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隨筆集合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的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隨筆1
五月,蛐蛐在夜里開始有一聲沒一聲地叫起來了,蛙也不時在水田里咕呱起來,夜來香濃郁的香味時有時無地散發(fā)在空氣中,……,夜,變得燥動,心也開始浮躁。靜靜地坐在陽臺上,泡一杯香茶,不時瞇著眼呡上一小口,茶香四溢,沁人心脾,在半夢與半醒之間,忽然察覺夏已悄然而至,可這當夏與迷蒙中童年的夏似乎有太多的不同……
大山的五月沒有蟲叫蛙鳴……夜,很靜謐,只有偶爾的幾聲鳥啼才讓人感覺到孤寂的生息。就是這生息在一夜的啼叫后,叫醒了大山里的杜鵑,杜鵑花是在我生日到來的時候競相開放的,滿山遍野,一開就是一個月,這時候,山里似乎已然沒有別的景致。翻開少時的照片,大凡都是在杜鵑花叢中留下的,無論男女。杜鵑花的盛開,感染冰封了一個冬春的小河,冰雪在夏日陽光下漸漸消融,河水又如往昔嘩嘩的歡騰起來。
舌尖上的快樂是伴隨著杜鵑花盛開時來臨的……
野山桃是最先掉入口中的美味。桃不大,面外滿是絨毛,剛摘下來的桃是不能吃的,得放在鋸木粉里擱幾天,熟透了的桃不時會從樹上落下來,輕輕一捏,軟軟的,撕開帶絨毛的皮,桃肉有些銹色就是上好的美味。入口即化,帶一絲酸一絲甜,也帶一絲山里孩子的孤獨和寂寞,更帶一絲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
幾天后野山桃便消失了,山里恢復了寂靜。而小河里的快樂才拉開序幕,撬開小河邊的草坪,可以抓到肥美的泥鰍,用箭竹做的'釣魚桿可以釣到鮮美的冷水魚和細甲魚,用細繩栓上魚鉤,欄河放一晚上“懶釣”,就可以釣到好多“石巴子”。這些舌尖上的美味就是我童年的生活,簡單而快樂。
用箭竹做的釣魚桿很粗糙。父親是做釣魚桿的好手,每年都要做些魚桿。杜鵑花開的時候,父親就會叫上弟兄幾個帶著柴刀,在山上尋得一片上好的箭竹林,選上幾根又直又長的箭竹,從根砍下,用鋒利的刀把竹節(jié)上的芽和枝剃掉,竹桿變得光滑,點上油燈,把彎處放在火上來回烤,邊烤邊修直,都烤直后,把竹放在平直的木板上壓上幾塊木板,來年就可以做釣魚桿了。父親總是從頭年壓好的發(fā)黃的竹桿中選上幾根來做新魚桿,每年第一次下河釣魚都要用新的魚桿,他說這是圖個好彩頭。選好竹桿,在竹尖栓好線,比對著竹桿的長短放線,那時釣魚的線和鉤都是托運木材的司機從成都帶回來的,相對拮據的生活買上這些線和鉤更顯得彌足珍貴。比著竹桿的長度多放幾寸線就好,放好線,穿上墜子,墜子也是父親自己做的,那時的牙膏皮是錫制的,拿一個鐵皮罐頭盒放在火上加熱,再把牙膏皮放在鐵盒里,隨著溫度增加,牙膏皮慢慢融化,這時候,父親會放上一堆沙,用紙做上一個圓堆插在沙堆里,正中插上一顆大頭針,等牙膏皮全部融化后,把錫水倒在沙堆上的圓堆紙里,冷卻后取出來,拔掉大頭針,一個墜子就做成了。在墜子下面用一尺來長的線綁上兩個魚鉤,取上兩節(jié)白色膠布,一節(jié)粘在魚線適當的位置做浮漂,一節(jié)粘在竹桿尾部用來壓魚線,魚桿就做成了。
到周末,選上一個好天氣,約上幾個小伙伴就可以下河釣魚了。
父親是不放心我們去釣魚的,老是會把釣魚桿藏起來。這也難不到我,因為那時的我,除了天上沒有腳印之外,可以翻墻爬樹上房頂。我知道父親會把魚桿藏在閣樓上,趁父親上班的時候爬到閣樓上把魚桿偷下來。
釣魚的好天氣不過就是選擇一個晴天而已。沒有風,沒有雨,湛藍的天空下,只有好心情。沿著小河尋找地勢平坦的洄水沱,把魚鉤掛上蚯蚓或者在小溪里的大石頭下翻找出來的水爬蟲就可以做誘餌了。把釣魚線拋到水中,順著河水慢慢往下游流動,由于墜子重,魚鉤也緩慢往下游流動,這時候往往就會有魚上鉤。常常有時候兩個魚鉤都能釣到魚,小河里釣到的是冷水魚,在大河里才有機會釣到細甲魚。因為河水冰冷,冷水魚生長緩慢,魚很小,最大的也不過兩三寸長一兩左右。冷水魚很漂亮,烏黑的背脊雪白的肚皮修長的身體,全身沒有鱗甲,我們也叫它白魚。而細甲魚要大一些,我釣到過最大的細甲魚約莫有半斤重,因為魚有鱗甲,鱗甲很細很細,所以叫細甲魚。釣到魚的時候,手上會有絲絲抖動,輕輕拉出水面,雪白的肚皮在空中翻騰著,煞是興奮。取下來,放在父親用細沙布做的魚袋子里。
在一個洄水沱釣上十來條魚然后換個地方再釣。冷水魚群游在水里的,一般十余條一群。沿河走上幾公里,換上幾十個地方,就可以有不少的收獲。因為魚鉤常常會被卡在河底的石縫里,舍不得弄斷線,舍不得弄掉魚鉤,于是下河去用手摸取被卡住的魚鉤,全身會被河水濕透,太陽斜照著,也不覺得冷。當抬頭看見炊煙在山間里冉冉飄起,也就差不多是裝滿一袋魚回家的時候了。
回到家母親照例又會笑著罵我,父親又會告誡我不許去河邊釣魚了,我嗯著答應,不過一夜過去就忘記了。
釣回家的魚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舌尖上的美味了……
一大盆魚有百十來條,用小刀或剪子把魚肚剖開,因為沒有鱗甲,所以只需取腮去內臟,清水一洗,就可以下鍋了。父親會從壇子里抓幾塊泡菜,洗洗切細,洗上一塊老姜拍碎,剝上幾瓣蒜頭。先在鍋里放上一點豬油,然后把佐料炒香,加上一大鍋山泉水,用柴火熬湯,出了香味,把洗凈的魚倒進鍋里,再用細火熬上十來分鐘起鍋,魚湯里加上自家地里的蔥花味道就鮮美了,魚肉很細嫩,而魚湯最美最爽口。我還喜歡在魚湯里加上幾片藿香葉,雪白的魚湯散發(fā)著蔥和藿香的香味,從童年飄到現(xiàn)在。
而今,我家陽臺上也種了幾顆藿香,每每做魚的時候,我還是喜歡在里面加上幾片藿香葉,只不過有藿香的味,卻沒有童年的香了……種上的藿香其意義已不在于給魚湯調味,而是對快樂的童年的祭奠……。
那時候,生活雖然拮據,雖然總挨父母罵,但卻很快樂;現(xiàn)在衣食無憂,沒有父母嘮叨,可心里總覺得少了許多。遠在異鄉(xiāng),很想念父母,卻因工作的忙碌而很少關心父母,童年的魚香還不時在心里縈繞,父母瘦弱的背影卻時常在眼前忽現(xiàn),時間都去哪兒了?……
夏,在雷雨中開始了,我對童年的回憶還悠長悠長……
轉眼,大山里的秋天就要來到,父親會把魚桿收藏好,來年再用。
立過秋,山里的樹葉眨眼就發(fā)黃,掉落。我的快樂又會回到山里,回到深山老林里。
第一場秋雨一過,父親就會帶著哥幾個到深山老林里揀松茸……,我想,我應該把這段故事留在秋天,作為對快樂童年的秋的祭奠吧!
