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讀書隨筆(精選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書隨筆 1
在我讀的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論語》中《季氏十六》那篇文章。它說人可以分成四種;一種是生下來就懂得的人;一種是經(jīng)過學習才懂得的.人;一種是經(jīng)過發(fā)奮圖強、努力學習才懂得的人;最后一種是要經(jīng)過刻苦努力學習才能懂得卻偷懶不肯學習的人。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第一種人幾乎沒有,第二種人也很少,大多數(shù)是另外二種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發(fā)奮圖強、努力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刹灰龅谒姆N人,不學習就想成功。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自以為是第一種人而不去努力學習,變成了第四種人。一輩子都一事無成。
論語讀書隨筆 2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數(shù)不盡的風流人物,說不完的英雄故事。繪制成了一本本經(jīng)典名著,豐富了后來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讀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國學經(jīng)典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論語》。古人皆說:“讀半部論語,可以行天下!边@句話放在現(xiàn)在雖然有些夸張,卻也足以說明了《論語》的好。
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抽早讀的時間帶著我們誦讀國學經(jīng)典。從《弟子規(guī)》到《千字文》,從《大學》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論語》。我們從一開始的被“之乎者也”繞暈頭,到后來慢慢學著去領悟其中奧義。
還記得第一次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一個個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為什么要讀“yue”呢?為什么那個時候的“說”和“悅”是一個意思呢?那為什么不直接就寫“悅”字呢?我們的腦子里裝著十萬個為什么?因為無法理解,誦讀的時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們逐漸找到了它的韻味,一邊跟著讀,一邊搖頭晃腦,就算是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背誦,也能從容自如的來上一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產(chǎn)生了分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已經(jīng)論證了是他錯了,可他卻還要與我爭執(zhí),我當時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晌彝蝗幌氲搅丝鬃诱f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他不過是這一個看法與我不同而已,他還有那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輕視他呢?
越讀《論語》我就越發(fā)感受到孔子的偉大!墩撜Z》里的每一句、每一條都在教導我們?nèi)松牡览怼?鬃咏涛覀冃奚眇B(yǎng)性,教我們?yōu)槿颂幨,教我們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誠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一直到小學畢業(yè),我們的《論語》都還沒有讀完,但這樣一部偉大的論著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讀完的。它在我們?nèi)松拿恳豢潭寄芙o我們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謂學海無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會把《論語》一直讀下去,還要繼續(xù)讀更多的好書,就讓我沉浸在中華經(jīng)典中肆意徜徉吧!
論語讀書隨筆 3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懊舳脤W,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個語句。前者說,幾個人一塊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后者則是說,聰明敏捷并且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這兩句話出自古代圣人之口,但是到現(xiàn)在仍有著深刻的啟迪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敝刑N含這這樣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jīng)常接觸到一些人,他們各自都有長處值得我們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就拿我們班來說吧,不到五十人的班集體,有的擅長繪畫,有的擅長音樂,有的寫得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猛將……多少這樣的同學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說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要做到不恥下問就不容易了。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虛心向別人請教。
我們身邊有不少不恥下問的例子。白居易自幼聰明,五六歲就會作詩,沒寫完一首詩都去讀給鄰居家的不識字的老奶奶聽,以便修改。一個不識字的老奶奶怎么能比得上一個有文化、聰明的詩人。他們?nèi)绻环畔录茏樱跄苋〉贸晒Χ裘铮?/p>
同學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吧,虛心請教,我們會成長更快!
