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技術
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技術【1】
摘 要:如今,網絡安全問題迅速地突現出來,成為困擾和阻礙網絡技術進一步普及和應用的絆腳石。
關鍵詞:網絡安全;訪問控制
1 訪問控制的安全意義
近年來,隨著全球網絡化熱潮的迅速涌起,計算機網絡正在日益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并深刻地改變著整個社會的行為和面貌。
尤其在商業(yè)、金融和國防等領域的網絡應用中,能否保證網絡具有足夠的安全性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安全問題若不能有效地得到解決,必然會嚴重到影響整個網絡事業(yè)的發(fā)展。
2 訪問控制技術的研究
根據授權策略的不同,目前在理論上主要有4種不同類型的訪問控制技術:自主訪問控制(DAC)、強制訪問控制(MAC)、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BAC)和基于任務的訪問控制(TBAC)。
2.1 自主訪問控制和強制訪問控制
、僮灾髟L問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DAC)DAC 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主體可以自主地把自己所擁有的對客體的訪問權限授予其他主體或者從其他主體收回所授予的權限,訪問控制的粒度是單個用戶。
DAC是在確認主體身份及所屬的組的基礎上,對訪問進行限定的一種控制策略,訪問控制策略保存在一個矩陣中,行為主體,列為客體。
為了提高效率,系統(tǒng)不保存整個矩陣,在具體實現時是基于矩陣的行或列來實現訪問控制策略的。
目前以基于列客體的訪問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采用的最多。
ACL的優(yōu)點在于表述直觀、易于理解,而且比較容易查出對一特定資源擁有訪問權限的所有用戶。
、趶娭圃L問控制(Mandatory Access Control,MAC)MAC是指系統(tǒng)強制主體服從事先制訂的訪問控制策略。
在MAC安全系統(tǒng)中,所有信息都有一個密級,例如:絕密級、機密級、秘密級、無密級;每個用戶也都相應地有一簽證。
例如要決定是否允許某用戶讀一個文件,那么就比較該用戶的簽證是否與該文件的密級相符。
安全策略要求,為了合法地得到某一信息,用戶的安全級必須大于或等于該信息的安全級,并且該信息屬于用戶的信息訪問類別。
可見,MAC通過梯度安全標簽實現單向信息流通模式。
2.2 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RBAC主要研究將用戶劃分成與其在組織結構體系相一致的角色,以減少授權管理的復雜性,降低管理開銷和為管理員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實現復雜安全策略的環(huán)境。
在應用級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中,采用RBAC具有以下優(yōu)勢:
(1)降低了管理的復雜度。
管理授權數據通常是系統(tǒng)管理員的一項繁重工作,而在RBAC中根據用戶的能力與責任把用戶與角色關聯(lián),一方面定義角色、添加與刪除角色中的用戶,易于操作;另一方面由于用戶與權限不直接關聯(lián),可以通過改變角色的權限來改變該角色中所有用戶的權限。
(2)能夠方便地描述復雜的安全策略。
安全的整個領域既復雜又廣泛,安全策略實質上表明系統(tǒng)在進行一般操作時,在安全范圍內什么是允許的,什么是不允許的。
策略通常不作具體規(guī)定,即它只是提出什么是最重要的,而不確切地說明如何達到所希望的這些結果。
策略建立起安全技術規(guī)范的最高一級,不像ACL只支持低級的用戶/權限關系。
RBAC支持角色/權限、角色/角色的關系,由于RBAC的訪問控制是在更高的抽象級別上進行的,系統(tǒng)管理員可以通過定義角色、角色分層、角色約束來實現企業(yè)的安全策略,管理用戶的行為。
(3)降低了管理中的錯誤。
系統(tǒng)管理員一旦完成了角色與角色間關系的定義,由于角色的職能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而用戶的職能變動頻繁,所以系統(tǒng)管理員的主要工作就是添加與刪除角色中的用戶,與ACL相比較,操作簡單方便,減少了出錯的風險。
2.3 基于任務的訪問控制
(Task-Based Access Co-ntrol,TBAC)TBAC是一種新型的訪問控制和授權管理模式,它非常適合多點訪問控制的分布式計算和信息處理活動以及決策制定系統(tǒng)。