童年的隨筆2
“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每當幼兒園的走廊、操場、活動室想起木頭人的兒歌時,你看到的是孩子們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全身心的都投入到這個游戲中,這個一游戲就像對孩子們施了魔法一樣,孩子能做上千遍萬遍也不厭倦。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念完兒歌后,必須像木頭人一樣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即使是再調皮的孩子,為了體驗這個游戲的樂趣,他們也要控制自己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無形中提高了自控能力較弱的幼兒,這個游戲還有一個趣味的多變性,說完兒歌后可自己創(chuàng)編一個動作保持不變,這對孩子們來說具有挑戰(zhàn)性,要讓自己和別人的動作不一樣,想方設法的進行創(chuàng)編,無形中提高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幼兒的天性,前蘇聯(lián)的阿爾金稱“游戲為兒童的心理維生素”。游戲蘊含著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孩子們都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我們的游戲越豐富,孩子的個性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所以我們就一起用更多更豐富的游戲來陪伴孩子們的成長吧。
童年的隨筆3
那是一個嬌小的身影,一頭長長的頭發(fā)因為不順溜而顯得很毛糙,她怯懦而膽小,最初的她總是搬著椅子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當老師詢問她怎了的時候,她總是低著頭說:“我不知道我的位置在哪里!碑斃蠋煷蠛爸罢l還沒有梳頭”的時候,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著面包淡定的聽而不聞,老師必須走到她面前她才微微的起身。當她吃不完飯的時候,她也不會主動舉手說我吃不完了,而是會自己坐在椅子上掉眼淚,等到老師走到她面前詢問過后,她才會輕輕地說一句“我不想吃了”每次集體教學活動中沒有見過她舉手回答問題,老師主動叫她回答問題的時候,她也總是顯得唯唯諾諾,她就是中一班的瑤瑤。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專門用了一次放學的時間跟瑤瑤的家長溝通了孩子的情況,瑤瑤的奶奶一臉無奈的說“這孩子就是膽小”,那是我第一次那么認真的看著瑤瑤,我輕聲對她說:“寶貝,你要大膽一些,你的膽怯讓奶奶和老師都很著急,老師很愿意跟你聊一聊,也請你以后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要也跟老師談一談好嗎?”她認真的點點頭,在我們達成家園合作計劃后,我開始發(fā)現(xiàn)瑤瑤細微的變化,在做操的時候她會提醒沒有站好的小朋友,在她需要某些物品的時候也能積極跟老師溝通,有一次在我們的班級活動中,當我問她你畫的是什么的時候,她也沒有像往常那樣沉默,而是堅定的說我畫的是星空的`花海,那一刻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在日常的集體教學中,也能看到她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場景,唯一不足的是她還很少能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但我相信瑤瑤已經慢慢走上了自信的道路,期待她有更大的進步和更優(yōu)秀的表現(xiàn),也期待她能用自信點亮幸福的童年!
童年的隨筆4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我們那一代孩子們的家庭條件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不存在比什么不比什么,我在無憂無慮之中度過了我的童年。
都說童年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想確實是這樣的,我的父母是那種與世無爭的人,所以我們也在這種氛圍之中長大著,我和哥哥也不會去特意地和別人爭些什么比些什么,我們都是有的吃,有的穿就好了。我們那個村子不大,村子里邊的孩子們全都是非常熟識的,我們會一起玩一起去上學去。在我的映象之中,我是比較喜歡和那些大一點兒姐姐們玩的,我會跟著她們走前走后,如她們的小跟屁似的。她們會很好的照顧著我,讓我家的大人放心我和她們在一起玩,那時到處可見我們的身影,不論是在農田里邊還是在小溝里邊,還是在水井邊,我們一直都在,那時的村子可是屬于我們的天下,我們會去田間地頭摘著那些美麗的野花,我們會到小溝里邊捉魚,我們會到水井邊洗著我們的衣服或菜,我們也會到地上找自己喜歡吃的菜……真的那時候真的太美好了,我們孩子們之間有著說不完的話,有著笑不完的笑,有著尋不完的樂趣。
