們的手、胳膊、腳等等也是很好的測量工具啊,量量長、寬、高,我們的身體就是靈巧的尺子!接著讓學生和同桌一起用一拃測量課桌的長,這時他們會發(fā)現(xiàn)同一張課桌兩人量的結(jié)果卻不一樣,但用自己的一拃去量課桌的長和講臺桌的寬能比較出長短,學生在玩繪本的過程中找到了不同的解決方式。同時讓孩子了解在我們的人體中還蘊含著這么多數(shù)學價值呢!孩子在故事情境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原來在我們生活的地方,也有許多關(guān)于數(shù)學的秘密呀!
在自然測量上設(shè)計了手拃量、腳印量、步子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通過與課本結(jié)合及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的考慮,我把重點放在手拃量、腳印量、步子量、胳膊“庹”量。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啟發(fā)引導,使學生通過繪本圖片體會繪本內(nèi)容,而不是一味的讀繪本。
通過學生體驗學習這些身體上的尺子,使學生明白我們的身體就是漂亮的尺子。學生互相用手拃測量同桌的胳膊,小組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繪本的最后介紹了更多的用身體的部位測量物體大小的例子,同時還有一個媽媽和孩子分別測量爸爸的身體的小活動,這個活動在課堂上沒能讓學生切實去體驗,或者我沒有設(shè)計出有新意的環(huán)節(jié)把這一部分涉及到我的教學設(shè)計中,這也是我的一個困惑。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還是不夠簡練,有時學生說過的對的話,教師又進行了重復,這是最忌諱的。如果設(shè)計更多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身體尺的靈巧和實用。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創(chuàng)新,讓數(shù)學繪本走進學生心里,豐富孩子們的童年,讓數(shù)學繪本落地開花。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6
活動目標
混齡教育活動是通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間的活動交流,共同學習,增進彼此間的感情,以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yīng)能力,增強幼兒間的責任感和信任度,更好地發(fā)展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
我們大連市實驗幼兒園就一直立足于混齡教育的研究和實施。旨在把最美好的一切交給孩子。我依托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和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前期經(jīng)驗的積累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中班幼兒的活動目標是知道手和腳都可以作為測量的工具,進一步積累測量的經(jīng)驗。大班幼兒的活動目標是能進行測量和記錄活動,感知量的相對性。而混齡核心目標是能與同伴分工合作,樂意大膽嘗試,體驗用身體測量的樂趣。所以,本次我希望通過《我家的漂亮尺子》這一混齡教學活動,幫助幼兒間的交流和交往,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使幼兒在歡樂的活動中長身體、開心智。
活動主題
本次活動我依托于繪本《我家的漂亮尺子》,以集體教學活動為主體,在活動中添加了混齡元素;顒忧昂蟾沁M行了近一步的延伸,使幼兒在活動中有了很大的提升。幼兒間的情感也有了更濃的融合。
本次活動我主要針對于中班年齡和大班年齡的幼兒。依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我們就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程度制定適合的活動,以方便幼兒的學習,從而讓幼兒樂于參與,有興趣嘗試,讓幼兒在自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辦法,解決問題。
過程與效果
活動前,我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規(guī)劃,我結(jié)合中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把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活動開始前,我做了很多精心的準備。我為活動準備了多條小路,以供活動操作時的選擇。還為幼兒準備了符合年齡特點的記錄單,方便幼兒測量后進行記錄?紤]到幼兒參與的人數(shù)和場地需要,我選擇了三樓的教室進行活動。
第一環(huán)節(jié),計劃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談話導入,和幼兒共同進行經(jīng)驗的回顧,引出對于新知識的探索。
活動開始之初,我?guī)ьI(lǐng)幼兒們共同觀看PPT,用談話導入新知。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它們是什么嗎?
教師:我們平時常用的尺子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上面都有什么呢?