論語讀書隨筆 4
我捧著這本厚實而蘊含著生命真諦的《論語》,輕輕地翻開,那淡雅而古老的書香,便撲面而來。撣撣灰塵,感悟一頁頁間,演奏生命哲理的樂章。一面面,洗滌著我心中的浮躁與狂妄……
有人從《論語》的字里行間,讀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凌云壯志。有人卻讀出了“朝聞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讀《論語》仿佛看到一位長者語重心長地教育著我,同我暢談人生,讓我懂得如何度過人生中的喜怒哀樂。
孔子曾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風和日暖的季節(jié),其他樹木和松柏沒有區(qū)別,郁郁蔥蔥,一身碧綠。到了大雪飄飛、嚴寒時節(jié),其他樹的葉子紛紛凋零,唯獨松柏卻經(jīng)得住風霜雨雪的考驗,歷劫不凋、一身傲骨!人生不也亦如此?越是艱苦的條件,越能考驗一個人的品質(zhì)。只有受得起磨練,在任何惡劣環(huán)境依然堅持真理,剛正不阿的人,才能擁有這君子的節(jié)操。
我一頁一頁地翻著《論語》,看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讀著這一個一個字間的韻味。突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八個我熟記于心中的語句,出現(xiàn)在我眼簾。不禁讓我想起平時里,作為英語課代表的我為了下課能多玩會,而請別的同學送本子。有時候更甚至編些小理由,偷懶或找人代勞!想著想著……我的臉好燙呀,不知不覺竟紅了大半。自己所不想要的`,硬推給他人,不僅破壞了同學間的關系,也傷害了朋友間的友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
孔子曾諄諄教導我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于是,方孝孺面對朱棣的威逼利誘面無懼色,慷慨赴死。趙一曼面對敵軍的酷刑逼供寧死不懼,大義凜然;孔子曾循循善誘我們:“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于是,楊震面對十斤令人眼饞的金子毫不動心,堅守道德。關羽為了盟誓毅然放棄曹操的厚待,執(zhí)意回蜀;孔子曾指點迷津我們:“見義不為,無用也!庇谑,普通商人弦高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承擔責任。段天強為了救出落水兒童,奮不顧身,跳入冰河……這不正是《論語》帶給我們的啟迪嗎?
讀著《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更有意義。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jīng)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論語》似一瓶醇厚香甜的白酒,一觸即醉,卻令人回味無窮!
論語讀書隨筆 5
說到學問,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論語》,而《論語》是至圣先師——孔子所言之記錄。
論語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為這本書包含了“仁德孝學禮和知”七個方面,是人們共同追求的。時至今日,論語已經(jīng)被世人們牢牢銘記在心。
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句話是我對《論語》敬佩的原因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意思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根本!痹谇暌郧暗墓湃嗽缫讯昧诉@個道理。何為父母?即生育、撫養(yǎng)你的人,你的生命是父母賜予你的`。何為長輩?即呵護,疼愛你的人,你的成長是長輩見證的。這么看來,尊敬他們不是一件理所應當?shù)氖聦崱_@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卻有多少人沒能去做到的?
我們常常在新聞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某青年因家長幾句怨言,竟大打出手,下手絲毫不留情。面對這樣一個嚴重的社會現(xiàn)象之中,有多少問題存在?想必人之初,性本善,就算受到種種原因的綜合影響之下,也不可能做出這種行為,定是平時所積累的不滿就此宣泄。而不滿又從何而來?就是不尊重開始的,你的不尊重,導致了你的不滿,心中有個念頭:總想著他們憑什么說我,對我這么不尊重。然則是你從一開始就錯了,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寬容與理解就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口角。
