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信息安全畢業(yè)論文

電子政務發(fā)展

時間:2022-10-05 22:12:26 信息安全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電子政務發(fā)展

  電子政務發(fā)展【1】

  摘要:隨著全球信息化技術飛速的發(fā)展,各國的電子商務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電子商務成為各個國家和各大公司爭奪的焦點。

  但是電子政務在我國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

  在我國,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普及與發(fā)展,電子商務迅速崛起,眾多的信息技術企業(yè)、風險投資公司、生產流通企業(yè)紛紛開展電子商務。

  本文從我國電子商務技術發(fā)展的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趨勢三個方面,探討分析了我國電子商務發(fā)展的現狀。

  關鍵詞:信息化 網絡技術 電子政務 發(fā)展 環(huán)境 趨勢

  首先我們要對電子政務有一個簡單了解,電子政務有很多概念,不同的學者看法也不一樣,本文給大家解釋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電子政務就是將現代計算機技術運用在政府機關日常的管理中,并借此優(yōu)化政府的服務職能和工作組織結構,打破以前政府機構管理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制約,形成一套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

  電子政務的使用,對我國政府職能的充分的發(fā)揮,行政效率的提升和監(jiān)管能力的增強都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并有利于政府的公開化和透明化運作,是政府部門管理創(chuàng)新進程中的必要手段。

  在報告中就曾經明確的提出了政府機構要積極推行電子政務,促進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

  雖然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已經發(fā)展了已經將近20年,但是,對于信息技術在政府機構的應用上,我國才開始剛剛起步,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事物。

  我國的電子政務在目前的很多地方,只是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或者是在嘗試階段,這項工程的建設還需要更多的方面來關注。

  本文從我國電子商務技術發(fā)展的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和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趨勢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1 電子商務的發(fā)展現狀和環(huán)境

  電子政務在我國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發(fā)展,1999年1月,由我國40多家部委(局、辦)信息主管部門共同倡議發(fā)起的“政府上網工程”,旨在推動各級政府部門為社會服務的公眾信息資源匯集和應用上網。

  在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在政府工作中的應用是作為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目標提出來的。

  還有更早的“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

  “三金工程”是我國中央政府主導的以政府信息化為特征的系統(tǒng)工程,是我國電子政務的雛形。

  作為國家的管理部門,政府在日常的工作中,積極開展電子政務,有利于我國發(fā)展現代化管理,并有助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實現政府辦公的現代化。

  在電子政務的應用中,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網上了解到政府機構的各種職能以及辦事的程序等,這對人們了解政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有很大的幫助。

  在政府機關的內部,日常工作中,各個辦公室,各個部門之間都通過網絡進行聯絡和資源的共享,不僅能夠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還能夠減少公務開支,從而減少腐化等情況的發(fā)生。

  2 電子商務存在問題

  2.1 人員素質與電子政務發(fā)展不相適應。

  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我國政府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政府人員的素質對電子政務的發(fā)展的制約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在政府文化上,目前充斥的高高在上的官僚的主義文化與電子政務推崇的平等的要求是互相制約的;其次,有些政府人員自身有腐化問題,對于電子政務的公開化和增加透明度功能出現非常抵制的態(tài)度,這對電子政務的開展是一個重大的阻礙;第三,有些公務員未經培訓上崗,缺乏自主利用電子政務進行工作的能力;第四,有些找政府機關辦事的人,由于很多客觀的原因,文化素質不高,對網絡認識不足,對電子政務提供的服務并不能享受到。

  2.2 電子政務人才的培養(yǎng)問題。

  目前很多電子政務一線建設者都有這樣的體會:這項工作往往是默默無聞,無法直接創(chuàng)造效益,又要花很多錢投入,因此從事電子政務建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很難得到更多的培養(yǎng),很難得到更多的提職機會,正因如此,政府應該拿出專門的資金,為各個部門專門培養(yǎng)信息中心主任,并為他們的進一步科研創(chuàng)造條件。

