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做人的演講稿【1】
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經(jīng)典誦讀,愛我中華》。我愛讀書,因為書中不但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還認識了許多好朋友。
我愿和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一起唱歌跳舞;我愿像小王子一樣有一顆純潔的心靈;我更愿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和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擺脫貧窮與痛苦。我有太多的愿望與幻想,因為童話給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正當我在童話王國中自由翱翔的時候,校園內(nèi)吹起了吟誦經(jīng)典之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低年級同學吟誦三字經(jīng);“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是三年級在吟誦百家姓;“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這是四年級在吟誦唐詩,那是五年級在吟誦宋詞,看,大哥哥大姐姐手里捧的是名著。
書聲瑯瑯,古韻叮咚,真好聽,真好聽!讓我們一起吟誦。我們在吟誦中識字,我們在吟誦中明理,我們在吟誦中潛移默化的學會了做人做事。我最大的收獲是從《弟子規(guī)》里學到了讀書方法。“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边@條讀書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讀書時眼在書上,嘴也在念,可心已經(jīng)飛到九霄云外。
自從讀了這句話,我就開始在學習時盡量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而是專心致志地學習,讀書,寫字。說來也奇怪,我的學習效率竟然大大提高,作業(yè)做的又快又好,剩余的時間我就可以快樂地玩了。以前班里同學借東西老是拖拖拉拉不還,可自從學習了《弟子規(guī)》, “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钡牡览硪院,班上同學的這種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一種互幫互助的班風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帶筆,我借給你,你忘了帶書,咱倆一起看一本。
一些同學有頂撞父母的不良習慣,但自從念了《弟子規(guī)》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钡木渥樱芸烀靼琢俗约旱腻e誤,知道了孝敬長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標準,逐漸地改正了自己的壞習慣。把孝順作為自己懂事的行動。
這些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句子,已經(jīng)悄悄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正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時刻指導著我們們的言行與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訴我們,怎樣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高尚的人。
誦讀之路,充滿了快樂;文化經(jīng)典,帶給我幸福,帶給我滿足,置身于書聲瑯瑯的校園,我深深地相信,今天我們是讀經(jīng)誦典的稚子孩童,明日便是德才兼?zhèn)涞膰畻澚骸?/p>
正是“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讓我們攜起手來,誦讀經(jīng)典學習做人。
關于讀書做人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讀書,打好人生底色》。
可是,他卻被書籍強烈地吸引著。他7歲開始上學,每星期只去學校2~3天。從那時起,他開始了自己的啟蒙教育。他把燃燒過的木頭當成"鉛筆",在粗糙的木板上練習寫字母。夜晚,他向母親大聲朗誦《圣經(jīng)》,還反復閱讀《伊索寓言》。
十幾歲時,他從50里范圍內(nèi)的所有鄰居那里尋找并借回很多書,包括《本杰明弗蘭克林自傳》、《華盛頓的一生》和《天路歷程》。他抓住一切機會認真閱讀。當其他小伙伴在山上玩捉迷藏游戲的時候,他卻手捧書本在一棵樹下閱讀。吃完飯后,他又很快拿起書本。
9歲時,他深愛的媽媽不幸去世。他和姐姐用讀母親最喜歡的《圣經(jīng)》章節(jié)的方式來安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當他父親再婚時,繼母帶了幾樣家具和三本書到她的新家:《韋氏大字典》、《魯濱遜漂流記》和《天方夜談》。他把這些書讀了一遍又一遍。他漸漸成為了一位精通寫作的人,以至于他的鄰居們愿意出錢請他寫信和簡單的遺囑。
21歲時,他決定外出。最后在一個住有100多個新移民,位于西部邊境的小村莊安頓下來。這個小村莊有6位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其中包括兩位知識淵博的內(nèi)科醫(yī)生,他們允許他隨時借閱他們的書籍。
在此后的7年,他做過兩份工作,都是允許他可以長時間讀書而不受打擾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商場店員,第二份工作是郵遞員。他在接待顧客之余,廣泛閱讀了哲學、科技、宗教、文學、法律和政治學方面的書籍。事實上,通過閱讀,他自己授予了自己一個優(yōu)等的大學畢業(yè)文憑。
1861年,他通過參加競選,成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tǒng)。他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亞伯拉罕林肯聽了這一個故事,你們一定會從中有所感悟、有所啟迪吧。
在人類歷史上,不論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因勤奮讀書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乃至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的故事影響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認識他們,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辦法仍是讀書。
你不可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結(jié)識世界上所有的偉人、大師,但通過讀書,就有可能。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你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有人說,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xiàn)在,而讀書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
文字、書籍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而如果你能夠利用,卻不去利用這個最偉大的發(fā)明,那真是最大的愚昧,枉到人世一遭。
讀書就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首先意味著書籍"。沒有供師生閱讀,充實師生精神生活所需要的豐富的書籍,或者雖有豐富的書籍而缺乏熱愛讀書的師生的學校,不能算是一所真正的學校,可以說只是一間"制造、生產(chǎn)勞動力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