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語文教案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課前導航】
《丑小鴨》是根據安徒生作品改寫的一篇擬人體童話。作者筆下的丑小鴨處處受排擠、受訕笑、受打擊。但它并沒有絕望,也沒有沉淪,而是始終不渝地奮斗、追求,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高貴的白晝鵝。文中丑小鴨艱難曲折的人生經歷,以和其執(zhí)著追求的頑強精神,深深地蕩滌著每位讀者的靈魂。
本文是同學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情節(jié)引人入勝,教學中應抓住同學的年齡特點,根據中同學特有的好奇心和同情心進行教學,強調自主閱讀,自主感悟。以“讀──析──感──悟”為主線,激發(fā)同學讀書興趣,引發(fā)同學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同學對美好的境界、美好的理想進行體驗和追求。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積累生字、詞語、美詞佳句;
。、能力目標:了解丑小鴨命運的.戲劇性變化,理解其社會意義,培養(yǎng)同學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同學懂得友善、懂得追求。
【信息資料】
。、課件、天鵝圖片;
。病⒘私獍餐缴纳剑占餐缴钠渌髌愤M行閱讀。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演練〗
演講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
〖激趣起錨〗
童年,故事伴我們生長:白雪公主讓我們懂得了善良,快樂王子讓我們學會了無私,小紅帽教會了我們機智,或許我們也聽過丑小鴨的故事吧。教師隨即出示“丑小鴨”變成白晝鵝的“flash”圖片,引入課題。
〖學海泛舟〗
一、初讀
1、自讀課文,畫出不熟悉的字詞,利用工具書理解意思,并識記字形,交流鞏固。
自主學習、合作鞏固。
。、分段指讀,師生評議。
培養(yǎng)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二、熟讀
1、引導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文:
考慮:讀懂了什么?沒讀懂的用“?”標出。
2、分組交流談故事的感受:
引導同學初步感知文章內容,分組交流,達成共識。
分組、合作、探究。
。场①|疑問難:
交流研討后,你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請說出來。
師生交流,整合問題,適當點撥
。、內容探知:
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談談你的理由。
結合課文內容簡單易懂、情節(jié)引人入勝的特點,強調自讀自悟,培養(yǎng)同學的閱讀能力。
。、仿句拓展:
根據例句,仿寫句子,與例句構成排比。
發(fā)揮想象、拓展思維、緊扣主題、延伸課外。
丑小鴨讓我們學會了自信和追求;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跳讀全文,深析內容
1、理線索:請找出貫穿全文的線索。
以丑小鴨流浪的足跡為線索。
。、明結構:
請具體找出丑小鴨流浪生活的足跡。
(出生地──沼澤地──老太婆家──灌木林里──老農家──花園里)
。场⑽鰞热荩
結合語境,簡要概括丑小鴨在各個地方的故事。并用精確的詞語概括大家對它的態(tài)度,同時體會丑小鴨是怎樣對待自身的生活的。
出生地──(被排擠)
沼澤地──(被歧視)
老太婆家──(被訕笑)
灌森林里──(向往美)
老農家──(被追打)
花園里──(被贊美)
二、辨析形象,感悟主題
1、辨形象:
指出你認為可悲、可笑、可鄙、可敬的人物(動物)形象。進行分角色朗讀或扮演。之后,對其評價,體會其實際意義。
小組合作。
示例:老太婆家的短腿雞,它高傲無禮,自以為是,缺少同情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的冷酷,人情的冷淡。
。、悟主題:
你知道丑小鴨變成白晝鵝的原因是什么嗎?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分析。
關鍵句子:
、畔胛疫是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⑵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
⑶只要你是一只天鵝,就算是生養(yǎng)在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
、人械椒浅ky為情……因為一顆美好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驕傲的。
引導同學悟出主題后,相機出示美麗的白晝鵝飛翔于天空中的畫面。在畫面的下方提示主題。
主題:要成為白晝鵝,就應有寬厚、善良的心,應有理想,要勇敢地追求美與幸福。
三、人生啟示
從丑小鴨的“丑”“苦”“變”的經歷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示例:
1、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沒有對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就不可能發(fā)明出人生的奇跡。
3、命運無軌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础燮床艜A。
四、拓展延伸
素質作業(yè),任選一題: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也許有許多丑小鴨,他們經過自身的拼搏奮斗,最后也成為一只美麗的白晝鵝,請以《丑小鴨的夢》為題,寫一篇文章,記敘他們的生長歷程。
。、編排課本劇。
