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20 09:08:18 教案 我要投稿

(薦)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薦)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第54-55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數(shù)數(shù)量是10的物體,會讀會寫數(shù)字10,知道1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掌握10的組成。

  2.培養(yǎng)學生眼、腦、口、手協(xié)調活動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結合主題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

  教學設想: 1.通過觀察主題畫、拼擺圖案,"蘋果"連線等創(chuàng)造美的氛圍,通過積極的即時評價和活動,溝在通師生情感,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愉悅的課堂物化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

  2.以操作為認知的突破口,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合理增加教學厚度,滲透有關數(shù)軸和數(shù)物、數(shù)形對應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教學10的組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如何有序的分解10。

  教具準備:

  主題畫、小圓片、小紅花、計數(shù)器、小棒、投影片、五角星圖、梨子圖片、貼在小黑板上的蘋果圖片(圖上有數(shù))

  學具準備:

  直尺、10朵小紅花、10根小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導立美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對,10月1日是國慶節(jié),今年國慶節(jié)天安門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非常熱鬧,大家想看看節(jié)日的天安門是什么樣的嗎?(出示主題畫)引導學生觀察紅旗、燈籠的數(shù)量(8),每幅標語的字數(shù)(9),幾位小朋友、幾個汽球(9)。教師拿一張帶汽球的小朋友圖片邊跑邊說,又來了一個小朋友,她手里也拿了一個汽球(貼上畫面),現(xiàn)在畫面上有幾個小朋友?幾個汽球?(10)

  板書:10的認識

  你能用10說一句完整的話嗎?

  二、建構認知,操作立美

  1. 初步認識數(shù)字10。

  (1)領讀10。

  看看10和我們前面學的0-9有什么不同?

  (0-9是一個數(shù)字,10是兩個數(shù)字組成)

  (2)請同學們拿出10朵小紅花,擺成好看的圖案。(巡視時發(fā)現(xiàn)不同圖案,有選擇地上黑板擺。然后小結:同學們經(jīng)過動腦擺出了許多好看的圖案,老師也來擺幾種。

  老師今天帶來了10朵小紅花,準備獎給那些守紀律、肯動腦的同學。

  2.教學1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

  (1)出示計數(shù)器,先撥9個,再撥1個。"一共有幾個珠子?""10個珠子怎樣得來的?

  (2)拿出直尺。我們數(shù)數(shù),從哪個數(shù)字開始數(shù)?(0是起點)

  從0到9有幾個數(shù)字?(10)第10個數(shù)字是幾?(9)找到10,9和10的順序是怎樣的?(9在10前面,10在9后面)

  誰能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遍?

  (3)幻燈出示:按順序填數(shù)。

 、5口7口口口

 、诳9口口6口口

  2. 比較9和10的大小。

  貼第一、二幅五角星圖,板書:9 10

  9和10誰大誰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左手中、食指叉開示"〈")

  出示第三、四幅五角星圖,板書:10 9

  10和9用什么符號連接?(右手中、食指叉開示" )" )

  10還可以比哪些數(shù)大?(10比0→9中的每一個數(shù)都大)

  4.教學10的組成。

  請同學們拿出10根小棒,把它分成兩堆?纯从袔追N不同的分法。(學生邊擺邊輕輕地說組成,教師巡

  視指導。)

  指名學生回答,你想出幾種擺法?怎樣擺又好記又不會漏掉呢?(按順序)

  10 10 10 10 10

  即↓↓↓↓↓↓↓

  9 1 8 2 7 3 6 4 5 5

  5 教學10的寫法。

  投影片示范,10由兩個數(shù)字組成,所以寫時占兩格。第55頁書寫格學生先描后寫。

  三、游戲鞏固,合作立美

  1.對口令。男:我說7。女:我對3。同位合:7和3組成10。(同時手指表示)

  2.找朋友。

  請10位同學到講臺前來,每人一張寫上數(shù)字的梨子圖片。(叫了7名同學后問:"我還要叫幾名同學"?)分成二組,1--5一組,5--9一組。

  手拿"1"的說:"我是1,誰是1的好朋友?"手拿"9"的同學迅速跑到"1"旁邊,"我是9,9是1的好朋友。全班齊答:"對對對,

  請上位",兩人握手上位。

  四、練習反饋,成功立美.