TBAC采取面向任務,而不是傳統(tǒng)的面向主體對象訪問控制方法。
如果實現TBAC 思想,權限體系的生成就會更及時,而且這些權限是執(zhí)行操作時所需的,這一點在包含事務和工作流的應用環(huán)境中尤其適用。
TBAC方法還將使自我管理的訪問控制模型提升到更高程度,從而降低總體費用。
TBAC模型現在還處于一種高度抽象的概念層次,還沒有具體化,離實用階段還有一段距離。
但它有很廣的潛在應用性,從對客戶――服務器交互這樣精細活動實施訪問控制,到對跨部門和組織邊界的分布式應用和工作流這樣的粗單元實施訪問控制都適用。
TBAC訪問控制涉及到與一定應用邏輯一致的任務完成過程中不同點的授權,這一點在其他的主體對象訪問控制方法中不能得到滿足。
相比之下,在傳統(tǒng)訪問控制中,訪問控制決策制定太簡單了,本質上與高層應用程序語義和要求脫節(jié)。
TBAC從基于任務的角度來實現訪問控制,能有效解決提前授權問題,是一種主動訪問控制模型。
它給出了動態(tài)授權的概念。
所謂動態(tài)授權,就是將授權不僅同用戶、角色聯(lián)系,還同任務相關。
當任務即將執(zhí)行時,才對用戶授權;當任務執(zhí)行完就撤銷用戶的權限。
這樣就可以保證權限只有在用戶需要時才得到,滿足最小特權原則。
TBAC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監(jiān)視權限的狀態(tài),按照進行中的任務狀態(tài)確定權限是活動狀態(tài)或非活動狀態(tài),因此它是積極參與訪問控制管理的。
[參考文獻]
[1]王瑋.小議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的安全維護[J].現代經濟信息,2010,5.
[2]王永剛.淺談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安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0,5.
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技術的分析【2】
摘要:計算機網絡的全球化趨勢將會帶來引來愈來愈嚴重的安全性問題,然而相應的訪問控制技術也愈發(fā)重要。
主要介紹了訪問控制技術的相關概念,分別對四種重要的計算網絡訪問控制技術進行介紹與分析:自主式訪問控制技術、強制式訪問控制技術、角色式訪問控制技術與任務式訪問控制技術。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訪問控制 網絡安全
1引言
近些年以來,伴隨著全球范圍之內計算網絡化趨勢的迅猛提升,計算機網絡技術不斷擴充進入到社會各行各業(yè)的具體環(huán)節(jié),而且能夠深刻地對整個世界進行改造[1]。
同時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問題也不斷地爆發(fā)出來,已經成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發(fā)展提升的瓶頸問題。
特別是在經濟商業(yè)、財政金融與國防安全等領域的計算機網絡實際應用中,相應的網絡安全性問題顯得格外的關鍵而重要。
2訪問控制的理論概述
在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技術中通常包含了三個主要要素:
、旁L問控制主體。
其主要作為發(fā)送出計算機網絡訪問操作處理的主動方,一般為計算機用戶或者用戶進行的某個進程。
⑵訪問控制客體。
其作為接受訪問的對象,主要包含了計算機網絡中的一部分活躍要素、信息數據、各種類型的網絡操作服務與相應的網絡執(zhí)行設備。
⑶訪問控制授權策略。
這作為一套完整的定義規(guī)則,主要是用來確認某一個具體的主體能否對某一個具體的客體執(zhí)行相應的訪問能力[2]。
3訪問控制技術的分析
3.1自主式的訪問控制
自主式的訪問控制的主要特點體現出了訪問控制主體能夠自主地將自身相應的客體訪問控制權限授予給其它控制主體的權限,其相應的訪問控制粒度為單個簡單用戶。
自主式的訪問控制在進行對主體身份以及相應的所屬組的確認基礎上,DAC 是在確認主體身份及所屬的組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網絡訪問實現限制的一種控制策略,在實際的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策略保存于同一個的矩陣中,以行作為訪問控制主體,以行作為訪問控制客體。
為了可以提升訪問控制效率,相應的系統(tǒng)不會保存與整個矩陣中,其具體實現是基于矩陣形式的行或者列來對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的實現目的[3]。