3、搜集安徒生的其它作品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模式縮影】
。、學習目標:
、胖R與技能──(關鍵詞、指導、培養(yǎng)、學習、理解、感悟)
、七^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關鍵詞、思想、頌揚、贊美、感悟)
2、教學模式:
、耪f、談、講、暢、三分演練(前練)
⑵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⑶多樣讀文、整理感知(讀熟)
⑷合作探究、深入分析(析透)
、少p析句段、說談體會(悟深)
、收n下延伸、搜集素材(延展)
。场㈩A期目標:
體現三維梯度,溶入聽、說、讀、寫和綜合實踐。樹立人文、人本的大語文觀念,創(chuàng)設合作、和諧、愉快創(chuàng)新的課堂理念。
語文教案 篇2
課題:語文七色光二
教學日期:
教學目標:積累形近字和多音字能正確運用。積累四字詞語和俗語,了解成語“專心致志”的由來,并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舉辦故事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提前一周布置學生收集古今中外關于“專心致志”的故事,并進行講一講。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流程:
1.練
形近字辨析填空要注意從偏旁部首上引導學生區(qū)別字意的不同。
多音字注音、組詞。
2.日積月累。
。1)小組內書讀。
。1)引導學生感受四字詞語、俗語的大意。
。2)練習背誦
3.知識窗。
(1)自讀、互讀、,交流讀懂了什么?
(2)用專心致志寫一句話。
1.大家一起來。
2.分組互評。
3.上臺講故事。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積累文中詞語,并熟練運用。
了解意識流小說的特點。
學習作者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結構形式。
分析心理描寫在意識流小說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結構形式。
教學難點:
意識流小說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預習;第二課時分析了解小說特點)
教學方法:
解讀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解了西方表現主義文學的藝術特點,也是在20世紀初期,還興起了一種以表現人們的意識流動、展示恍惚迷離的心靈世界為主的小說流派——意識流小說,今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小說的藝術特色。請看伍爾夫的《墻上的斑點》。
二作者介紹: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亞·斯蒂芬,是英國現代著名的女小說家、評論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實踐推動了現代小說的發(fā)展,她的理論進一步鞏固了意識流小說的地位,她的影響在文學上經久不衰。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國對伍爾夫的評價一直偏低。從70年代起,英國文學研究領域卻突發(fā)了對她重新研究的興趣,甚至對她的“發(fā)瘋”、相貌、癖性、愛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進行專題研究。弗吉尼亞·伍爾夫已成為英國文學界的一位傳奇人物。
1882年,弗吉尼亞·伍爾夫生于倫敦,父親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學識淵博、頗有聲望的哲學家和評論家。弗吉尼亞自幼身體孱弱,未上學,在家跟著父親讀書。當時許多學者名流是她家的?。家境的富裕、父親的博學、家藏書籍的豐富以及學者名流的影響熏陶,使她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細膩敏感的性格。1904年父親去世后,她遷居倫敦文化區(qū)布盧姆斯伯里,后來她的家就成了“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活動場所。這個文學團體的成員時常在一起討論問題,反對當時的社會風尚,反對文學藝術方面的清規(guī)戒律,提倡自由探索。這個團體不僅對她本人后來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技巧有影響,而且對兩次大戰(zhàn)之間的英國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1912年,弗吉尼亞與倫納德結婚。在丈夫的鼓勵下,伍爾夫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1917年,夫婦倆在自己的寓所樓下創(chuàng)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爾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詩集和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一些短篇小說。
伍爾夫自幼精神比較脆弱,精神分裂癥曾多次發(fā)作。進人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惡化,但她仍奮力寫作經常在一本書寫完之前就開始醞釀新作,但每寫成一部作品總是感到不滿意,情緒時常處于困惑和消沉的狀態(tài)。1941年3月,伍爾夫由于對剛完成的小說《幕間》不滿意,又因為“二戰(zhàn)”戰(zhàn)火已燃燒到英國,更由于她確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癥即將復發(fā),便留下一紙絕命書,感謝丈夫多年對她的關懷和照顧,隨后就投河自盡。