  另外,還可以將電子政務納入年終目標考核制度當中,一票否決,如果誰不及格,這個機關就沒有完成上級政府規(guī)定的指標任務。

  由于將電子政務納入考核當中,各個部門的領導勢必要重視電子政務建設,否則這將影響全單位的達標任務,信息中心也順理成章地得到了領導的重視。

  2.3 缺乏專業(yè)的電子政務信息建設人才。

  從出現電子政務,到現在電子政務在我國應用越來越廣泛,這個過程已經發(fā)展了將近20年,但是目前的問題仍然存在,有些政府部門請專業(yè)的網絡公司在政府機關長期維護電子政務工程,并駐守在政府機關,一旦脫離專業(yè)人員電子政務系統(tǒng)的運作就會出現問題,有的地區(qū)在市、區(qū)級政府部門均實施了電子政務的前提下,真正的電子政務人才屈指可數,在這種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電子政務系統(tǒng)其運作情況可想而知。

  3 電子商務發(fā)展方向

  根據調查,我們發(fā)現在經濟和信息全球化迅速發(fā)展的時代,電子政務不僅是政府治理國家的有效工具,且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全球競爭中的一個競爭力要素。

  政府的網站作為政府部門與廣大企業(yè)、群眾之間的電子橋梁,其功能不應該只是政府對外公開展示工作內容的展臺,更重大的意義在于提供便民的服務和直接的與民溝通和交流的平臺。

  在這個網絡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是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

  近年來信息化的發(fā)展,促使各國的電子政務也在陸續(xù)的建立或建成。

  不過在呈現一定的共性的同時,相互間卻存在很大的差異。

  因為信息環(huán)境的不同所以政務也是迥然不同的。

  政府信息資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礎、科學決策的依據、聯系公眾的紐帶、宏觀調控的手段。

  那么為了高效、有序地開發(fā)政府信息資源。

  政府部門需要從以下方面考慮:①制定詳細而周密的開發(fā)計劃,用以確保政府所需信息資源的有效性和經濟性。

 、诎凑占榷ǖ牧鞒坛绦,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采用一體化的形式,有組織地收集、處理、傳輸、發(fā)布各種信息,這樣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才會顯著提高。

  當下互聯網浪潮席卷全球,互聯網為各級政府展示和宣傳政府形象提供了便捷途徑。

  政府電子政務建設是推進政府管理方式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

  通過共享信息,實現聯合連貫,推動各部門之間、地區(qū)之間的業(yè)務協(xié)同配合,提高對公眾的服務水平。

  特別是近年來網絡監(jiān)督的發(fā)展成為公眾反腐倡廉,監(jiān)督政府的有效形式。

  那么在當前這個信息化社會里,面對網民的問政,面對網上的監(jiān)督,政府的執(zhí)政需要與人們進行互動,這樣做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表現。

  因為網絡監(jiān)督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需要。

  這樣,政府必然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進行合理地集成,對政府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加強互聯互通,對政府結構和工作進行優(yōu)化組合,使企業(yè)、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yōu)質的服務,從而降低社會投入成本,促進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功能服務不僅是政務的電子化,其交互性也十分重要,提供一個與民眾互通的平臺,讓管理者聽聽民眾的意見和呼聲,同時也能讓民眾了解管理者決策的初衷,使官民能有效地互動起來,這樣更利于政府和大眾加深了解和信任。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子政務是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一場革命。

  從我國電子政務工程啟動以來,已經經過近20個年頭,政府的網站建設也具備了一定的規(guī)模,也總結了自己的一套經驗教訓,但是如果想得到跨越式發(fā)展,那就必須轉變觀念并提高認識,創(chuàng)造有利于電子政務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建設一支能適應電子政務發(fā)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公務員隊伍,在服務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眾、滿足群眾多種多樣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參考文獻:

  [1]姬泊.電子政務發(fā)展現狀及建設對策探討.宿州學院學報,2005(2):104—105.

  [2]宋軍.中國電子政務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理論探索,2003(3)3.金太軍.論政府的網上責任[J].公共行政,2004(5).

