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平行四邊形教案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行四邊形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國標蘇教版數(shù)學第八冊P43-45。
教學目標:
1、同學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
2、同學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能丈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3、同學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會畫高。
教學難點:引導同學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教學準備:配套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
1、(課件出示學校大門關閉和打開的錄象,最后定格成放大的圖片)教師談話:同學們每天都要經過校門進入學校,但是你們注意觀察我們的校門了嗎?從圖片中你們能找到一些平面圖形嗎?根據回答,教師板書:平行四邊形。
2、你們還能找出我們生活中見過的一些平行四邊形嗎?同學回答后,教師課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如活動衣架、風箏、樓梯欄桿等。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進一步研究平行四邊形,相信通過研究,我們將有新的收獲。板書完整課題:認識平行四邊形。
。墼u:《數(shù)學課程規(guī)范》指出:“同學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實際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边x擇同學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同學的注意力,激發(fā)同學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讓同學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
二、探究特點。
1、剛才同學們已經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邊形了,那我們能不能利用身邊的一些物品,自身來想方法來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呢?你們可以先看一看資料袋中有哪些資料,再獨立考慮一下準備怎么做;假如有困難的可以先看看學具袋中的平行四邊形再操作。
2、大家已經完成了自身的創(chuàng)作,現(xiàn)在請你們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說說自身的做法和為什么這樣做,然后派代表上來交流。
同學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并進行一定的輔導。
3、哪個小組派代表上來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儀上,然后說說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組等他們說完后可以進行補充。
(1)方法一:用小棒擺。請你說說你為什么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
(2)方法二:在釘子板上面圍一個平行四邊形。你介紹一下,在圍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樣才干做一個平行四邊形?
(3)方法三: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嗎?應該怎樣才干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
(4)用直尺畫一個平行四邊形。
……
(評:這個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本著同學為主體的思想,敢于放手,讓同學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同學在操作中體驗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點;既實現(xiàn)了探究過程開放性,也突出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體現(xiàn)那了同學為本的理念。)
4、剛才我們已經能用多種方法來制作平行四邊形,現(xiàn)在請大家在方格紙上獨立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想想應該怎么畫?注意些什么?
(評: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在方格紙上畫,讓同學再次感知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點,為下面的猜測、驗證和畫高作了鋪墊。)
5、我們已經能夠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邊形,并且能夠在方格紙上話一個平行四邊形。那么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到底有什么一起特點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根據你們在制作平行四邊形的時候的體會,你們可以猜測一下: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點?(友情提示:課件中出示提示:我們可以從平行四邊形的那些方面來猜測它的特征呢?邊?角?)
6、同學小組討論后提問并板書猜測:
對邊可能平行;
對邊可能相等;
對角相等;
……
7、你們真行,有了這么多的猜測,那我們能夠自身想方法來證明這些猜測是否正確呢?請每個小組先認領一條,時間有多余可以再研究其他的猜測。
同學每小組上臺認領一條猜測,同學分組驗證猜測。
8、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已經自身驗證了其中一條猜測,現(xiàn)在我們舊來交流一下,其他小組認真聽好,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你覺得怎樣?
9、小組派代表上來交流自身小組的驗證方法,其他小組在其完成后進行評價。
(1)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同學介紹可以用對折或用直尺量的方法來驗證對邊相等后,教師用課件直觀展示。
(2)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同學匯報的時候假如不一定很完整,教師用課件展示:兩條對邊分別延伸,然后顯示不相交。
(3) 對角相等:同學說出方法后,教師讓同學再自身量一量。
……
最后,教師板書出經過驗證特點: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并且相等;
對角相等;
內角和是360°
(評: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蘊涵了“猜測-驗證-結論”這樣一個科學的探究方法。給同學提供了充沛的自制探索的空間,引導同學先猜想特點,再放手讓同學自身去驗證和交流,使同學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的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充沛展示了自身的思維過程,在交流中與傾聽中把自身的方法與他人的想法進行了比較。)
10、完成“想想做做1”。同學獨立完成后說說理由。
三、認識高、底。
1、出示一張平行四邊形的圖,介紹: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你能量出平行四邊形兩條紅線間的距離嗎?應該怎么量?把你量的線段畫出來。
同學自身嘗試后交流。
2、老師剛才發(fā)現(xiàn),大家畫的高位置都不一樣,你們想想這是為什么呢?這樣的線段到底有多少條呢?(一組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有無數(shù)條。)
說明: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它對邊的垂直線段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3、你能畫出另一組對邊上的高,并量一量嗎?同學繼續(xù)嘗試。
完成后,讓同學指一指:兩次畫的高分別垂直于哪一組對邊。板書:高和一組對邊對應。
4、完成“試一試”:(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條邊;(2)量出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邊形的底,再畫出這條底邊上的高,注意畫上直角標志。假如有錯誤,讓同學說說錯在哪里。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同學自身去量、去畫,從而很方便得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的概念,在的出高和底對應的時候比較巧妙,同學學得輕松、明了。設計的練習也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很好地讓同學領悟了高的知識。)
四、練習提高。
1、想想做做1,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為什么。
2、想想做做2,用2塊、4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分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小組里交流是怎樣拼的。
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塊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出示,你能移動其中的一塊將它改拼生長方形嗎?
