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隨筆【推薦】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你知道什么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贊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jié)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jié)隨筆1
清明是個讓人充滿哀愁的日子,正如杜牧所寫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句無意吟唱,卻喚來人們數百年的愁思斷腸,借這兩句詩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與回憶,則是懷念與悲傷。
從古至今,悼念,是它永恒的主題。對所有的人來說,清明節(jié)都注定是一個傷感、悲傷的日子。昔日朝夕相處的親人己遠去,那份痛苦與無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活著的人,注定要背負失去至親至愛的痛苦。以前我對清明的感覺很淡,直至父母親去世后,我才覺得清明這個節(jié)日的沉重,總會讓我回想起父母生前的那些片斷,重溫那些遠逝的親情。
每逢清明,我總會懷著一份濃濃的思念之情,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已經遠去的父母,他們的背影和關于他們的溫暖記憶。仿佛就走進一個生命疼痛的季節(jié),由此便想起了我遠在天堂的父母,爸爸媽媽,您們在天堂還好嗎?
每逢清明,父母親不知不覺先后都離開了我們。當工人的父親(因病于20xx年3月31日18。20時逝世,享年88歲)、當農民的母親(母親因腦溢血于20xx年6月11日10時過世,也是端午節(jié)那天,享年80歲),他們相繼離開我們己七、十年了。父母雖然沒有給予我們留下多大的物質財物,卻生育我們、教育我們、幫助我們個個成才,事業(yè)有成。
每逢清明,陰陽相隔,唯一隔不斷的是那思念之情。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這么多年來,您們的音容笑貌總是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縈繞在我的腦海和夢中。每當這個時候,兒子多想長時間留住您們在記憶中的那些鮮活畫面,每次都想回憶起關于您們的點點滴滴,唯有把對您們的千般思念萬般牽掛一次又一次默默地刻在兒的心里。
記憶中,我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斗大的字識不了一籮筐,母親常常嘮叨著她的信念:只要你們幾個孩子每天能吃飽,能讀得起書,將來都能成上家,這輩子她就滿足了。母親為我們這個家,傾注了畢生心血,養(yǎng)育了我們四個子女。我們所有的衣服大到棉衣,小到內衣褲都需要母親一針一線親手縫制,鞋子當然也是親手做,那時可不像現在隨處可買,即使有賣,這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也買不起。
記憶中,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集中國婦女的各種優(yōu)良品格于一身。從小就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只有吃盡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教育要艱苦樸素,當時少年時穿的衣服破了再補照穿,我穿不得衣服還留給弟弟穿。每年過年他總要給我們兄妹四人添置新衣服,可她如穿的衣服三、五年還在穿。一直以來,母親就是陽光雨露滋潤兒女成長,就是參天大樹為兒女遮風擋雨,因為母親的守候我們的生活才充實豐滿,因為母親的關愛我們的生活才幸福溫馨。
記憶中,平凡是父親一生的寫照。父親在上海果品副食品公司當采購員,工資在當時還算是比較高的,但要養(yǎng)我們,還要照顧農村的爺爺奶奶,所以每個月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記得小時候每逢春節(jié)回家總是帶來蘋果與梨子,當時,計劃經濟條件下是稀少的,物帶回二、三斤火腿,真是物以稀為貴。60年鬧自然災害,那時過著吃不飽挨餓的日子,他卻省吃儉用帶回來糧票給我們買些玉米面與小麥面,那時年代屬于小康的生活水平,打心眼里佩服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