那時的孩子們比較純樸,記得我讀書的時候全班大部分的同學穿的都是補巴的衣褲,那時誰也不會笑誰的,我們的臉上露出的是那最純潔的笑。我們會打著老式的黑傘一起去上學,我們會到伙伴們的家里竄門子,我們會一起相約去收割后的稻田中用稻草編成繩子,把它拴在家門前的桉樹上,在那繩子上安個凳子在上邊蕩秋千,我們會在月華如水的夜里邊在外瘋鬧著,久久都不回家,我們也會在油菜叢中玩著逗咸菜,把自家的咸菜都拿一點兒出來,用菜葉子包著,一樣樣的.擺好,你吃我的,我吃你的,比比誰家的好吃,誰的母親的手藝好。我們還會一起到農田中去幫大人干活,今天你干了什么了,明天又要干什么,我們還會一起相約到街上買點兒東西,那時的我們真的好能省,知道大人們掙錢不易,我們通常買的只是學習用品,真的很少買吃的。我們會在一起畫畫,畫好了以后標上自己的名字說好了放在哪一家,以后我們長大了再拿出來看,現(xiàn)在我的家里邊還有這些幼稚的畫,上邊歪歪斜斜地寫著各人的名字,這些東西對于我來說太寶貴了,畫還在,可是伙伴們呢,長大了以后我們就各奔東西了,想見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也許到了我們撞在一起的時候,只是叫一聲對方的名字就各忙各的了。
好懷念兒時的時光,好懷念童年的伙伴們,在此時也只有的是祝愿各自安好。
童年的隨筆5
童年是夏日的守候,童年是簡單的快樂,童年是停留在時光里棲息的蝴蝶……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童年似乎有點遙遠,因為童年已經停留在記憶里十幾年了?墒怯钟X得很近,因為一起陪我度過童年的弟弟妹妹一直在身邊。在我出生的那一年,爸爸就來蘇州打工,所以童年就是和媽媽弟弟妹妹一起度過。那個時候媽媽在家種地、養(yǎng)豬還有帶我們三個孩子上學。每逢夏天,在忙活好自家田里的農活后,一向好強的媽媽總是還會和莊上的幾位嬸嬸們一起去我們隔壁村栽水稻掙錢,每次都是起早貪黑的。傍晚放學后,我?guī)е艿苊妹靡黄鹣丛、洗衣服、做飯。每當夜幕慢慢降臨,我們三就把大門從里面鎖好,安安靜靜的趴在窗臺上期盼著媽媽的身影。月亮姐姐出來了,皎潔的月光灑向窗臺上,灑在我們的臉上。我們眨巴著惺忪的雙眼看著彼此。弟弟似乎快要睡著了。妹妹就用手去捏他那肥嘟嘟的臉蛋。還一臉正經道:“弟弟,不許睡!我們說好要一起等媽媽回家的!本驮谶@時,遠遠的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媽媽回來啦!是媽媽……”弟弟喜出望外的喊道,似乎頓時困意全無。妹妹忙著去幫媽媽開門了,只見媽媽白色襯衫上布滿了或深或淺的泥點。草帽的帽檐已經沒有早上那么的精神了,蜷縮在門后安靜的伴著蟬鳴入睡。
童年是簡單的快樂,每天晚上放學,我就和弟弟妹妹一路狂跑到家里,大概也只需要五分鐘的時間;氐郊液髬寢尵桶严春玫奶易右蝗朔忠粋,狼吞虎咽的吃完后就被媽媽催著去寫作業(yè)。一人端出來一張椅子和一個小板凳,坐成一排寫家庭作業(yè),像是一個小課堂。作業(yè)寫好之后,急急忙忙的把課本和文具揣到書包里。便去擁抱盛夏的熱情。那片火燒云籠罩了西邊的天際,似一幅絢麗繽紛的水彩畫。最初是一片鵝黃色打底,一層淡淡的橙紅;橙紅中加一條淡藍色的彩帶;彩帶的一端滿滿的展開,一面寬大的血色絲巾,漸行漸遠一直扯到天邊……遠處是一片綠油油的麥田,微風吹過,像是起伏的群山連綿不絕。工作了一天的蝴蝶疲倦了,棲息在麥穗上打著瞌睡。再仔細地一聽,青蛙在池塘里縱情地歌唱,小蟲兒在玉米地呼喚伙伴,蚯蚓鉆在地底下說悄悄話。還有那草叢中的.蛐蛐,像是在唱歌,又像是在彈琴。歌聲啊陣陣,琴聲啊悠悠,莫不是媽媽在把它呼喚。正當享受這如詩如畫的傍晚時,遠處傳來媽媽的呼喊聲,像是在吆喝著一群小豬回家似的。那樣的時光是多么的靜謐,就像那傍晚小心翼翼停留在麥穗上休息的蝴蝶;那時的世界真的好小,小到我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那么幾個地方:家后的學校、集市、外婆家、奶奶家;那時的生活是多么的簡單,每天伴著太陽上學放學,寫家庭作業(yè)、吃飯、睡覺。
我曾經一直以為會以這樣方式無憂無慮的長大,可是后來隨著我們三個孩子漸漸的長大。媽媽對我們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媽媽決定將我們送到鎮(zhèn)上的中心小學讀書。那時我正好讀五年級。也是在那一年,面對三個孩子的學費壓力及日常開銷入不敷出,媽媽決定離開我們到爸爸那邊一起打工。從那以后便似乎告別了童年。記得媽媽那天要走的時候,我哭的像個淚人,那時候覺得那是讓我最難過的事了,沒有之一。那種難過勝于考試沒有得到獎狀的沮喪,勝于沒有得到蝴蝶結連衣裙的失落。但是生活就是教會我們要堅強。在后來無數個孤獨的夜里,我躺在宿舍的床上,伴著蟬鳴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想起過去盛夏的點點滴滴。那綠油油的麥田、池塘里歌唱的青蛙、麥穗上棲息的蝴蝶……白駒過隙間,我告別了小學時光、初中生活、高中生涯。高考前夕,我的熱情像是一團火,對學習熱情的熄滅和對遠方向往的熱情。在結束緊張的高考之后,我像是從籠子里面囚禁太久剛被放出來的小鳥,一心想飛到自己的天空自由翱翔。后來自然而然的選擇留在父母的這座城市上了大學。
如今,我們三個孩子都長大成人了。而父母卻在一天天的變老,生活的風風雨雨讓爸爸不再高大挺拔,繁瑣的柴米油鹽讓媽媽不再那么亭亭玉立。記得有一天,我不假思索的和媽媽聊天說道,自己要是可以不長大多好啊!可是媽媽卻語重心長的說到:“那怎么行啊,等我老了誰來照顧你的呢?”我感覺到淚珠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轉,我急忙背過媽媽。跑到房間,像犯了錯的孩子。我想我確實錯了,我應該趕快長大,來照顧爸爸媽媽。而不是做一個永遠依靠父母的長不大的孩子。
童年像天上的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從此布滿在人生的天空上,每當仰望天空時,讓人充滿懷戀與向往。
童年的隨筆6
又是星星的夏夜,深紫色和黑色混合的天空中,幾點金黃的水晶顯得格外耀眼。看著這樣毫無雜質的夜空,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的我,很幼稚,也很天真。
