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1
在看《蘇菲的世界》之前,就聽很多人說這本書很好看。要是單看書名,幾乎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本講哲學的書。所以,在書香博客的任務下達后,我毫不猶豫地選擇讀這本書。結(jié)果,買了這本書后,感覺被騙了!短K菲的世界》是掛著故事之名的哲學書。
所謂的故事就是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快過15歲生日的小女孩蘇菲,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著小女孩的小日子。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可自從一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一封信!闶钦l?————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不請自來的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導引下,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她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稱得上是一本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它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從幾千年前的北歐真話,古希臘神話講起,一步一步地一直談到了當代哲學的潮流。時間上跨越了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直到近現(xiàn)代。一個個耳熟能詳?shù)?哲學巨匠也在書中依次粉墨登場。從古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現(xiàn)代哲學之父卡迪爾,再到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隨后是“浪漫主義運動”時期的黑格爾,再后是十九世紀中后葉的馬克思、達爾文以及同時代的尼采,最后法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傳奇人物薩特。
從哲學書來看,《蘇菲的世界》在創(chuàng)作出版后不久就成了暢銷書并被譽為名著是有它的理由的!短K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借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本書在闡述哲學觀點時運用的例子生動有趣;書中通過一個女孩的角度來思考哲學,增加情切感,使哲學更易懂;寫作方式很有創(chuàng)意,哲學家通過書信來教導哲學,此外,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
對于這一點,我真的很欣賞作者喬斯坦賈德,他一定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我很喜歡他對“哲學是什么?”的解答:什么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jīng)?梢钥吹叫『⒆酉矚g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jīng)典的比喻: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nèi)祟悇t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宇宙是兔子,人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真是太生動形象了。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課外看的第一本學術性的書,收獲還是很大的。以前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學科。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也沒有想象中難懂,它還與科學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是一門值得學一下的一門學科。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2
作為一個哲學科普書,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反倒不是那些哲學知識,當然了,如果內(nèi)容真的是單純的哲學史科普,它也不會這么出名。
哲學入門不在知識,在于啟發(fā)。要知道,啟發(fā)人對哲學的興趣和告訴別人哲學知識,這兩者的差距是很大的。當然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本書另有大好處——就是它的神奇架構(gòu)。在于它從開始就設好的那個最底層最大的圈套,讀者稀里糊涂就入了套。
在前期,每次出現(xiàn)席德兩個字我的心就抽搐一下,忍不住要想,忍不住就要去猜測。這一猜測,就有點偵探小說的意味了,就有趣了。
這本書好就好在有趣。叢林里不時跑出來的童話人物,身邊隱隱存在的無形的上帝,仿佛有只看不見的手在影響著你的生活,來源不明的信件,身份可疑的老師,魔幻色彩的木屋。作者在不斷地提醒我們,蘇菲所在世界是不真實的。我們?yōu)樗,跟著她一步一步揭露這個世界的真相,撲朔迷離的劇情經(jīng)過半本書的緩緩鋪墊,高潮終于在中段席德的`出場一下拉開了帷幕。
現(xiàn)實世界里的少校文字句句驚人,將之前所有的藏著掖著的東西全部揭發(fā)出來?墒枪适聸]完啊,而且要命的是,老師告訴蘇菲,我們要逃出這個世界!這個有點科幻小說的意思了吧,雖然老實說作者的遣詞造句不怎么樣,但是情節(jié)取勝!兩線劇情雙管齊下,書里書外,虛擬與現(xiàn)實,節(jié)奏越來越緊,氣氛越來越危險。隨著哲學課逼近現(xiàn)代,蘇菲遇到的奇幻經(jīng)歷越來越多,直到生日的那天。跟戲劇一樣,所有的人全部出場,觀眾們也能通過書頁的厚度推算出來這一幕有好戲看了。這就是夾著腿憋著尿都不能錯過的部分。
生日到了,桌子鋪好,碟子擺好,衣服穿上,來賓們光彩照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是不是好戲要開始了?告訴你,不行。為什么?男主角還在路上呢。
我們可能在竊笑:這幫人不知道男主角來了之后要亂套。孩子的事,就從孩子開始。突然間喬安站起來,毅然決然地走到杰瑞米身邊,在他的唇上大聲親了一下。BGM響起了!大人們此時十分反常,倆孩子親吻,雙方家長無動于衷。亂了,雞骨頭亂扔,在院子里隨便放炮,飛機也來了,人們陷入了狂歡。于是男主宣布,我們都存在于被少校創(chuàng)造的世界;腥趔@雷!