  (1)第55頁"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在數(shù)軸上填數(shù),練習數(shù)序。

  第2題讓學生用線連出組成10的兩個數(shù)。教師巡視指導,請學生板演。(小黑板上貼有寫上0-9的一個重復數(shù)字5的蘋果圖片)

  (2)幻燈片出示練習題。填"〉"、"〈"號

  口〉8 口〈10 口〉9

  五、課堂小,整體立美。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老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紙片說:"我是0,誰是0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10是0的好朋友"。師說:"對對對,老師和同學是好朋友"。

  板書設計: 10的組成.

  淺議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兼評吳曉秋老師的"10的認識"

  周新高 (安徽省績溪縣實驗小學)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是學校美育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體現(xiàn)美的因素,以充分展示美的豐采,發(fā)揮美能效應,以美激趣,以美促智,以美育德,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智育、德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刨設情境一一學生在羹的氛圍中萌生興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動形象性正契合了兒童學習時的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美的典型環(huán)境是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本課教學時,吳曉秋老師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景:以國慶閱兵典禮和天安門主題畫面導人,通過燈籠數(shù)、紅旗數(shù)、標語字數(shù)復習8、9,在9個小朋友放飛9個汽球的基礎上,跑來一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汽球,自然導出新知,接著鼓勵學生說說身邊數(shù)量是10的事物(我有10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認識10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拼擺,教師補擺,用學具小紅花擺出三角形、圓形、四方形、梅花形圖案;10的組成連線練習,把數(shù)寫在紅紅的蘋果圖上。這些畫面、圖案和教師簡潔美觀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優(yōu)雅大方的儀表,和圖文并茂的教例,構成一個動態(tài)組合,優(yōu)化了課堂的物化環(huán)境。學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圍中,必然會產(chǎn)生愉悅之感。這種情感體驗對心靈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一學生在美的情意中學會學習。

  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學習中的理解,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變抽象為直觀,為理解架橋鋪路,更因為手口眼腦的協(xié)調動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極大地激活了思維,使學習成為-種和諧活躍的身心運動。本課中拼圖案、擺小棒、比大小、對口令等系列活動,對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無疑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學生在活動中的受益也絕不僅僅是10的認識這點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還有效地運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以游戲"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課活動推向高潮。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shù)學,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積極評價-一學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斷上進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前進的動力,也是溝通師生情感,達到共鳴,進而營造舒心、宜人的課堂人際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吳老師承續(xù)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以小紅花、紅五星、鼓掌等,對思考、操作、書寫、紀律各方面進行即時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喜悅,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美育是心靈的體操,美可以導真啟智,引善育德。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師,不要把科學知識講成冷冰冰的真理,要與美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同時,受到美的陶冶,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

科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傳熱比賽》是科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7課。本課是學生在認識了什么是熱,熱在冷水和熱水中怎樣傳遞之后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認識熱傳遞的性質而設計的。這課與后面的《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知識特點及熱傳遞的特征和實際應用。通過難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和整理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都是以生活經(jīng)驗為線索來研究的。因此,根據(jù)學生喜歡自己動手,愛提問的情感和行為特征,展開相應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觀察、實驗、搜集整理信息,思考與歸納,表達與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熱傳遞的特點,并能區(qū)別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能理解熱傳導的特點。

  2、能設計實驗要研究的問題,并能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能舉出生活中更多的熱傳導的例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認識熱傳導的特點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 提出問題

  1、教師出示一把小勺,讓學生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2、學生猜測后摸摸。

  3、對比實驗:老師把勺子放到熱水里,過一會兒在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4、提出問題:勺把兒是怎樣變熱的?

  5、講述:熱水把熱傳到勺把兒上,那么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猜想假設 設計方案

  1、猜想: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2、設計實驗方案

  3、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ㄈ⿲嶒灢僮 觀察匯報

  1、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2、實驗操作

  3、觀察記錄

  4、匯報交流

  (四)討論分析 得出結論

  1、分析:火柴為什么從一端依次掉下?