其實,尊重是相對性的,應該尊重父母為先。他們也曾有過尊重他們的父母,也想讓你明白,也許他們出發(fā)點錯了,但他們總比你理性許多,說歸說,但有個度,干出一些出格的事就不是正當?shù)男袨。尊重你的父母,他們定會尊重你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尊重為前提。不要以為他們是你的父母就不覺的什么了,相反他們還是你最重要的人。
“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是《論語》所告訴我們的,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盞明燈,指引著我,不讓我迷失在社會這片汪洋大海之中。
論語讀書隨筆 6
媽媽給我報了坦坦國學班,就這樣,我開始讀《論語》了。《論語》十分有趣,里邊有很多關于孔子說過的名言警句,比如教我們?nèi)绾螌W習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關于治學方法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钡,《論語》讓我體驗到了教學相長的快樂。
我最喜歡這句話:“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边@里的五美是指:“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四惡是指:“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比绻阆胱鼍,那就要尊五美,屏四惡。
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見了一位老奶奶,她看見了一個大哥哥坐的位置,大聲罵:“起來,讓開,我要坐!蹦俏淮蟾绺缈瓷先ド眢w很弱,很累的樣子,那個老奶奶卻堅持要他讓座,大家都說:“你不能倚老賣老呀!”我想起了孔子的話:“老而不死,為之賊!辈皇抢先俗儔牧,而是壞人變老了。道德品行不好的人從小不懂禮儀,長大無所作為,老了還要禍害社會。
《論語》中,我最喜歡孔子。他很謙虛,從不跟人比較。比如,孔子有一次走在路上,遇到了陽貨,陽貨對孔子說:“不如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家更有錢吧!”孔子心想:“我若跟別人比,這樣就違反了天命,就不是一個君子了!”,于是他嚴肅地說:“我不會跟你比的!标栘浐苌鷼獾爻靶鬃蛹腋F,孔子卻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慧!闭f完便走了。
以前,他的弟子很少,后來,他的弟子越來越多,一生共有三千多弟子。我很喜歡聰明的子貢,他十分的尊敬師長。子貢看見孔子,很尊敬地向孔子鞠躬并問好,還經(jīng)常向孔子請教許多關于如何成為正人君子等方面的問題,孔子也非常喜歡子貢,教他各種各樣的道理?鬃尤ナ篮,子貢就在他的.墓地旁住了三年,子貢去世后,還囑咐后人將自己的墓地和孔子挨在一起。
我也喜歡《論語》中講到的第一學霸顏回。顏回家中貧窮,但從不放棄學習。每天晚上顏回都堅持讀書,勤奮好學,后來成為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孔子本來想把他的學問傳給顏回,可惜顏回卻早早去世了。
《論語》還告訴我們,做一件事,要多思考:“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如果要做一個正義的君子,那就要懂得九思,學習關于君子的話,千萬不能和小人做壞事。
如果你想要成為孔子這樣智慧的人,那么就來讀《論語》吧!
論語讀書隨筆 7
孔子在教育上的創(chuàng)造和貢獻大莫過于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打破教育上貴賤貧富的等級,弘揚尊師重道,在解放教育中普及教育、振興教育,至于他如何能做到這一點,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為什么這么講?因為就算當時官學衰微,受教育仍是官家特權(quán),挑戰(zhàn)特權(quán)是有條件的,孔子辦學是如何被許可的?僅憑他的大學問家身份?還是僅憑他的“有教無類”的宣傳?再或者是憑他教學效果的示范效應?也許孔子自己也沒料到,他辦教育辦得如此成功,像滾雪球一般,形成勢不可擋的大氣候。恐怕統(tǒng)治階級也只好順勢而為,封他一個職業(yè)教育家的名頭。