悶熱的夏天,只有在晚上才能稍稍透口氣。家里的.大人搬出躺椅放在陽臺上坐,手中輕輕搖著蒲扇。我無聊的趴在凳子上,轉身望見一顆顆的小星星鑲嵌在夜空中。它們是如此可愛,猶如初生嬰兒的眼睛,又好似秋天成熟的果子。一個個在夜的枝頭招搖著,炫耀似的發(fā)出微微的光亮。我還小,自然總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我向著天上閃爍著的星星伸出手,奮力地跳,可就是夠不到它們,我無賴似的坐在地上。哥哥看見我這樣,就小步跑到水池邊,用盆子接了一些水,然后端到我面前,輕聲哄我:看,我把星星給你摘來了。我聽他這么說,一看,果然,星星調皮地在水中嬉戲。為了不讓它們溜走,我又找了一個大盆子蓋著它,然后得意地笑了笑,蹲在一邊看守。過了一會兒,我玩厭了,雙手雙腳笨拙地爬上躺椅仰頭看著夜空,偶爾有飛機飛過也能讓我興奮好久。
阿姨!一聲稚嫩的童聲打破了我的回憶,不用看也知道,是我那個調皮的外甥女,她才不過差我大概九歲,卻是要叫我阿姨。她在一旁歪著頭,好奇地問:阿姨,星星離我們多遠啊?我笑答道:一盆水的高度。然后繼續(xù)凝視著離我們不知道多少光年的星空。
童年的隨筆7
藍藍的天,綠綠的草,只有一群白白的羊在悠閑地散步。
媽媽叫我去擠牛奶。我得意洋洋,像一只驕傲的孔雀,走向了牛群。
大早上的草原更是清新與恬靜。天空的藍,青草的綠,加上羊群的白,簡直是人在畫中游。
我走進牛群,頓時陰沉了,有一些小牛被我面無表情的臉嚇住了,不一會便恢復常態(tài)了。
我一進去,就知道這群牛不好惹。瞧,有一些牛高抬著頭,仿佛一個驕傲的公主。有一些牛吃著草,仿佛其他事情與它無關。有一些牛板著臉,就像一個高貴的.老家長。
我走到一只母牛身旁,大聲說:
“喂!你這傻牛,別吃啦!趕快!一天到晚就知道吃,累不累呀!”
這母牛瞪了我一眼,揚起兩條后腿,一踢,一團沙飛過來,飛到我眼睛里,痛得我頭昏眼花。
我氣地血往上涌。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鉆進下面,捏著產奶的地方。
嘭得一聲,我的臉上全是牛奶。我瞪著它,它也瞪著我,像兩個倔強的人,夕陽把我倆拉得好長好長。
我只好踏著夕陽回到蒙古包。雖然這次擠奶沒有成功,但這片美麗的草原,母牛和夕陽,永遠刻在我心中。
童年的隨筆8
每個人都有過童年,都有屬于自己的晴空。有人說童年是最美的畫,可以畫出七色彩虹。有人說童年是最醇的酒,喝下會在夢鄉(xiāng)沉醉。童年生活像一朵浪花激起無數的漣漪,讓自己的人生軌跡劃出最美的弧線。又到了春風撲面,桃花綻放的季節(jié),我走在團場幽靜的小路上,感受春天的氣息,找尋兒時常攀登采摘榆錢的大榆樹,在歲月的印痕中發(fā)現(xiàn)過去的自我.童年的夢就像影片在我眼前展播,伴我走近魂牽夢縈的兒童時代.
我的家在新疆第二師二十五團,是博斯騰湖湖濱的小團場。我的童年在這度過,我的夢想也從這里起飛。70年代的團場并不富裕,職工們冬天就要積肥,開荒地,打葦子.孩子們夏天上樹掏鳥,下河摸魚是家常便飯。冬天打尜尜,打羊拐,堆雪人是熱門活動,那時的我們就像一群脫韁的野馬在團場的土地上自由馳騁。
雖然這里的春天來得很遲.看不到滿眼的綠色。但是荒地里的芨芨草墩子被大火燒過,露出黃綠色的'小嫩芽,在微風中搖曳,真有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意境.那黑綠相間的田野已經展示了生命的頑強。孩子們會用坎土曼把大敦的芨芨草挖出來,吃下面剛發(fā)出的嫩芽,剝去草根上的外皮,放在嘴里輕輕一嚼,一股青草的甘甜在口腔里打轉,讓人回味悠長。我們把小草根作為自己的零食,想吃了就嚼幾棵,感受紅軍吃草根的艱苦歲月。大人們就會罵我們,“啥時候你們也吃起草根來了,那個能吃么?”
.等到榆錢樹上結榆錢了,這可是男孩子的天下了,我們會爬上高高的大樹上,撇下成串果實累累的榆錢,樹下的女孩子會幾個人合伙,撐開舊床單,接住榆錢.等采集的差不多了,每個人分一些帶回家.媽媽特別喜歡做榆錢飯.她把成串的榆錢全部從樹枝摘下來,洗干凈控干凈水份,然后撒上白面和鹽巴等調料攪和勻,用手握成一個個菜團子,放在籠屜上蒸熟,鍋里的水在咕嘟咕嘟的,榆錢飯的香氣,讓我們只咽口水,鄰居的孩子也聞著香味討吃的來了,一大鍋熱氣騰騰的榆錢團子一會兒就被大家消滅干凈,都夸榆錢飯真好吃!媽媽總是笑著說:“不急吃完我們接著做”也許是聽大人說;“吃了榆錢飯長大有錢花吧”大家都放開了吃,只吃得肚兒圓,往外打著飽嗝才心滿意足。
春像一個魔術師,吹醒了柳樹,點紅了桃花,孩子們白天在荒原閑逛,夜晚就會三五成群捉迷藏,玩打仗。今天這個孩子頭被打爛了,明天就會有家長找上門。有的孩子剛吵過架,轉過臉又成了好朋友。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的童年就是那樣無拘無束,在大大咧咧中感受人間的真情。柳樹長出細嫩的葉子,我們會爬到柳樹上,吮吸那種叫甜蜜蜜的果實,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吸幾下就沒有味道了,吐了再吸另一個,那種味道真不好形容就是特別。我們中有幾個孩子用柳條做成柳笛可以吹出美妙的樂曲,可我自己做的柳笛吹出聲像老驢放屁,嘟--嘟的真難聽。
小麥澆過頭水,郁郁蔥蔥的麥田像一張地毯,感覺踩上去軟綿綿的,好想在上面打個滾。每到傍晚時分,田邊、樹林了會有成群的坶牛出現(xiàn)(地里的金龜子羽化的成蟲)我們叫它坶牛。它像小無人機嗡嗡的忽高忽低,在夕陽下抖動著翅膀,演奏著田園交響曲。那時我們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拿上一個掃把、一個酒瓶加入到打坶牛的行列。別看這個小家伙個頭不大卻很狡猾,有時幾掃把打下去它會跟你捉迷藏,一會兒飛過樹梢,一會兒鉆在枸杞刺里,讓你尋它不得。小伙伴們展開打坶牛比賽,看誰的收獲多,就這樣你爭我奪,誰都想成冠軍。等到瓶子裝滿了,我就回家喂老母雞,看著老母雞吃的津津有味,而我卻皮破肉爛,媽媽破例獎勵我一個煮雞蛋,那時的我臉上笑開了花。
