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法國餐桌禮儀起源
餐桌禮儀起源于法國梅羅文加王朝,由于受到拜占庭文化啟發(fā),而制定一系列精到的禮儀,下面請看法國餐桌禮儀起源內(nèi)容吧!
一、法國的飲食介紹
1、法國特色飲食
歐洲人認為法國菜是世界上最高級的菜,它的口感之細膩、醬料之美味、餐具擺設(shè)之華美,簡直可稱之為一種藝術(shù)。法國人對飲食藝術(shù)有極高的品味,國內(nèi)的名菜多不勝數(shù),包括鵝肝醬、海鮮、蝸牛、奶酪等等。每一道菜都有它獨特的烹調(diào)方法,必能令你垂涎三尺。法國特色飲食:法國香檳(產(chǎn)自法國香檳地區(qū))及各式紅白葡萄酒(Bordeaux 和Burgundy 是著名產(chǎn)地)、各式奶酪、白酒煨雞、紅酒煮牛肉、法式龍蝦、大蒜蝸牛及大蒜田雞腿等。另外,在法國美食中,最負盛名的便是法國的葡萄酒。法餐不但講究飯菜的口味,還非常講究配餐的酒水,正式的法餐一定要根據(jù)主菜配不同的葡萄酒,比如吃肉時喝紅葡萄酒,吃海鮮時喝白葡萄酒。也因為如此,法國的葡萄酒莊園遍布全國各地。而對于今天的法國人而言,葡萄酒所具有的價值已早就超出了單純的工業(yè)產(chǎn)品的單純范疇,取而代之的便是葡萄的種植與葡萄酒的釀造及浪漫與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文化產(chǎn)物,是法國浪漫情懷的最權(quán)威的代言人。以豐富多元的葡萄品種和整體優(yōu)越的品質(zhì)早已讓法國成為葡萄酒文化時尚的引領(lǐng)者。"瓊漿玉液與玲瓏杯盞之間彌漫出的不僅僅是酒香,更是法國的優(yōu)雅文化。"而每天喝一杯葡萄酒不僅僅是為了陶冶情操與保持健康,更重要的便是教會人們?nèi)绾斡谠陝拥纳钪斜3忠环堇寺那閼,對待生命的一種積極坦然的生活態(tài)度。
2、法國的餐飲美食
法國人一向十分關(guān)注他們吃的東西。他們比其他人更加注重一日三餐的形式化(時刻、禮儀等),而且每天在這方面比別人花的時間多。經(jīng)常聽到很多法國人說,美食是指不在家里而在著名餐館進餐,家里的飯菜雖好也吃著放心,但一般說要低一個檔次。在法國,時尚在美食中的作用極大。有關(guān)美食的書籍、指南、雜志和互聯(lián)網(wǎng)站不計其數(shù),口耳相傳也作用非淺。往往一頓美餐的談話主題,不是前夜品嘗的山珍海味,就是第二天將要享受的美味佳肴。因此,在崇尚美食的法國經(jīng)營中餐的確有它獨特的優(yōu)勢和挑戰(zhàn)。法國一般餐館的營業(yè)時間是在正午12 時至下午2時 30 分,而晚上則7 時至11時左右。其他時間則可到 Caf17炕17Brasserie 等咖啡茶座,也可到 Cr17perie 薄餅店。大部分餐館都在門口張貼了當日的菜單及價錢。而午飯時大多有 Plat du jour(今日推薦菜單),價錢較為相宜。菜單一般是按下列順序?qū)懙模赫颓暗念^道菜,通常有湯或沙拉等;魚類;肉類;蔬菜類;甜品。不必每樣都吃。當然,法餐的價格在歐洲也是最昂貴的,這是眾所周知的,除了它的菜價比較高外,還體現(xiàn)在餐單上要另付 20%的增值稅,以及 15%的服務(wù)費。若某間餐廳的食物或服務(wù)特別好,一般客人會多付 1-1.5 歐元。
二、法國餐飲禮儀起源和發(fā)展
由于社會底層老百姓每天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果腹,飲食禮儀對他們來說完全置身事外,但"吃相"卻逐步成為王公貴族體現(xiàn)自己高貴氣質(zhì)的另一種表現(xiàn)。至今,在法國人的眼中,一個人進餐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禮儀往往成為判定其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標準。