有意思的是,孔子把職業(yè)教育做大做強以后,他就非常注意這種教育形式的合理性,盡量不去觸碰統(tǒng)治階級的底線,有時候還甚至去迎合統(tǒng)治階級的口味,顯得事出有因,師出有名。
首先,我辦教育是繼承傳統(tǒng)文化,為社會培養(yǎng)文化精英,這對文明存續(xù)以及社會穩(wěn)定是有大好處的。所以他申明:“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秾W而》)關鍵是“行有余力”,非常堂皇的一個借口,該盡的職責都盡到了,“則以學文”,否則就離經(jīng)叛道了。你要取締我辦學,這個罪名你是擔不起的。子夏也給老師幫腔:“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保ā秾W而》)你看,立身立行立世都是和立學分不開的,所以教育的大眾化也是名正言順的。
其次,培養(yǎng)人才是為政治服務的,正所謂私學公用,辦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統(tǒng)治階級擷英才而用之。孔子講“學也,祿在其中矣!保ā缎l(wèi)靈公》)做學問要看資質(zhì)、天分,“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雍也》),所以才擇善執(zhí)固為治理國家打開人才通道,子夏則高舉“學而優(yōu)則仕”(《子張》這個觀點和“仕而優(yōu)則學”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使學習成為人生的必然,后世的影響和作用幾乎毋庸諱言)的大旗,為老師保駕護航。
最后,才是教育的超現(xiàn)實意義的彰顯。張載認為儒家“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儒學的精神,也是教育的超拔和徹底勝利。歷史走到今天,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仍沒過時,原因何在?不應只看到“五經(jīng)”、“六藝”和一部《論語》的存在,也不應只看到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四科十哲先進的存在,而應看到孔子對于教育本質(zhì)規(guī)律的把握和尊重,對教育事業(yè)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對尊師重道的信篤和實踐,對一脈文明的繼承和發(fā)揚。
論語讀書隨筆 8
論語里有很多的至理名言: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弊屛颐靼琢讼r的重要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屛叶昧巳绾稳W習;但給予我精神上鼓勵最大的,還是那句“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在古代,人們尚且能夠做到安貧樂道,為了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夢想而不改初心,持之以恒。更何況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更是沒有理由停滯不前,不思進取。
就拿我來說吧,一直以來都比較看重別人對我的評價。當別人夸獎自己時,心里就美滋滋的,感覺是一種很大的享受。而面對批評和建議時,總覺得是和自己過不去,即便嘴上不說,心里也是氣鼓鼓的。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我在學習和生活上覺得馬馬虎虎,說得過去就行。記得有一次老師在群里發(fā)了一組優(yōu)秀同學的課堂筆記,爸爸讓我好好學習一下。我心里不服氣,就說我的課堂筆記做的也很好,之所以沒有被選上,是因為老師沒有看到,把老爸氣個半死。還有每次考試,我總是給自己找理由,不是說這次老師出的題目太難,就是某某題目不小心看錯了,或者直截了當說不會做,沒辦法。當爸爸給我指出不足時,我總會說自己已經(jīng)盡力了,還有很多人不如我呢。學習中碰到一點困難,就畏縮不前。比如做數(shù)學題,我一看到比較繁瑣復雜的題目就不想讀下去,更不要說獨立思考,攻克難關了。這些壞的毛病日積月累占據(jù)了我的“精神家園”,停滯了我前進的步伐。
而真正讓我改變的,正是上面的那段話。顏回可以不計較常人無法忍受的惡劣環(huán)境,他從不報怨,也不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是一心只做好自我,孜孜不倦地追求理想,追求內(nèi)在的富足,這是多么高的人生境界啊。