童年夢一樣的童年,我們在無憂無慮中感受童年的樂趣,在春華秋實里,走過風風雨雨。在潮起潮落中拉起夢想的風帆。也許我們的童年沒有驚心動魄,更沒有高科技的娛樂活動,有的只是返璞歸真、親近自然,現(xiàn)在的孩子感覺是幼稚可笑。但是我覺得這也許會是我人生經歷中的一筆寶貴財富,讓我享用一生。啊!我時時在夢里回到童年。
童年的隨筆9
昨夜桃花開,幾抹濃淡在窗口內外飄散。每當桃花開的時候,就是春天到來的時刻。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它象征著一切美好。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綠花紅,大自然恢復了最美麗的時刻。所有的小精靈都來臨,聚在花叢中,草地上,歡聲笑語。
在春天覺得美麗的`季節(jié)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桃花。我喜歡他嬌嫩的花瓣,粉嫩嫩的。讓人看起來就惹人憐愛。
每當干枯的樹枝上長出了第一顆嫩芽,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門,去看家門口的那棵桃樹,每天都要去看看,蹲在樹旁邊,默默的祈禱。希望他能夠快些長大。希望他能夠開出第一朵桃花。然后結出甜甜的果子。
童年時候的我,就是這樣,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等待著。長大了。
兒時的我喜歡桃花是因為想吃桃樹結下的桃子,貪吃的我,天天都盼著什么時候才能結下果實,后來我才知道。想要結出果子,就要等著他我受長大,等著桃樹長大。讓他開花,只有花線了,他才會結桃子。
再后來,父親總是下班回來時在市集上買些桃子。帶回來給我們吃。可是我始終覺著那些買回來的桃子并沒有。家門口的那棵桃樹解除的桃子好吃。我疑惑不解,便問父親。父親說,因為集市上買來的桃子是打了農藥,催熟的桃子。而咱家的那棵桃樹從來都沒有打過農藥。他是自己按照時間,一步一步來的,所以結出的桃子才會那么甜。
如今,每當看到桃花,我便能想起童年,想起那時候的快樂。
童年的隨筆10
盛夏初秋的季節(jié),正是棗子成熟的季節(jié),超市里也開始有新鮮棗子在出售了,橢圓形纖細的個頭,青綠色中帶著斑斑點點的紅色,嘗起來甜甜的,是我喜歡的口感,只是相比于童年時吃的棗子,這樣的棗便相形見絀。
童年時,家門前長了一棵大棗樹,雖然算不上參天大樹,但是粗壯的枝干,立在那里風雨不動安如山,長長的枝干比家里的樓房還高出了許多。
春天,棗樹開滿了小傘狀的黃色花朵,飄滿了淡淡的花香。
夏天,棗樹結果了,青色的小果子在陽光和暴雨中一天天積蓄著營養(yǎng),長著個子。
秋天,是棗樹成熟的季節(jié)。
冬天,寒風凜冽,樹葉飄飛,光禿禿的枝椏沒有一點生氣。
春夏秋冬,來來去去,我們就在這樹下嬉戲打鬧,慢慢的成長著。
棗子成長的過程是漫長難熬的,從盼著開花到盼著長出綠果子再到盼望著成熟,內心充滿著滿滿的期待。
果樹太高了,我們根本夠不著,最開始還能舉著竹竿敲下來一些,往上一點的便可望不可即只能每天站在樹下眼巴巴的望著,每天都會很自覺的跑樹下望上幾回,看有沒有掉下來的`。最喜歡暴風雨來臨,因為掉下的棗子最多了。
甜甜的棗子不僅我們小孩饞,麻雀、啄木鳥也每天圍著轉個不停,而且凈挑最甜的吃,我們真是又急又氣,站在樹下大聲呵斥著趕鳥兒。
棗子收獲的時候一般選在爺爺生日的前夕,以宴賓客。那時候爺爺身強力壯,利索的爬上高高的棗樹,我們小孩幾個提著桶、臉盆在樹下嚴正以待的準備著,爺爺揮動著竹竿猛的一敲樹枝,哐啷一聲棗子像暴雨一般齊刷刷墜地,我們爭先恐后的撿起來,生怕落后于他人,完全不顧棗子打在背上胳膊上的疼痛。
我家的棗子個大、皮薄、核小、肉厚,吃起來又脆又甜,怎么都不會膩。印象中有一年棗子大豐收,足足撿了滿滿兩大籮筐,不僅我們小孩吃了飽,鄰居們也都嘗了鮮。
后來,隨著我們慢慢的長大,棗樹也年事已高,無力再為我們提供豐盛的果實了,慢慢的不再結果了,再后來由于家里要建房子,便把樹給砍了,空空的平地上沒了綠色,也慢慢的沒了我們小孩嬉戲的蹤影,慢慢的我們的童年也跟著逝去了。
后來,每年的秋冬天,我買過很多棗子,卻再也沒有吃上童年時那么甜的棗。
童年的隨筆11
誰沒有童年呢?是人就有一個童年,我也有我的童年。
小時候,我很快樂。我也很高興,我整天和小伙伴們玩耍。時而跳繩,時而抓螞蟻,時而捉謎藏,時而玩這,時而玩那,真是好不高興。
有一次,我們去放牛,十多個小伙伴,全是男孩子,這下可樂壞了我們。我們把牛一放,讓牛兒自己去吃草,我們則一聲聲狂叫,燕子似的輕快地奔向山間的一個大水庫。我們一個個脫得赤條條的,撲通撲通地跳進水庫洗澡、游泳、嬉戲。
我們打水仗,水花飛濺。小文是我們中最小的,可他的水性特好,他把我們個個打得落敗而逃。我們一合計,共同對敵。我們向小文游了過去。他顯然做好了準備,等我們游到他身邊時,他猛烈地攻擊我們,我們也團結一致,使勁地對準他,狂澆不止。
一會兒,他占了上風,一會兒,我們又占了上風。他畢竟力量單薄,難以抵擋我們眾人的進攻,敗下陣去。我們豈能善罷甘休。我們乘勝追擊,他卻很聰明,一個猛子,沉入水中,不見了,等我們發(fā)現(xiàn)他時,他已經竄到水庫中間去了。我們水性一般,不敢去追擊他。他卻牛得很,在那里叫囂,來呀,來呀,你們來打我呀,你們這群膽小鬼。
我們不堪他的激將法。紛紛游過去,還沒等我們接近他,他又溜走了。他活像一只水鴨子,一會鉆到這里,一會兒又鉆到那里去了,好不輕快。
正當我們玩得高興時,突然傳來了牛吃人家莊稼的呼叫聲!笆钦l在放牛,還不來把牛趕走,快要把一畝田的禾都吃光了……”
我們趕緊從水里爬起來,去牽回各自的牛兒。我們各自騎上牛背,用竹鞭子狠狠地抽打牛兒,牛兒一路狂奔,我們打夠了牛兒,出夠了氣。又重新將韁繩挽起,把它們趕到山溝里去吃草。