  2、討論: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3、總結實驗結論

  熱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

  4、播放課件:熱傳遞。

  5、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科學教案 篇3

  科學概念

  綜合運用觀察礦物顏色和條痕、檢測礦物硬度、觀察礦物透明度和光澤、查找資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礦物,并寫出特征卡片。

  過程與方法

  運用一些礦物光澤、硬度、條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學知識,并綜合所學方法開展應用性觀察研究鑒別身邊的礦物,讓孩子在認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發(fā)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活動中樂于與他人合作交流,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發(fā)展對探究礦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能用所學方法與知識開展應用性觀察并鑒別礦物。

  教學難點:能對觀察的礦物進行鑒別。

  教學準備:放大鏡、小刀、瓷磚、不知名的礦物(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觀察和描述巖石的一些方法,現(xiàn)在讓我們來研究一塊自己身邊的礦物吧?

  二、探究過程

  1、它們是什么礦物

 、傺芯康V物的`方法

  A、說一說,你學習了哪些觀察和描述巖石、礦物的方法?

  B、學生交流匯報。(用觀察礦物顏色和條痕、檢測礦物硬度、觀察礦物透明度和光澤等方法。)

  C、我們需要哪些工具幫助研究?(生:放大鏡、小刀……)

  ②研究我們的礦物

  A、猜測:打開盒子,你知道它們分別是什么礦物?

  B、學生猜測

  C、要想知道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應該怎樣做?(小組討論)

  D、學生發(fā)表意見:借助工具觀察;查找資料識別;收集礦物的特征等。

  E、投影圖片,師介紹地質學家鑒別礦物的方法。

  F、運用前面所講的方法研究礦物。

  G、交流匯報

  你發(fā)現(xiàn)了礦物有多少特點?

  你怎么去描述這些特征呢?

  小組活動:互相描述,評一評。

  ③為礦物做份“簡歷”。

  2、確定“身份”

 、匍喿x單元資料庫的《礦物特征卡》

 、趯φ铡兜V物特征卡》鑒別它們分別屬于什么礦物。說說我們是根據(jù)它們的哪些性質做出判斷的?

  ③交流反饋

  3、猜猜它是“誰”

  請一學生描述礦物,其他人猜。

  4、舉例說一說

  選擇兩種礦物或巖石,詳細了解利用它們的不同特性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

  三、課外延伸

  做一個巖石展示盒

  你想做個怎么樣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幼兒對水有著濃厚的興趣,孩子們喜歡玩它。選擇幼兒熟悉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作為切入點,讓孩子自己探究水與油之間的相互傾倒、攪拌、靜止時的三種不同現(xiàn)象。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培養(yǎng)孩子反復實踐、不斷嘗試、不怕失敗的科學品質。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現(xiàn)象。

  2.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嘗試用繪畫記錄的方式。

  活動準備:

  1.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備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記錄單、記錄筆、黃色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你問我答》

  1.小朋友提有關實驗物品的問題,教師回答。

  2.杯子里有什么?

  像水一樣會流動的,黃顏色的,爸爸媽媽炒菜是要用的“油”。這里還有一杯,這是什么?(水)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會怎樣?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會怎樣?

  二、猜想記錄

  1.把幼兒猜測結果圖出示在黑板上。

  油會在水的哪兒?

  2.統(tǒng)計幼兒每種預測結果人數(shù)并記錄在黑板上。

  3.簡單介紹記錄表。

  4.幼兒記錄并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進行實驗

  1.要求: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為每位小朋友也準備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個小朋友在小托盤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輕一點不要弄撒了哦。

  2.幼兒實驗,記錄。

  把油倒進水里看一看會出現(xiàn)什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呢?(幼兒:油在水的上面)

  3.幼兒驗證預測結果教師記錄。

  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剛才我們猜對的畫一個勾。

  4.攪拌后油在水的位置,教師出示第二組圖片。

  看一看這張圖是什么意思?

  幼兒:用筷子攪一攪。

  猜一猜我們用筷子攪一攪油會在水的哪里?

