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99久久|国产剧情网站91|天天色天天干超碰|婷婷五天月一av|亚州特黄一级片|亚欧超清无码在线|欧美乱码一区二区|男女拍拍免费视频|加勒比亚无码人妻|婷婷五月自拍偷拍

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2-16 11:28:4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篇1

  實驗過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失敗,F(xiàn)就如何搞好小學科學實驗操作,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科學實驗設計要符合學科的特點

  一切科學都來自實踐,都是從科學實驗和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發(fā)展起來的,小學科學也不例外。科學實驗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實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

  二、 實驗操作

  新課改后,有的科學課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采取了牧羊式教學法,把實驗過程完全放給學生,讓學生隨意操作,自由發(fā)揮。

  1、規(guī)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實驗時,通過規(guī)范化操作和準確的觀察,能使學生獲得最典型,最真實的感性認識,再通過思維活動順利地形成概念。

  2、規(guī)范化操作有助于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小學科學課中的實驗都是最基本、最簡單淺顯的實驗,如《使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實驗。

  總之,教學的`實踐過程也是教學方法的探索研究過程,好的實驗方法有利于學生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義務教材內(nèi)容的完成,也有待教師更進一步地探索研究。

  [教學反思】

  科學課是少年兒童了解自然現(xiàn)象、探索自然科學規(guī)律的啟蒙學科。怎樣能有效提高農(nóng)村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質量呢?我在積極的教學探索研究中認為:

  1、教師要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小學科學課涉及面廣,揭示的自然現(xiàn)象復雜,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自然科學知識

  2、科學課堂教學要“實際”。在教學活動中要盡可能向學生展示實物,出示直觀教具。

  3、科學教學演示實驗要“落實”.教師要認真做好實驗操作。一方面,要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思維、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認識自然規(guī)律。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ㄒ唬┻^程與方法:

  1、設計、制作太陽鐘,并用它計時。

  2、嘗試做一個沙漏。

 。ǘ┲R與技能:

  1、知道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2、認識多種多樣的古代計時工具。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掌握和運用自然規(guī)律,可以為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2、體會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

  教學準備 :

  教師準備:有關日晷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學生準備: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學具袋中有備)、手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會根據(jù)天上的太陽來判斷時間,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陽的確可以當作一個鐘來計算時間。今天我們來學習太陽鐘。(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太陽鐘及各種各樣的計時器

 。1) 太陽鐘又叫日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

 。2) 認識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認識各種各樣的古代計時器。

  2、 看手掌日晷

 。1) 到陽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 學生室外活動,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書上的樣子。

  3、 做太陽鐘

 。1) 你在不同時間里畫過物體的影子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我們來做在個太陽鐘。

 。3) 學生室外活動,畫不同時間里物體的影子,在每條影子旁標上時間。

  三、總結應用

  1、 小結課文。

  2、課后利用星期六時間,按照這種方法做一個整點時間的太陽鐘。

科學教案 篇3

  科學概念

  學生通過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觀察認識常見的幾種礦石。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利用工具,多種途徑發(fā)現(xiàn)巖石的成分。通過對巖石的觀察,收集記錄巖石的一些性狀。通過閱讀資料,能夠確定一些描述礦物特征的標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對研究身邊的礦物有濃厚的興趣,將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利用所學知識檢索定位。

  教學重點:觀察幾種常見巖石,了解巖石的組成。

  教學難點:能描述常見的礦物。

  教學準備:花崗巖、云母、長石、石英、小刀、放大鏡、閱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花崗巖是由幾種不同顏色的顆粒組成的,那么這幾種顆粒是什么樣的?它們又是什么呢?今天這節(jié)課來研究巖石的組成。

  二、探究過程

  1、研究花崗巖

  師:請大家拿出花崗巖,仔細觀察花崗巖,我們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比一比那個小組發(fā)現(xiàn)花崗巖的秘密多。

 。1)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師巡回指導。(準備:放大鏡)

 。2)匯報交流。小組派一代表,參加其他組的討論研究,交流發(fā)現(xiàn)所得。

 。3)教師提供云母、長石、石英礦物標本。

  投影圖片:云母、長石、石英標本

  (4)學生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它們各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交流、匯報:云母有閃亮的薄片;長石有肉紅色顆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顆粒。

  (5)利用提供的礦物標本再次鑒定花崗巖的成分。

  比較:花崗巖中的什么物質與這三種礦物中的哪一種礦物最為接近?