最后男女主角確實是逃出去了,以一種虛無的方式存活在現(xiàn)實世界里,像一個幽靈。算是一個美好的結(jié)束。
可故事結(jié)束了,我們的故事還沒完。你夢里的人會不會逃出來站在你身邊?
你會不會只是某個人的幻想之物?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我們會醒來嗎?只要你有了這樣一點點疑惑,哪怕不構(gòu)成苦惱,不讓你瘋狂,不讓你傷悲,只要你的內(nèi)心被這些輕輕觸動了。那么作者可能就會在世界另一頭露出由衷的笑。
這就是《蘇菲的世界》,值得一讀。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3
世界從何而來?
這些看上去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是最難回答的問題!笆澜缦衲g師從宇宙的禮帽中拉出的一只大白兔。我們像是白兔皮一毛一上的微生物。”雖然把人類說成是微生物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事實呢?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還不及一粒芝麻大,而人類則是更加渺小。在宇宙的外面,誰也無法否認那個魔術師的存在,“哲學家是那些站在兔一毛一頂端,俯視世界的人!彼麄兲岢鲆恍┛此撇皇菃栴}的問題,他們總是在思考著整個宇宙。
《蘇菲的世界》通過一個小女孩蘇菲和哲學教授艾伯特之間的故事,向我們鋪開了一幅神奇的畫卷,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講到馬克思、黑格爾、達爾文……這本書為我們推開了一扇通往哲學的大門,門外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一個我們還沒有看到的世界,這本書牽動著我們的思想,在我們的腦海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本書帶領著我們向兔一毛一的頂端攀爬。上帝是否存在?人類有沒有靈魂?人類的.意識是怎樣形成的?理性和感性哪個更可靠?人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并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科學研究的成果動搖了亞里士多德等人的結(jié)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又否認了世間萬物都有固定不變的形式的看法。
到底有沒有上帝的存在?我們到底有沒有靈魂?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謎一團一逐漸被揭開的同時,顯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真相總是讓人戰(zhàn)栗。蘇菲和艾伯特原來只是艾勃特少校寫給女兒席德的書中的人物,而少校和席德也是我正在看的《蘇菲的世界》中的人物,他們都只是虛構(gòu)的,不是真正的存在的,他們沒有靈魂,那我們呢?我們也是真正的存在嗎?我們有自己的靈魂嗎?或者我們也是某個書中的人物,別人透過我們說話、行動、思考?我們只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企圖看清整個白兔和魔術師。
哲學教你質(zhì)疑一切,哲學教你用辯證的方法思考,不要妄下定論,哲學教你以陌生的眼光看待世界,發(fā)掘出那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奧無比的問題。當你在世界上生活了十幾年,對周圍的一切都已經(jīng)習以為常時,突然有人告訴你,你不過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你并不是真正的存在,你很可能只是別人書中的一部分,你可能只是別人一大腦中的腦電波,你周圍的一切都可能是虛無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十分殘酷的。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4