  5.幼兒實驗并記錄。

  這里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張小卡片,還有油畫棒,把你攪拌后發(fā)現(xiàn)的有意思的現(xiàn)象記錄在小卡片上,我們黃色的油畫棒表示油,藍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記清哦。

  四、交流、討論

  1.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樣的變化?

 。1)做完實驗的小朋友來把你的卡片貼在黑板上。(2)誰來講一講,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樣的變化?

  2.教師小結:油和水這兩個好朋友很奇怪,油總是在水的上面。請小朋友回去觀察一下中午咱們喝的湯,爸爸媽媽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五、提出新問題

  有什么東西可以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活動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這是在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現(xiàn)象,我抓住這一現(xiàn)象,意在通過觀察記錄和實驗操作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整節(jié)活動連接緊密,穩(wěn)扎穩(wěn)打。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猜想并堅持幼兒自己動手探索、發(fā)現(xiàn)的原則,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的能力,讓幼兒在實踐中感悟出真知,在細心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油和水”的奧秘。也培養(yǎng)了幼兒敢于質疑、樂于猜想的科學態(tài)度。活動達到教育目標。

  《中班科學“油和水”教案與反思》摘要:的哪兒? 2.統(tǒng)計幼兒每種預測結果人數(shù)并記錄在黑板上。 3.簡單介紹記錄表。 4.幼兒記錄并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進行實驗 1.要求: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科學教案 篇5

  課題

  《做酸奶》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

  作者及工作單位

  韓城市新城三小 薛亞煥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主體活動是讓學生經(jīng)歷做酸奶的實踐過程,在活動中感受細菌與我們?nèi)祟愑兄芮械年P系,同時認識到,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學生頭腦中錯誤的認識。在做酸奶的過程中,學生們經(jīng)歷了一次成功的體驗,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獲的喜悅。

  學情分析

  學生認識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特點及分布,了解細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認識乳酸菌以及細菌與人類的關系,討論鮮奶為什么會變成酸奶以及細菌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教學目標

  認識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特點及分布

  教學重點和難點

  自己動手做酸奶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鮮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溫杯等。

  教學過程:

  一、自己動手做酸奶

  1.談話:你們喝過酸奶嗎?你們能向大家說說酸奶是什么樣的嗎?

  學生交流。

  2.猜測:你們知道酸奶是怎樣做成的嗎?

  學生提出各種可能性,教師不作任何評價。

  教師分別給每組學生提供一個空的酸奶瓶,并讓學生進行觀察。

  學生從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鮮牛奶、蔗糖、乳酸菌。學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學生可能會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問題,教師可以讓知道的學生說一說,隨后在第二環(huán)節(jié)——認識細菌中全面地解決問題。

  3.自己動手做酸奶。

  教師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鮮牛奶(在電飯鍋里剛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幾分鐘。每組發(fā)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鮮牛奶(放在罐子里)。

  學生自帶保溫杯和勺子(事先要用開水燙過)。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圖,學生看圖,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卻到35℃~40℃的時候,把鮮牛奶倒人消過毒的保溫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適量的酸奶,蓋上蓋子。

  測一測:在制作酸奶時,放入的酸奶與鮮奶的比例是多少?

  講述:大約保溫8個小時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變質的酸奶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畫好“心情曲線”。

  教師在坐標的橫軸方向上設計幾個時間段,讓學生在豎軸方向上畫出做酸奶前后的感受,即畫出“心情曲線”。等學生的酸奶全部做成后,再讓他們交流自己的感受。

  評析:做酸奶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茖W課的教學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盡量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愿望,讓他們每個人都來做一做。在做酸奶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控制好鮮奶的溫度以及酸奶與鮮奶的比例!翱刂啤笔强茖W課中常用的一個術語,也是進行科學實驗的一項基本技能,適當?shù)胤攀肿寣W生自己去控制是必要的。最后,學生利用曲線圖繪制做酸奶時的心情,將活動延續(xù)到課后,關注自己做酸奶時的情感波動。“畫心情”是一種新穎的評價方法。

  師:當你們聽說這節(jié)課要做酸奶的時候,你們的心情如何呢?