據(jù)記載,進餐禮儀起源于法國梅羅文加王朝,受拜占庭文化的啟發(fā),制定了一套細致的禮儀。到了羅馬帝國的查里曼大帝時,禮儀變得復(fù)雜而專制起來,如皇帝必須坐最高的椅子,當樂聲響起之時,王公貴族須親自將菜肴傳至皇帝手中,羅馬貴族則喜歡在三面有躺椅的躺臥餐桌用餐,上菜時仆役的雙腳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移動,將菜肴首先端給主人。到了 12 世紀,意大利文化進入法國,餐桌禮儀和菜單用語變得更為優(yōu)雅精致,教導(dǎo)禮儀的著作紛紛面世,在赴約、切割食物、喝湯、吃面包、穿著服飾等禮儀上都做了約束,這種禮儀逐步在貴族圈中盛興起來。法國人從小被教導(dǎo)用餐時雙手要放在桌上,從十七世紀中葉起,法國貴族和他們的廚師對飯菜味道和就餐方式開始進行革新。如此明確地決定要系統(tǒng)研究創(chuàng)新廚藝,這在歐洲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標新立異的烹飪藝術(shù),很快就收到了豐碩的成果。使歷史學(xué)家驚嘆的,是那些證實法國人標新立異的資料,竟然如此豐富和一致。一些菜譜可以佐證烹飪活動的重大變革,一些社會禮儀教科書,可以說明在就餐禮儀方面的深刻變化。
三、法國餐飲禮儀的內(nèi)容介紹
海明威說:"法國是不散的宴席。"法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悠久,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的飲食外交便世界聞名,在法式宴會鼎盛時期,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聞名世界的法國料理,以精致豪華的高尚品味,風(fēng)靡全球食客的胃,法國人將"吃"視為人生一大樂事,他們認為:美食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藝術(shù)。法國餐同英式美式餐飲一樣,講究的是在嚴謹?shù)纳喜晚樞蛑袑ふ遗c品位美食的浪漫特質(zhì)。置身于法國餐廳,我們追求的不是"吃飽"而是真正的在法國慢餐文化中體味法國餐的真諦。
1、就餐前社交禮儀
西方人之間,如沒有血緣關(guān)系,對男子統(tǒng)稱呼"Mr.X",對未婚女士統(tǒng)稱;"Miss.X",對已婚女士統(tǒng)稱"Mrs.X",對不清楚結(jié)婚與否的女士通稱"Ms.X"。對于初次相識的人,特別是經(jīng)人介紹剛剛認識的同事、同行、生意伙伴等,應(yīng)稱呼"Mr.Mrs.+姓",如"Mr Smith"等;只有當對方允許稱呼其名時,才可直呼"John" "Tom"等。此外,在交換彼此名片時,大多用一只手遞送自己的或接受對方的名片。 致謝是文明社會的一種禮儀規(guī)范,是對他人提供的幫助或給予的關(guān)懷的一種承認、肯定和內(nèi)心感受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形式,它對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英語文化中,不論對方是誰,只要你為對方做了點事,提供了一點幫助,如倒杯水,傳遞一枝筆,找零錢或指指路,你都必須道一聲謝。所以,在英語文化中,"謝謝"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必須經(jīng)常掛在嘴上。
此外,參加正式宴會,不要缺席和遲到,否則很不禮貌,也不要早到( 尤其是赴家宴的話可能主人還在準備菜品、梳洗打扮,尚未完畢) ,提前 3~ 5 分鐘到場最好。進餐前,如果主人要禱告,即使無宗教信仰,最好也一同低頭,以示尊重。參加宴請,要注意個人的服飾得體。不注意服飾打扮,既為人輕視,又失禮于人。
2、座次安排
去法國,宴會所舉行的餐飲形式大部分是西餐為主。西餐無論從形式到內(nèi)容上講,都與中餐有所區(qū)別。根據(jù)社交禮儀的規(guī)范,食用西餐,必須對西餐的菜序、座次、餐具以及西餐的品嘗、西餐的要求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西餐宴會席位排列主要是位次問題。除了極其盛大的宴會,一般不涉及桌次。席位排列原則有六個方面需注意:女士優(yōu)先原則,一般女主人為第一主人,在主位就座。男主人為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的位置上。右高左低原則:排列席位時,男主賓排在女主人的右側(cè),女主賓排在男主人的右側(cè),按此原貝,依次排列。中座為尊原則:三人一同就座用餐時,居中座者要高于其兩側(cè)就座之人。門面為上原則:用餐時,應(yīng)該以面對正門為上座,背對正門為下座。觀景為佳:在一些高檔餐廳用餐時,在其室外往往有優(yōu)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觀賞。靠墻為好:如果男女同去進餐,為了防止過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擾,那么靠墻的位置應(yīng)該請女士就座,男士坐在女士對面。
