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經典語錄
導語: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道家經典語錄,希望對你有幫助!
1、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已為人己愈多。
2、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物極則反,命曰環(huán)流。
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4、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7、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10、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1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4、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7、知足則不辱,知止則不殆。
18、治人事天,莫若嗇。
19、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2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1、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23、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多言多敗,多事多害。
26、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2、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34、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6、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3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3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39、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4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42、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43、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4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4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47、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9、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道家簡介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圣先賢之大智慧?偨Y了古老道家思想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統理論,標志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yǎng)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因素都來源于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大樹!薄暗兰宜枷肽耸侵袊茖W和技術根本”,“(道家哲學)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
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后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體現。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并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哲學流派,存在于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大量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產物。是國民思想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氣概!
東漢末年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春秋戰(zhàn)國以來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道家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道家經典語錄11-11
道家經典語錄摘選10-07
關于道家的經典語錄10-08
關于道家的經典語錄及翻譯10-08
道家的語錄45條02-27
寫道家文化作文10-05
中國道家文化及起源10-05
中國茶道中的道家理念09-08
試析道家倫理思想的特點10-26
關于道家養(yǎng)生語錄有哪些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