之后,我們沒有再到水庫中去游玩了。我們這時感到肚子里有點餓了。我們把眼光一掃,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一塊菜地,菜地里顯然種有紅薯。紅薯已經落果,我們正四下里張望,看看周圍有沒有大人在,一看讓我們樂了,四下里空無一人。我們一商量,派兩個人放哨,其他的人一起去挖紅薯來吃,約好了,誰也不許各自自己吃,必須偷回來一起分吃。
一塊菜地,幾乎被我們挖光。最有趣的是,我們挖光了人家的紅薯,卻還偽裝起來,我們把紅薯藤,按照原樣地擺好,收拾戰(zhàn)場,恢復原貌。我們還為我們的杰作得意。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太陽就要下山了,我們找到各自的牛兒,騎上牛背,有的還倒騎牛背,學起當年的賈島倒騎毛驢的姿勢來了。我們優(yōu)哉游哉地趕;丶,一路上有說有笑,有唱有叫……
我的童年是多么的快樂!
此文優(yōu)劣參半。優(yōu)點是,切合記敘文體,記寫比較生動、形象,有些細節(jié)描寫,還不失精彩,如小文的`“扎猛子”等,確實能夠看出童年的快樂,表現(xiàn)童年的快樂。缺陷是,純粹的、一味地敘寫、回憶童年生活,童年的快樂,不能體現(xiàn)“找回”的題意,不太切合要求,文中還有個別不通順的文句,敘寫比較隨意,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未能整體地、縝密地構思、立意。
閱卷現(xiàn)場評分:內容分16分+表達分10分+發(fā)展分4分=總分30分
童年的隨筆12
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冤家宜解不宜結;冤冤相報何時了等,都是在弘揚以和治天下的精神,而臥薪嘗膽的故事卻恰恰背其道而行。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景,夫差的父親準備趁越國哀而要其命,結果中箭歸西,臨終之際還立下遺囑安排大臣隨時提醒夫差勿忘家仇國恨,等于是給夫差定下了一個重大政治任務,或許還暗中安排好了夫差的接替人,如果不去報仇,很有可能會有一道圣諭出現(xiàn),直接廢除了夫差。夫差每每聽到報仇之事時都會涕淚交流,答道:不,不敢忘。于是休整了三年正式向越國發(fā)兵,兵臨城下之際,越王勾踐不顧大臣范蠡的建議,出兵迎戰(zhàn),結果越軍大敗,被圍困會稽,隨時可能全滅,但吳王卻不顧大臣伍子胥的強烈建議斬草除根,留下越王的之命,只讓他在身邊服了三年的“勞役”便放其離去,勿想仇恨進一步加深,勾踐在家臥薪磨練,懸膽苦嘗,積蓄十年,趁夫差攻打齊國之際,舉越國之力滅了吳國,后慢慢發(fā)展成為了不可一世的春秋霸主。
由此,臥薪嘗膽一詞也應運而生,后用為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可是,由我們分析一下兩人的性格,越王勾踐,初始打敗老吳王后,自恃武力強健,不聽范蠡言,硬要出兵,結果打敗,瀕臨滅亡,由此可見他是一個自負自傲的人,但他及時聽從謀臣的建議,承認自己的失敗,然后到了吳國接受留國查看處分,三年后因表現(xiàn)出眾,放歸故里,可他卻臥薪嘗膽十年之久,經過了十三年之久,他還是放不下心中的仇恨,滅了吳國?梢哉f他是一個能夠吃苦耐勞、目標明確、能屈能伸的人,他在夫差面前鞍前馬后,在背后則擁有滅國之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夫差,他聽從父親之命,繼承父愿,每每聽到報仇之事時都涕淚不止地回復不敢忘,后為了父愿出兵越國,由此可見他是一個為國而忠,為親而孝之人。再者,他不顧伍子胥的勸告,也沒有因為父親的仇恨,殺了越王,而且也只留了他三年時間,便放其而歸,可見他是一個不為仇恨所蒙蔽,有自己的見地,且重情重義之輩。他有滅掉越國、齊國的能力,但因勾踐曾在他身邊培養(yǎng)出了感情,將人情看得太重,只想養(yǎng)虎為伴,不曾想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也許是他太自信,或許是因他重感情,后來居然還把伍子胥給殺掉了,他也會聽信讒言,誤殺忠臣,而讒言則是因他看重的勾踐而起,懷疑自己所中意的人就是在懷疑他自己。
夫差不會為了仇恨去滅到仇敵,而是給了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而這個仇敵曾經殺了他的父親,這樣的'胸襟令人嘆為觀止。而勾踐則是因為一時的恥辱(只有三年),從而用卑躬屈膝換來了臥薪嘗膽,最終不念饒命之恩,滅了吳國,這就是所謂的報仇雪恨?勾踐在吳王面前能夠嬉笑相迎,放低姿態(tài),從而在短短的三年時間之內利用了夫差的度量贏得了夫差的信任,可見他為了保全性命或者日后的發(fā)展而煞費苦心,用心良苦,面對著你時曲意逢迎、奴顏婢膝,背地里卻兇神惡煞,狡詐無比,俗話說得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無巧不成書,歷史總是在一遍遍地演繹著不同的人的相同事件,比如楚霸王與漢高祖的事件與其何其相似,不是因為輕視別人的力量養(yǎng)虎為患,而是因為看中朋友之間的感情義薄云天,可是勾踐不懂,劉邦亦不曉得而已。
臥薪嘗膽其實是一個--貶義詞。雖不似農夫與蛇般的恩將仇報,卻如朝許諾而暮砌墻般的忘恩負義。
童年的隨筆13
曾經在數不清的夢里,都是反復同樣的場景:我和表妹奔跑在奶奶家外的小胡同里,爺爺挑著水桶矯健地走前面,時不時地回過頭微笑地看著我們,并囑咐:小心,慢點走!”可是幾乎每次,表妹都摔倒在胡同的中間,膝蓋瞬間流出了紅紅的鮮血。每當這時,她并沒有馬上大哭,而是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著,似乎這樣的情景,對于她來說已經司空見慣,可能從那一刻開始,表妹比我多了一份干練和堅強。