  [3]田景熙,洪琢.電子政務系統(tǒng)規(guī)劃與設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4]楊雷.電子政務效益的經濟分析與評價.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5]盛輝,成良斌.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的現狀分析.科技管理研院,2004(5):18—19.

  [6]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2007—01.

  [7]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1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

  電子政務發(fā)展模式【2】

  【摘要】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qū)在推動政府信息化,發(fā)展電子政務的過程中,它的目標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電子政務整體上要構建一個什么樣的框架。

  電子網絡政府的目標模式受到一個國家政府管理的指導思想、管理職能等諸多因素制約和影響。

  文章在吸取一些發(fā)達國家建設電子政務方面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試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應采取的布局和模式進行一些探索。

  【關鍵詞】電子政務; 發(fā)展模式; 政府信息化建設

  一、國外發(fā)達國家進行電子政務建設的特點

  當代發(fā)達國家,引領電子政務潮流,他們在構筑電子網絡政府,或者說推動政府信息化這個過程中,顯現出一些比較顯著的特點。

  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 與政府改革緊密相結合。

  這一點應該特別值得我們關注。

  為什么要關注國外在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絡政府與政府改革的結合這個問題呢?因為我們國家在推動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往往在這個方面結合得不夠緊密。

  國外在政府改革的過程中力度比較大,如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英國發(fā)動了一個政府改革,由此引發(fā)了西方國家大規(guī)模的政府改革。

  英國的政府改革很快波及到全世界,后來形成很多不同類型、模式的改革,如所謂的市場導向的改革,完善行政體制的改革等等。

  第二 提出要再造政府,重新構建一個政府。

  在政府改革中,他們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將政府承擔的一些具體的服務型職能轉移出政府,轉移給民間組織,甚至轉移給私營企業(yè),讓他們代替政府提供一些具體的服務職能。

  他們認為推進公共服務市場化,把大量政府職能和服務型職能轉移給社會,轉移給民間機構以后,政府就可以減少具體瑣碎的事務,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重大決策,也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第三 放松政府對社會、對市場的管制,減少不必要的過于繁瑣的規(guī)章制度。

  也可叫做放松管制,放松規(guī)制。

  在這一點上不能完全和中國的改革進行生搬硬套,因為從我國目前看,可能還是一個法律、制度比較欠缺的國家,還應該進一步構建和完善社會主義法規(guī)體系。

  而在西方等發(fā)達國家,法律比較完備,規(guī)章制度也非常健全,一般做法是遇到問題就立規(guī)矩,這樣規(guī)章制度就越來越多。

  而規(guī)章制度過多過繁,反過來就會束縛公務人員的手腳,公務人員變成了規(guī)章制度的奴隸,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難以得到發(fā)揮。

  所以他們要大刀闊斧的放松管制,放松規(guī)制,給公務人員更多的自主權,提高他們的管理積極性。

  二、國外進行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

  注重統(tǒng)一規(guī)劃和技術標準。

  電子網絡政府的構建,除了要和政府改革相結合以外,還非常重視制定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和技術標準規(guī)范,這一點是極其重要的。

  政府信息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政府的組成是有上下左右協(xié)調配合的,政府的運行是有一個權力行使方向的,因此有隸屬關系的政府是一級控制一級的,政府信息化建設比電子商務建設的要求更高。

  因此我們在推動電子政務的過程中,如何制定規(guī)劃,統(tǒng)一標準,就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在這點上盡管西方國家,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多是一種聯邦制結構,比如說美國,它的聯邦政府對州還沒有直接的領導被領導關系,但是它在構建電子網絡政府的時候,也很注重制定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制定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把它作為推動電子網絡政府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關注應用,提供服務。

  國外特別是西方發(fā)達國家在推動電子網絡政府的時候,十分關注應用,更多強調的是政府給社會、企業(yè)、社會成員提供的信息化服務,把應用的重點不是放在政府內部辦公自動化上,而是放在政府為社會、企業(yè)、社會成員能夠提供什么樣的信息服務。