記憶中,省吃儉用歷來是父親的品德和作風,從小就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只有吃盡苦中苦,方知甜中甜。1976年我在部隊當排長帶新兵到上海,我?guī)业膱F長郭本江一起到父親單位,晚上他作客買了三、四個菜擠在那6平方米的房間里請吃了頓飯,在那個年代里也算是客氣的,就寢也在這間房子里,只有一張床,我與團長郭本江睡在那兒,他卻到單位的值班室挨了夜,早上還買來了早點。至今這一切都記憶猶新。
如今,自己也是逾60歲的人了,想起父母親,我的心中悠然涌起對父母親的崇敬!父母生前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渴的精神財富,至今記憶猶新。雖然平時更多的時候常常想念他們,但在時下清明將至的時刻,那種想念的感覺特別的強烈。您們離開我們已經多年了,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這多年來,您們的音容笑貌總是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縈繞在我的腦海和夢中。每當這個時候,兒子多想長時間留住您們在記憶中的那些鮮活畫面。
如今,爸爸,媽媽,您們走了,帶著對我的深深掛念,遺留給我永無償還的機會。雖然您們去了遙遠的天堂,但在兒子心里您們從未離開,您們在兒的腦海里仍然是那樣的清晰,給兒子的影響依然是那樣的深遠。
如今,陰陽相隔,隔不斷的是那思念之情。兒子我秉存了您們的血脈與人品,一直都遵循著您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樸實教誨。雖然父母不需要我們回報你們的愛,因為這愛是無私不圖回報的。但兒女是不會忘記父母的愛,會永遠牢記父母的恩。
如今,兒子也退休了,可身體還健康,家庭生活很幸福,你的孫子孫媳婦及他們的女兒、兒子一切都順利。如果您們雙老在天堂有知,我想您們一定會很高興的。請您們放心吧,我們都會好好的生活,以告慰您們的在天之靈!
最后為天堂的父母親送上一首詩:
父母雙親歸鶴去,陰陽兩界各離分。
脈脈溫情浮腦際,諄諄教導涌心間。
長跪沉吟呼父母,短吁哀嘆喚蒼穹。
哽咽無語淚雙垂,紙化灰蝶舞在襟。
思念父母心欲碎,唯寄哀思予清明。
清明節(jié)隨筆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日暖風熏,翠柏凝春,更顯得郁郁蔥蔥。為表達我們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靈,星期五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了英雄紀念碑,深深地緬懷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
我們排著長龍般的隊伍來到了英雄紀念碑前。最為顯眼的就是那塊高大而飽含風雨的石碑。上面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金黃色的字。隨著哀樂的響起,主持人宣布祭奠儀式正式開始。我校少先隊員代表向烈士敬獻花圈,然后同學們默哀一分鐘。在這悄然寂靜的時間里,我想起了那些長眠在烈士墓里的烈士們,想到他們?yōu)榱宋覀兘裉斓男腋I疃鴴侇^顱、灑熱血的情景;想到他們浴血奮戰(zhàn)壯烈犧牲的身影……正如《我站在鐵索橋上》中的“勇士們哪,攀著一根根鐵索。冒著密密的彈雨,沖破了敵人的火網!當年激烈戰(zhàn)斗的場地如今成了孩子們的課堂;勇士們?yōu)⑦^熱血的.地方,滿樹的梨花正在開放!
此時此刻,我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當然,在每年的祭奠儀式上,總有一群可愛的小同學將要成為少先隊員。接下來我們游烈士陵園。站在那一朵朵小白花面前,我的心情更加凝重了。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事跡將永載史冊,他的精神與日月同輝,永世長存!
安息吧,先烈們!你們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我們一定不辜負你們的期望,為了實現你們沒實現的愿望,我們會好好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告慰你們不逝的靈魂!