教師:這些尺子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教師小結(jié):我們知道了,平時常用的尺子上面會有數(shù)字、刻度,雖然它們的形狀、長度不同,但是都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索環(huán)節(jié)。這一階段主要是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先通過幼兒對故事的傾聽和理解,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嘗試,從而初步體驗手尺測量的方法和樂趣。
出示ppt
教師:小豆子家也有一把尺子,但是這把尺子很漂亮,很神奇。它雖然沒有刻度,沒有數(shù)字,但是卻可以量出物體的長度。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聽一聽關(guān)于這把尺子的故事?
教師播放ppt,講述故事。
教師邊講述,邊向幼兒滲透用手尺測量的概念和概念。
●腳尺
教師:小豆子是怎樣用腳測量的?
教師小結(jié):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腳跟連腳尖,從頭量到尾。
教師:那后面有六條小路,請每組挑選一條喜歡的小路,從起點到終點,腳跟連腳尖量一量。并分別將量出的結(jié)果記錄在這張表格里。
教師:那當一個小朋友在測量時,另一位小朋友應(yīng)該做什么呢?
教師:好,現(xiàn)在請兩個小朋友間互相商量一下,做好取記錄工具和測量的分工。
測量活動開始。
教師觀察并指導幼兒的測量活動。
活動后,大家進行交流。
教師:請說說你測量的是哪條路,測量的結(jié)果是多少?你是怎樣進行測量。
教師:那我有了疑問,后面的小路都是一樣的長度,為什么大家測量的腳印數(shù)卻不相同呢?
教師小結(jié):哦,我們知道了,即便是測量同一條路,但是因為我們腳的大小、長短不同,所以我們測量的`結(jié)果也是不同的。
再次出示ppt,講述故事。
教師:我們通過剛才的測量知道我們的小腳是一把很神奇的尺子。那我們身體還有哪個
部分也可以作為尺子呢?
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手尺的概念和用手尺測量的基本方法。
●手尺
教師:媽媽是用什么來測量的呢?
教師:媽媽是怎樣用手來量的?
教師簡單的示范,并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嘗試,自己動手進行測量。
教師:怎樣才能讓手尺盡量不變呢?
教師梳理小結(jié):是的,我們在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張到最大,每個手尺都一樣長,這樣一個手接著一個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準確。
教師:那現(xiàn)在老師想知道你們的身高是多少,可是沒有尺子,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教師:我們怎樣量才能使量到的身高最準確呢?
共同梳理注意事項:測量時身體要站直、要按照直線量得直直的,要把手尺張到最大,首尾相接的去量。
教師:老師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請大家把量好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這張記錄單上,大果果量出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大笑臉的旁邊,小果果量出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小笑臉的旁邊。
教師:好,現(xiàn)在請兩個小朋友間互相商量一下,做好取記錄工具和測量的分工。
測量活動開始。
教師觀察并指導幼兒的測量活動。
測量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測量的結(jié)果,并小結(jié)測量的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回顧環(huán)節(jié)。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是對前面知識的延伸環(huán)節(jié)。
教師:其實,我們的手、腳都很神奇,它們不斷能吃飯、走步,還能量量物體的長、寬、高?梢哉f我們的身體就是一把靈巧、漂亮的尺子。
經(jīng)驗與反思
本節(jié)活動是一節(jié)混齡活動,旨在讓中班幼兒通過操作和合作能夠積累測量的經(jīng)驗。而大班幼兒能夠能進行測量和記錄活動,并最終感知量的相對性。整個活動的目標設(shè)定是以指南為基準,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旨在激發(fā)幼兒數(shù)學探索的興趣和測量經(jīng)驗的積累。整節(jié)活動我設(shè)置了計劃、探索、回顧三個環(huán)節(jié);顒又凶⒅貙τ變河^察能力、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鼓勵孩子合作游戲。同時,活動中我還創(chuàng)設(shè)了相應(yīng)的游戲以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幼兒們都能夠愉快的動手進行操作探索,在和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合作中積累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和情感交流。當然,在活動中我也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活動中對于課堂的整體把握,對問題的設(shè)置是否科學合理,同時也要注重對幼兒提問的積極有效的應(yīng)答。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尺子振動的頻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影響。這部分的長度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過程與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長度在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的變化情況,通過柱狀圖的分析,將尺子不同長度的振動與其聲音聯(lián)系起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勤于觀察,樂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尺子深處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變化能引起音高的變化
【教學難點】能通過柱狀圖分析出尺子不同長度的振動引起音高的變化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鋼尺、一本厚的硬皮書、活動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鋼尺,如何使鋼尺發(fā)出聲音呢?請同學上來試試。
2)如果我們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他振動時發(fā)出聲音的音高會發(fā)生變化嗎?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長短與音高的關(guān)系。
1、假設(shè)不斷地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時發(fā)出聲音的音高發(fā)生了變化,那么我們?nèi)绾蝸眚炞C這個實驗呢?以小組為單位,制定一個簡單的研究方案:
1)確定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的變化
2)實驗前先進行預測,根據(jù)鋼尺伸出桌面的變化,音高可能會發(fā)生什么變化?預測的`理由是什么?