  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國外包括發(fā)達國家在推動政府信息化過程中,在構建電子網絡政府時,也是大體遵循了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過程。

  三、建設具有中國特色電子政務應該采用的模式

  政府管理的模式有管理型的,有管理服務型的,也有服務型的。

  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政府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

  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政府管理的模式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政府首先要放棄過去那種管制式的模式,向管理型、服務型方向轉化。

  因此在中國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我們要構建的電子政務目標模式,應該是管理服務型的。

  構建管理服務型的電子網絡政府,應該是中國現階段政府信息化追求的首要目標。

  為什么中國現階段電子政務的目標模式,應該傾向管理服務型,而不是單一的服務型的政府管理方式呢?這是因為管理和服務是對立的統(tǒng)一體,服務離不開管理,管理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服務是目標、是目的,但服務更需要管理的保障才能實現.具體分析如下:

  一.以人為本,大力發(fā)展電子政務公共服務

  從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來看,公共服務在我國政府職能中將更加突出。

  電子政務是促進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手段。

  大力發(fā)展公共服務,促進服務型政府的建立,將成為我國電子政務的一項重要使命。

  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是發(fā)展電子政務的主要方向。

  細分用戶、以用戶為中心,提供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做法,首先出現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中。

  近年來,這種思路逐步被我國電子政務建設者所認同。

  上海、青島、杭州等地方的政府門戶網站中己經開始應用。

  從應用結果看,不僅豐富了政府面向社會公開信息和公共服務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政府人員的服務意識,使得政府能夠主動尋求和迎合公眾需求。

  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服務型政府的建立深入人心,推進電子政務,既是創(chuàng)建服務型政府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實以人為本和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舉措。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推進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需要,這不僅能夠提高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用戶滿意度,更能夠提高公眾對政府服務的依賴度和信任度,是我國電子政務生命力所在。

  分析。

  二:多種渠道和終端方式相結合,提供普遍服務

  發(fā)展電子政務,必須結合我國國情。

  必須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和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

  推進普遍服務。

  關注弱勢群體。

  積極發(fā)展多種終端,提高偏遠地區(qū)人群的信息獲取能力。

  因地制宜發(fā)展公共服務,避免信息化帶來欠發(fā)達地區(qū)和部分人群的“邊緣化”現象。

  電子政務的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如果社會公眾無法接觸到電子政務,那么電子政務服務供給再豐富,意義也不大。

  因此,我國發(fā)展電子政務不能夠一味依賴互聯網網站和計算機,必須發(fā)展多元化信息渠道,使得電子政務能夠進入千家萬戶,成為“家常便飯”,這對于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都至關重要。

  結語:

  未來政府信息化的總目標是通過一個一個具體的政務信息化來實現的,這稱之為電子政務。

  由一個一個電子政務,到最終建成一個電子網絡政府,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我們現在構建和推進電子政務,對多數單位、部門來講,都是一項一項具體應用系統(tǒng)的構建。

  一級政府也好,一個政府部門也好,它可能承擔很多責任,有很多的職能。

  當一級政府對外服務,對社會管理主要的職能,能夠用信息化的手段來進行時,就由電子政務走向了電子網絡政府。

  我們最終是要建成一個電子網絡政府,這是我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蘆葦. 電子政務中的政府管理模式變革研究[D]. 西北大學, 2006.

  [2] 李蕾. 電子政務環(huán)境下政府管理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D]. 貴州大學, 2006.

  新加坡電子政務發(fā)展的啟示【3】

  摘要:高德納公司將電子政府的發(fā)展定義為四個階段,即‘出現和存在、互動、事務處理、轉化變形’(高德納公司 2001);歐洲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四階段的發(fā)展模型來評估電子政府服務的有效性、成熟水平:‘信息情報、互動、多渠道互動和事務處理。

