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慶征文:我的青云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我的青云故事校慶征文
2014年7月 5日,當我以陵醴一中校長的身份走向鐘靈毓秀、人杰地靈的青云山,佇立山頂,多少青云故事涌上心頭……
。ㄒ唬
我的青云故事始于1983年。作為陵醴最高學府的陵醴一中,承載陵醴多少家庭和學子的光榮與夢想。當時因為劃片招生,我們那一代人很多不能進一中讀高中;又因為全市擇優(yōu)錄取,很多人不能邁進一中的課堂。我是少有的幸運者之一,因為高中學制在我們那一屆兩年轉三年,陵醴二中1983年完成了兩年制,而陵醴一中正完成兩年與三年的接軌制,所以當年陵醴一中以其博大的胸懷接納了很多在二中已兩年制畢業(yè)、又想繼續(xù)求學深造的二中學生。記得當時陵醴一中的高85班就接納了近三分之一的二中學生,我當年姍姍來遲,是十月份還在報到的最后一個學生,因為我兩年高中畢業(yè)就考上了中專,可能是志愿原因,未被錄取。
當母親千叮萬囑送我來到這所陵醴縣排第一的學校時,那種鄉(xiāng)里伢子進城的感覺無法言表。八十年代,交通不方便,經(jīng)濟不寬裕,鄉(xiāng)里人很少進城,一想到我居然要住在城里讀一年書,敬畏、向往、羞澀、膽怯以及對未來命運的憧憬紛至沓來。時任年級組組長z老師接待了我,見我是高考考取了的同學,就把我分到了補習班——現(xiàn)在科技大樓那個位置。
從此,我也可以驕傲地告訴鄰居里舍:我是一中學子啦!
寄宿條件自是昔不如今。當時有一棟三層木樓,上面兩層是高三男生宿舍,打了地鋪,兩三個班的男生住一層,席子挨著席子,被子挨著被子,桶子挨著桶子,一旦睡下,鼾聲、叫聲、樓板響動聲此起彼伏,仍是熱鬧得很哪。除了冬天間或去澡堂洗個熱水澡,一年四季都洗涼水。還記得當時流行傳染一種皮膚病,奇癢無比,傳染很快,熱凳子不能坐別人的,熱鋪不能睡別人的,搞不好就傳染上了,上課時男生、女生不時撓癢,真是奇觀。我一講衛(wèi)生,二可能是本身皮膚毒吧,幸好沒有傳染上,沒耽誤學習。雖然艱苦,但那時的年輕學生都能適應;雖然艱苦,但那時的年輕學生都特別上進!
。ǘ
都說最純同窗情,此話不假。我在文科補習班上了一天課,就被來自二中的同學左建軍等請進了高85班。他們有的幫我搬桌子,有的幫我搬書,前呼后擁,就徑直走進了正規(guī)的教學樓85班教室,我們那些二中的同學還振振有詞地說:“你又不是補習生,干嘛進補習班?!”我就這樣進了85班,年級組和班主任居然都沒攔我。一看有十多個二中同學,又能在一起學習生活,特別開心,歸屬感油然而生。
那時的同學,很少有調(diào)皮的,都是奔著工作、奔著城市、奔著吃國家糧,發(fā)奮拼命地讀書。城里的那些女生比我們這些鄉(xiāng)里伢子讀書還認真,還刻苦,真怪。1984年高考,我們班上只有六、七個同學沒考上,比起1983年高考,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1983年高考,文科班只有六七個人考上了。成功的喜悅改變了我一輩子的人生走向,也激勵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闊步前行。
最高興的是,當年高85班的同學當中,居然有徐學軍、方明霞、帥碧良、鄒密紅四位同學在一中工作,而且始終堅守教學一線。而我這個專職校長已經(jīng)十五年沒進教室上課了,相比之下,自愧不如,自感形穢。要是時光倒流,我還真想堅守教學一線,去做一個純粹的老師、名師,上課到老,護犢到老。
。ㄈ
人說最深師生情,此話當真。我就讀的高85班,是當年唯一畢業(yè)的高三文科班,肖崇南老師任班主任。在同學們的心目中,肖崇南老師是一位非常慈祥和善的老媽媽,她對學生特別關心。每當我們開夜班的時候,她總是不時地捎點糖果餅干之類的點心來看我們,督促我們早點睡覺。肖老師的政治課很簡單,當時只有兩本薄薄的書,辯證唯物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再加時事,她可以倒背如流。30年后的2014年,我有幸重上青云山,我打的第一個電話是向現(xiàn)居住北京的班主任老師肖崇南老師報到,我說我調(diào)到一中了,她說祝賀你,你教哪個年級?我說我當校長了,她驚訝地“啊”了一聲后,說不錯,好好干!師生深情溢于言表。
其他任課老師也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劉潔波老師的語文課生動活潑,特別是《紅樓夢》片段講得神采飛揚。廖斌文老師的數(shù)學課絲絲入扣,嚴謹易懂。王啟云老師的英語課上得實在是高超、有味,只可惜英語是本人的弱科,對我來說,似乎有點對牛彈琴。肖曼老師的歷史課太有特色了,一節(jié)課黑板上就只有一個字或一個字也沒有。湯啟漸老師的地理課就是教我們看書、念書、理解、記憶。顧尚智老師的高三體育課上得太認真,節(jié)節(jié)體育課一招一式,集合、解散很到位,哪怕是雨天的體育課也進教室講體育知識或組織棋類活動。縱是時光流轉,老師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同學們的一顧一盼、一打一鬧,重聚首時大家都還能津津樂道,念念不忘。
我來陵醴一中請的第一次客是請老領導和我的老師們吃飯,既敘舊又討教。觥籌交錯之間,得知去世了三位老師,感覺老師們老了,我們這些人也奔五了,也老了,但青云山未老,歷史的責任使命讓我不敢有半點松懈。我唯恐耽誤母校的發(fā)展,惟有先做學生,后做先生,守法紀,守規(guī)矩,守本分,牢記宗旨,永葆本色。只有全心全意,服務師生、服務學校,堅守道德底線,善待師生員工,引領學校發(fā)展,為師生謀福祉,為學校謀前途。宣布任命時,我的一位老領導送給我四句話——“腳踏實地,勇往直前,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揚光大”,我將銘記于心。
我的青云故事還在延續(xù)下去,惟愿青云山上,桃李永芬芳。
【我的青云故事校慶征文】相關文章:
校慶征文:我的青云故事12-27
校慶的征文02-24
校慶征文11-16
(精選)關于校慶的征文10-12
寫校慶的征文05-16
校慶周年征文05-17
校慶征文范文06-05
喜迎校慶征文10-26
學生校慶征文11-10
關于校慶的征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