爺爺曾經是鐵路醫(yī)院的一名駕駛員,退休在家,他有在部隊當兵的經歷,經常給我講他在部隊里的故事。奶奶一直沒有工作,就靠在醫(yī)院的門口看守車子,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十分辛苦。那個年代,人們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自行車,奶奶奔波在停車場的每個角落,嗓音是那么得洪亮,動作是那么得利索。她做事非常干練,沒有一點拖拉,而且還時常教育我們,當天的事當天做完,不能留在明天。除了看車子,爺爺奶奶還在醫(yī)院的門口,擺了了一個冰糕攤。我和表妹每天都在哪里玩耍,爺爺經常給我倆拿冰糕吃。我最喜歡吃奶油的,撥開薄薄的紙,使勁咬上一大口,那種味道,是我記憶中最甜美的味道。有的時候,我會坐在爺爺自行車的后座上,和他一起到冷凍廠批發(fā)冰糕。那個年代,不像現(xiàn)在有超市,各種冰糕琳瑯滿目,有五六種味道的'冰糕就不錯了。然而我始終覺得,那個時候的冰糕都是純天然的,不像現(xiàn)在的冰激凌,夾雜了太多的防腐劑和色素。
小時候,我?guī)缀鯖]有上過幼兒園,一直和表妹一起在奶奶家長大。奶奶總是叮囑我們,要學會自立。在這一點上,我不得不承認,表妹比我獨立的早。一直到上初中后,我過的都是公子少爺般的生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為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忙,很少在家,每天放學后幾乎都是回奶奶家吃飯。奶奶也會經常給我們做好吃的,油餅、炸醬面、春餅,餃子,韭菜盒子,各種各樣好吃的。爺爺在小院里的爐灶前生火,記憶中的他,臉上永遠充滿著笑容。然而,爺爺20xx年離開,我卻沒有送他最后一程,這也是我心中最深的遺憾。
記憶中的童年,充滿天真無邪的快樂。爺爺奶奶表妹陪伴著我度過了每一個幸福的時光。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在我心中,家鄉(xiāng)的記憶永遠都是最美好的,溫暖如初……
童年的隨筆14
早上起來,習慣性的打開簡書,翻看文友們的文章,看到有一篇文章,講她的小女兒,有多么懂事,怎么會為大人著想,知道節(jié)約,看得我好心疼,仿佛看到了童年時候的自己。
童年的時候,家里條件并不好,因此,每到逢年過節(jié),有人給我紅包的時候,我都很自覺的,把它上交給父母,自己也沒什么零花錢。然后和小伙伴一起到,小店里去玩的時候,他們買東西吃,我總是沒有錢,但是小伙伴們總是會分給我。
有一次,一個陌生的叔叔(就是平時不怎么往來,我從來沒見過的)到我們家來,走的時候,給了我五塊錢。我習慣性地把它交給母親,結果當著叔叔的面,父母親說,這個錢你自己留著花,不需要交給我們。我當時很開心,我說真的`嗎?他們又一次給我肯定的答復,說真的,于是我就揣著那個錢,跑出去了。
我把平時一起玩的小伙伴們都叫過來,帶他們到小店,大方的說,今天我請客,你們每人都可以選一樣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五塊錢瞬間就花了一半,然后我也很開心,跟小伙伴們玩了一會兒再回家,那個叔叔早就走了。結果我一回到家里,父母親,就逼著我,讓我把錢交出來。
我當時是愕然了,我心想,你們前面,再三的肯定說這個錢,讓我自己花,怎么現(xiàn)在又要讓我交出來了呢?
而且已經被我花了一半了,于是我小聲的說,我已經花了。父母親說,那還剩多少?還剩的部分,你趕快把它交出來。
其實我心里的,情緒轉換是有點轉不過來的。我不知道為什么,前面他們明明說可以,現(xiàn)在又變了卦。
我還能想象得到,當時我站在墻角,小小,瘦瘦的樣子(因為還是上幼兒園的時候),而他們兩個就站在我面前,問我要這五塊錢的高大身軀。
我將身上穿的罩衣口袋一翻。一張兩元的紙幣,輕飄飄的,從口袋里落下來,還帶著一個五毛錢的硬幣,骨碌碌的在地上轉啊轉,我說只有這些了。
結果母親一看,就捂著臉哭了,她說這么點錢,讓我怎么花?
大概就是從那一天起,我就變得很懂事了。我不會再去要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有的時候跟父母親去超市,我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我會站在邊上看,看很久。但是每當母親看我一眼的時候,我就會趕緊走開,走到母親身邊。
因為母親流眼淚的樣子,一直在我心里。
工作后,我賺的錢也總是交給母親,自己也是省吃儉用的。
可以說,我對自己好一點,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去為自己買,還是在嫁給我先生之后,才慢慢有了底氣和膽量。但比其他女孩子還是比較節(jié)約的。
大概也是因為我從小這么懂事吧,所以我覺得,我的人生特別的幸運。
。ū緛聿幌雽戇@個事情的,結果我發(fā)現(xiàn)今天發(fā)了文章后,系統(tǒng)沒提醒我日更成功。我想起來昨天,因為操作失誤,不小心把還沒寫好的小說就發(fā)出來了,然后趕快又設置成了私密。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個小說,昨天發(fā)過了,所以今天再發(fā)就不算我的日更了,剛好又看了文友的那篇文章,所以我就把這個事情再說出來。也是一個記錄吧。)
果然這篇文章一發(fā),系統(tǒng)馬上提醒我日更成功,我也是醉了。
童年的隨筆15
年味,賦予一個成長的印記,F(xiàn)在的年味兒,就是多遠都要回家,團圓,品美食,嘮家常,看《春晚》,跨年夜。年味兒,豐富多彩,彌漫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不變的是濃濃的親情,幸福的節(jié)日。不同的是千姿百態(tài)的歡慶方式,不管是城里的,鄉(xiāng)下的;家里舉辦的,飯店聚會的;南方的,北方的;還是各民族的……都隆重的迎接,盛情的款待。以自己最崇敬和最歡快的方式來迎接年的到來。祈福祝愿新的一年萬事如意!