  (Europa 2001)。

  然而,新加坡家坡電子政務的發(fā)展并沒有嚴格的遵循任何發(fā)展的模式,給世界提供了一個新穎獨特的電子政務發(fā)展案例。

  對世界電子政務的發(fā)展都及其具有借鑒的意義。

  本文從新加坡尋找適合國情的發(fā)展模式、國家高層的支持、核心理念的科學性以及法律框架等方面探討新加坡電子政府發(fā)展的成功之處,并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找到其中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以期為中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提供有意義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政務;計劃;基礎設施;教育支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發(fā)展,公共服務領域也相應出現了一系列的變革,諸如理論方面,從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服務,每次變革都與公共服務有關。

  而在方法技術方面,最令世人矚目則是電子政務的發(fā)展,電子政務的發(fā)展帶來極為強大了的沖擊力,其影響幾乎波及全球公共服務領域,給公共服務賦予了強大的力量。

  新加坡電子政府解決方案先后于2005 年、2006 年和2007 年榮獲“聯合國公共服務獎”。

  2010年,新加坡同時名列聯合國公共行政網(UN-Public Administration Network (PAN))和日本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發(fā)布的世界電子政務發(fā)展排行榜的榜首。

  UN排行榜考察依據側重于一個國家電子政務的公眾信任程度、透明度、傳播公共服務的速度和促進制度改革的速度。

  早稻田大學的排行榜在考察這些因素之外,還著重的考慮了電子政務接口功能應用程序,包括Web 2.0,云計算和綠色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倏梢钥闯觯涍^綜合、嚴格的考評,新加坡的電子政務發(fā)展,受到了世界的認可,新加坡已經成為全球電子政務最為發(fā)達的國家之一。

  一、新加坡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歷程

  新加坡的電子政務歷程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早期,而且他的電子政府方面的努力不斷被有效的的IT計劃不補充和完善,這些IT計劃都有增加的戰(zhàn)略推力,給政府充足的時間, 根據當前的技術和系統(tǒng),重新來思考和重新設計政府的行動。

  縱觀新加坡的信息化發(fā)展歷程,從 2 0 世紀 8 0 年代初期至 20 世紀初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不同階段對應著不同的信息化復雜計劃,具體包括:第一,公民服務電腦化階段包含1980 — 1985 年的國家計算機化計劃、1986 — 1991 年國家IT 計劃、1992— 1999 年的IT2000 計劃(IT2000);第二,2000 — 2003 年的Infocomm21 計劃(Infocomm 21);第三,2003 — 2006 年的互聯新加坡計劃;第四、智慧國2015 計劃(iN2015)。

  這四個階段,6個計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新加坡的信息化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具體分析

  (一)適合國情的發(fā)展模式

  很多文獻視傳統(tǒng)政府轉變到轉變到整合的電子政府為一個漸進的發(fā)展過程。

  Layne&Lee(2001)將電子政府發(fā)展以成長的明顯階段來描述,也就是’編目、事務處理、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

  高德納公司的模型是將電子政府的發(fā)展定義為四個階段,即‘出現和存在、互動、事務處理、轉化變形’(高德納公司 2001);歐洲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四階段的發(fā)展模型來評估電子政府服務的有效性、成熟水平:‘信息情報、互動、多渠道互動和事務處理。

  (Europa 2001)。

  然而新加坡的電子政務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電子政府發(fā)展視角,他并沒有明顯、有序的遵循任何理論性的電子政府發(fā)展模型,因為實際的情況遠比理論上更為錯綜復雜。

  學者發(fā)現在第一個階段,雖然主要的推動力依賴于已經存在的的政府系統(tǒng)的計算機化辦公,但是,一些“綜合、集成”發(fā)面的努力已經開始在IT2000的計劃中。

  這是一個很適時的點,即當時很多互動性的、事務處理性的服務已經被放在網絡上。

  這一不完全忠于理論上的有序相繼的發(fā)展步奏的趨勢被互聯網的大規(guī)模擴散加速,這給與了政府跳躍或加快一些中間步奏的選擇權利。

  因此,在今天這個復雜的環(huán)境下概括電子政府系統(tǒng)的發(fā)展途徑可能會做出一些錯誤的設想。

  或是改善政府運作,或是政府發(fā)行新聞信息性的網頁,或者提供互動和事務處理性的設施或者是提供綜合性的服務,這些決定都是根據特殊的電子服務的環(huán)境做出的。