  生:很高興。

  生:很激動。平時都是自己喝酸奶,想不到今天自己動手做酸奶了。

  師:如果用一條曲線表示你做酸奶時的心情,可以怎樣表示呢?

  生:將曲線向上畫,表示心情激動。

  生:畫一條波浪線,因為心情激動時心跳會加快。

  師:這兩種方法都行,大家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喜好進行選擇。我們也可以在坐標的豎軸上畫一些心情指數(shù),用線條起伏的高低來表示自己的心情。

  師:開始做酸奶了,你的心情又怎樣呢?

  生:我的心情反而放松下來了。

  生:還有一點點緊張,怕做不好。

  師:如果心情放松下來,我們怎么用線條表示呢?如果心情緊張又該怎樣表示呢?請大家在記錄表中的幾個時間段里畫出自己的心情曲線。

  評析:當學生們參與某一項活動時,他們的心情肯定是不斷變化的。我們設計了心情曲線圖(教學評價表附后),讓學生在幾個特定的時間段里畫曲線來表示自己的心情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當學生準備做酸奶時,他們的心情是激動的;當他們開始做時,心情趨于平和;等待時,心里有一點點的緊張與焦急;酸奶做好后心情又是高興的;在品嘗后,他們的心情是多樣的,或是喜悅或是激動,證明他做成功了;失敗時則表現(xiàn)為灰心喪氣。當然,在具體評價時還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制作過程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才能更加客觀地評價,更好地發(fā)揮心情曲線的作用。

  二、認識細菌,解釋酸奶為什么會變成酸奶

  1.提問:做酸奶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時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溫度,應保持在35~C。40~C左右;二是衛(wèi)生,所有的器皿要進行消毒處理。

  2.提問:鮮奶為什么會變成酸奶?

  學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從而引出細菌的概念。

  3.學生交流課前收集來的有關細菌的資料,資源共享。

  4.教師小結:細菌的發(fā)現(xiàn);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特點及分布;細菌的種類;細菌的繁殖;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細菌對人類有功也有過。自然界中的腐生細菌可以將動植物的尸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既凈化了環(huán)境又為植物制造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肥料。生活中人們也經(jīng)常利用細菌,如制醋離不開醋酸桿菌,做泡菜離不開乳酸菌,有的細菌還可以制藥。但有的細菌也可以使人類得上這樣或那樣的疾病。 ,

  5.討論:細菌的傳播方式及預防辦法。

  這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病菌傳染的一些傳播途徑以及預防的辦法。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條:病從口人,病從鼻入,外傷感染。根據(jù)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何預防傳染病,即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積極鍛煉身體,增強身體抵抗力。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意思。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突破法:朗讀法討論法

  能力訓練點: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滲透點:懂得遇到難題,要動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敢于實踐。

  拓展:回家動手做做實驗。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實驗的形式導入(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兩個鐵球哪個先著地?)亞里士多德認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嗎?我們可以動手做做看。他雖然是個科學家也不一定對,面對問題,我們不要光動腦筋,還要動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科學家的問題》,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3.注意讀準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組詞。

  3.指導字形,師范寫,講要點。

  4.生書寫,師巡視。

  5.示范寫,講要點。

  6.生訂正,師巡視。

  四、作業(yè):熟讀課文,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出示生字詞語測讀。

  2.復習課文內(nèi)容。

  二、學習課文。

  1.哪一段寫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找出來讀一讀。這個問題怪在哪?

  2.面對科學家的怪問題,大家有什么反應?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況。

  3.面對議論紛紛的同學們,瑪利亞有什么反應?大家讀第3段后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她。

  4.誰來扮演瑪利亞和媽媽。面對媽媽的回答,瑪利亞說了什么?做了實驗她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瑪利亞生氣的原因是什么?從文中找出句子來回答。指導朗讀。

  6.科學家對瑪利亞說了什么呢?瑪利亞明白了什么?

  三、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7-31

科學教案07-20

【必備】科學教案07-24

【熱門】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必備)07-25

實用的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實用)07-21

(優(yōu)選)科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