4、想想做做4,想把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鋸開做成一張盡可能的的長方形桌面,該從哪里鋸開呢?找一張平行四邊形紙試一試。
5、想想做做6,用飲料管作成一個長方形,再拉成平行四邊形,比一比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評:在鞏固練習中,注意通過同學動手、動腦來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點。來年系的層次清楚、逐步提高,同學容易接受,并且注意了引導同學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五、閱讀調查
自主閱讀“你知道嗎?”,說說有什么收獲,再到生活中去找找類似的例子。
六、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了哪種平面圖形?它有什么特點?回想一下,我們通過哪些活動進行研究?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2
【實驗目的】
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時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原理】
等效法:使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讓同一條一端固定的橡皮條伸長到某點,所以這一個力F就是兩個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圖示,再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圖示,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
【實驗器材】
方木板一塊、白紙、彈簧測力計(兩只)、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細芯鉛筆。
【實驗步驟】
⑴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⑵用兩只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某一位置O,如圖所示,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用鉛筆描下O點的位置及此時兩細繩套的方向。
、侵挥靡恢粡椈蓽y力計通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套的方向。
、扔勉U筆和刻度尺從結點O沿兩條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這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1和F2的圖示,并以F1和F2為鄰邊用刻度尺作平行四邊形,過O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此對角線即為合力F的圖示。
⑸用刻度尺從O點按同樣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的圖示。
、时容^一下,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錦囊妙訣:白紙釘在木板處,兩秤同拉有角度,讀數(shù)畫線選標度,再用一秤拉同處,作出力的矢量圖。
交流與思考:每次實驗都必須保證結點的位置保持不變,這體現(xiàn)了怎樣的物理思想方法?若兩次橡皮條的伸長長度相同,能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提示:每次實驗保證結點位置保持不變,是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這是物理學中等效替換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若兩次橡皮條的伸長長度相同但結點位置不同,說明兩次效果不同,不滿足合力與分力的關系,不能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誤差分析】
⑴用兩個測力計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測力計不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兩個測力計的水平分力的實際合力比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小。
、平Y點O的位置和兩個測力計的方向畫得不準,造成作圖的誤差。
⑶兩個分力的起始夾角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做兩次實驗,為保證結點O位置不變(即保證合力不變),則變化范圍不大,因而測力計示數(shù)變化不顯著,讀數(shù)誤差大。
、茸鲌D比例不恰當造成作圖誤差。
交流與思考:實驗時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和單個測力計測量的實際合力F忘記標注而造成錯亂,你如何加以區(qū)分?
提示:由彈簧測力計測量合力時必須使橡皮筋伸直,所以與AO共線的合力表示由單個測力計測量得到的實際合力F,不共線的合力表示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
【注意事項】
、挪灰苯右韵鹌l端點為結點,可拴一短細繩連兩細繩套,以三繩交點為結點,應使結點小些,以便準確地記錄結點O的位置。
、剖褂脧椈沙忧埃瑧日{節(jié)零刻度,使用時不超量程,拉彈簧秤時,應使彈簧秤與木板平行。
、窃谕淮螌嶒炛,橡皮條伸長時的結點位置要相同。
、缺粶y力的方向應與彈簧測力計軸線方向一致,拉動時彈簧不可與外殼相碰或摩擦。
、勺x數(shù)時應正對、平視刻度。
、蕛衫1和F2夾角不宜過小,作力的圖示,標度要一致。
交流與思考:如何設計實驗探究兩力合力隨角度的變化規(guī)律?如何觀察合力的變化規(guī)律?
提示:保持兩力的大小不變,改變兩力之間的夾角,使兩力的合力發(fā)生變化,可以通過觀察結點的位置變化,判斷合力大小的變化情況,結點離固定點越遠,說明兩力的合力越大。
【正確使用彈簧秤】
、艔椈沙拥倪x取方法是:將兩只彈簧秤調零后互鉤水平對拉,若兩只彈簧在對拉過程中,讀數(shù)相同,則可選;若讀數(shù)不同,應另換彈簧,直至相同為止。
⑵彈簧秤不能在超出它的測量范圍的情況下使用。
、鞘褂们耙獧z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否則應校正零位(無法校正的要記錄下零誤差)。
、缺粶y力的方向應與彈簧秤軸線方向一致,拉動時彈簧不可與外殼相碰或摩擦。
、勺x數(shù)時應正對、平視刻度。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平行四邊形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也是 “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它在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這不僅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平行四邊形的圖案,還包括其性質在生產、生活各領域的實際應用.
本節(jié)課既是平行線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等知識的延續(xù)和深化,也是后續(xù)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識的堅實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還為證明兩條線段相等、兩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據,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
另外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移、旋轉知識的基礎上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能使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以及探索、體驗數(shù)學思維規(guī)律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相關概念和性質,培養(yǎng)學生初步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shù)學思考: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解決問題:學生親自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有關概念和性質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體驗探索成功后的快樂.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性質.
難點:運用平移、旋轉的圖形變換思想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4.教材處理:
基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真正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將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內化、整合.
首先,打破了原教材的'知識結構,構建成一個新的教學體系,分為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應用這樣兩部分,本節(jié)課是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樣安排能很好地體現(xiàn)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
然后,將教材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活動完全開放,給學生充分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力圖構建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實踐的探索者、知識的構建者、愉快的收獲者.
最后,把一道命題證明的練習題改編成實驗操作型問題.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教具制作成模型,讓圖形動起來.這樣設計有利于學生在圖形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其中不變的關系,從而發(fā)現(xiàn)圖形的性質.
總之,教材處理力求在深挖概念內涵;拓展性質外延;深化練習效用的過程中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jié)課在教法上體現(xiàn)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認識上與態(tài)度上的跨越;在學法上突出學生的“探索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利用多媒體、自制教具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實效性.
【平行四邊形教案】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教案優(yōu)秀01-22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案03-05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1-02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07-30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03-15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案03-09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7-24
平行四邊形教案四篇05-24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案12-14
精選平行四邊形教案4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