3)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動部分長度的變化順序依次進行實驗;注意區(qū)分尺子敲擊桌面發(fā)出的聲音和尺子引起周圍空氣振動發(fā)出的聲音;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音高用高、較高、較低、低表示)及時記錄下來。)
2、教師一邊講解實驗注意事項,一邊演示分組活動:
出示記錄表格
尺子伸出左面的長度(厘米)
我想到的(預測)
我聽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變化順序
音高
振動的快慢
音高
振動的快慢
3、整理數(shù)據(jù):通過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好“我們的觀察柱狀統(tǒng)計圖”的表格,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合法出聲音的音高變化規(guī)律嗎?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三、課后延伸
音量的變化物體的振動幅度大小有關(guān),課后能設(shè)計實驗證明嗎?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8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全面正確地評價自我,營造良好的自我情緒。
【能力目標】
學會正確的認識自我,理性全面地看待自我。
【知識目標】
1、了解認識自我的途徑。
2、理解認識自我是一個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識自我的方式。
【難點】
理性全面地看待自我。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展示視頻《蝸牛與媽媽》的對話片段:小蝸牛對自己擁有又硬又重的殼非常不滿意,與蝸牛媽媽進行了對話。通過觀看視頻,并設(shè)置問題:大家想一想小蝸牛為什么會哭?
學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小蝸牛因為沒有全面地看待自己,導致了它的不開心。在生活同學們同樣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應(yīng)該如何解決?從而導入本節(jié)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認識自我途徑
1、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認識
活動一:認識自我大賽
過渡:同學們了解自己多少呢?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盡可能多的`寫出有關(guān)自己的信息,稍后請同學展示分享。
通過同學們的展示,教師進行引導總結(jié):同學們都寫了很多自己的信息。大家想一想從這些信息中可以分析出,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認識自己?
學生思考并回答,認識到可以從生理、心理還有社會方面來認識自己。
2、自我評價
過渡:剛才大家已經(jīng)了解到可以從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等方面評價自己,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評價自己呢?大家請看以下兩則材料:
材料一:我是一名女生,今年18歲了,來自邊緣山區(qū),家境貧寒,大學以前的時光都在小山溝里面度過,性格內(nèi)向,平時說話不多,來到這里上大學,我感覺自己樣樣不如別人,自己沒見過世面,知識面很窄,在同學面前什么都不懂,個頭矮小,長得又不好看,家里不如別人有錢,甚至連我以前引以為豪的學習成績在大學里也沒有了任何優(yōu)勢,我總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一等,怕身邊的同學瞧不起自己,內(nèi)心特別痛苦。
材料二:播放《我很丑,但是我很溫柔》的歌曲:每一個晚上,在夢的曠野,我是驕傲的巨人。每一個早晨在浴室鏡子前,卻發(fā)現(xiàn)自己活在剃刀邊緣。在鋼筋水泥的森林里、在呼來喚去的生涯里,計算著夢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外表冷漠內(nèi)心狂熱,那就是我。我很丑可是很溫柔,我有音樂和啤酒,一點卑微一點懦弱,可是從不退縮。
以前后四人為小組,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對比一下這兩則材料,他們是如何評價自己的?