伍爾夫的主要作品有《墻上的斑點》《海浪》《到燈塔去》《雅格布的房間》《達洛衛(wèi)夫人》,散文集《普通讀者》兩部。
三預習診斷:
1選擇注音正確的一項(A)
A簇擁(cu)贗品(yan)別墅(shu)鐵箍(gu)
B積蓄(xu)籠罩(zhao)蕪菁(jing)呆滯(chi)
C地毯(tan)古冢(zhong)都鐸(duo)箭鏃(cu)
D鰭翅(qi)鳥窠(ke)慫恿(cong)褶皺(zhe)
2選詞填空:
、俅蟮氐暮畾猓▌C凜、凜冽)逼人,壓得樹木的纖維一根根地斷裂開來。
、谝欢ㄓ心奈还盼锸詹丶野堰@些白骨(挖掘、發(fā)掘)出來,給它們起了名字……
、刍萏乜诵蛄斜肀凰瓦M垃圾箱,給我們大家留下一種令人(沉迷、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話……
、苋藗兛偸潜灸艿兀ūWo、保障)自己的形象,不讓偶像崇拜或是什么別的處理方式使它顯得可笑。
3判斷下列成語使用是否正確:
、龠@個地區(qū)位處熱帶雨林地區(qū),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如小河,跳下山崖,形成一幅幅壯美的瀑布。(錯誤,只能用于別的事物,表比喻)
、谶@件事不能長期拖延下去不做決斷,懸而不決對誰都沒有好處。(錯誤,與前一分句重復)
③他為人閑散,回到家吃得心滿意足之后,卻什么正事都不干。(錯誤,應用“酒飽飯足”)
四題解
《墻上的斑點》是弗吉尼亞·伍爾夫于1919年發(fā)表的第一篇意識流小說。
在《墻上的斑點》問世之前的1915年,伍爾夫發(fā)表了《論現代小說》一文,開始闡述意識流的基本觀點。她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她的真實觀和藝術觀。她認為,小說創(chuàng)作不應停留在對客觀事物的表面摹寫上,而應追尋生活的內在真實。這種內在真實就是生活現象在人們內心深處引發(fā)的“變化多端、不可名狀、難以界說的內在精神”。小說家的職責,就是要把這種內在的真實“用文字表達出來并且盡可能刪除外部的雜質,而要做到這一點,小說家就要拋棄常規(guī),采取一種新的方式”,“讓我們按照那些微塵紛紛墜落到人們頭腦中的順序,把它們記錄下來,讓我們追蹤這種模式,不論從表面上看來它是多么不連貫,多么不一致;按照這種模式,每一個情景或細節(jié)都會在意識中留下痕跡”!秹ι系陌唿c》正是一篇實踐了作者描繪內在真實的藝術主張的作品。
五意識流小說與心理小說
意識流小說是典型的心理小說,人物的意識流動成為小說的絕對主體!秹ι系陌唿c》突破傳統(tǒng)小說的套路,沒有情節(jié),沒有環(huán)境,也沒有結局,作者只抓住人物瞬間的沒有行動的印象感覺和沉思冥想,將我們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說的敘述者面目模糊,從文中內容推測,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位妻子,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看到墻上的斑點以后所引發(fā)的內心活動。這內心活動主要是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于是我們看到在作者的遐想中,既有迅即更迭的生活速寫,又有淺嘗輒止的歷史點擊,還有不時生發(fā)的迷惘、虛幻的.人生感喟,以及或愉快或憂郁的情緒。
六小說的內容與結構形式
以一個支點為軸心向四周輻射,是伍爾夫小說的獨特結構形式。在課文中,“墻上的斑點”是一個象征性意象,代表著現象世界。在結構上它是作者進人心理世界的一個跳板或者支點。也就是說,作品中的人物是從墻上的那個斑點出發(fā)而產生出許多聯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聯想又都是以這個斑點作為支點而生發(fā)開去的。從支點出發(fā),彈出思緒,再返回支點,再彈出思緒……如此循環(huán)往復,表現出了人物散漫無序的意識活動。
具體地說,課文中主人公對于斑點的猜測共有六次:
1為了確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這個斑點,作者想起了冬天爐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樓上飄揚著一面鮮紅的旗幟,想到了無數紅色騎士潮水般地騎馬躍上黑色巖壁的側坡。
2看到斑點好像是一枚釘子留下的痕跡,就想到了掛在釘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貴婦人的小肖像畫,想到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了鐵路旁郊外的別墅。
3看著斑點太大太圓,不像釘子,于是就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人類的無知,想到了遺失的東西,想到了生活飛快的速度,想到了來世。
4覺得斑點很可能是一個暗黑色的圓形物體或一片夏天殘留下來的玫瑰花瓣,就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亞,想起了人類保護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倫敦的星期日,還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看到斑點是凸出在墻上的圓形就想到了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師和他的老伴以及學者。
6仔細看斑點時,就覺得好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塊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樹,想到樹的生存。
7最后,終于發(fā)現,墻上的斑點原來是一只蝸牛。
這種以斑點為中心的紛繁的意識活動形成了一種立體的輻射結構,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圍繞著花蕊的盛開的鮮花。整個敘述貌似散漫無羈,實則結構對稱,構思嚴謹。