  (二)領導層面的視野和支持

  在一般組織中,高曾管理者的支持往往能夠提IT和發(fā)明的地位,帶來互聯網的更大規(guī)模的商務使用。

  同樣,在電子政務的發(fā)展進程也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高層領導的影響。

  在新加坡,高層領導在電子政務方面清晰肯定的認識鼓舞了改變的斗志,使政府機構能夠理解電子政務改革的發(fā)展方向(Ke&Wei2004)。

  新加坡在發(fā)展電子政務發(fā)面最公開明確的支持之聲體現在當時的副總理(現在的總理)李顯龍在2003年7月15的e-GAP2(e-government action plan 2) 發(fā)行時做的陳述:最終,eGAP2并不是關于IT,而是關于改變政府的方法。

  (三)靈活和可擴充的公共基礎設施

  發(fā)展電子政府需要建立起一個可補充的ICT基礎設施,他需要是靈活的和組裝式的,這樣可以方便未來的擴充。

  互聯網連接、寬帶容量、安全的服務器、電腦這些都是成功的實施電子政務的必要的先決條件。

  從一開始,發(fā)展ICT設施,就是新加坡的一項基本政策。

  這體現在眾多的政府在G2B和G2C階段采取的方案和舉措中。

  IT2000計劃,很主要的焦點都聚集在建設ICT設施上。

  (Teo&Lim1999)這一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將新加坡建設成為“智能島”。

  最值得關注的基礎設施方案有:Service Wide Technical Architecture(SWTA)、Broadband Infrastructure For Government(BIG)、Government Access Infrastructure(GATE) and Public Service Infrastructure(PSI)②   (四)知識教育計劃

  電子政務更多是組織性的改變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

  新加坡實施的IEP(Infocomm Education Program)計劃保證了公共官員具備ICT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識。

  這是一個持續(xù)性的規(guī)劃,它保障了政府官員能及時升級自己的ICT知識,從而能夠開拓ICT能力,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和商業(yè)的利益。

  教育公眾和激勵他們使用電子政務系統(tǒng)的規(guī)劃也在實施當中。

  橋接數字鴻溝的關心已經被政府高層意識到。

  這明顯的表現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在2003年7月15的e-GAP2的發(fā)布上做的陳述中:“將公共服務放在網絡上面還不夠。

  如果,新加坡咩有舒適的電腦和互聯網,那么我們發(fā)展的IT設施,門戶網頁都將被閑置。

  因此我們必須強力的推進提升IT知識水平,向所有新加坡公民提供使用電腦和互聯網的途徑!睘榇酥朴喌摹半娮诱⻊战逃媱潯泵鞔_規(guī)定:不論年齡或出身,所有新加坡人都要接受使用互聯網和IT技術的教育或培訓。

  由于在政策上進行大力扶持,實現了學齡兒童家庭的計算機保有率達 100%。

 、劭梢哉f新加坡在提升青少年 ICT技能的政策方面執(zhí)行得非常徹底。

  (五)“眾多機構、一個門戶”的核心理念

  本著“眾多機構、一個門戶”的核心理念,進行了網上服務整合與集成。

  新加坡政府部門進行網上辦公是以政府門戶網(www. gov. sg)為中心站點,協(xié)調具體部門進行“打包服務”,實現了政府網絡服務的整合。

  對前臺的業(yè)務流程設置與后臺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業(yè)務協(xié)調處理問題實現了高度化的雙向互動,網站上集中了1600多項網上服務項目,包括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所涉及到的政府相應的服務、企業(yè)從注冊到生產經營甚至消失過程涉及到的與政府打交道的事務辦理。

  (六)發(fā)展對電子政務的信任

  信任是電子商務成功的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它也被定義為電子政務成功的必須要建設的一個板塊(Srivastava and Teo,2004;Warkentin et al.,2002)。