從那以后,我開始給自己定下目標:學習上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和建議,多問問自己聽懂了沒有,還有哪些地方?jīng)]有想明白。碰到難題不是繞過去,而是用啃硬骨頭的精神知難而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記得有次語文課上老師講到菊花和蓮花的區(qū)別,提到“出世”和“入世”的概念,為了真正理解,我回家查閱了很多資料,還和老爸在一起相互討論,最后還把自己的見解發(fā)給老師指正。在學數(shù)學的“動點”問題時,我?guī)状味紱]弄明白,但一想到顏回的'堅守,我終于鼓足勇氣走進老師的辦公室,不厭其煩幾次向老師請教,直到最后搞懂為止。在生活中不攀比,不浮躁,知足常樂,以簡樸為榮。每次我和家人到外面就餐,我都選擇那些經(jīng)濟實惠的小店,點的東西也是剛好夠吃就行,如果沒有吃完,我也叫服務員打包帶回家,并沒有感到有什么難為情。我覺得這樣挺好,因為在我眼里吃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一家人其樂融融,開心就好。
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碰到什么樣的風風雨雨,我都要學會從容對待,知難而上。因為論語中的這段話,已經(jīng)成為我的“精神家園”。
論語讀書隨筆 9
周一下午,我和同事們一起到興華小學聆聽了主題為“半部《論語》做良師”的講座。主講人正是這本書的作者之一、河南教育學院的任民教授。
其實我早就聽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可是對于這樣一本教我們?nèi)绾巫隽紟煹臅,還真是好奇。講座開始了,任教授用他和藹可親、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著大家的注意力,任教授先從解放前后教師素質(zhì)的差別談起,提出了“讀半部好書抵萬部爛書”的.觀點,強調(diào)了讀書就要讀好書、讀經(jīng)典的重要性。又對《論語》中的故事進行解讀,總結(jié)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六階段論:普通教師、骨干教師、明星教師、優(yōu)秀教師、卓越教師、圣域教師……
3個小時的講座很快結(jié)束了,可大家依然覺得意猶未盡;氐郊抑,我還在回味任教授說的一句話,他說教師的職業(yè)就是靠嘴吃飯的!教師全憑一張嘴教育學生。是啊,我們上課給孩子講授知識要用嘴,下課與同事探討教學活動要用嘴,放學跟家長交流仍需要用嘴……這就讓我想到,如何掌握說話的技巧,用有限的時間和語言,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取得家長的信任和配合,是我目前最需要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為此,我在拜讀《半部論語做良師》這本書的同時,還買了一本《好好說話》。只要每天抽出一個小時讀這兩本書,我想對我的工作定會有莫大的幫助。希望在不久的以后,我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有所提高。向孔子學習,培養(yǎng)歡歌前行的人生態(tài)度!做一個幸福的教育工作者!期待!
論語讀書隨筆 10
讀《論語.里仁》有“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之句。意思是說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能出遠門去求學、做官,萬一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時下交通、通訊發(fā)達,通訊形式多樣,無論走到哪里,都如隨同左右,以不同的方式與父母說話聊天,兒行千里,親情的牽掛之線仍然系在父母的心里。
“父母在,不遠游”之語,是古人為盡孝道,恪守在父母身邊之美傳。自古以來,家國情懷激勵無數(shù)有志之士,為保家衛(wèi)國而遠游在外,此者或終年不在父母身邊,遠離妻小于千里之外,但是,無論人在哪里,人們都習慣于把父母在的地方稱為故鄉(xiāng),每逢鄉(xiāng)節(jié)感懷之時,都會向家鄉(xiāng)的方向跪拜,雖然人在他鄉(xiāng),“孝道”卻也真實。
反觀今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面,還能有多少人能夠認識到這句話的真諦。常聽說不少兄弟姐妹好幾人卻沒有人愿意養(yǎng)老人的,也見過個別有了媳婦忘了娘,多年以工作忙為借口不能回家看望老人的所謂孝子,多少人在成天抱怨著什么工作累,生活苦,壓力大的時候,是否想過遠在故鄉(xiāng)的父母的.生活條件。其實,人之孝道,與家庭背景和生活壓力并無多大的關系,兒行千里母擔憂,所有的父母都是把子女的幸福放在遠遠高于自己的位置,相對于自己,我們又給予了父母什么?