此外,西餐的席位一般都用長桌或方桌,因此,席位的排列方法主要分長桌或方桌兩種。(1)長桌的席位排列。有兩種方法:一,男女主人分別在長桌兩側(cè)的中央相對而坐,餐桌的兩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二,男女主人分別坐在長桌的兩端。(2)方桌的席位排列其排列方法是:就座于方形餐桌四面的人數(shù)應(yīng)相等。
3、餐具的擺放和使用
。1)餐巾的使用
落座后,應(yīng)待主人打開餐巾后其余賓客再將餐巾平鋪在腿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殘渣掉在衣服上和擦嘴之用。為了衛(wèi)生,西餐餐巾的折放通常很簡單,打開后幾乎無折痕,不像國內(nèi)習(xí)慣將餐巾折成很復(fù)雜的花鳥型等,打開后皺皺巴巴不太美觀,人們也不愿意拿來擦嘴。此外,餐巾在西餐中還可有"占位"之用,如果就餐還未結(jié)束中途離開,可將餐巾放在椅子上表示還要回來,如果將餐巾放在餐桌上則表示進餐結(jié)束,宴會中主人將餐巾放在桌子上則表示宴會結(jié)束。
(2)刀叉的使用
談到吃西餐,很多人常常會被各式各樣的刀叉羹匙弄得不知所措,其實刀叉的雛形在 15 世紀前后才出現(xiàn),那時歐洲人為了改進進餐的姿勢,開始使用雙尖的叉子,這樣切割后的肉塊用叉子送入口中就比用手抓食顯得優(yōu)雅許多。到了 17 世紀末期,在英國上流社會開始使用三尖的叉子,而目前普遍使用的四尖叉子直到 18 世紀才開始使用。隨著皇室貴族及上流社會交往規(guī)格的提升,西餐菜肴的品種數(shù)量也逐步增多,高檔宴會的菜肴通常包含頭盤、冷菜( 沙拉類、肉批類、膠凍類等組成) 、湯( 大致可分為清湯、茸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五類) 、主菜( 一般由海鮮、禽類和家畜或野味等三道菜組成) 、甜點( 冷、熱各一道) 、水果、咖啡或茶等,配合各類菜肴使用的刀叉餐具也日益講究并完善起來。英國人唐納德在《現(xiàn)代西方禮儀》中說:"我們的祖先似乎為每一種特殊情況都發(fā)明了一種匙具或叉具,從叉取泡菜到舀取火雞肚里的填餡,樣樣餐具一應(yīng)俱全"。
其實刀叉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即掌握一個原則--由外向里使用,先用擺在最外面的刀叉,吃完一道菜收走一副刀叉,接著使用下一副刀叉,喝湯時只用湯匙即可。西式宴會的擺臺通常如下圖所示:
3、菜肴的食用
。1)宴會套餐
一般上菜時首先上頭盤,頭盤是餐廳的開胃特色菜,有冷有熱,這時根據(jù)菜品的特點可單獨配上一套餐具,如法式17蝸牛配蝸牛夾和蝸牛叉,吃完頭盤后,餐盤和餐具一起撤走; 上冷菜時,使用最右邊的冷餐刀和最左邊的冷餐叉; 喝湯時,僅配湯匙,湯匙由里向外舀湯,然后將湯匙整個放入口中喝完后拿出,如湯的溫度較高,可稍等溫度降低些或舀一勺在嘴邊輕輕吹涼,不可用嘴去吸,尤其不要吸出聲音,中途若要休息,可將湯匙搭在盤邊,若將湯匙整個放在盤中則表示用菜完畢,如盛器為湯碗,不要將湯匙放入湯碗中而應(yīng)擱在墊盤上,當湯剩下一點不便舀取時,可拿面包將湯蘸著食用。宴會主菜一般由三道菜組成,第一道菜為海鮮類菜肴( 多為魚類菜肴) ,此時配魚刀和魚叉食用,同時配喝白葡萄酒,由于魚肉肉質(zhì)細嫩,魚刀通常沒有鋒利的刀刃,且?guī)в幸欢◤澏龋阌趯⒁姿榈聂~肉"鏟起"食用; 第二道主菜一般為禽類菜肴,配主餐刀和主餐叉食用,也配喝白葡萄酒,食用完畢后,將餐具及酒杯一同撤走,重配干凈的主餐刀叉吃第三道主菜( 如菜單安排第二道主菜為紅色肉類,則配喝紅葡萄酒,此時第一道主菜食用完畢后就將白葡萄酒杯撤走) ; 第三道主菜通常為家畜類菜肴,以牛羊肉為主,也有配野味類菜肴如鹿肉、兔肉等,配紅葡萄酒,吃完后紅酒杯同餐具一起撤走; 在宴會高潮部分時,全體賓客共舉香檳杯慶賀,喝完后香檳杯也隨即撤走。宴會的最后一道菜為甜點,有冷熱之分,但有些宴會冷熱甜點各準備一份,熱甜點常見的有法式橙汁燴煎餅、火焰香蕉、香梨燴西梅等,一般配合刀叉食用,冷甜點以冰激凌、布丁、慕斯最為常見,通常用甜點匙食用,食用完畢餐具撤走,再撤走墊盤、水杯、黃油碟、面包碟和黃油刀,最后再根據(jù)客人需要上咖啡或茶( 水杯在進餐過程中始終不撤) 。