清明節(jié)隨筆3
隨著時代的進步,都市化生活越來越濃厚,許多鄉(xiāng)村習俗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能夠流傳的應該稱得上精華。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到了,人們除了祭祖還愿,少數地方還會把老祖宗遺留下的一些生活習俗保留下來。清明節(jié)吃清明粑在少數地方似乎也能算是微不足道的精華之一吧。
小時候,我從父輩那里聽說過清明粑,卻一直沒吃過這種東西,因此想品嘗清明粑的'這個夙愿就一直藏在心里。
十年前,我有了新的家庭。婆婆是一位非常賢良的人,我到新家后,不管什么節(jié)日,婆婆都特別重視,因此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記得次年清明節(jié),婆婆說這個節(jié)氣有清明粑可吃。我聽得有些興奮,驚訝于我們這些地方向來很少有人做清明粑。婆婆大字不識,怎會知道得那么多?后來先生告訴我說,婆婆以為吃了清明粑眼睛會清亮。我對婆婆的這種看法有些將信將疑。
那年婆婆已差不多八十高齡,但身體一直很健康,她執(zhí)意要去坡上采清明草。
清明草我認識。它是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一般高不過三四寸。清明草長著長而橢圓的葉子,葉及桿子都密密地長著一層灰白的絨毛,看起來不怎么招人喜歡。等到成熟時期,草的頂端還會開出密匝匝黃色的小花蕊來。
雖然清明草看起來極不顯眼,但在以前,山丘、田埂、路邊……漫山遍野隨處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清明節(jié)氣,就到了采摘清明草的最佳時期。
婆婆采來清明草,洗干凈后把水瀝干,然后切碎,和上糯米面、小麥面,再加上適量水、鹽或糖等,揉捏均勻分成拳頭大小的餅狀,放入蒸鍋里蒸熟,或直接用熱鍋炕熟,清明粑就做成了。
清明粑聞起來沒什么特別的香味,可咬一口在嘴里,其香甜軟糯的味道即刻溢了出來;細細品嘗,你不得不贊嘆人類的智慧。
婆婆做的清明粑特別好吃,我由衷的贊嘆;蛟S因我無意間流露的喜愛緣故吧,那年以后,每逢清明時節(jié),婆婆都會親手做她拿手的清明粑給家人吃。
如今,婆婆已然年近九十,子女們都長大成人各自成家,陸續(xù)離家在外工作,少有時間回來,只有作為兒媳的我與先生還呆在婆婆身邊。
前段時間,我忽然想起清明粑來,又恰逢快到清明節(jié)了,于是跟先生嘮叨著,說想吃清明粑。先生說現在清明草不好找了,他自己也沒怎么學會做清明粑,況且婆婆年事已高,這事就閑聊于此。
昨天下班回家,當我又提起清明粑時,先生說婆婆已悄悄背著他特意去市場買了清明草準備做清明粑。婆婆說她一直記得我喜歡吃清明粑。
沒曾想我念念不忘的清明粑,被婆婆牢牢的記住了,我聽得心里暖烘烘的。我那慈愛的婆婆,雖然她身體不如十年前,但她記憶力仍舊這么好,待人依然寬厚仁慈,她老人家怎能不長命百歲呢!
清明節(jié)隨筆4
清明節(jié)是我們傳統節(jié)日,每年一到清明節(jié)我們全家一起去上墳,到了墳地,我的弟弟妹妹們都等著我去玩呢。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歡清明節(jié),也包括我這個小姐姐,因為我們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風箏,可開心了!可快樂了,可惜一年中“‘清明節(jié)”只有一次,所以我們很珍惜哦!說到這兒,我得趕快拿著我風箏去和她們玩了,要不然他們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墳前一看他們全來了,就差我一個人。我們給祖爺爺、祖奶奶祭拜后就去玩了,爬山有兩條路,一條很崎嶇以前放羊時走過的山路,很難爬。還有一條是山野地上長滿小草的路,人們可以輕輕松松的爬上去,但是兩條路都一樣遠。最后我的弟弟、妹妹們一致決定為了鍛煉我們的意志,上山時走那條崎嶇而艱難的山路,下山時走那條平坦而長滿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們象一只小老鼠一樣“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們累得直喘氣,我們快要爬不動的時候,兆兆比我小一歲的妹妹對大家說:“我們要堅持,堅持才是勝利,如果我們退縮了,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就是一個經不起一點風雨的人”,我聽了后說:“妹妹你說的對,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一定要爬上山頂”!靶小保蠹艺f。我們艱難而努力的向上爬,,終于,我們爬上了山頂,大家一定會問,我們是怎么爬上去的,因為有一種信念,一直記在我們心中,那就是,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在山頂被清風吹過,把我們身上的“累”給吹走了。往下一看:。∥覀兊募亦l(xiāng)貴德就像一個盆地,到處綠樹成蔭,清清的黃河順勢而下,柏油馬路像一條條白色的.帶子,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好美麗、好漂亮。