說不完的幸福年味,倒是時;貞浧鹜甑哪晡叮莻青澀的年代,物質匱乏,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都較低。但濃濃的年味,讓親情和時代打理的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年味推開臘月的門,走進千家萬戶。驅散嚴寒,送來溫暖。童年的年味,是一種期盼。像屋檐上掛著的一串串紅辣椒,那么熱烈;又像是掛在蒙古包上被日月風干的牛肉干,那么讓小孩兒垂涎……
放了寒假,恰恰趕在臘八,臘八的清晨,媽媽熬的臘八粥,作為年的引子,牽著我們向新年的祝福中奔跑。:“小孩兒,小孩兒,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過年”。過了臘八,盼望著小年的.到來。
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孩子們已經等不到新年,就迫不急待的穿上了花紅柳綠的新衣、新鞋,跑到村頭,踏著村民們擊打的鼓點兒,歡快的玩耍起來。讓北方的冬天不再孤寂與蕭瑟,歡快掛滿了凍得紅彤彤的小臉。
二十三小年這天要祭灶,小孩兒們吃著黏黏的糖葫蘆,黏住了嘴,甜醉了心。
過了小年,年門兒越來越近,大人們更是家里忙著蒸年糕,做豆腐,殺豬,發(fā)面蒸饅頭……做不盡的美食,樂的小孩兒合不攏嘴;外邊忙碌著趕大集,購年貨兒,俗話說:“丫頭愛花,小子愛炮”,每到過年,姑娘們的鮮花頭飾,給節(jié)日增添一份美麗與喜慶。更展示出女孩的那種天生愛美,那份與生俱來的嫵媚。男孩子們不在乎那份美麗,卻拿著炮仗在院里放個不停,劈了啪啦,便是他們愉快的心聲。
臘月像一位矯健的青年步伐快而急促,拖著人們,追趕著他向年奔去。大人們一路奔忙,掃房子,粉刷房子,裝飾房子,歡天喜地的把年畫貼滿了屋子。
年的日子淺了,年貨似乎也滿了,但好像總是買不全,直等年來到……
大年三十終于到了,孩子們是被陣陣鞭炮催醒的,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兒,懵懵懂懂就跟在大人后面,提了對聯(lián)兒,掛錢兒,跟著大人,幫家人貼對聯(lián)了。貼對聯(lián),可是過年的一件大事。它是年味彌漫的極致。紅紅的對聯(lián),寄托了紅紅火火的日子,寫滿了各種祝福,威武的門神,花紅柳綠的掛錢兒,無不預示著來年平平安安,五谷豐登,祥和發(fā)財……所以貼春聯(lián),是一項大工程,男人們總是細致的,虔誠的用一上午的時間來貼完。女人們則精心準備著新年的這頓大餐。春聯(lián)恰好貼完,大餐擺上席來。新年大餐,像一塊磁石,吸引著每位家人聚在一起,圍坐桌前,一家老小,在這一刻,放下忙碌,以最好的心態(tài),品美食,品團園,品快樂。
夜幕降臨,家家燈火通明,紅紅的燈籠映著紅紅的對聯(lián),給大年夜增添了些許的祥和。這時,爸爸總是抱來許多芝麻秸,均勻地鋪在院中的路上,踩上去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響,一是為了讓屋里的人們能聽見外面進來拜年的人的腳步聲,二更是為了預示著來年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因為有中午大餐的底兒,晚餐草草吃過。孩子們便跑滿村子,瘋玩起來。大人們開始準備做午夜的餃子。只等午夜,鞭炮一響,餃子下鍋,連綿不斷的拜年就開始了。有時等不到午夜,一家鞭炮響,兩家三家就連上,于是整個村子誰也不甘落后,鞭炮聲此起彼伏,把年味兒推向高潮。吃完餃子的孩子們跑著出去拜年了,大人們還沒顧得吃完餃子,給長輩拜年的人們一波兒又一波兒來了,又走了。拜年的祝福聲縈繞在餃子的清香中。此時忙碌一年的人們,難得此時的放松與富足,走村串戶,互相拜年,整個村子像水流動起來。送走祝福,迎來祝福。拜完整個村子,已聽見雞鳴,初一的清晨已來到。大人們仍沒有困意。大人們熬了一夜,小孩兒們熱鬧到困倒,睡到天明。
初一早晨起床,小孩兒們在撒滿地的鞭炮屑中,尋找著那未被放過的小鞭炮,積攢在手中,等找完了。掃凈鞭炮的紙屑,再拿出火柴,點燃未響的小鞭炮,更是無比的快樂。
年味兒彌漫的童年,過了三十兒還未完。從初一后到元宵節(jié),接連不斷的秧歌兒,高蹺,走街串巷,送去祝福,給那個時代文化生活比較貧瘠的人們,帶去最大的快樂與期盼。秧歌,高蹺會持續(xù)半個月,到元宵節(jié)結束,元宵節(jié)晚上的燈會,孩子們跟著燈會跑遍村子,甚至是外村,看燈展,放煙花。送走一撥兒燈會,回去睡個回籠覺,再迎接下一波的燈會?傊,這一晚,孩子們一定要玩兒嗨,這可是年的尾巴啦!明天一切正常了,如果今晚玩兒不好,那就只等,來年了!所以,在元宵節(jié)這個晚上,我總是跟在哥哥姐姐的后面,走家串戶,跟著他們追著燈會,走過一村又一村。直到結束,望著圓圓的月亮和滿天星斗,跟著姐姐和哥哥回家,困倦打不退的興致……
年,就這樣隆重地來,悄無聲息地走。一年又一年,輪回歲月里,我們從孩童,走向芳華,又走向步履蹣跚……
童年的年味是那樣的青純,美好。在記憶中拿出來,舔一舔都那么甘甜。
【童年的隨筆】相關文章:
童年的隨筆03-27
童年的趣事隨筆03-22
童年的記憶隨筆03-19
《童年》閱讀隨筆03-31
童年趣事隨筆03-22
童年的隨筆15篇03-27
童年的隨筆(15篇)03-27
童年的隨筆(精選15篇)03-28
童年的隨筆14篇03-29
高爾基《童年》讀書隨筆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