。2)普通套餐
普通西式套餐的菜肴由冷菜、湯、熱菜及甜點四道菜組成,所配的餐具數(shù)量也較少,一般只配一副刀叉、一個酒杯和一個水杯,使用原則與宴會套餐相似,需要注意的是吃完一道菜后可讓服務(wù)人員更換一副刀叉,不要用餐巾擦拭刀叉后再吃下一道菜,因為在歐洲有些國家的風(fēng)俗習(xí)慣認為在客人面前用餐巾擦刀叉是一種挑釁的行為。西餐在烹調(diào)及進餐時有句俗語為"紅配紅、白配白",意思是在烹調(diào)加工菜品時,紅色的肉類( 牛肉、羊肉、鹿肉等) 可加紅葡萄酒進行調(diào)味烹制,白色的肉類( 魚肉、海鮮、雞肉等) 可加白葡萄酒進行調(diào)味烹制,類似中式烹飪中加料酒的作用,這些菜品在食用時也往往按其顏色分類配以相應(yīng)的酒進行飲用,切不可混淆。
4、細節(jié)要求
此外,西餐禮儀中還有一些細節(jié)要求如下:
第一,使用餐刀和餐叉時,上臂靠在桌邊,肘部稍靠近肋骨部位。不要向外橫分,這樣既不好看也容易撞到身邊的客人,兩只手腕適當用力配合著切割食物,不要互相撞擊或與盤子摩擦發(fā)出聲響。切割牛扒、羊排、豬扒等大塊肉類時,用餐叉叉在肉塊左部適當?shù)奈恢,切割成合適的大小后直接將肉送入嘴中。不要從右邊切下一塊后將叉子抽出,再將肉塊叉住后送入嘴中,更不要將肉扒先用刀分割成若干小塊,放下餐刀,用餐叉一塊塊叉起來吃。
第二,吃菜時遇到有骨頭、刺或核時,能用刀叉去掉的盡量使用刀叉,若吃到嘴里要吐出來,則用刀叉或手接住放在盤邊,不要吐在桌子或地上。吃整條魚時,吃完上半面,用刀叉將魚骨去掉放在盤邊,再吃下半面,不要將魚翻面來吃。
第三,吃飯途中若要離開或休息片刻,要將刀叉成八字形搭在盤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還要繼續(xù)用餐,用餐完畢,將刀叉平行擺放在餐盤正中,表示用餐完畢。
第四,要擦嘴的時候,先將刀叉放下,兩手拿起餐巾擦嘴,不要一手拿刀叉,一手拿起餐巾擦嘴,嘴里有食物時不要說話。喝酒時,也要將刀叉放下,不要左手拿叉子、右手拿酒杯喝酒,祝酒干杯時,即使不會喝酒,也要將杯口放在嘴上碰一下,以示敬意,不要勸酒,若他人酒杯中的酒沒有喝完,不要主動去幫忙添加。吃飯時不要在餐桌上化妝、抓頭、剔牙、擤鼻涕,更不要打嗝,西方人最忌諱打嗝,如果忍不住打了,應(yīng)立即道歉。
最后,我們也應(yīng)注意包括法國在內(nèi)的西方國家,在宴會和餐飲時所形成的兩大原則:慢和靜。一方面,法國餐所追求的不是我們中國餐飲中的"八大菜系"式的五彩繽紛,挑戰(zhàn)味蕾的極限,而是追求在循序漸進的"慢"節(jié)奏中達到人與美食的完美統(tǒng)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頓法國餐都不會少于兩個小時。與美國傳來的漢堡包快餐文化針鋒相對的法國的慢餐文化是更注重養(yǎng)生與健康的。因為對于"吃飯秀氣"的法國人而言,吃是享受生活而不是應(yīng)付身體需求,是在飲食中尋求健康而不是消耗身體。法國餐所講求的便是在安靜、平和的餐飲中追求的最佳的營養(yǎng)均衡。另一方面,在餐飲氛圍方面,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都喜歡熱鬧,很多人圍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大家在一起營造一種熱鬧溫暖的用餐氛圍。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會上,中國人在餐桌上并沒有什么很特別的禮儀。而西方人包括法國人在用餐時,都喜歡幽雅、安靜的環(huán)境,他們認為在餐桌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禮儀,不可以失去禮節(jié),比如在進餐時不能發(fā)出很難聽的聲音。但也不要光顧著吃,注意與身邊的人適當交談,但說話聲音要低,盡量不與遠處的人大聲交談,更不能像平時吃飯那樣侃侃而談,大聲喧嘩。
法國餐桌禮儀七忌
答應(yīng)對方的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15分鐘便會給對方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
