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其實是一門很有其自身特點的學科,你可能一直去背、去做題你的語文也不會超過120;也有可能你一個月不上語文課,也可以輕松拿高分!以下是談語文學習方法,一起來學習吧!
語文學習方法篇【1】
語文其實是一門很有其自身特點的學科。
不像其他科目,你有幾節(jié)課不聽就跟明顯跟不上了,語文不是,你一個月不上課,也有可能照樣考高分。
但我說這些話的目的不是要大家放棄對語文的重視,只是說,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分析清事物自身的特點,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語文的特點是什么呢?我覺得,突出的特點是知識非常散,而且不確定。
我們每個人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語文了,可也沒人敢說我語文學好了,已經可以畢業(yè)了。
語文知識的零散性就體現在這里。
你有可能時時刻刻在接觸到語文,在學習語文,單純的課上學習根本不足以應付鋪天蓋地的知識體。
記得我的語文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有好和壞的比較。
細想一下,發(fā)現很有道理。
不光做的每一個題,就連我們說的每一句話,也只有恰當與不恰當的區(qū)別,沒有說說出來的話就是錯誤的。
而且,做語文題也沒聽說有不會的,通常大家都能把一套試題寫滿,剩下的就只是離題意的遠近程度了。
語文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對它的學習方式。
不能死記硬背式的記憶,不能加班加點的突擊,也不能松松垮垮的隨意。
從迎接考試來說,要想真正取得語文學習的高分,必須踏踏實實的從一點一滴做起,厚積薄發(fā)。
而且,語文不同于其他科的還有,它是極為感性的科目。
不存在智商高低引起的分數差異,稍微用一用心分數就會高很多,所以呢,它也是那些其他科目學的不是很好的同學的提分手段。
前提是從基礎做起,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要把語文當成一門休閑的科目,它的任務量其實是最重的。
我們需要對待語文的態(tài)度是主動。
具體講就是有意識的進行語文的學習。
比如在平時的課文講解中,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己每一個都要去解答,即使不提問你,在心中也要有一份自己的答案,而后和老師給出的正確答案去比較,找出差距。
看一看我們的語文試題。
第一部分是基礎知識應用。
相對來說,這部分考察的內容是比較容易而且是比較死板的。
單項選擇,對錯就明擺著。
基礎知識的學習重在分門別類。
當然,這項工作要放在平時去做。
舉例來說,病句分析的題每年都有,甚至于每套題都有。
但具體的病句類型就屈指可數的幾類,要是什么也不想就去找病句,我自己做難度就感覺很大了,如果做題時,想一想病句都有什么類型,然后到具體考題上去套,你就會發(fā)現其實容易得很。
我要強調的一點是,做基礎題時要善于運用多種解題技巧,從準確率上下功夫。
比如排除法,比如替代法等等。
而且,做這些題是千萬不要鉆牛角尖,平時練習中遇到也要如此,好多題正確答案確是很難理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挑出最符合題意的,或者多讀幾遍,找出最通暢的,這也就是語文的感性特點決定的了。
然后就是古文閱讀與理解。
這部分的備戰(zhàn)方法就是一定量的習題訓練了。
古文的東西,其實很有規(guī)律性。
考試很少考出新的新的知識,所考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基于平時積累的古文知識。
從概率上講,古文復習是最容易有收獲的。
在古文學習過程中,要從基礎記起。
單個古文詞匯的意義理解不一定必須掌握,想不常用的詞做到再見到時知道大致意思就足夠了,但是,那些常用的虛詞和部分實詞一定要熟記。
然后就要從句式上進行學習,這可以說逐步過渡到了關鍵所在。
對于古文的理解句式的特殊用法是關鍵。
想一想,詞義差不多的東西有必要在古文中考你嗎?所以,在復習著一部分時,要把重點放在古今意義有變的地方,如此備考更有效率。
閱讀是語文考試中占分值最高的。
這部分我認為也是最難掌握的。
我高考時語文142分,其中的8分都是閱讀中減的了。
這可是“體力活”,就是說沒一點投機取巧在里面。
我感覺,這才是真正體現我們語文功底的地方,也是真正顯現我們平時努力結果的地方。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投機。
拿出自己實實在在的東西。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抓住平時老師的講課內容。
千萬不要認為考試都是考一些課外的東西,所以就一點也不在意。
真正閱讀能力的提高其實就是在課上培養(yǎng)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對每一個小問題都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對照答案考察自己對題意理解的不足。
針對閱讀題,我的做法是找三點:拿到題目后,先瀏覽一遍文章內容,大致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影像。
然后開始看題。
每接觸一個題目,便思考一下出題者原意是什么,即明確題目考察的“出發(fā)點”;然后回到文章中,尋找此題的“相關點”,劃定一個大致的范圍;最后呢,就要再細分,從“相關點”中找出“答題點”,盡量結合文章中的原話寫出答案。
我試了很長時間,發(fā)現這種“三點”的解題方法很有效的。
再就是作文。
我的很多同學也認為這才是語文考試中的老大難,而我的觀點確恰恰相反。
作文在整個試題中,雖然分值占的很多,但是很難在考試中拉開檔次。
即是說,一般情況下,你拿不了很高分,但也不會分數很低。
現在的作文評分,增添了發(fā)展等級,目的是為了改變這一種狀況,起了一定的作用,可能我就是占了改革的光了。
作為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我認為,從考試的角度講,作文很容易拿分。
一篇成功的作文由四方面構成:新穎的結構、有吸引力的開頭結尾,動人的情節(jié)以及優(yōu)美的文字。
平時要多接觸一些文學作品,特別是同齡人的美文,并注意吸引借鑒。
記得當年我每天中午都是泡在圖書館里看這些文學期刊和雜志的,從中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和思路。
大家可以想一想,高考閱卷那么緊張,沒有我講的四個方面,老師是不會投入太多精力的,也就不大可能拿高分。
平時多注意接觸一些好的文章,你寫作時自然而然的一些好點子好詞句就會冒出來。
在這里,推薦給大家兩本比較好的書籍:《作文通訊》、《中學時代》。
它們伴我走過了整整高中三年的時光,應該屬于辦得比較成功的刊物。
我主要講的是一些考試的技巧和應對策略。
相信對大家的語文學習會有所幫助。
不過再次提醒大家,真正的成績來自于平時不懈的努力,一時的投機取巧不可能有太大的成績。
而且,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我所講的也只是拋磚引玉而已,希望藉此給大家?guī)韺懶碌南敕ㄅc思路,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一切順利,喜歡上這一門功課,你會有更大的動力。
語文學習方法【2】
1.如何學習語文: 不僅僅要背誦那些文學常識、課文,這只是個步驟,應該從更大的角度上學“大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說,并不一定會有效果的。
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
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