在小說中,我們分不清哪些是內容,哪些是對內容的表達。意識流先驅人物亨利·詹姆斯說:“針和線分離就不能縫衣,內容和形式割裂即不成其為藝術品。”《墻上的斑點》就是這樣一篇內容與形式難以區(qū)分,內容即形式,形式也就是內容的作品。
七關于小說的主題:
有人曾經指責伍爾夫的小說過分關注自我和內心,缺乏社會性。其實,當我們讀到伍爾夫發(fā)出的“該死的戰(zhàn)爭;讓戰(zhàn)爭見鬼去吧”的心聲時,讀到她想象出的那個“沒有教授、沒有專家、沒有警察面孔的管家”,也沒有“尊卑序列表”的“十分可愛的世界”時,社會的“微塵”已然落到了作者的心靈上,并且激起了回響與反應。這說明不描寫社會生活,并不等于遠離社會生活。通過人物的意識來折射現實,同樣能表現出社會性。這正如伍爾夫自己所認為的那樣:“小說就像一張蜘蛛網。也許只是極其輕微地黏附著,然而它還是四只腳都黏附在生活之上!币虼,從作者無拘無束的意識流動中,我們依然可以著到作者對于人生的思索,對于現實的不滿,以及對于自由、理想的追求。傳統(tǒng)小說中也有心理描寫,但那些心理描寫都是局部的,是依附于人物、情節(jié)或環(huán)境并為之服務的。意識流小說則將人物心理的意識流動作為獨立的事件,置于作品的主體位置,表現出對傳統(tǒng)小說的反叛性。
八處理課后作業(yè):略見教師用書。
九印發(fā)易曉明《〈墻上的斑點〉賞析》一文,學生結合文章分析仔細賞讀小說。
十教學后記:
西方現代文學對于習慣于追求情節(jié)的中國人來說,閱讀甚難,而高中生閱讀更難,教學關鍵是讓學生了解文學流派的特點,不必過分糾纏與文字語句。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學習方法、態(tài)度的重要性。
2、整理、歸納文中重要文言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分析作者論述中心論點的幾個角度。
2、理解文中的比喻意義及每組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方法: 誦讀式、串解式、討論式、點評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紹作者作品
1、荀子生平:
(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2、荀子思想
(1)性惡論:人生而好利,嫉妒,喜聲色 。他認為可以“明禮義而化之”,重視教育的作用 ,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2)反對“生而知之”天賦觀念。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
(3)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人定勝天 。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
(4)課文解讀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三、 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或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2)吾嘗跂而望矣( )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4)其曲中規(guī)( )
(5)雖有槁暴( )( )
(6)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7)君子生非異也( )
點撥:(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
朗讀指導: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4、討論、分析全文的思路結構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點撥。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四、師生共同研讀課文第一語段。
(一)弄清論點和設喻之間的關系
1、 提問: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喻,這些設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
明確:不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個觀點的。
2、再追問:既然如此,起句和結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系呢?(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因為“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
3、補充問: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二)弄清設喻的內涵
1、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分三組:①“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繩……輮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繩……則利”。)
2、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3、再追問:它們的角度不同表現在什么地方?①是將前后不同的狀態(tài)和性質加以對照,說明后者高于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學習之前,智力發(fā)達程度也高于學習之前。②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既經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性質上去,用“輮”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這一重大作用。③“受繩則直”“就礪則利”所強調的是改造的結果,照應下文“知明而行無過”;被省略的“鋸”“磨”二字,都表示持續(xù)的動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梢娺@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觀點。