  新加坡采用的一種有四個不同方向的方法來建立對電子商務的信任和信心:建立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建立對電子交易的信心、建立使用者的信心和提高使用者的意識。

  根據公眾和企業(yè)的反饋,IDA(工業(yè)發(fā)展署)意識到了信賴標記的廣泛使用對電子交易的信任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新加坡國家信任委員會(NTC)于2001年2月28日成立,它于建立公眾對電子交易的信心。

  NTC實施的第一個全國范圍的信賴標志計劃被稱作“TrustSg seal”。

  那些一直堅持做誠信的高品質電子交易的的商家將會被給與獎勵。

  另外,信任問題關系到隱私和安全的問題。

  新加坡有很嚴格的普通法傳統(tǒng)和法律規(guī)定,防止個人信息外流濫用。

  個人信息在“信心責任”的一般法律和各個部門的特別法規(guī)下被保護起來。

  這一信任建設計劃實施的非常好,被得到了肯定。

  聯合國針對這一計劃給新加坡頒發(fā)了公共服務獎。

  (七)提供合理的法律框架

  一個能有效的保障公民和商家的安全和隱私的法律系統(tǒng),對電子政務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新加坡政府意識到,透明和對政府有利的法律法規(guī)是建設電子社會、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發(fā)展的先決條件。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和實施嚴格的網絡法律的國家之一,這些嚴格的網絡法律的存在是新加坡成為電子政務發(fā)展的領軍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加坡國會(議會)在1998年6月29日,頒布的電子交易法令是世界上最早頒布的關于網絡活動的法令之一,它不僅覆蓋了數字化、電子簽章,還包含了電子記錄、電子契約這些。

  這一法令在所有種類的電子交流中都適用。

  在1998年,政府通過了計算機濫用法令修正案,賦予搶險采取行動來對抗計算機恐怖事件和網絡犯罪更強大的力量。

  三、對我國的啟示

  (一)根據我國的國情,走適合自己的模式

  從新加坡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案例中,我們首先應該學習到的是,根據自己的具體國情,走出自己的發(fā)展模式。

  新加坡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 個小島組成,面積 699.4 平方千米,截至2009年 6 月,新加坡總人口為499 萬人,公民以主要種族區(qū)分:華族約占7 5 % ,馬來族約占1 4 % ,印度族約占 9 % ;余者為其他種族。

  這個國家缺乏持續(xù)可耕種的土地,手工業(yè)也很缺乏,資源很匱乏。

  但是,新加坡有著國家發(fā)展的獨特優(yōu)勢,國家面積小,人口少,那么保證其政策全局性就更容易,對政策執(zhí)行監(jiān)督就更直接有利。

  新加坡在電子政務發(fā)展過程,并沒有按照理論構建模式嚴格有序的進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現實的環(huán)境和情況遠比理論想象的復雜的多。

  對照新加坡,我國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人口構成情況更要復雜的多,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模式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說,中國電子政務發(fā)展的環(huán)境更要錯綜復雜的多,我們的電子政務發(fā)展必須更具自身的情況,學習但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做法。

  (二)持續(xù)性的、統(tǒng)攬全局的國家電子政務發(fā)展規(guī)劃

  1、高層領導的重視

  國家領導層面的重視對電子政務的全局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新加坡電子政務發(fā)展自始至終得到了政府高層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尤其是其在長期的發(fā)展中逐步完善的電子政務治理體系,為更好地開展電子政務的領導、組織和協(xié)調提供了強有力的機制保障,對解決在發(fā)展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

  2、規(guī)劃制定科學化

  新加坡電子政務的發(fā)展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系列具有重要戰(zhàn)略指導意義的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和電子政務專門規(guī)劃。

  其戰(zhàn)略規(guī)劃制定和執(zhí)行的重要特點是“縝密考證,嚴格執(zhí)行”,新加坡的一項電子政務規(guī)劃的制定時間之長,往往可以達到5年之久,先后會反復經過學者、官方的考察、研究、討論,經過社會公民的討論、聽證,筆者認為,這不能被認定為是無效率的,因為,經過這樣反復的論證,公民的參與,保障了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現實性,盡量的避免了政策在執(zhí)行中被發(fā)現存在先天缺陷,從而再來花大量的力氣糾正,更減少了政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半途而廢的可能。