突然妹妹對我說:“姐姐我們一起放風箏吧”!我聽了連忙點頭,拿出了我的蝴蝶風箏,妹妹拿出了小鷹風箏準備放風箏。那線一緊一松風箏慢慢飛上天空,我們邊跑邊放,風箏越飛越高。我的蝴蝶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鷹風箏翱翔在藍天中,看到五顏六色的風箏在空中飛舞,我們的心情好高興、好激動。
清明節(jié)隨筆5
今年清明節(jié)回故鄉(xiāng)給爸爸上墳,在點燃紙錢的瞬間,望著火苗映著綠茵茵的麥苗,忽然想起父親已經逝世整整15年了。從而立之年至今,有著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咸。
上午,祭祀完先祖、爺爺、奶奶、伯父,回到家里后,看著后院地里長勢喜人嫩嫩的韭菜,忽然想起年邁的母親,忽然想到與媽媽吃頓餃子。一個電話,半個小時后,母親過來了。吃著煮熟的餃子,看著母親露出的笑容,內心感到一絲絲安慰。溫馨的感覺,從窗外濛濛細雨的絲絲聲音中飄進屋內。這些年,母親很辛苦,也很知足。辛苦,源于生活的無奈和命運的無情。知足,想來是自己還精精神神,健健康康的活著。抑或是對生活已經看淡,對人生已經看透,對幸福已經理解,對苦難已經戰(zhàn)勝。爸爸走了這么多年,媽媽一個人活著,的確很苦。除了精神層面,更重要的現實生活的壓力和無奈。這么些年,我也是東奔西跑,顛沛流離,命運不濟,始終有一種漂泊的感覺。夜深,喧囂的都市漸漸靜下來。窗外,只有匆匆忙忙的車輪聲音在疲勞的嘶鳴;钪鸵鎸@樣那樣的事情。無論我們走多遠,唯一牽掛我們的還是媽媽。清明節(jié),上午還是艷陽天,吃飯時就變了臉,陰郁了一陣子,就淅淅瀝瀝的下雨了。院子花園里的棕櫚樹、銀杏樹、竹子、臘梅、琵琶、荷蘭牡丹、仙人掌、木瓜沐浴著,分享著喜雨的滋潤。小狗花花跑前跑后,搖著尾巴顯得非常開心。近年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夠回到老家住的時間漸漸少了,大約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個院子和屋子多多少少有些寂寞極。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回到故鄉(xiāng)的感覺,蘊含了許多憂傷和漫無天際的惆悵。兒時的許多記憶自然而然勾起往事的眷戀。泥土的氣息,槐花的芬芳,榆錢的滋味,柳笛的聲音,渭水的潺潺,桃花的嬌艷,燕子的輕靈,媽媽麥飯的清香,老牛的叫聲,這些記憶都會瞬間浮現眼簾。
徜徉在清明節(jié)的日子,手機沒電了,也懶得充電,懶得打開,懶得思考都市的節(jié)奏。沒有文化的生活,沒有朋友的時間,沒有違心的空間,歲月變得寧靜和恬淡、安逸許多。許多人,在工作、生活的過程中,希望別人關注自己,期望他人贊美自己,需要社會認可自己,往往幾乎瘋狂和變態(tài)的說話和做事。其實,很無聊和單調;钪,就是追求一種本真。圈子里的'吹捧,只能是一時的精神快感和愉悅。圈子里的恭維,只能是蜻蜓點水的愉悅。大道至簡,大道至靜,大道至淡,大道至善。清明節(jié),是一扇窗戶,看到了大自然的亭亭玉立和舒舒服服。是一把雨傘,聆聽到春雨的絲絲柔情,感受到時光的點點滴滴溫馨。是一棵大樹,感悟到櫛風沐雨的過程是莊嚴的幸福。是一個風車,轉動著歲月不經意的微笑和坦然。是一只風箏,時時刻刻牽動著眷戀故土的神經。是一條小河,流淌著夢中散發(fā)著青草和露水味道的夢幻。是一葉小舟,承載著孜孜不舍夢的追求。
這片土地,曾經是爺爺用耕耘茶館的收獲,購買的一部分田產。解放后,土改時這片土地就不再是爺爺的領地。江山易主,土地充公。站立在綠瑩瑩的麥田里,品嘗著清明的味道,感到很幸福和愜意。
清明節(jié)隨筆6
清明時節(jié)到了,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節(jié)日。
每到清明時節(jié)的時候,會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是不是真的應驗了唐代詩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jié)。清明時節(jié),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緬懷過去。