最后板書此段文理示意圖,幫助學生記誦。
五、作業(yè):1、要求學生熟練地誦讀這一段。 2、熟讀全文,要求參照注釋能夠進行串解。
語文教案 篇5
通過學習《懷特森先生的課》,了解課文內容,感悟“嶄新的懷疑精神”對學習與生活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堅持真理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本課6個生字,正確書寫8個漢字,借助字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自主積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感悟“嶄新的懷疑精神”對學習與生活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堅持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正確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嶄新的懷疑精神”對學習與生活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敢于懷疑、堅持真理的精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根據實踐經驗感悟文本,促進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懷疑意識,培養(yǎng)學生敢于懷疑、堅持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故事導入
1.講故事:在冰川期,有一種叫“凱蒂旺普斯”的夜行獸,它有驚人的夜間視力,這種動物因為無法適應環(huán)境而絕跡了。至于這種動物的其他一切都沒有留下來,它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野獸?它又究竟是怎樣滅絕的呢?同學們猜猜看。
2.從同學們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你們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都相信有這樣一種野獸的存在。少年時期的大衛(wèi)·歐文同樣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結果在測試中考了不及格,這究竟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懷特森先生的課》。
板書,讀題。
二、朗讀示范,整體感受
1.讓學生聽錄音示范,要求聽清楚課文中生字以及多音字的正確讀音,然后想想課文講了什么?
2.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受。
三、自學生字,掃除障礙
1.指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ǚ椒ㄖ笇В嚎梢酝老嗷ビ懻摚灰部梢越柚值、詞典理解字詞;還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
2.教師檢查,正音。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開火車認讀。
凱蒂惕嶄某駭
。2)指導學生觀察字形,引導學生識記。
(3)指導寫字。
學生觀察漢字的字形,說寫法。
教師示范難度較大的字。
簿:筆畫較多,注意字形緊湊,上下結構的字不要寫成左右結構。
毅:注意左邊最后兩筆的位置,不要遺漏。
四、自由讀文,引導質疑
1.學生自由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標記。
2.學生提出問題,全班交流。
例如
。1)懷特森先生為什么“捉弄”學生?
。2)為什么上懷特森先生的課每次都是不尋常的探險?
。3)懷特森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4)什么是“嶄新的懷疑精神”?
。5)為什么其他老師不習慣被懷疑?
五、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
2.針對課堂中提出的沒有解決的問題繼續(xù)思考。
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懷特森先生的課,了解了他的教學思想,了解了他的教育與引導的方法。同學們通過自學,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有一部分在上節(jié)課已經解決,有一部分遺留了下來,現在繼續(xù)討論。
二、釋疑解難,感悟文本
現在我們將這些問題綜合、歸納,然后繼續(xù)討論交流。
1.提煉(或者由老師拋出)關鍵問題,指導學生學文。
出示問題
問題一:懷特森先生教會我們什么?
問題二:懷特森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問題三:什么是“嶄新的懷疑精神?”怎樣與“不信任的懷疑”或“無端的懷疑”相區(qū)別?
2.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W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分小組合作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悟課文內在的含義。)
3.檢查與反饋。
。1)懷特森先生教會我們什么?
