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合作學習指導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方案論文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開展合作學習指導策略研究,構建立體化教育框架,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2、開展合作學習指導策略研究,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與方法,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
3、開展合作學習指導策略研究,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
4、開展合作學習指導策略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指導思想與理論基礎
1、指導思想:以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創(chuàng)新教育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核心,以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構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適合我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理論基礎:1)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學說。即:人的個性心理的全面發(fā)展;人的社會屬性即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的全面發(fā)展;人的潛能的全面發(fā)展。2)鄧小平關于教育的“三個面向”的論述。3)構建主義學習心理理論。以皮亞杰為代表的構建主義學習心理理論認為,知識不完全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個體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對象。教師是知識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而不是灌輸者。
三、研究目標和內(nèi)容
1、研究目標:構建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教學方法體系和學科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嘗試構建自主探究學習的策略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中走向成功;研究和建立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案;通過該課題的研究造就一批具有創(chuàng)新性學者式的骨干教師。
2、研究內(nèi)容: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研究,樹立素質教育觀下的教師觀、教學觀、學生觀、學習觀、價值觀和人才觀;構建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圍繞“雙主導學”(即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以教導學,導引學路,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教學思想,各學科研究構建科學的、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的研究;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的研究。
四、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本課題采取“總體規(guī)劃,學科展開,統(tǒng)一要求,分題研究;課題具體,研究求深;小組合作,集中攻關;立足校情,突出特點;全組展評,推廣深化”的研究策略,遵循研究與實踐相結合,自主與合作相結合,主導與主體相結合,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統(tǒng)一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原則。
構建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是:著眼于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程序設計、教學方法優(yōu)先、主體活動方式方法等。力求突破單一的教學模式,體現(xiàn)主體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新性、開放性和實踐性。構建模式的實踐過程主張要用兩種方法:一是演繹法,即“設計模式(立模)---實踐、反饋、驗證(觀模)---修改、補充、完善(定模)”,其基本程序是:確定合理的教學思想---設計可操作性模式---教學實踐---分析、反饋、發(fā)展、完善---模式定型。二是歸納法,即從實踐中提煉、概括、歸納。基本程序是:選擇---分析構建教學模式雛形---反復實踐驗證---完善模式---模式定型。
五、研究步驟與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論證,制定實施方案,理論學習,申報課題。
第二階段:2012年6月---2013年4月,分解落實子課題,確定課題實驗負責人及實驗教師,積極開展試教、研究、調查、總結、觀摩、評優(yōu),形成階段性成果。
第三階段:2013年4月---2012年6月,形成課題研究主要成果,申請評估驗收。
【《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合作學習指導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方案論文】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方案11-08
課題研究方案11-11
[精選]課題研究方案02-12
[經(jīng)典]課題研究方案11-27
課題研究方案11-14
醫(yī)學教學中課堂互動策略的研究論文10-11
小課題研究方案04-16
小學課題研究方案04-25
關于課題研究方案08-06
個人課題研究方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