。2)我們應(yīng)該如何評價自己?
學生代表進行回答,教師進行總結(jié):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評價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恰當?shù)淖晕以u價,能夠幫助我們接受自己,對自己抱有正確的態(tài)度,不驕傲也不自卑。而且能夠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3、他人評價
活動二:我是小記者,請問您是怎么評價我的?
過渡:有人說:“想要了解自己,最好問問別人”。他人的評價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現(xiàn)在大家做一名小記者,各自訪問三個同學,請他們說出對自己的評價。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稍后同學進行分享,并思考應(yīng)該如何對待他們的評價。
學生分享,教師總結(jié):剛才同學們通過訪問認識到了不一樣的自己,同時對自己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我們要重視他人的態(tài)度與評價,但也要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以理性的心態(tài)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xiàn)。
。ǘ┱J識自我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
活動一:童年的我與現(xiàn)在的我
過渡:大家一起回顧童年的我與現(xiàn)在的我,有什么不同?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進行總結(jié):認識自己是一個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我們不斷探索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展自己,我們就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大家一起唱《我們沒有什么不同》。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jié)作業(yè)
小結(jié):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并且隨著我們的成長會不斷的探索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展自己,我們就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業(yè):大家一起來暢想一下十年后的我們是如何,下節(jié)課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板書設(shè)計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9
一、設(shè)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應(yīng)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的探究對象”。大班數(shù)學繪本《樹葉尺子》是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你好,數(shù)學、最親切的數(shù)學概念啟蒙圖畫書”中的一本。這個繪本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圖畫顏色鮮艷,動物形象可愛,是班級中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動物們運用樹葉測量尾巴的情節(jié)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為了更好的支持幼兒自主探索學習自然物測量的方法,我借助靈活、可控的“未來教室”多媒體軟件創(chuàng)設(shè)繪本情境,探索游戲材料與多媒體的有效互動,設(shè)計了大班科學領(lǐng)域數(shù)學活動《樹葉尺子》,引導幼兒在繪本情境中感知首尾測量、標記測量等多種測量方法。
二、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喜歡參與數(shù)學活動,對測量活動有興趣。
能力目標:借助故事情境,能用常見的測量物(如樹葉)測量動物尾巴的長度。
知識目標:感知首尾測量、標記測量等多種測量方法。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探索中學習感受首尾測量、標記測量多種測量方法。
難點:測量工具只有一件時,探索學會正確做標記的方法完成測量。
四、活動準備:
1、未來教室課件、繪本資源。
2、幼兒人手測量操作材料。(動物、樹葉圖片)
3、記錄卡、筆。
五、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
1、教師講述繪本故事情境,引出問題。
師:你覺得誰的尾巴長?
小結(jié):意見不統(tǒng)一,是因為我們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師: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知道誰的尾巴最長呢?
2、教師介紹標準測量工具——尺子。
尺子是最方便、最準確的測量工具,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同尺寸的尺子。
3、講述故事情境中的測量方法,引發(fā)幼兒對用自然物測量的興趣。
師:我們來試一試熊奶奶的'方法能不能測量動物尾巴的長度,好嗎?
。ǘ┗净顒
。▋r值分析:通過多種測量方法、問題的設(shè)疑,讓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務(wù)的快樂中,迎接新的挑戰(zhàn),積累對測量的直接經(jīng)驗。)
1、為幼兒提供許多相同大小的樹葉,幼兒操作測量。
。1)幼兒分組動手操作,用“樹葉”測量動物尾巴,交流分享。
師:小朋友們4人一組,選擇一個要幫助的動物,用我們的樹葉尺子為它們測量尾巴吧。注意,今天我們測量用的樹葉是一樣大小的樹葉。量量看,小動物們的尾巴有幾個樹葉長呢?