《蘇菲的世界》雖然是關乎哲學的發(fā)展歷程,卻不艱深難懂,它神秘而明暢,它清新而自然,這是人間的哲學,接地氣的哲學。他以蘇菲這個對世界抱有濃厚的好奇心及對周圍事物有敏銳觀察的少女為中心,以那一封封不知來歷的信件為線索,讓我們與蘇菲一起將世界這團混沌清明化,一起解開自然萬物變化的謎底,一起思考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我對這本書的目錄是印象深刻的。他的目錄不是像《時間簡史》中“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等純粹學術性的標題,而是“伊甸園”、“魔術師的禮帽”、“少校的小木屋”、“花園宴會”這類趣味盎然的字眼兒。
這些生動的字眼兒仿佛也將我?guī)У搅斯,帶到了雅典,帶到了“蘇菲的世界”中:我會在“伊甸園”中無所適從,我似乎也成了那待在兔毛深處溺于安樂而不愿再返回細毛頂端的人,我是否也是那些整日因“今天我的飯卡還剩多少錢?”“淘寶有什么優(yōu)惠?”、“周末去不去市區(qū)?”而憂思難忘的人之一……
蘇菲說她從未如此努力的思考過,我豈非也是如此?以前,從小孩子的好奇心出發(fā),看著身邊走過的每一個行人,我也會冥想半日:我是誰?這世上怎么會有人?我們?yōu)槭裁茨艽婊钤谶@個世界上?但最終這些都只是以無答案的問號湮沒在小孩子的心里罷了。
但是十四歲的蘇菲“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即將進入社會的我自然也不能在以小孩子的心里對待問題,卻還是要保留孩子那份天真好奇的.童心、佛教有一句話:“要有初學者的心態(tài)”,也正是此理。
先時,身邊便有位好知樂知的朋友推薦了這本書,只是當時一直在備戰(zhàn)高考,無心于此,對這書的印象也僅限于“一部介紹哲學的小說”、“一封封神秘的信”、“困惑于迷!,諸如此類。
直至今日開始讀了《蘇菲的世界》后,這種神秘感、困惑感仍舊縈繞著我。
譬如“席德是誰?”“艾伯特是何來歷?”“蘇菲真的看到了古代雅典城嗎?”這些神秘的人物、場景貫穿了全文,讓我們以一種探案式的閱讀方式來品讀此書。而更令人警惕的是哲學家們的主張與理論讓我意識到當時課本中的知識只是冰山一角!短K菲的世界》雖說相較于正經(jīng)八百的哲學史而言更顯生動有趣,但若以一種絕對輕松的心態(tài)來閱讀,并不是明智的選擇!短K菲的世界》給我最大的感觸便是哲學家們多思多想的思考、探究方式,這絕非胡思亂想,而是理性思考。
正如帕梅尼德斯、蘇格拉底、黑格爾、康德等哲學家們所倡導的“理性主義”,正如我也應該讓自己知道:我雖然不至于一無所有,但我確實所知甚少。
但即使有這樣的覺悟了,我也并非讀書讀得很專注的人。反之,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zhuǎn)移,開學至今,讀了村上春樹的小說,讀了蔣勛的演講錄,讀了《牡丹亭與紅樓夢》。但此時想來,似乎沒有一本被我完全讀透讀懂,自己仿佛一直徘徊在似懂非懂的邊緣,退不得也進不來。直至這本《蘇菲的世界》,更不消說,進度與身邊同道者相比,更是慢的可以。
這像是一個迷局,也像是一個困局,我身在其中,腦子一團漿糊,思路不甚明晰,渾身像被蠶絲纏繞,脫身不得。時常又覺得舌苔上像是永遠粘著酸苦的不明物,時常想就此將它們擱置一旁就罷了,可我偏偏又離不得它們。
這些書不是電視劇。感興趣的電視劇我可以看了開頭直接跳轉(zhuǎn)結(jié)局,于是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墒菚,我知道了蘇菲的困惑,我跟著她的心走,我想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我更想知曉那些自己無法立即得知的答案。我想知道的東西是那么多,我怎能不讀下去?正因有了他們這些在旁人看來無聊的探討與發(fā)問,我們今日才能生存在一個“可知”的世界里。
我曾試想過,若非讀書沙龍這個活動,也許會與此書無緣也未可知。我是如此慶幸,自己拿起了這本書。
從此,我將在“雅典城”里行走,將在一個可知的世界里行走。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心得01-30
《蘇菲的世界》有感05-05
蘇菲的世界閱讀心得12-21
《蘇菲的世界》有感集合05-30
《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04-28
《蘇菲世界》心得體會05-16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優(yōu)秀作文高二 《蘇菲的世界》讀書心得02-13
名著《蘇菲的世界》心得及筆記10篇06-09
2022《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