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歷史教學中應添加中國法制史內容論文
論文對絕大多數(shù)的朋友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讓朋友們都能順利的編寫出所需的論文,論文頻道小編專門編輯了“中學歷史教學中應添加中國法制史內容”,希望可以助朋友們一臂之力!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中國法制史內容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嚴重缺失。課標制定者的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識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對中國法制史的系統(tǒng)學習和正確認識是第一步,但考察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原因是學習的內容不夠客觀。高中歷史必修Ⅰ的片面介紹使得學生對歷史有了不全面的認識,古代中國只有專制和中央集權,而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和古羅馬的法律制度卻相當完善,兩個極端的內容學習使中國與古希臘、古羅馬形成鮮明的反差和對比。
一、添加中國法制史的原因
客觀全面地學習和認知中國的法治文明發(fā)展史非常重要,原因如下:
1.樹立依法治國理念的需要
“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歷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諸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能適應時代要求和國民素質教育的問題。”時代要求依法治國,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中要求“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這是從目標的角度要求,而不是從內容的角度要求。內容不太明確,表述過于抽象。有必要從內容的角度具體表述,提出明確的要求。
2.對歷史發(fā)展全面性認識的需要
歷史發(fā)展的全面性、同步性、完整性,要求增強公民對中國法制發(fā)展的認識,增強法制意識和加深對中華法系的地位、作用的了解,客觀了解中國的法制文化和法治文明,F(xiàn)在看到的只是只言片語、很容易導致一葉障目的不良后果。中國政治制度史的學習肯定離不開中國的法制史。但很少見在講政治制度史時把法制史也講得很清楚。所以,有必要添加中國法制史具體明確的內容。
3.運用唯物史觀、文明史觀、現(xiàn)代化史觀和全球史觀分析問題時的迫切需要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政治是經(jīng)濟的集中表現(xiàn)。
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活動與社會經(jīng)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恩格斯在1883年《卡爾·馬克思的葬儀》中說:“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解釋……”。文明史觀要求在學習文明進程的發(fā)展過程中不能讓法治文明缺席,F(xiàn)代化史觀當然也需要分析法治文明現(xiàn)代化基礎的產生、發(fā)展、完善。
【中學歷史教學中應添加中國法制史內容論文】相關文章:
中國法制史論文主要內容提綱11-14
中國法制史教學10-08
論述中國法制史教學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的作用10-05
中國法制史的教學方法10-08
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融合美育教育論文10-11
論文答辯ppt應包括內容07-21
化學教學中應如何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論文10-10
醫(yī)院建筑施工中項目監(jiān)管的內容論文10-12
物業(yè)管理服務采購中應注意問題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