。2)幼兒操作后分組推選代表在電子交互一體機上的記錄表格進行記錄。
師:哪些小朋友是幫助松鼠測量尾巴的?松鼠的尾巴有幾片樹葉長呢?(猴子、袋鼠、小貓)
。3)出示河貍,師幼一起鞏固多片葉子測量尾巴的方法。
師:我們忘記給河貍量尾巴了。誰能來試一試用剛才的方法為河貍量一量尾巴?教師引導幼兒在一體機上操作,總結(jié)方法。
請幼兒演示,教師小結(jié)測量方法。
測量要點:
從頭至尾、樹葉要像好朋友似的緊緊挨著、排成一條直線
2、出示一片樹葉,幼兒操作測量。
。1)出示長頸鹿,幼兒分組交流探索測量尾巴的方法。
師:還有長頸鹿沒有量尾巴呢,只剩一片樹葉了,一片樹葉能量嗎?怎么量呢?大家分組試一試,并把自己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吧。
。2)幼兒分組操作探索,并將測量結(jié)果記錄在記錄卡上。
。3)幼兒分組交流自己的測量方法。
師:當我們只有一片樹葉時,我們也要從頭量到尾。我們可以用筆做好標記,一邊量一邊數(shù)。
。4)個別幼兒運用電子交互一體機進行標記測量演示。
測量要點:
從頭至尾、首尾相連(做好標記)、一邊量一邊數(shù)。
三、結(jié)束部分(經(jīng)驗拓展)
1、教師提出問題,引發(fā)幼兒思考。
師:沒有樹葉怎么量?
2、師幼一起討論,教師講述故事結(jié)尾,小結(jié)。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自然物可以用來測量?”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在區(qū)角游戲中繼續(xù)開展游戲,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可以測量的工具,量一量自己感興趣的物品。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作為測量的工具,進一步積累測量的經(jīng)驗。
2、樂意大膽嘗試,體驗用身體測量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今天袁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繪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
看這書名你覺得是和什么有關(guān)的一個故事?
再看封面上的圖,你來猜猜會發(fā)生什么故事?
小朋友們有很多奇思妙想,真不錯!我家漂亮的尺子到底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看。
二、理解“身體尺”
1、手尺
。ㄖv故事)
媽媽是用什么尺量的?
請一個學生上臺配合,教師示范手尺的測量。
邊示范邊講解:把手張開,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間的距離稱為一拃。兩個手指之間盡量張到最大,第二拃和第一拃要連接起來。
再請一個學生嘗試量給大家看。
提問:你們認為他們測量的怎樣?為什么?
小結(jié):后面一個手和前面一個手接起來,這樣首尾相接才能量的準確。
提問:怎樣才能讓手尺盡量不變呢?
小結(jié):是的,我們在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張到最大,每一拃都一樣長,這樣一個手接著一個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準確。
活動:全體學生用手尺量椅子的高度。
提問:為什么小朋友們量到的拃數(shù)不一樣呢?
2、腳尺、步尺
(講故事)
提問:豆豆又用了身體的什么部位來量呢?
上面的10和12是什么意思?
豆豆是怎樣用腳測量的?
小結(jié):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腳跟連腳尖,從頭量到尾。
全體學生用腳印來量一量一塊地磚的長度。
用步尺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邁的步子均勻,不能故意很大或很小,正常步伐的大小。
全體學生用步子量一量教室的南墻和北墻之間的長度。
3、胳膊尺
(講故事)
用胳膊量是兩個手臂伸平,從左手的之間到右手的之間之間的距離,叫一庹。
兩個胳膊圍抱起來,叫一抱。
三、延伸探索。
小結(jié):原來用我們的手、胳膊、腳,量量長、寬、高,我們的身體就是靈巧的尺子。
我們身上有哪些尺?
【大班數(shù)學教案了解尺子】相關(guān)文章:
半截尺子作文04-06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8-20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5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6-16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8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