  (三)基礎設施的全面和可擴容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首要,我國應當構建標準且無重復的政府 ICT 資源,促進政府內 ICT 基礎設施通用化。

  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發(fā)展速度超乎想象,電子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也非常驚人,我們搭建的基礎設施必須是靈活的、能夠擴容和更新的,這樣才能避免,我們剛剛搭建好的平臺路徑已投入使用就已經過時落后,更嚴重的是成為沉沒成本,無法繼續(xù)使用,造成極大的浪費。

  新加坡發(fā)展電子政府首先建立起一個可補充的ICT基礎設施,他們是靈活的和組裝式的,這樣可以方便未來的擴充。

  (四)電子政務集成化、整體化建設

  新加坡政府本著“眾多機構、一個門戶”的核心理念,進行了網上服務整合與集成。

  我們的政府部門也應該明確思路,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建設,在落實部門責任制的同時,加強中心網站整合能力,力求建立統(tǒng)一的門戶網站,統(tǒng)一的應用平臺和統(tǒng)一的身份識別體系。

  (五)國民知識教育

  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03年7月15的e-GAP2的發(fā)布上做的陳述:“將公共服務放在網絡上面還不夠。

  如果,新加坡咩有舒適的電腦和互聯網,那么我們發(fā)展的IT設施,門戶網頁都將被閑置。”電子政務體系的構建需要專業(yè)的IT人才;電子政務的運轉要國家公共官員具備ICT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識;更重要的是電子政務的廣泛參與需要公民也具備基本IT技能和知識。

  因此因此新加坡強力的推進提升IT知識水平,向所有新加坡公民提供使用電腦和互聯網的途徑。

  目前,我國必須要重視國民素質教育,投入較多的人力、財力進行人才教育和培訓,努力提高民眾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能。

  強化公務員能力培訓,重視電子政務人才培訓工作,要求各級官員、公務員都具備一定的信息化知識和操作技能。

  這是一個工程量大,持續(xù)時間長,投入資源多的過程,且效果比較緩慢,但是,這是電子政務發(fā)展必須的人力準備。

  (六)完善法律框架

  為適應社會經濟活動和政府公共服務的轉型,新加坡啟動立法程序,制定相關法律,如:《電子交易法》;政府還制定了若干與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規(guī):如《信息安全指南》、《電子認證安全指南》、《電子交易執(zhí)法指南》、《電子交易(認證條列)》等。

  ④不斷完善法律、法規(guī),對營造安全的電子政務環(huán)境至關重要。

  一個能有效的保障公民和商家的安全和隱私的法律系統(tǒng),是電子政務的成功的關鍵因素。

  我國電子政府的發(fā)展,同樣離不開完善的法律體系的保駕護航,構建安可靠的電子政務法律環(huán)境是我國發(fā)展的電子政務的硬保障。

  參考文獻:

  ①《Korea and Singapore Top E-Government Rankings for Citizen Service》,Journal of E-Governance 33 (2010) 67

 、赟HIRISH C. SRIVASTAVA ,THOMPSON S. H. TEO《Electronic government as a guided evolution in singapore:vision for the world in the 21st centu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best conference paper 2005 PNP:E3

  ③王喜文,《亞太各國的IT戰(zhàn)略比較》,物聯網,2011.12,P6

 、芡蹉,《新加坡營造電子政務的良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城市管理與科技,2010.4,P76-79

【電子政務發(fā)展】相關文章:

電子政務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論文10-11

西方發(fā)達國家電子政務發(fā)展的啟示10-09

事業(yè)單位檔案管理與電子政務發(fā)展論文10-10

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10-08

電子政務系統(tǒng)設計10-05

河北電子政務建設10-05

電子政務專業(yè)簡歷范文10-07

電子政務工作總結05-15

淺論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