在點菜時自己應(yīng)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yīng)為你推薦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明確的表示,如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是但(隨便也罷)”的人只會為同臺客人添加麻煩。用餐要注意的細節(jié)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不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的話已算合格。以下是具體介紹: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則是由外至內(nèi),完成
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類時(如牛扒)應(yīng)從角落開始切,吃完一塊再切下一塊。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將它移到碟邊。
3、如嘴里有東西要吐出來,應(yīng)將叉子遞到嘴邊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邊沿。整個過程要盡量不要引別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類或飯一類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將豆類或飯輕撥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調(diào)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要站起來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tài)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yīng)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yīng)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將刀叉四邊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擴展:
法國餐桌禮儀
1、在餐廳的就餐禮儀
(1)座位預(yù)定:座位一定要提前預(yù)定,說明人數(shù),時間,還有位置要求(吸煙或非吸煙區(qū))。
(2)入座:入座通常由侍者帶領(lǐng),侍者更會為女士拉椅子。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椅子左側(cè)入座。
(3)開胃酒:侍者在遞上餐牌前,都會先問你要不要來杯開胃酒。
。4)點菜:法國菜的菜單很簡單,點菜的順序是:頭道菜一般是涼菜或湯,盡管菜單上有多個品種的“頭道菜”供你選擇,但只能選擇一種。在上菜之前會有一道面包上來,吃完以后服務(wù)員幫你撤掉盤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湯或者涼菜。第3道菜是一頓飯中的正菜,這是法式菜中最為發(fā)揮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細膩、考究,令食客難忘。
。5)點酒:點菜后,不妨來杯餐廳招牌酒(House Wine)。
。6)餐后甜品:在上甜品前一般會上一道芝士(伴著提子或紅酒吃)。一般是吃完甜品后才飲咖啡,而不會邊吃邊飲咖啡。
2、參加家庭聚會的禮儀
當你被邀請到同事或朋友家里參加正式聚會時,整個聚會就是劇場,而你是那個演員。
。1)當?shù)竭_宴會地點時,主人會引導(dǎo)你到特定的地方坐下,不要到處游蕩,有很多房間是客人不應(yīng)該進入的。
。2)在用餐過程中離開宴席是不怎么禮貌的行為,所以最好開宴前去洗手間。
(3)當主人引導(dǎo)你(和其他客人)到另一個房間(一般是餐廳)時,年長者應(yīng)先進門,男士要禮讓女士。