但是自主式的訪問控制存在著各種程度的問題,直接可以將使用用戶和訪問權限關聯(lián)起來從而變得復雜化與擴大化。
特別是在自主式的訪問控制實際應用中,對于網絡應用規(guī)模較大與需求量較多的企業(yè)內部網絡在具體環(huán)境中需要具備許多表項的設置。
如果相應的用戶職位與責任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改變時,為了可以具體深入地反映出這些改變狀況,計算機網絡管理員需要對相應的用戶所訪問的授權資源進行修改管理。
3.2強制式的訪問控制
強制式的訪問控制是表示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對主體服從預先設定訪問控制的強制策略。
位于強制式的訪問控制相應安全系統(tǒng)之中,各種數據信息都存在著一個相應的密碼,比如是絕密、機密、秘密以及無密等四種等級模式,對于每一個訪問用戶都配有一個相應的安全簽證。
比如需要決定對某一個具體用戶讀取文件的允許性程度,應當對用戶的相應安全簽證與文件的密碼等級進行對比而判斷出其符合程度。
訪問控制安全策略的具體目的是通過合法途徑獲得某一項具體的數據信息,相應的用戶安全訪問等級應當不小于此數據信息本身的安全等級,而且此數據信息屬于訪問用戶的數據信息訪問類型[4]。
由此可知強制性的訪問控制可以通過梯度形式的安全訪問標簽實現單方向的信息流通模式。
強制式的訪問控制安全體系中通過相應授權實現計算機網絡的訪問控制,能夠直接對數據庫中的相應信息管理與網絡操作實現應用,主要使用于多層次分布的安全等級實際應用系統(tǒng)。
3.3角色式的訪問控制
角色式的訪問控制可以十分方便地對安全策略進行相應的描述。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范圍領域變現為復雜而且廣泛,其實質上證明網絡系統(tǒng)在實現通常操作處理時規(guī)定了相關允許條件。
安全控制策略一般不作為具體性設定,如果能夠提出相應的重要性原則則只能夠不準確地說明怎么獲得所期望的結果。
安全策略的建立作為安全技術的最高層次規(guī)范,因為角色式的訪問控制是基于更高層次的抽象等級上實現的,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管理員能夠進行對角色定義、角色分布以及角色限制等方面來實現本身需要制定的安全體系,從而對用戶進行相應的規(guī)范管理。
3.4任務式的訪問控制
任務式的訪問控制作為一種新穎的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與授權模式管理,其十分適用于具有多點訪問控制的分布式計算與信息處理的決策系統(tǒng)。
其采用的是面向任務的形式,與傳統(tǒng)的面向控制主體對象的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方法有一定的區(qū)別。
若能夠實現任務是的訪問控制思路形式,相應的訪問控制權限體系的形成會顯得及時到位,并且這部分操作權限是執(zhí)行時所應當具備的,這方面包括了事務與工作的實際應用環(huán)境。
任務式的訪問控制方法能夠將自我管理形式的訪問控制模型強化到更高級的層次,以達到減少總體成本費用的目的。
4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在狹義的層面上解釋為對系統(tǒng)進行主體身份確認之后,能夠依據相應的網絡訪問策略控制主體對于客體的實際訪問控制過程。
由此可知控制主體的身份驗證是作為實行狹義層面訪問控制的首要條件,并且在實際應用環(huán)節(jié)中,身份確認和狹義層面的訪問控制一般都起著相互作用并且聯(lián)系相當密切,因此訪問控制還包括了廣泛層面的含義,即身份認證與授權控制兩個環(huán)節(jié),授權控制是指在廣義層面和狹義層面的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基本達成一致。
參考文獻:
[1]信息處理系統(tǒng).開放系統(tǒng)互連基本參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體系結構ISO,1989.
[2]Subrahmanyam Allamaraju, Cedric Buest, John Davies. ProfessionalJava Server Programming J2EE 1.3 Edition.
[3]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S].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7859-1999.
[4]Department of Defence. Trusted Computer Security EvaluationCriteria[S], DOD 5200. 28-STD. 1985.