當今社會,出去創(chuàng)業(yè)謀生,我們有了“遠游”的理由,但是多少人忘了“游必有方”并不需要理由!秶鸂t夜話》曾有“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之說,此中的“不論跡”應該是指孝順尺度的標準,孝道雖然沒有具體的尺度,卻有最基本的底線,那就是放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90年代末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會上,一首《;丶铱纯础烦榇蠼媳,這首歌能紅極長久,歌手優(yōu)秀固然重要,但樸素的歌詞和悠揚的旋律,蘊含了國人傳統(tǒng)觀念的基本道德底線,也唱出了國人思鄉(xiāng)戀家的淳樸親情。
記得去年秋天,閑暇之余回家探親,70多歲的老娘帶著我,圍著院子里的老棗樹看,綠綠的樹梢上,幾顆紫紅的棗子露出來,老娘拿著竹竿在樹上打棗,嘴里不住地說著:“這個大,這個甜!”我像小時候一樣,在地下?lián)炱饤椬,擦擦灰土,放在進嘴里,心里滿滿的幸福,五十多歲的人了,還能吃到老娘親自打下的棗子,當時的感覺是無以言表的,每每想起,頓覺幸福無比。
論語讀書隨筆 11
于丹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上解讀《論語》和《莊子》,社會反映強烈。有一次去中關村第一次簽售,那里人頭攢動,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以為那里出事了,后來才知道很多人蜂擁而上,想得到于丹的簽名。接車的人只好把于丹直接開到了地下車庫,乘著貨梯到了簽售現(xiàn)場。
雖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钡鋵嵱诘み是“臨事而懼”,于丹老師經(jīng)常給節(jié)目提出建設性意見,對很多主講人的講法有自己的看法,就去導播臺錄制一集關于《論語》的“百姓講壇”,由于反響很好,電視臺讓她繼續(xù)講下去,共安排了七講內(nèi)容,這時,她的壓力很大,因為她一直是一個安靜的大學老師,自己還要進修,給學生上課,她有些害怕了,但想到電視臺對她的信任,她著手準備了,她準備得比第一次更認真,更細致,內(nèi)容的邏輯性更強,材料也更豐富。她想到了“臨事而懼”后面四個字“好謀而成”。也就是說,遇到一件事,有點害怕,說明心里在乎,認真對待了,但不能怕得連這事都不能做了。要好好用自己的智慧,全心投入,認真謀劃,最后把它做成了。由懼到成,這個懼才有價值,如果懼到放棄,它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每一集她都精心準備,聽取觀眾的意見,她最終獲得了成功。
她認為《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這本書分別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等七個方面講述。她談到了孔子的人格理想的描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本褪窍M龅阶尷先说玫桨差D,讓朋友對自己信任,讓年輕人對自己懷念。如果自己的存在能夠讓這三種人心中有這樣的種種寄托,也就足夠了。她講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睋Q個方法做,換個思路去做,學以致用,變通學習則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接著她引用兄弟倆把摔破的精美陶瓷罐子變成了裝修材料馬賽克,掙來了一大筆錢的故事和愛迪生讓助手測量梨形玻璃泡的容積等故事,引導我們真正的學問往往是在最簡單的地方,學以致用不僅是考察智商和情商,更主要的是看一個人的變通思維。
于丹的教學風格對于我們的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啟發(fā)。她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面對《論語》,完成了一次自我心有所得的呈現(xiàn),進行了一次用普通民眾話語的溝通。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還原一種經(jīng)典。她在大學里講課,其實,也是一個經(jīng)常講故事的人。由于讀的是傳媒專業(yè),有一個信念,當自己傳遞無效信息,用語流去襲擊受眾的時候,是不負責任的,傳播信息,不在于你傳遞的信息有多少,而在于里面有效信息有多少,就是人們要能記住你的東西。怎么記?人們一般容易記住有情節(jié)的東西,感同身受的東西。因此,從單純的義理去闡發(fā),語流再龐大,也是無法記憶的,講的內(nèi)容不同,學理層次也不同,可能有很多專業(yè)性的東西,用這樣的一種方式有意識地和大家溝通,一定要離現(xiàn)在的生活近,讓大家?guī)е蓡柸ベN近經(jīng)典。我想到自己作為教師,時常在與學生用語言進行溝通,面對越來越有個性的學生,總感到教育很難深入人心。從于丹老師的平實、樸素的講解,我再次明白了,教師在向?qū)W生傳遞某種信息時,應靈活運用各種事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讓每一句話打動學生心靈,讓學生銘記住老師的話語,教育才能真正體現(xiàn)育人價值。
