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行政
網絡行政
摘 要 本文從國家發(fā)展網絡行政的重要意義出發(fā),結合網絡行政內涵和發(fā)展現狀,研究我國網絡行政的現實選擇,分析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以其透過這些現象,找出問題的本因,并提出解決的機制,為深化推進我國網絡行政做出嘗試。
關鍵詞 網絡 行政 網絡行政
以計算機、微電子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為標志的網絡革命在全球范圍內,對社會結構、管理模式、價值觀念進行著全方位的沖擊和深層次的震蕩。
推進政府部門辦公自動化、網絡化、電子化,全面實行國家公共信息資源共享、政府公共行政事務公開,已成為各國建立面向21世紀廉潔、高效、務實政府的共同目標。
以政府上網為標志的政府信息網絡化建設,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轉變職能和改革機構的首要任務和主要途徑。
一、網絡行政的含義和特征
網絡行政的含義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其在政府管理中應用程度而不斷變化和擴展的。
網絡行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行政是指基于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通過綜合運用信息及通信技術,在對傳統(tǒng)政府組織結構、運行方式和業(yè)務流程等進行不斷革新和改善基礎上,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割的制約而形成的新型政府運作模式。
二、網絡行政的發(fā)展現狀
在世界各國積極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應用領域中,電子政府被排在了第一位(其余四個領域分別為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yī)療、電子娛樂)。
在眾多實施網絡行政的發(fā)達國家中,美國是起步較早、發(fā)展最為迅速的國家,目前已進入擴建和推廣實施階段。
一張包羅各個城市以及各行業(yè)在內的電子超級無形大網正在這個網絡業(yè)最為發(fā)達的國家中一步步張開。
按照中國電信總局的總體設想,我國將通過啟動“政府上網工程”以及相關的一系列工程,實現邁入網絡社會的三部曲。
三、我國實現網絡行政的現實選擇
我國的行政體系必須以積極的姿態(tài)迎接網絡社會的挑戰(zhàn),選擇適當的行政發(fā)展戰(zhàn)略。
網絡社會民主的內涵應該有全新的界定,既要在政治發(fā)展的過程中追求政治民主,又要在行政發(fā)展的過程中貫徹政治民主與行政民主并重。
行政民主要求公眾的權益高于政府自身利益的擴展和滿足,要求吸納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制定,強調公平與正義。
政府上網以后,必然對傳統(tǒng)的行政管理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
首先,行政的網絡化為普通公民直接參與行政決策提供了機會,為非等級和不受限制地表達與交流思想提供了渠道,使更多的行政信息和決策受到公眾的監(jiān)督。
其次,行政的網絡化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各級政府相互之間以及它們與世界各國政府的聯系更為密切,有助于借鑒和利用發(fā)達國家在公共行政理論和實踐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
政府治理制度的創(chuàng)新尤為重要。
就行政創(chuàng)新的內容而言,包括行政技術創(chuàng)新和行政制度創(chuàng)新。
行政技術創(chuàng)新是指網絡社會的新技術與行政管理方法優(yōu)化組合,提高行政效率與行政質量。
行政制度創(chuàng)新是指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根據一定的理念和原則,對政府及其功能重新進行制度安排,包括對政府與政府外主體的關系、政府機構之間的關系、不同層級政府之間的關系做出必要的調整。
四、我國在網絡行政化中遇到的困境
經過多年信息化基礎建設,我國網絡行政已經初步具備了實施條件,一些基本的行政功能已經在網上開展。
但是,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體制,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和急劇變化的社會經濟狀況使得網絡行政的實施面臨重重困難。
(一)傳統(tǒng)行政模式的制約
網絡行政是對傳統(tǒng)行政方式的一種根本性變革,而這種變革不可避免地將遇到傳統(tǒng)行政模式的制約。
一是網絡行政為政府業(yè)務流程的重組和優(yōu)化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從而減少或者取消組織中間管理層次,壓平組織機構,推行網絡化的組織結構形式。
而這必將會與現有的金字塔型和科層制行政組織結構產生沖突,使得網絡行政的推行,面臨行政組織內部的強大阻力。
二是網絡行政的實施使公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成本大為降低,公眾對政府的行政行為的公正和效率變得非常敏感,并開始對政府的行政決策直接地發(fā)表意見,從而強化了公眾對政府的建議權和監(jiān)督權。
(二)網絡行政特有的風險
作為一種新型的公共行政模式,網絡行政潛藏著特有的風險。
首先,網絡行政的基礎是計算機網絡,這不僅需要有一定網絡設施、計算機等物質基礎,還需要一定的個人使用能力,無法上網和不能上網的公眾有可能被網絡行政“邊緣化”,從而使政府的行政行為無法惠及全體公民。
