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教育問題開題報告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農村教育問題開題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題目: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課題的開題報告
一、 研究的背景
。ㄒ唬、時代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現(xiàn)代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了尋求更好的發(fā)展機會和發(fā)展空間,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開始大規(guī)模地轉移向城市。然而,由于受到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社會結構體制和自身經濟條件的問題,這些農村父母在進城落腳的同時,卻無法讓孩子在城市里有讀書的機會。因此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并托付給家里的老人或親戚朋友照看,最后造成了農民工父母與子女分隔在兩地的局面。由此,在農民工成為一個社會的大現(xiàn)象的同時,一個新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也應運而生了。農村留守兒童指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農村的家鄉(xiāng)并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照顧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6 ——16 歲) 。
留守兒童是近幾年來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從調查的情況看,民樂縣南豐鄉(xiāng)16個村長年在外務工人員有5600人,父親在外務工人員有3000余人,母親在外務工人員有2000余人。全鄉(xiāng)共有6——16歲兒童4560人,留守兒童3120人,占全鄉(xiāng)兒童總數(shù)的70%。學校留守兒童2200人,占留守兒童總數(shù)的71%。這些數(shù)字,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些祖國的未來引起極大的重視和關注。留守兒童作為農村的未來,其素質的高低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一代代新型農民的培育,也關
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農村可持續(xù)發(fā)展, 影響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xiàn)。近年來,中國各主要媒體都大規(guī)模地報道了留守兒童在學業(yè)、生活及性格培養(yǎng)等方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教育部專門召開了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座談會。指出: 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非常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教育部將加大研究力度,廣泛聽取專家的意見,共同努力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ǘ┐嬖诘闹饕獑栴}
從調查情況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經濟狀況,為留守兒童教育成長提供了必需的物質條件,利于留守兒童自立自強性的鍛煉。但同時,也使留守兒童教育生活面臨以下不容忽視的問題。
1、教育情況令人堪憂。據(jù)統(tǒng)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于父母隔代監(jiān)護和親友臨時監(jiān)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jiān)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jiān)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jiān)護不力,導致相當數(shù)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xiàn)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兒童。
2、性格行為令人堪憂。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的缺失、農村教育環(huán)境的不理想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滲透,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了典型的個性特征和行為缺陷。集中表現(xiàn)為:任性、自卑、郁悶、失望、敏感、孤獨、不安、膽
怯等。祖輩的溺愛,造成留守兒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執(zhí)倔強、情緒波動大、愛發(fā)脾氣等不良性格。在學校常常表現(xiàn)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和平共處。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
3、疏于照顧,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臨拐騙、打架、斗毆、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隱患。由于學校與家庭之間安全紐帶銜接不上,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兒童年幼無知,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安全事件時有發(fā)生。兒童自身防護能力弱,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如:何莊村一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由上年紀的爺爺奶奶照看,8歲上一年級時,放學回家無人接送,遭遇車禍。后又因被不法分子拐賣,到11歲才上一年級。
4、政府、社會關注不夠。留守兒童在成長期需要家庭、社會的關愛和引導。目前他們尚處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階段,缺乏對社會生活事物的準確判斷,沒有父母在身邊交流、教育和疏導,讓他們面臨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會上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調研發(fā)現(xiàn),教育、民政、團縣委、婦聯(lián)等部門雖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開展了一些關愛工作,但覆蓋面還是很小。如:學校尚未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村委會也沒設立外出務工人員花名冊,相關
部門對留守兒童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也尚未進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5、發(fā)展走向: 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的比例將越來越大,因而留守兒童問題給學校教育帶來的壓力將會不斷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zhèn)轉移的隊伍只會擴大,不會縮小。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的城鎮(zhèn)化進程必將是曲折而艱辛的,農民工及其家庭不可能在較短的時期內都能實現(xiàn)在城鎮(zhèn)的定居。所以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與孩子長期分居兩地的情形在中國社會將會長期存在。相應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是個現(xiàn)實的問題,而且在將來也將越來越成為問題。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勢在必行,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二、國內外相近課題研究情況
由于國外國情的差異,留守兒童比例較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關的課題研究基本沒有。國內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研究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但沒有對其進行系統(tǒng)研究和探討。幾年來,由于社會領域提出“關注弱勢群體”和教育領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等重要命題,于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成為科學研究中的一大熱點問題。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縣教育部門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也逐漸增多。
三、研究目標
1、課題研究、實施的主要目標是將留守兒童的這一特殊群體的問題與社會轉型期少年兒童發(fā)展中普遍存在的共
性問題區(qū)別開來,真實、全面地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學習、生活狀態(tài)。
2、進一步了解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
3、分析留守兒童長遠發(fā)展趨勢和中國社會的長遠發(fā)展趨勢,探索有效推進留守兒童教育、發(fā)展的方法和手段,為學校和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資料和學術支持。
四、研究的內容
1、民樂縣南豐鄉(xiāng)留守兒童基本情況調查研究
2、民樂縣南豐鄉(xiāng)留守兒童生存現(xiàn)狀分析。
3、民樂縣南豐鄉(xiāng)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4、民樂縣南豐鄉(xiāng)小學留守兒童個案研究。
5、民樂縣南豐鄉(xiāng)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對比研究。
6、民樂縣南豐鄉(xiāng)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搜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為課題研究提供充實可行的理論依據(jù)。
2、問卷調查法:對民樂縣南豐鄉(xiāng)的中小學進行抽樣調查,了解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3、教育實驗法:對民樂縣南豐鄉(xiāng)在校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進行比較實驗研究,以便發(fā)現(xiàn)、驗證因果規(guī)律。
4、經驗總結法:收集的資料和實驗研究結果主要運用經驗總結法,探求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農村教育問題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教育問題調研報告03-18
農村教育問題調研報告09-02
農村教育問題調研報告通用12-21
農村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范文03-19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12-16
農村小學教育問題調查報告3000字以上03-12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精)02-14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報告范文03-16
關于當代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范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