哪些同學讀懂了第一個問題?懷特森先生教會我們什么?你從課文哪兒知道的?讀一讀相關句子。
讀書
①我希望你們從這件事當中學到點兒什么……就大膽地說出來。
、谒豢戏胚^我們……他才罷休。
、畚覜]有什么重大的科學發(fā)現……這么做有時候是很有趣的。
思考:從這些句子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小結:從這些句子中,我們知道懷特森先生想教育學生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對周圍的事物要辯證地看待,追求真理,并擁有堅持真理的毅力,以及一旦認為別人錯了,有說出來的勇氣。
(2)從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中你能說說懷特森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嗎?
。☉烟厣壬且粋對學生嚴格、循循善誘、熱愛教育、具有超前的教育意識的人。)
三、小組討論,感悟真諦
1.分小組討論:什么是“嶄新的懷疑精神”?怎樣與“不信任的懷疑”或“無端的懷疑”相區(qū)別?
2.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3.從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四、作業(yè)
1.書寫課文中的生字。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朋友聽。
板書設計:
懷特森先生的課
敢于懷疑
勇于糾錯
堅持真理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面對不同的情況,向別人介紹自己。
2.能認真傾聽別人的自我介紹,有禮貌地提出意見。
教學重難點
對象和目的不同,介紹的內容有所不同。
教學策略
首先利用本單元課文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交流興趣。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對“自我介紹”這一話題的興趣,然后充分利用教材中設置的情境,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學生能在不同的情況下,相應調整介紹自己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1.談話導入,提出任務。
師導入:通過本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有許多新的收獲。如,描寫人物,要抓住其語言、動作的特點,我們要把這種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向別人介紹自己:和別人初次見面、轉學到新學校、應聘校報記者……面對種種情況,我們應該怎樣自我介紹呢?今天的口語交際,我們就來討論討論。(課件出示:自我介紹)
2.小組討論,明確要求。
。1)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選擇或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試著作自我介紹。介紹前,想一想是要向誰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紹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2)師指名讀要求。
。3)同桌討論交流自我介紹時要注意些什么;師指名交流。
。4)師小結:自我介紹時,要明白向誰介紹自己,了解介紹自己的目的,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本次口語交際重在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交際習慣。討論口語交際活動的開展要求,全面互動,能把教師的單向灌輸變?yōu)閷W生積極思考,主動按要求去交流。同時,有了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目標與要求也落實到了每位同學的心里,使交際活動有所成效。
板塊二 選擇情境,全班交流
1.引導生明確面對不同的情境,自我介紹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課件出示課本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
。2)師指四名生分別讀一種情境。
。3)明確不同的情境下,自我介紹應該側重的方面。
①師引導: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場合,我們介紹自己的內容應該進行怎樣的調整呢?請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谒娜诵〗M內互相討論,相互補充,明確注意事項;師巡視指導。
③師指名交流。
(4)師小結:轉學到新的學校應介紹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應聘校報記者時,應著重介紹自己的語言表達及寫作能力;報名參加電視臺“我是小歌手”節(jié)目,應著重介紹自己在唱歌方面的特長及取得的成績;去車站接不認識你的客人時,應該著重介紹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別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認出你。
2.生選擇情境,小組內交流,互說互評。其余同學認真傾聽,適時補充,提出建議。
3.示例:
大家好,我叫×××,之前在××學校讀書。因為爸爸媽媽工作調動,所以轉學到了這里。我性格活潑,平時最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耍、游戲;我有很多愛好,如打籃球、看電影、唱歌等,真誠地希望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探討交流;我對人友善,也很溫柔,希望在這里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更愉快地學習。
4.師生共評:評一評上臺交流的同學在自我介紹時有哪些優(yōu)點,還存在哪些問題,怎樣才能說得更清楚,提出建議。
5.第二次全班交流,要求根據同學們的建議改正不足。
6.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1)師引導:在今天的交流中,你最欣賞誰的自我介紹?請你根據他選擇的情境的特點,給他評個獎。(建議學生設計小小歌手獎、優(yōu)秀小記者獎、最佳新人獎等)
。2)生評議。
7.四人小組內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交流,爭取做得更好。
【設計意圖】學生創(chuàng)意的火花需要教師去點燃。在課堂結束之際進行評獎活動,既是對學生口語交際活動的一次總結評比,也是再次燃起學生創(chuàng)意的火花,讓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評價的契機。針對學生的不同表現設立對應的獎項,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又一次考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錘煉語言的好機會。
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的學習是語言的習得與思維發(fā)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應注重“體驗”二字,重點把握:
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學生的發(fā)展離不開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揣摩、比較、運用才能獲得新的發(fā)展。
“口語交際”的教學不僅應該注重“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該強調說出濃濃的“交際味”,同時兼顧“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與“聽”的習慣的養(yǎng)成。
正確處理好語言發(fā)展與知識獲得、綜合性能力發(fā)展的關系。在“口語交際”的學習中,重點應該是發(fā)展語言,同時培養(yǎng)學生針對不同情境運用不同方式介紹自己的能力。
語文教案 篇7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圓的沙粒),什么樣的沙粒?(再讀,突出圓圓的)
2、師問:在什么地方見過沙粒?