 。6)學生再次觀察并進行匯報。

  小結: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徥褪怯墒ⅰ㈤L石、云母組成的。

  2、常見的礦物

  教師提供一些礦物標本,學生試著觀察,進行描述兩塊不同的礦物標本。(描述中要求學生不是比較它們的異同,而是分別描述他們的特征。)

  (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鐵礦、方解石

  (2)師解說: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礦物近4000種。我們身邊有許多礦物制成的物品,如我們吃的'鹽,點豆腐用的石膏,做鉛筆芯的石墨,中藥用的雄黃,做首飾的金、銀和鉆石等。

 。3)你對礦物知道什么?請大家閱讀單元資料庫《礦物特征卡》,了解人們是怎樣描述礦物特征的。

 。4)學生閱讀單元資料庫《礦物特征卡》。

  (5)交流匯報: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描述礦物?(學生:名稱、性狀、用途)

 。6)教師提供礦物,學生明確描述礦物著重于哪些方面后,試著模仿描述。

 。7)學生制作礦物鑒定分析卡。

 。8)匯報交流,教師與學生共同修正。

  三、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我們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并能夠確定一些礦物的特征。

  四、課外延伸

  制作自己帶來的巖石礦物鑒定分析卡。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啟發(fā)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心情快樂地參與探知教學,培育孩子對科學教學的興致。

  2、啟發(fā)孩子觀測和察看、了解水的.沉浮。

  3、協(xié)助孩子學習使用語言來表述,進一步提高孩子述說。

  教學預備: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綿、沙、棉花、石塊、積木、朔料玩具、白紙片、

  一個熟雞蛋一生雞蛋。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產(chǎn)生探知的欲望。

  1、展示2個大盆,里頭裝有水讓孩子自由在四周用玩具舀水玩。

  2、把種種積木、朔料玩具逐一投放進水中,教師:這一些物品怎么樣?它們有沒沉到水下?為何會漂浮在水上?請2個孩子上來試。

  3、把石塊、沙投放到水中,教師:這一些物品又怎么樣哩?為何會沉到水中?請2個孩子上來試一試。

  4、把棉花、海綿投放到水中,啟發(fā)孩子觀測和察看。

 。ǘ┖⒆硬僮、了解。

  1、孩子每人一籃積木、朔料玩具、小小石塊等嘗試。

  2、協(xié)助孩子用語言述說自個兒探究過程。

 。ㄈ┨接、延伸經(jīng)驗。

  1、教師展示一張白紙片,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么樣?為何浮在上方”教師慢慢用水弄濕白紙片,瞅瞅白紙片慢慢沉到水中。

  2、教師展示一生雞蛋,投放到水中,瞅瞅它怎么樣?又展示一熟雞蛋問:它會怎么樣哩?

  (四)小實驗:會游泳的蛋孩子。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2.本學期的相關要求。

  3.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上期期末測試試卷。

  2.課件:神秘的月球。

  教學過程

  1.新學期的問候

  2.對轉入的新生的關注

  3.對學生進行分組,全班47人,分為8組,每組6人,一般情況以此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特殊情況另行調整,在每次學習活動中會要對小組進行評價,老師都會做好記錄,期末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

  4.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教師講解上期期末測試試卷。(試卷內(nèi)容略)

  5.學生自由翻閱新書。

  6.簡單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本冊教材以“生存和環(huán)境”為主題,以訓練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huán)境”、“營養(yǎng)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秘”、“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2個單元、7課書;“物質世界”有1個單元、5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課書。

  7.播放課件:神秘的月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第1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1.一棵“頑強”的小樹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 9月3日 執(zhí)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1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對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菜豆種子(或者更多不同種類的種子)若干、紙巾、不干膠、玻璃杯、培養(yǎng)皿、大小質地一樣的紙盒2個、盆栽植物苗等。

  將引入部分提供的圖片制成課件。

  一.教學導入:

  1.出示課件,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

  3. 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fā)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 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nèi)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nèi)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jīng)常在杯內(nèi)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nèi)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ㄗⅲ喝齻活動可以讓每小組選定其中的1個進行研究即可)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6日 執(zhí)行時間9月 日 總序第( 2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 技術 社會 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及所觀察的實驗裝置。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一.教學導入:

  上星期我們組裝了一些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觀察,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吧。

  二.交流各組裝置所觀察到的情況

  1.各小組出示實驗記錄。

  2.小組成員匯報觀察情況,要求:語言簡潔、過程清楚。

  3.各小組出示各自的裝置。

  4.各小組歸納各自的結論,要求:思維嚴密、條理性強。

  三.活動 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2.提問:從課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現(xiàn)象?

  3.學生匯報。

  4.思考: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確: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進大自然,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把它們有關向性運動的現(xiàn)象畫下來、記下來或者拍下來。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是第一單元第3課。在前一節(jié)課,學生初步認識了杠桿類工具,并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的規(guī)律。本節(jié)課學生將通過對生活中杠桿類工具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識別和分類,認識各類杠桿的作用。

  2.通過這一探究,能讓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向生活遷移,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種杠桿類工具的科學原理。

  學情分析

  1.生活中的杠桿并不像杠桿尺那樣簡單直觀,不同杠桿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個重要位置也會發(fā)生變化。

  2.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本課的探究將把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引向生活實際。學生將經(jīng)歷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的分析,既能找到各類杠桿工具的三個重要位置,也能根據(jù)省力情況進行分類。

  3.學生認知障礙點:夾子等杠桿工具用起來不省力,為什么還要設計這樣的杠桿工具呢?。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難點: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請三個同學完成,并比一比誰先完成。

  要求:(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

  2、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個點,然后進行比較)

  3、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4、然后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

  5、在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6、小結: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的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5、教師小結。

  四、小杠稱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nèi)放一個50克砝碼,然后使桿秤平衡,在桿上刻下刻度,放2個……)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后思考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10-0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精選)12-10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7-31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必備]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