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xié)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fā)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如果要做一項如何學習語文的問卷調查,大概會有不少于80%的學生覺得語文學習猶如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縱然是足踏登云梯身在摩天嶺,也難以找到入門之路。
產生這種認識的原因,固然是語文這塊“天”實在是無邊無垠,寥廓曠邈,它涵蓋了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可以說生活的空間有多廣,語文的天地就有多大,正如美國教育家華特·B· 科勒涅斯所言:“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但是另一方面恐怕與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無關系。
因為當前學生中存在著兩種不良傾向,一種是漫不經心,懶散無為,認為語文學習就是那么回事學了長進不大,不學也不會考不及格,與其白花功夫作無謂的付出,不如痛痛快快地學其它課程。
另一種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愿做細致瑣碎的積累工作,企圖一日吃個胖子,幻想著一朝一夕十天半月語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不克服這兩種心理,要學好語文恐怕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識記—運用)
一理解: 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小學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 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
為什么現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識記: 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前學后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
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現在要求學生課外閱讀要寫讀書雜記,也正是出于這 一原因,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 俗話說“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
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布局,學了那么多優(yōu)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
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運用“理解、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會逐步提高的。
學好語文重在“積累”【3】
一、多讀書。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使人頭腦充實”,可見,讀書對人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就學習語文而言,廣泛的閱讀,更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大大擴大我們的知識面,拓寬和活躍我們的思路,而且,通過大量閱讀,我們將學會分析和鑒賞,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還可開創(chuàng)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
二十多年前,呂淑湘先生曾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一文中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的說是得益于多讀書。
”時至今日,搞學情調查,經常讀書的同學不但寫作水平高,而且語文成績大多名列前茅。
事實證明,要想學好語文,不讀書是萬萬不行的。
希望我們的同學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
二、多動筆。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多讀書的基礎上還要多動筆,養(yǎng)成記日記和摘抄讀書筆記的習慣。
把平日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在閱讀過程中,把書中優(yōu)美詞句和精彩片斷等摘抄下來,建立起自己的語文知識倉庫,時間久了,語文能力就會在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說起來就“出口成章”,寫起來就“下筆成文”。
不會再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望同學們不僅要做“讀書”的典范,而且要做“動筆”的楷模。
三、多實踐。
“生活是個大課堂”,“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大家都知道,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別近幾年來,隨著“大語文教學觀”的建立,語文試題多元化、開放性,我們要學好語文,再如過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單純依賴語文課堂是絕對不夠的。
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日要多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視聽媒介,了解國內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會信息,并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鞏固、加深和擴大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我們只有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留心學語文的觀念,才能把語文學活、學好。
總之,學習語文是慢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決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正如荀子所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同學們,要想學好語文,請從“積累”始
【談語文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語文學習方法談10-06
談四種語文的學習方法03-23
高考狀元談語文學習方法10-05
談學生的學習方法10-09
談英語學習方法10-05
綜合性語文學習方法談范文10-08
關于談初中語文的四種學習方法10-09
愛因斯坦談學習方法10-07
談學習方法小學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