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同一方向觀察物體》數學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觀察物體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數學課程標準》對于本學段有具體要求,即能辨認從不同方向(前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因此本設計重點突出以下兩點:
1.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本設計先是用課件呈現教材中讓學生擺出的圖形,再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要求用4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成正視圖與課件中的圖形一樣的幾何體,引導學生對正面觀察到的形狀進行分析、思考和推想,最后通過互相合作和動手操作,經歷想象與嘗試的過程,擺出相應的幾何體,探索不同的擺法并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完整地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推理,實現知識的遷移。
知識的遷移能夠使學生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對新知的學習產生影響。在例1(1)的基礎上教學例1(2),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增加1個同樣的正方體,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仍然不變。利用學習例1(1)所獲得的經驗進行推理,自己嘗試擺一擺并互相交流,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物體與相應視圖的關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同樣的正方體若干
學生準備 同樣的正方體若干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備教學目標”“備重點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回憶舊知,揭示課題
1.師:我們以前已經學過觀察簡單的立體圖形,大家一起來觀察一下。(出示課件)你認識這個立體圖形嗎?你能畫出從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狀嗎?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
(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畫,再用語言描述)
2.導入新課。
師:我們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同學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已有的觀察物體的學習經驗,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情感、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準備。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1(1)。
(1)提出要求。
課件出示
,要求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同樣的4個小正方體,按順序不遺漏、不重復地擺出從正面觀察得到的圖形與課件中圖形相同的幾何體。
(2)實踐操作。
學生拿出學具,自己動手擺一擺,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3)展示,并全班交流。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演示一下,你把這4個小正方體擺在了什么位置?
(學生上前演示)
師:這樣擺從正面看到的形狀變了沒有?還是3個小正方形嗎?
(4)師生共同總結不同的擺法。
(5)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形狀畫在方格紙上。
(學生在方格紙上畫正視圖)
設計意圖:通過認真組織學生動手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體會能夠從同一方向觀察到相同視圖的幾何體的不同擺法,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驗。
【《從同一方向觀察物體》數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的教學教案設計10-08
觀察物體數學教學教案10-07
小學數學《觀察物體》優(yōu)秀教案10-09
第五單元數學觀察物體教案10-07
觀察物體教案10-07
《觀察物體》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教案設計10-09
觀察物體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設計10-07
小班數學《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教案設計10-07
觀察物體教學隨筆05-13
觀察物體的教學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