論語讀書隨筆 12
閑暇期間,去聽了孫明君老師的“古典詩歌與傳統(tǒng)文化”講座。由于個人比較喜歡《論語》這部書,因此,講座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便是老師講起一個故事,是說有一次活動便立起了一個孔子的雕像。但是之后那個雕像便被有心人搬走了。所以大家在網(wǎng)上就說,是誰半夜背著孔子來,是誰半夜背著孔子去。
說到這里大家都笑了起來,但我笑過之余,不免想到老師所說的“應該如何來看孔子”?鬃拥乃枷胄蜗笃鋵嵍际且环N傳統(tǒng)文化,而且它具有一種與時更新的生命力。這實在是很讓人佩服了。譬如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張在教育上有辦私學的主張。對教學對象注意有教無類,而教學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在政治有“仁”和“禮”思想。這些思想在現(xiàn)代的今天便也是有作用的。你說“有教無類”以及“因材施教”也正是當代教育事業(yè)的理想追求。倘若一個老師能做到這幾點,“桃李滿天下”完全不是難事。當孔子的這些思想作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作用開來,也必然會燃起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之火。
接著,老師講到了《論語》中的語錄。正如老師所說這些東西“都已經(jīng)滲透到我們的血液里面去了,那些話我們大家都非常非常地熟悉”。老師強調(diào)了曾子所說的'一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曾子所說的士其實是對于后來的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的。而在我心中,士是積極入世的,是為民為國的,是學富五車的,是溫文爾雅的,更有一份文人的風骨,不屑名利,但有謀士的聰慧,愿意為雄心壯志踏入名利場,手握權(quán)勢,附身忠義,敢于說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何其霸氣的話語。到了宋明理學時,這份使命擔當以及責任感已臻極境。
那最后一行老師所講到的是子路跟孔子之間的一段問答。有一次子路就問說什么是君子,其實就是在孔子所生活的當時,有些人就把孔子看成圣人了?鬃泳驼f我不是一個圣人,我能看到君子就可以,那什么樣的人才是君子呢,孔子就說要“修己以敬”,要“修己以安人”,要“修己以安百姓”,堯、舜都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就是說作為一個儒家的士人,一個知識分子,一定要修己安人,安百姓,這是儒家的儒士他們自己為自己定下的使命,是非常重要的。接著講到孔子跟他的幾個學生在一起坐的時候大家在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孔子對同學們說,平時啊你們都說別人不理解你,假如有人要理解你的時候你能怎么樣?然后大家都在各言其志,大家都說了。
前面三個人都說的是社會政治有關的,唯有第四個人就是曾皙,就是點。孔子問說:“點,爾何如?”這個時候,點呢,他就停止了鼓瑟,他就放下瑟站起來說,我跟他們說的都不一樣,我是希望是希望在暮春的時候穿著春天的服裝,有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童子,我們一起游游泳,吹吹風,然后唱著歌就回家了。然后孔子聽完以后,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逼鋵崳谖覀兊挠∠笾,孔子是仁愛的,是對政治飽含熱情的,他生在一個繁華的家族,赫赫遠名,父親的偉大,這些都使得孔子這個老師想要救濟天下,使自己名正言順。但是這里卻是不一樣的。他同意點的說法。
據(jù)孫名君老師所說這是一份“情懷”。是啊,孔子多年周游列國,“累累若喪家之犬”。誰心中都有一個少年悠閑的夢,但生活的茍且終究是排在詩的前面。也許他有他的雄心壯志,但也想有“詩酒趁年華”的少年情懷;蚴撬F(xiàn)在在輾轉(zhuǎn)之間,政治的熱情已經(jīng)被一點點得磨滅,在經(jīng)歷多次挫敗,目睹戰(zhàn)爭的無情,百姓流離失所的慘況,生出對美好的希冀,可惜難以實現(xiàn)罷了,或是因為現(xiàn)實的窘迫,或是因為聲名的累贅,于是只余一聲喟然長嘆!墩撜Z》中有無數(shù)令人深思的句子,今天聽完講座后,我又得到了一份極大的收獲。
【論語讀書隨筆】相關文章:
論語的隨筆05-22
論語的隨筆(6篇)05-22
論語的隨筆(精選14篇)01-25
讀書的隨筆12-28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03-09
《蒙田隨筆》讀書隨筆(精選10篇)01-02
讀書隨筆范文07-07
小學讀書隨筆08-23
讀書隨筆作文(經(jīng)典)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