清明時節(jié),是我最有一次傷感的節(jié)日,我從來都沒有感到過這樣的傷感,或許這是我對先人的懷念吧。
清明節(jié)隨筆7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jié),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隨著爸爸媽媽回到老家,路上顯得比較擁擠,大家都趕著去老家祭祖。等我們到了老家,親戚們都已經到齊了。我第一次見到這么多人在爺爺奶奶家聚會,比過年還要熱鬧。
我們吃過了中飯,大家便從家里出發(fā),這時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我們帶著奶奶早已準備好的東西,一起上山去祭祖。一路上,田地里油菜花開,蜜蜂嗡嗡,遠遠望去,大片的油菜花在陽光照耀下,像金色的`綢緞閃閃發(fā)光。盡管下過小雨,但還讓人感到春天濃濃的氣息。山上有許多人在祭祖,不時地傳來鞭炮聲。
爺爺奶奶說:“我們要先拜祖祖太公的墳。”祖祖太公在全家人的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每年祭拜都從這里開始。只見伯父們將落葉掃開,將雜枝砍掉,在墳前擺上糖果糕點等,在碗里倒上酒,然后緩緩地灑在地上,奶奶嘴里喃喃地說著,祈求祖宗的保佑。在墳前,大家以輩份和長幼秩序跪拜。燒上紙錢,點燃鞭炮,隆隆的鞭炮聲響徹了這寂靜的山間。
清明節(jié)隨筆8
清明,纏綿的雨絲帶來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凄寒。
清明。清明,說出口總有種傷感涌上心頭。莫名地,心情變得很沉重。
先人的離世,往往是人們心中一段最為悲痛的回憶,深埋在記憶深處,不愿提起、不愿憶起。而清明,則將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現實,就那樣平靜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于是,最初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回來。逝者安息,生者,卻難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時節(jié)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們的思念化成的。這種思念、如此痛,如此讓人心傷。于是當這雨滴落在人們身上時,才讓人心中升起難以名狀的感傷,才讓人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時節(jié),是個隨手就可以撿拾淚水的時節(jié),亦是個哀傷蔓延的時節(jié)。轉身、低首、難言。誰將痛的滋味,連同思念一同葬?
當真葬得、忘得掉么?
清明,我們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會再重來。但那份思念則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遺忘的。我們只是壓制著,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卻將所有的一切釋放。于是,懷念啊、傷感啊、難忘啊什么的,一下子全都回來。一絲一毫都沒有減少,反而在心中越發(fā)清晰的展現出來。
這雨,下個不停,淚水也流個不停。不想再克制,哭便哭吧,終究,那是所有人都難以忘記的,那些曾經深愛著我們的人即便不在,我們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則怎么對得起他們的愛和我們的紀念呢?
這雨,下得陰晦。但我們應該笑得明媚,不可以讓那些曾經深愛著我們的人,看見我們不快樂,不可以……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清明節(jié)隨筆9
今天是清明節(jié),一大早,爸爸媽媽和其他親戚朋友們,吃完早飯就拉著我上山拜祭祖先去。
我們到山腳下,要開始爬山,在上山的路程中,路面特別滑,我滑倒好幾次,再加上有許多山地離下面的地面高許多,需要一個人先爬上去再拉另一個人上去才行,有時候在下面的那個人太重還有可能把上面那個人拉下來呢!在上山的路旁邊的草叢里一般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大坑,媽媽告訴我這一些大坑是新中國成立之后被尋找寶藏的祖先挖出來的,所有大坑中都十有八九是埋藏過寶藏的。
我們來到第一個祖墳,這一個祖墳下面是一位婆婆,我還記得,在我五歲那年,我在給她的墳墓上香之后,從上面滑下來,結果扶一下墳墓前面刻字的地方,一個東西從上面掉下來,媽媽說:“那個可是婆婆在天之靈戴的帽子,現在你把它弄壞我們又要重新買一個給婆婆!”
