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滁州西澗的教案
一、教學內(nèi)容概述
《滁州西澗》是長春版教材第十冊第二板塊古詩四首中的第二首,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是韋應物最負盛名的寫景佳作。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jīng)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本篇為作者任滁州剌史時所作。作者游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這首詩也是詩人當時處境和心情的形象寫照,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認識1個字,會寫2個字。
能力目標: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情感目標:想象古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心境。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味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雖然對古詩有一定的積累,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詩意思的方法,所以說,對他們而言,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并不難,但是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可能會似懂非懂,所以在教學前需要布置學生收集有關作者韋應物的資料,這樣很利于學生感悟到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教學中,要出示一些教學課件,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從而激活學生想象力,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王勃的一首送別詩,誰能有感情地背一背這首詩?能說說這首詩中的名句嗎?(“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詩中的名句千古傳頌,經(jīng)常被引用,唐代還有很多被后人傳頌的古詩,今天我們學習本版塊的第二首詩:《滁州西澗》,這首詩中也同樣有被人傳頌的佳句,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學習要求會認的字“滁”,通過課前的預習,能解釋一下詩題的意思嗎?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讀準字音,利用工具書自學要求會寫的字“澗”“酈”,并理解詩句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3、學習前兩行詩,讀一讀這兩行詩,看看作者都寫了什么?(用橫線把作者描寫的景物勾畫出來)你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這個草是什么樣的草呢?(幽草)這里的“幽草”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沉靜、安閑)那么,這個“幽”字在這里就賦予了“草”獨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獨憐(愛)這幽草。
(2)黃鸝——大家還知道哪些詩歌中出現(xiàn)了黃鸝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筆下的黃鸝活潑可愛,生機勃勃,表現(xiàn)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懷。那么韋應物筆下的黃鸝鳴叫也是這樣的含義嗎?高高在上的深樹林中的黃鸝傳來清脆的鳴叫,作者對它是什么態(tài)度呢?這就要從第一句詩中去尋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為他“獨憐”幽草)
(3)能根據(jù)你的理解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
(4)再讀這兩行詩,想象是描寫的畫面。
前兩行詩寫了作者在澗邊所見的景物,后兩行詩又寫了作者在哪所見的景物呢?
4、學習后兩行詩。指生讀后兩行詩,教師出示課件
百度收索:
看后,現(xiàn)在你能說說后兩句詩描寫的是哪的景物了嗎?(澗中)能結(jié)合畫面說說后兩行詩的意思嗎?(同桌間交流后匯報)
(1)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還有別的含義嗎?作者來這里享受清幽的環(huán)境,到晚上了,沒想到春雨不斷竟?jié)q起了春潮。此時,作者應該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急于歸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樣的呢?(舟自橫)為什么會橫著呢?(水的力度很大)進一步突出了當時這春潮的急!
(2)再讀這兩行詩,體會是所描寫的畫面。
(三)把握整首詩,體會作者的情感
1、憐——喜愛,憐惜。開篇將幽草、黃鸝并提,用“獨憐”的字眼,很明顯地表露了詩人安貧守節(jié),不高居媚時的胸襟。
2、舟自橫——這里需要聯(lián)系著作者的身世來理解它的深意了!課件出示作者畫像,介紹作者韋應物。
(四) 感情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五)作業(yè):背誦課后積累中的古詩《惠崇春江曉景》
【滁州西澗的教案】相關文章:
滁州西澗改寫作文10-13
滁州西澗改寫作文01-28
滁州西澗改寫作文5篇10-13
滁州西澗改寫作文(5篇)10-13
滁州西澗改寫作文實用9篇02-26
滁洲西澗教學教案設計10-08
《鳥鳴澗》教學教案(精選10篇)11-17
古詩《鳥鳴澗》教案設計10-09
鳥鳴澗作文02-09
《西地平線上》教案實錄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