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討論式學習在臨床醫(yī)學教學的應用
討論式學習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討論式學習;臨床醫(yī)學;教學模式
討論式學習是教師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學生經過自學思考,在教師引導下就某一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主動探尋知識的教學模式。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通過討論使學生發(fā)揮自主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對臨床醫(yī)學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學習中活躍思維、深化認識、發(fā)展獨立性和批判性思維等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提高了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經常與學生討論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傳授有關知識。自杜威的“活動課程”、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問世以來,人們認為對概念的思考及對技能和習慣的領悟性學習優(yōu)于根據(jù)重復練習原則對技能、習慣和記憶關系的學習,而討論是促進思考和領悟最有效的途徑。
根據(jù)威特羅克的“生成學習模式”,大腦不應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信息,而應是主動地建構它對信息的解釋,并從中得出推論。
1 課前準備
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充分地、細致地進行課前準備是討論課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學生均是在書本上學到臨床知識,沒有和臨床結合,疑問較多,精心設計并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進行討論,是課堂討論模式成功的保證,因此,課前準備是關鍵。學生自己準備資料,主要是學生從書本、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補充資料中的一部分可由教師提供。
1.1資料準備
1.1.1 具體性、準確性原則 好的討論題首先必須表述準確,要使學生清楚地意識到所要討論問題的核心。其次是具體,有代表性。具體、特定的問題有助于引導討論的方向。設計問題主要應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問題,要具有討論的價值,題目要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例如,困難氣管插管,可組織學生討論何謂困難,其程度如何分類。
1.1.2啟發(fā)性原則討論題要具有啟發(fā)性,能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使其思維有一定的自由度。如上困難氣管插管,由學生自由討論,其答案可能各種各樣。
1.1.3量力性原則討論題必須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水平等,要選擇那些難度適宜,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又能使學生能力得到提高的問題。
例如,如何判斷外傷患者的休克,學生可在學習課本知識基礎上,針對外傷患者損傷程度、部位,估計失血量的多少,繼而進行討論。學生們通過討論不僅提出有理有據(jù)的觀點,而且掌握了休克的診斷方法。
1.1.4興趣性原則 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鉆得進去,就會轉化為學習動力。興趣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也是一個人堅持學習的內在動力源泉。學生對一些臨床問題及處理非常有興趣,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究和思想的交鋒就會積極、主動。
1.1.5 師生共同參與原則 在進行課堂討論題的優(yōu)化設計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參與討論題的設計,學生可就討論的時機、討論題的表述、討論的方式等提出建議。在討論中師生之間相互溝通,又培養(yǎng)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強烈的參與意識。
1.2課堂討論
這一程序是討論課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組織能力的考查。教師導言務求簡明、切中要害。經過充分討論后,學生可按相同的觀點分組進行進一步討論,以完善自己的觀點。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
在討論課上,教師既是平等的參與者,又是組織者和引導者,但切忌做裁判。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討論時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和總結,可以討論參與者的身份對討論中的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引導討論不斷深入,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
同時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和誘導,提供多角度思路,使討論向縱深發(fā)展,使學生的認識產生質的飛躍。
1.3課后總結
在課結束后,學生根據(jù)討論的內容以座談的形式談談在學習方法上的收獲。
2 討論課類型
2.1以討論的形式分類
2.1.1班級討論這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的方法。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對若干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結論,使學生在積極參與討論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2.1.2分組討論第一種形式,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圍繞一個中心議題進行討論。分組時指定小組的主持人和記錄人負責記錄同學們的發(fā)言要點,并向全班介紹本組的各種觀點。第二種形式,圍繞中心議題將全班學生按不同觀點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
每一位同學都要為完善本組的觀點提供盡可能多的論據(jù),并選出代表在全班宣講本組討論的主要結果。在分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深入各小組,在參與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加以適當?shù)囊龑А?/p>
2.2以討論的時機分類
在何時引入討論,是討論課是否成功的前提。在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挠懻摚粌H能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鉆研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2.2.1 完整討論式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內集中討論。一般是用整節(jié)課進行討論。這種討論課適用于在基本知識掌握后,對一些醫(yī)學界有爭議的、學生感興趣的、帶有階段性特征的問題進行討論,如對麻醉程度分級等。此類課先由教師提出中心議題,學生做好充分準備,然后展開討論。
2.2.2層層深入討論式 如針對某一危重患者的麻醉,提出若干個問題,形成問題群。每個問題應有一定的梯度,使學生在對層層遞進的問題進行討論后,形成對這一危重患者的麻醉比較全面、客觀的認識。
討論式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臨床醫(yī)學的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討論式學習在臨床醫(yī)學教學的應用】相關文章:
探究式學習在經濟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10-09
中西結合臨床醫(yī)學教學研討論文10-08
關于臨床醫(yī)學教學探索及應用論文10-08
分組協(xié)作式學習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應用的論文10-11
中職計算機教學對分組協(xié)作式學習的應用論文10-09
互動教學方式在大學臨床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8
翻轉式課堂在計算機應用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8
兒科護理教學中自動原則的應用探討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