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園雙向溝通的探討
大家是不是都還在為畢業(yè)論文煩惱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學前教育畢業(yè)論文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的這一極其細微而復雜的任務。”所以,家園共育已成為擴展教育的時空,是發(fā)揮教育資源的一種有效手段,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個必要條件,越來越受到幼兒園和家長朋友的關注。為了促進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幫助家長轉變教養(yǎng)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共同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放飛孩子夢想的教育晴空,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兒健全發(fā)展,那么,教師與家長的心理溝通就十分重要。
關鍵詞:家園共育 雙向溝通 心理溝通
幼兒教師與家長的心理溝通主要指對于幼兒的看法與教育態(tài)度、方法上相互交換意見,并求得一致的認識,采取共同的行動。及時的心理溝通可以加強了解、促進合作,使幼兒教師與家長情感交融、心心相印,從而對幼兒進行共同一致的教育;如果缺乏心理溝通就會使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產生隔閡,甚至會引起誤解,加深裂痕,從而影響對幼兒進行正確一致的教育。
一、了解家長的學習類型
根據家長們育兒的習慣,從感知覺方面,可將其分成三種類型:一是聽覺型學習的家長,二是視覺型學習的家長,三是動覺型學習的家長。聽覺型學習的家長善于通過接受聽覺刺激進行學習,喜歡通過講授、討論、聽磁帶錄音等口頭語言的方式接受信息。這類家長善于通過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等相互交流的渠道獲得育兒知識。視覺型學習的家長善于通過接受視覺刺激而學習,喜歡通過圖片、圖表、錄像、影片等各種視覺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達信息。動覺型學習的家長喜歡通過雙手和整個身體運動進行學習,如通過做筆記、親自動手操作方式等來學習。他們不喜歡老師過多的講解,也不擅長言語表達。我們可以據此與家長從心理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溝通。
二、了解家長的個性特征
由于職業(yè)、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對幼兒的評價也不盡相同。1.有的家長贊成讓孩子與同伴游戲的做法,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卻寧愿把孩子關在家里,不讓他出去與小朋友接觸,有的家長是怕孩子與同伴產生糾紛,怕自己的孩子吃虧。2.在對幼兒的評價上,一種家長對幼兒的評價高于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在有些家長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的優(yōu)點總在閃閃發(fā)光,缺點則看不見或看見了不愿承認,他們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能干的。3.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往往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期望,會造成培養(yǎng)目標、教育實施上與幼兒園有分歧。4.家長對幼兒的關懷照顧帶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個體指向性;二是細致入微。
5.幼兒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難,不能取得令家長滿意的效果時,有的家長就可能會指責、埋怨教師工作做得不好。6.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家長對孩子管理嚴格,有的則放縱溺愛,有的重能力發(fā)展、智力開發(fā),有的要求識字寫字、多長知識,有的家長則強行對幼兒進行正規(guī)的學習訓練……了解到這些家長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后,教師便可以有目的地與他們進行心理溝通。
三、真誠地熱愛孩子是心理溝通的基礎
教師與家長的心理溝通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教育好孩子,共同的愛使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拉得更近,使家園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幼兒教師加深對幼兒的熱愛和關懷,是幼兒教師教育好幼兒的根本,也是搞好與家長心理溝通的根本。教師要將愛灑向每一個幼兒,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幼兒的優(yōu)點,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鼓勵。如果教師只愛一部分孩子,冷落另一部分孩子,那么被冷落孩子的家長就會和幼兒園關系疏遠。家長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愛自己的孩子,也愿意別人,尤其是教師,愛他們的孩子。事實證明,當家長感受到老師喜愛和關心他的孩子時,就自然會對老師產生信任感,與幼兒園的關系都比較融洽,家園之間就自然架起了情感的橋梁,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心理溝通的關鍵
與家長進行心理溝通是門藝術,是需要講究方法的。在當前家長普遍重視智力開發(fā)、忽視社會性教育的情況下,溝通的技巧顯得尤為重要。幼兒教師必須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明確自己的神圣職責;要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勤奮學習,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和高超的教授技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博覽群書,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專多能的教師;要有良好的溝通品質,學會有目的地與家長溝通,掌握與人溝通的策略,讓自己和家長感覺很好。
五、攜手前進,共同提高
一方面,幼兒教師應加強自我教育,通過業(yè)余進修、觀摩學習、經驗總結、研究探討等途徑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另一方面,幼兒園有責任采取各種形式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yǎng),推薦并介紹有關幼兒心理和教育的書籍、雜志,開辟家長櫥窗等。溝通是雙向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密切合作。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它對幼兒社會性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深深地知道,在幼兒教育這個復雜的工程中,家長的作用無人可以替代,誰把家長工作做得扎實到位,誰就能搶占幼兒教育的制高點。我們將充分發(fā)掘、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努力發(fā)揮家長的教育主動性,密切家園聯(lián)系,促進家園共育,實現(xiàn)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雙贏,從而展現(xiàn)教育的神奇魅力。轉
【家園雙向溝通的探討】相關文章:
家園共育與溝通心得06-21
家園共育有效溝通心得06-21
家園溝通心得體會07-07
家園共育有效溝通心得體會06-30
崗位雙向選擇實施方案03-31
郵政雙向交流個人總結11-19
溝通交流探討發(fā)言稿06-16
家園的隨筆12-25
我們的家園12-11
美麗的家園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