二、品讀課文
(一)過渡: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顆沙粒并不尋常。
1、讀課文1、2行。讀讀,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樣說的呢?再去讀課文,用讀告訴老師。抽讀——齊讀
3、是呀!變珍珠是它的夢想,成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標。它十分真誠地向同伴們說,(引讀沙粒說的話)板書:要變珍珠、(夢想)
4、實現了嗎?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ǘ┻^渡:沙粒是怎樣變成珍珠的呢?(評價)
1、讀3—5段,從“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說和讀相結合)
2、同伴們是怎樣嘲笑的?男生讀;面對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讀。
板書:嘲笑——坦然
3、面對嘲笑圓圓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對此,沙粒們議論紛紛。議論了什么往下讀。
4、抓住“……”,思考沙粒們還會議論什么?認為沙粒還將失去什么?
5、面對同伴們各式各樣的議論,沙粒怎么做的?讀9自然段。問: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板書:議論紛紛——不動搖
。ㄈ┻^渡:沙粒為了夢想坦然的'面對了嘲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舍去了美麗的陽光,奇妙的海景,夢想在它的心里從來沒動搖過,放棄過!
1、引讀10——13自然段。(時光,各式各樣的議論,圓圓的沙粒)
2、問:13自然段“……”6個圓點,你知道了什么?
。ㄋ模
1、引讀14自然段。時間過去了多久?
2、瞧!它在這里。躺在貝殼溫暖的懷里,美嗎?讀(多么美麗的珍珠。。┯谜n件出示
3、觀看課件。
4、珠光閃閃、耀眼的它迎來了別人的贊美(多么美麗的珍珠。。
5、同伴們怎樣說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話,讀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誠,再讀。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樣的艱辛。讀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樣的不容易。讀9自然段。
9、原來成功的背后得經歷太多太多,有嘲笑,有議論,得失去許多美好的東西。生活中,珍珠是怎樣形成的?(看課件)問:了解了這些,你想說些什么?
10、是呀!成功是鑰匙在哪里呢?有了夢想還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小結: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老師想把這首歌連同這把成功的鑰匙一并送給大家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地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fā)的聯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導語
1.春天是多么美好,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氣息?你們想出去找找春天嗎?今天我們就要商量商量,怎樣才能快樂、安全、有意義地找到春天。
2.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里?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自己來安排。
二、準備計劃
1.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作記錄。比如:去的時間、地點,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動,帶什么器具等等。
2.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茨囊唤M計劃得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tǒng)一意見,推選一人做好發(fā)言交流準備。
3.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4.形成方案,以表格式更加清晰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準備工作
分工
其它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啟發(fā)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將近四年,再說我們的校園是溫州市最美的學校了,老師也清楚同學們特別喜歡自己的校園,而且對環(huán)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得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二、實地觀察
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下來。可以選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里發(fā)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三、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啟發(fā)。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四、學生完成習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yōu)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 我的發(fā)現 日積月累
一、復習導入
1.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聽寫詞語。
二、我的發(fā)現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fā)現了什么?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么好處。交流后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三、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得多,背得快。
四、寬帶網
1.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識:搜集或下載資料,邀游祖國的山山水水。
4.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精選)09-13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經典]07-24
(精選)語文教案11-25
【經典】語文教案11-15
(經典)語文教案12-06
[精選]語文教案09-29
語文教案[精選]01-24
[經典]語文教案02-04
經典語文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