(4)在餐廳不要立即就座,席次一般是事先安排好的,找到自己的席次卡或等待主人的引導(dǎo)才能入座。
。5)一般來說,餐前開胃菜(開胃菜不會很多,因為主菜才是重點)、主菜和餐后甜品有以下幾道:
面包:餐宴全程供應(yīng),可用手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用刀叉。
沙拉:通常配礦泉水,因為沙拉里面有醋,不適合搭配葡萄酒。
魚:可搭配白葡萄酒或香檳。
肉:可搭配紅酒。
奶酪:可搭配紅葡萄酒。圓形的奶酪應(yīng)該用刀從中間切開,在切成小塊扇狀享用;方形或錐形的奶酪應(yīng)從邊沿開始切。
甜點:一般搭配甜白葡萄酒。
咖啡:在甜點之后供應(yīng)。
巧克力:餐后提供。
。6)當主人說“Bon appetit!”(“請慢慢吃”之意)時,宴會正式開始,可以開吃了。
3、不同菜品的品嘗方式
。1)前菜、沙拉的享用方式沙拉里萵苣類的菜,要重復(fù)折疊幾次,折出一定的厚度之后用刀切成適當?shù)拇笮。因為像萵苣這樣厚度不足,且面積過大的葉菜,很難直接用叉刺起來。大片的萵苣則可以用刀切開,然后用刀把葉子重復(fù)折疊,積累厚度之后就能用叉子輕松享用了。
。2)湯的飲用方式喝湯時是湯勺從外向里舀起,湯快要喝完時,需要將碗側(cè)放,要將靠外的一側(cè)微微抬起。注意不要從湯勺把湯吸進去,要把湯勺放到嘴里然后把湯吃進去。不過,如果湯是用小咖啡杯那樣的帶手把的容器裝著的話,可以直接拿到嘴邊飲用。小的湯勺是用在有湯料的時候?qū)⑵湟ㄆ饋沓缘摹?/p>
。3)海鮮的享用方式隨著烹飪技術(shù)的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看到帶骨頭的整條魚的料理了,不過如果真有這樣的情況的話,記得不要將魚身翻轉(zhuǎn),要首先吃朝上的半邊,然后用刀叉將骨頭剔出,放在盤子的外側(cè),再吃剩下的部分。遇到連殼的蝦或者蟹的時候,如果桌子上放有洗指缽,就代表“用手剝殼也沒問題”。手指弄臟了的話,就在洗指缽里輕輕洗一下,然后用餐巾擦干水分。
。4)肉類的享用方式先把肉用刀切成一塊塊一口的大小,然后將叉換到右手來吃肉,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太妥當?shù)。最好是吃一塊就切一塊,然后趁熱盡快享用。有時候,伴碟的豆類會滾來滾去,用叉子舀的時候很難穩(wěn)在上面。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可以用叉子的背面輕輕按壓一下豆子,壓出扁平面之后再舀起就不會到處滾了。
4、其他
。1)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展開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cè)往內(nèi)側(cè)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zhí)刀將其切成小塊,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yīng)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xù)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并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yīng)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zhí)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需要傳菜時,把盤子遞給你左邊的客人。
。4)為表尊重,盤子里的菜應(yīng)該吃完,但吃完后要求再添一份是不合時宜的。不過,當杯子里的飲料少于一半時,可以再加滿。
【法國餐桌禮儀起源】相關(guān)文章:
法國餐桌禮儀03-08
法國的餐桌禮儀09-30
英國餐桌禮儀的起源11-09
法國餐桌禮儀英文09-27
法國貴族的餐桌禮儀08-03
法國的餐桌禮儀文化08-16
歐洲法國餐桌禮儀11-21
法國西餐餐桌禮儀11-24
法國餐桌禮儀15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