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3】
摘 要 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通信技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整合技術,其代表著新時代的到來,對于區(qū)域分布廣泛要求遠距離控制、智能設備數量龐大或需要強化和集中控制力的企業(yè)而言,應用意義十分重大。
關鍵詞 遠程控制 控制技術 應用
0 前言
1990年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因特網與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與人類的生活、工作的結合日益緊密,而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得到應用。
作為業(yè)界公認的實用技術,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和管理得到更多用戶的重視,并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
1 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概述
1.1 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的定義
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是指,通過某臺指定的遠距離終端計算機依賴于網絡,去控制及監(jiān)視另一臺或多臺終端設備(如計算機、自動化設備等)的技術,其主要應用于遠程監(jiān)控、遠程技術支持等。
如果從計算機控制技術的對象來看,早期的計算機控制技術主要是針對單變量線性的對象,而現代網絡遠程控制技術的對象則由一變多,也就是我們所談到的多變量非線性的對象;而從實現遠程控制技術的元器件來看,早期監(jiān)控技術主要依賴于獨立模擬元器件,而現代網絡遠程控制技術則建立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基礎上。
、倩ヂ(lián)網與通信科學的進步,一方面改變了控制技術早期的技術基礎及系統(tǒng)結構,另一方面也使得控制技術與網絡有了更好的融合,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談論的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
基于網絡的遠程控制技術,主要會使用四種網絡接入模式,包括LAN、WAN、電話撥號及互聯(lián)網接入。
②
1.2 遠程控制的關鍵技術
1.2.1 Web技術
Web技術起源于日內瓦某個粒子實驗室,其主要基于超文本技術,包括HTTP(應用層協(xié)議-超文本傳送協(xié)議)及HTML(表示層句法-超文本標記性語言)兩大技術標準。
1.2.2 Activex技術
這一項技術主要是針對互聯(lián)網相關應用開發(fā)出來的技術,包括Activex 控件、文檔、腳本描述、服務器框架及Java虛擬機等五大部分,其主要依托于組件或分布式組件對象模型。
該技術是微軟早期創(chuàng)建的遠程控制技術之一,被應用于常見的服務器及客戶終端機中。
1.2.3 Magic Packet技術
Magic Packet技術是又AMD公司所開發(fā)的,又稱作網絡喚醒技術,其主要通過MAC地址來進行網絡中計算機的辨識,即使客戶端的計算機出于關機狀態(tài),Magic Packet也可以通過其標準的喚醒數據包來啟動任一指定MAC地址的遠程終端,開啟電源并啟動電腦。
1.2.4 遠程屏幕監(jiān)視技術
這一技術主要利用TCP/IP協(xié)議來完成遠程監(jiān)控,服務器端基于Winsock控件建立連接、發(fā)送指令到客戶端,在完成監(jiān)控屏幕指令后,客戶端會通過圖片格式的文件反饋回服務器。
1.2.5 Sockets技術
Sockets技術,又稱為套接字技術,其主要分為流套接字及數據包套接字兩大類。
套接字技術是基于VC++的語言編程來完成遠程控制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信通的,并且支持TCP/IP協(xié)議。
1.3 遠程控制技術的原理及實現
1.3.1 遠程控制技術的原理
遠程控制技術可以幫助建立多臺計算機之間的數據交換通道,從而使得專業(yè)工程師利用互聯(lián)網或通信技術來進行多臺計算機的控制成為可能。
遠程控制技術的實現需要依靠三大核心構成,包括互聯(lián)網、遠程控制軟件、專業(yè)工程師。
通常情況下,其實現原理如下:位于遠程終端的計算機(稱為服務器端或控制端),利用遠程控制軟件,向被控制的多臺終端設備(稱為客戶端或被控制端)發(fā)出指令,并利用遠程終端的計算機來進行各種程序的操作,比如針對客戶端所在計算機文件的使用、查看及管理客戶端的多個應用程序、遠程使用與客戶端所在計算機已建立連接相關外部設備等某些特定的工作。
但在使用遠程控制技術前,有三點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遠程”不代表距離或位置的遠近,客戶端及服務器端所在的設備完全可以是在同一數據中心機房的任意設備,或通過互聯(lián)網接入的任意設備;第二,如果需要通過互聯(lián)網來使用遠程控制技術,必須通過遠程控制軟件作為載體,即將遠程控制軟件預裝或安裝到需要被控制的終端設備上;第三,服務器端的主要職責是發(fā)送指令與最終執(zhí)行結果的查看;客戶端的主要作用是根據指令完成操作、反饋執(zhí)行結果。
為了便于專業(yè)IT人員的后續(xù)工作,很多現代遠程控制技術,都會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利用瀏覽器來運行相關程序。
1.3.2 遠程控制系統(tǒng)實現框架
網絡遠程控制系統(tǒng)由三大核心系統(tǒng)組成,包括有現成設備檢測與控制系統(tǒng)、遠距離數據傳輸系統(tǒng)及遠程監(jiān)控終端系統(tǒng)。
、墼谶M行實際遠程控制技術的實現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綜合考慮整體遠程控制系統(tǒng)的安全性及個性化操作需要,建議服務器端開發(fā)語言采用Linux系統(tǒng)下的C語言、客戶端采用Windows系統(tǒng)下的C++語言;參照Socket技術及流程,并對所有遠程控制指令進行加密,服務器及客戶端僅識別加密語句;在Socket技術與數據庫技術基礎上,建立遠程有效訪問和監(jiān)控機制,隔離并控制異常數據情況。