“弘宇!”我的堂哥在叫我,“你在想什么呢,我們去給婆婆上香吧!”我從回憶中又回到現實的世界里,這一次,我心翼翼的.給婆婆上香,那香上面冒出的煙把我的眼睛熏得眼花繚亂,連續(xù)打好幾個噴嚏,那種感覺特別難受,鼻子也酸酸的。
我們來到最后一個祖墳。從這個地方望下去,可以看到半個徐家村,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把公公埋在這呢?”媽媽說:“這個地方是公公自己選的,他說在這里可以看到子孫后代在開心的生活!
我們拜祭完祖先后就下山。
清明節(jié)隨筆10
哀傷的氣息一直沿著低矮的土坡向上爬,爬過五彩的河堤,爬過擁擠的羊圈。羊兒們不再咩咩叫,有所察覺地安靜了?諝庵薪z絲的潮濕,增添了幾多哀愁,或許在哪個人的'臉頰,淚水已不可歇止地流下來。
那片松軟的古桐色土地,被雜草掩蓋著,若有若無。
外祖母拉著我的手,努力地往上爬,有時,外祖父會過來拉我們一把,外祖母的滿頭銀絲便拂過我的臉。我拿著一根竹竿,慢慢地撐著,聽他們講那過去的故事……
那矮矮的三個小土堆,可是我長眠在地下的曾祖先們?清煙裊裊,紙絮紛飛,和著人們的思念和愐懷。我輕輕捧起一把黃土,唯恐驚醒沉睡的他們。往事在外祖父的敘述中,緩緩展開,那是一段充滿硝煙的日子,這里記載著他們傳奇而又平凡的一生。我靜肅在墓前,哀思如潮,恍惚間,仿佛聽到先人的聲音在耳旁響起。
荒涼的山上又起了凄清的雨,讓活著的人更加懷念那些離去的人。
清明節(jié)隨筆11
星期四,是一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么特殊的?只是一個平凡而并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是我并不覺得,因為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溫暖的,我的心也是溫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說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說,接著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說話,但是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說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是這里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么直,這么高,這么綠,這就象是烈士的精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么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fā)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假如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日,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為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后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御寇殺敵英雄事跡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里面記載著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為,竟然使用槍殺酷刑等行為,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著,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清明節(jié)隨筆12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鄉(xiāng)村。那里青山環(huán)抱,樹木蔥蘢。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都是家鄉(xiāng)的人們祭祀祖先的節(jié)日。因此一到清明時節(jié),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家鄉(xiāng)掃墓。
每次來到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我都想哭,因為我總想起爸爸和我說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七歲那年父母雙亡,從此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從小他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靠親戚和學校的資助念完中學,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師范學校,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堅強的人,沒有因為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貧困而放棄自己的學業(yè)。爸爸在我學習最沒信心的時候告訴了我這個故事,我知道,爸爸是為了讓我明白了: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清明時節(jié)這天,我來看望我那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想告訴他們:“爺爺,奶奶,你們安息吧!你的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他用他的堅強換來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的孫女也會做一個堅強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清明節(jié)隨筆13
清明節(jié),又來臨,我呆呆地望著天空,不禁又陷入對外公的懷念。因為在我那絢麗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外公給我的印象太深刻,外公給予我的愛實在太多太多。
我依舊記得,外公的那張臉和那雙手,那張布滿皺紋而又充滿精神的臉和那雙蒼勁有力卻又突兀著青筋的`手,它們曾經和外公一起……
兒時,我一直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隨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在一張木凳上看著外公掃地。外公拿著一把掃把在街道上掃,我呢,就拿著比自己矮一點兒的掃把亂舞,常常弄得到處都是灰塵。外公性情溫和,也不說什么,只好一遍遍地掃,毫無怨言。那時侯,我還,看到外公天天清掃街道,不禁也有一些納悶,常常扯著外公的衣角,略顯淘氣地問:“外公,為什么,你天天要清掃街道呀,你又不是清潔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繼續(xù)掃地。我看著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還不時“噢”幾句應聲。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久而久之,外公清掃街道的原因我也清楚,心底里對外公也不免產生幾分敬佩。
一次,冬天時分,天氣寒冷,我剛起床下樓,又見外公在掃地。我走出去,坐在門口的板凳上,托著下巴呆呆地看著外公,過好一陣兒,外公才見我坐在外面,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襖脫下來,給我披上。我當時再看外公的時候,發(fā)現他的手已,凍得通紅,嘴唇泛青,可那時外公已經在掃地……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您喜歡的桃花又開,散發(fā)著泥土的氣息,您,可聞到它們的芬芳,感知到有個童稚的心靈在呼喚您,在呼喚您。
現在,雖然外公已經不在人世,但外公的音容笑貌卻時常在我的腦海里浮現。因為,外公給我那無私的愛實在太多,他那勤勞樸實的形象給我的印象太……太深刻!