其次,與傳統(tǒng)行政方式相比,網絡行政方便、快捷,有時根本不需要行政行為雙方見面就可以將行政事務辦妥,這就帶來相應的法律責任認定、行政監(jiān)督等若干新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解決,網絡行政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三)當前我國網絡行政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網絡行政發(fā)展正在從單純的信息化基礎建設向如何提高服務水平,提高績效方向發(fā)展,處在從技術推動型向制度推動型轉變的過程中,已經從過去單純的IT工程項目建設逐漸演變成了需要統(tǒng)籌考慮政治、技術、經濟成本的綜合性的改革問題。
當前,我國網絡行政存在著如下主要問題:
1.政府網站內容單一,信息匱乏。
在我國目前已建立的政府網站中,多數政府網站發(fā)的只是一些最基本、最普通的信息,如機構設置、職能介紹等;從信息的實效性來看,幾乎所有的站點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信息的更新速度過于緩慢,根本無法保證讓廣大公眾及時、準確地了解政府各部門的最新動向。
2.政府信息資源分散,亟待整合。
我國十年來的“政府上網工程”和政府信息化建設總是按照現行行政體制建設的,條塊分割,部門所有現象非常嚴重,結果是只建成了一個個缺乏橫向與縱向聯系、信息資源陳舊、信息服務水平低下的孤立網站和各自為政的業(yè)務管理系統(tǒng),政府信息資源依然分散,不能進行有效的分析與整合,影響了政府行政的效率。
3.網絡行政缺乏效益,發(fā)展乏力。
網絡系統(tǒng)建立之后,行政行為也應進行相應的改變,比如:信息的報告程序、文件的會簽流程等。
然而,行政行為的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致使原來的業(yè)務工作方式還在沿用,結果兩套系統(tǒng)同時使用,行政成本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假如政府決策人員缺乏足夠的勇氣和耐心,網絡行政的后續(xù)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
五、網絡行政的'未來發(fā)展
(一)政府信息公開
政府信息公開是指政府及其部門以相關法律為依據,通過政務活動,公開有利于公民實現其知情權利的信息資源,允許公民以各種形式,依照相關法律合法利用各級政府部門所控制的信息。
建立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制度已經成為世界潮流,目前,世界上已經有50多個國家建立了行政信息公開法律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國政府的執(zhí)政理念開始朝著公開透明邁進,催生了信息公開的立法和實踐,2007年4月24日,國務院正式頒布《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確立了公開與保密兼顧的政府信息發(fā)布準則,標志著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已經步入法制化軌道。
(二)以政府信息公開推動網絡行政的發(fā)展
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是服務型政府,而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和行政體制改革,政府透明是基本要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前提。
網絡行政是服務型政府的最好實現方式。
國外學者用著名的“冰山”模型來描繪電子政府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該模型認為目前研究強調的技術應用只是冰山一角,而對政務活動、政務流程、制度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內容則是冰山的主體和支柱。
網絡行政的推進對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產生了巨大的促動作用,加快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步伐。
總之,對于正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我國而言,既要承受第二次浪潮沖擊的余波又要迎接第三次浪潮的來臨,同時承擔著工業(yè)化和信息化發(fā)展的雙重重任。
為了順利迎接網絡革命的挑戰(zhàn),作為社會發(fā)展核心與主導力量的我國行政系統(tǒng)必須堅定變革的信心,借鑒和利用發(fā)達國家的先進成果與有益經驗,緊密聯系我國的國情,做出行政革新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李湛.網絡行政初探.中國監(jiān)察.2002(12):56.
[2]王明杰.論我國網絡行政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求索.2002(5):31.
[3]徐漪,沈建峰.我國網絡行政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及未來展望.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09(5):8.
[4]陶建群.網絡行政推進政治透明.人民論壇.2006(7):26.
[5]劉麗紅.我國網絡行政環(huán)境的現實狀況及影響分析.科技信息.2007(36):15.
【網絡行政】相關文章:
網絡化公共行政管理范式探索08-10
關于行政法學網絡教學平臺的些許思考的論文03-14
行政調解03-21
行政村的行政管理01-26
網絡病毒與網絡防護策略02-11
行政管理經濟行政特征探索論文03-17
關于中外行政管理企業(yè)信息網絡化問題改進論文03-11
計算機網絡與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論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