2 遠程控制技術的應用
2.1 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廣泛,如遠程的辦公、遠程教育、遠程監(jiān)控等多個方面。
、芷渲星罢咴趪鴥鹊膽幂^少,后兩者應用居多。
2.1.1 遠程辦公
通過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用戶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隨時隨地地辦公,實現辦公自動化。
遠程技術可以幫助用戶在任意地點通過internet接入辦公室的工作計算機,使用計算機中的應用程序、計算機硬盤中存儲的各種信息和數據,訪問文件、共享資源等。
遠程辦公不僅有利于加強公司內部人員的溝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興趣,遠程辦公對于緩解一線城市交通壓力、減少環(huán)境污染等大有益處。
目前,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瑞典等,對于遠程辦公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但國內在遠程辦公方面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僅少量跨國企業(yè)采用了這樣的模式。
2.1.2 遠程教育
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技術還應用在遠程教育方面。
國內在遠程教育方面的應用主要包括企業(yè)e-learning平臺的建設、培訓學校遠程教育平臺的提供、互聯(lián)網網站遠程教育資源和內容的提供。
國內的領先企業(yè)在遠程平臺建設方面的投資正如火如荼,其通過網絡遠程控制技術所建設的e-learning平臺,可以供企業(yè)員工在遠程接受企業(yè)內部的培訓及相關學習資料、學習心得的分享;而在遠程教育平臺、遠程教育資源和內容的提供方面,網絡遠程控制技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遠程技術提供授課服務、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增強學習頻率與效率,另一方面遠程模式對于學習成本的降低和優(yōu)化也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
對于偏遠地區(qū)、教育資源稀缺地區(qū),遠程教育對于當地教育資源的補充也是未來政府關注的重點。
目前我國在遠程教育方面的投資還十分欠缺,希望在國家十二五發(fā)展包括2013年財政支出中,加大對遠程控制技術在教育行業(yè)應用的投資于傾斜。
2.1.3 遠程監(jiān)控
除遠程辦公和遠程教育以外,國內企業(yè)在遠程監(jiān)控方面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尤其是在針對企業(yè)用戶的企業(yè)級硬件運維方面的應用。
對于銀行、制造、電信、互聯(lián)網等基礎架構較為復雜、且企業(yè)硬件設備種類多樣、數量龐大的企業(yè)而言,通常都會采購由原廠服務商提供的遠程監(jiān)控軟件及服務,通過服務商遠程的專業(yè)工程師和領先的技術工具,幫助企業(yè)實現24*7小時的實時監(jiān)控,并針對性地找出系統(tǒng)日常運行中的問題,通過遠程控制技術來提供相關的軟硬件支持服務、日常的故障查詢、常規(guī)故障修復等問題。
遠程監(jiān)控可以大量降低企業(yè)的運維成本。
此外,遠程監(jiān)控還應用于企業(yè)日常應用,使用規(guī)范監(jiān)控、網絡異常流量監(jiān)控、員工行為監(jiān)控、商業(yè)機密監(jiān)控等方面,避免由于不規(guī)范操作或病毒感染等問題導致企業(yè)整體系統(tǒng)出現風險的問題,做到實時監(jiān)控、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2.2 遠程控制技術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遠程控制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實時響應、穩(wěn)定可靠、可操作性強這三大方面。
對于遠程控制技術來說,需要滿足以上三點才可能被廣泛應用于實際生活和工作,遠程控制技術為用戶提供實時響應的功能,在遠程終端的服務器或專業(yè)工程師具有自動辨識設備問題或系統(tǒng)風險的能力,能及時將有效信息反饋給客戶端,或幫助客戶端修復相關錯誤或提出警示;遠程控制技術的可操作性和穩(wěn)定可靠性對于用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過于復雜的遠程操作系統(tǒng)不適用于非專業(yè)人士的使用,因此在設計和實施遠程控制技術時,需要考慮到操作的便捷性與穩(wěn)定性。
3 結論
相比較于傳統(tǒng)的控制技術,基于網絡的遠程控制技術更加的靈活,并且對于計算機信息的共享更加充分、降低了周期性專業(yè)工程師現場診斷及定期巡檢的風險、對于企業(yè)的成本控制也大有裨益。
注釋
、 陳希武.利用網絡實現遠程控制的技術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1):34-35.
② 眭春輝.淺談計算機遠程控制技術及常見軟件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27):7654-7655.
③ 仝世君.網絡遠程控制系統(tǒng)關鍵技術設計[J].制造業(yè)自動化,2011(3):204-206.
④ 彭建強.遠程控制技術原理與應用[J].華章,2012(36):306.
【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技術】相關文章:
基于角色訪問控制的OA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10-26
網絡服務器的訪問控制方法10-01
工業(yè)控制計算機網絡技術發(fā)展與應用論文10-08
計算機網絡犯罪控制對策10-26
訪問的作文06-03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簡歷10-09
材料成型控制技術簡歷10-05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簡歷10-04
計算機網絡擁塞的高效控制方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