清明節(jié)隨筆14
由于,清明節(jié)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里過。在家里,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鄉(xiāng)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肴--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yè)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xiāng)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里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里面,以免發(fā)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后備箱中的'佳肴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yè)有成”。
清明節(jié)隨筆15
沉悶灰暗的天空,壓迫著世上的人們沉重傷感的心靈。連綿不斷的細雨,象是世人懷念悲傷的淚泉在清明節(jié)前后噴現。多少次撕心裂腑的呼喊,喚不回消亡的親人。滴答的鐘聲不停地向前運行,青春隨著消失后,接著聽到的是死亡跟隨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纳揭皫X的亡墳,是青春消失后的結局。竹桿上晃動的白旗仿佛是幽靈在向走完青春的人們招手示意。歷史的記憶中,留下了多少青春年華時寫下卓越的`篇章;多少青春無知荒廢年華,白頭悲切。天空閃爍的星晨,是青春無悔的見證。捧一撮黃土祭奠青春。
時光不會倒移,但靈魂深處的記憶,還是留給了青春。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盛”。捫心自問,是否唱出了青春無悔?
談笑風聲,意氣風發(fā)一路拼過,雖然淡泊也無悔于追求過青春的人生。
平淡的生活,平靜的工作,溫暖了家庭,甜蜜了愛情,雖不瀟灑,卻也安心于青春。
一路走過,還記得,十七八歲的沖動,是上天攬月下海捉鱉的鴻皓之志。二十幾歲是人生知識的積累與機遇巧合。三十幾的時光是人生的膽氣拼搏和財富的斂積。平凡的歲月里,仍然是無數前赴后繼的青春在涌動。
譜一曲贊歌,獻給無悔的青春。
驀然回首,自己卻走過了青春,站在人生道上的中央,望著漸行漸遠的年青,心中一片愁悵。沒有激情的生命,總是惦念青春怕它遠行,擔心消失,嘆一聲無奈,灑一縷烏墨,祭奠平凡的青春,不想它埋沒,讓它留在自己的心海。
雨還在下著,那是愁思綿綿;淚仍在流,已是悲戚憂憂。沉痛的心里嘆惜往事不堪回首。
奶奶三年搖籃前的煎熬,是用壯年生命的堅守,換回我瘦弱生命茁壯成長。怎是每年三柱香一扎草紙一個長跪所能報答的恩情?那是感恩淚的源泉。
淚水漠糊了雙眼,忘年的記憶中,暢開心懷,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激那些無私奉獻的青春永不消逝。
【清明節(jié)隨筆】相關文章:
清明節(jié)隨筆05-10
清明節(jié)隨筆06-14
清明節(jié)的隨筆01-20
清明節(jié)假期隨筆10-23
清明節(jié)所思隨筆11-18
熱清明節(jié)的隨筆11-15
清明節(jié)的教育隨筆11-17
清明節(jié)隨筆推薦03-31
清明節(jié)初中隨筆11-26
清明節(jié)假期的隨筆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