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進展性缺血性卒中與纖溶系統(tǒng)活性的相關性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進展性缺血性卒中與纖溶系統(tǒng)活性的相關性的論文,歡迎大家借鑒哦!
摘要:探討進展性缺血性卒中于纖溶系統(tǒng)活性的相關性。方法 將發(fā)病24 h內入院治療的147例腦梗死患者進行分組,檢測進展性卒中患者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minoge activator,tPA)與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plaminogne activator inhibitortype1,PAI1),與非進展組進行比較;結果 進展性卒中神經功能缺失癥狀加重以24h內最常見,tPA降低與PAI1升高是進展性卒中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結論 纖溶系統(tǒng)活性下降可能是引起進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進展性缺血性卒中;纖溶系統(tǒng)
進展性缺血性卒中(PIS)是指卒中發(fā)病一周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逐漸進展或呈階梯式加重,它是多種原因、多種機制共同參與的復雜狀態(tài),其致死率和遠期致殘率較高,掌握其臨床特點和發(fā)病原因,早期檢測和預測其神經功能惡化是成功治療的關鍵。本文對于發(fā)病24 h內在我院神經科入院治療的147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tPA與PAI1的測定。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①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住院治療,診斷符合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部檢查排除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②發(fā)病24h內入院。③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時及入院一周內應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SSS評分)進行分組:符合上述標準的共計147例,其中,發(fā)病一周內病情逐漸加重,評分下降2分或以上診斷為進展性卒中,納入進展組,共52例,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齡 (60.03±11.96)歲;非進展組95例,男59例,女36例,平均年齡(59.17±11.8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入院時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標本采集及測定 標本處理 上述患者分別取其發(fā)病次日、1周清晨空腹靜脈血2ml,置于含0.22枸櫞酸鈉抗凝液的塑料試管中充分混勻,4℃3000轉離心10min,收集上層血漿70℃冰箱凍存待測。TPA、PAI1均用ELISA法,試劑由InnogenticsNV提供。儀器為奧地利Speetm 酶標分析儀。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13.0統(tǒng)計軟件包,組間數據顯著性差異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討論
進展型缺血性卒中進展的原因包括腦部和全身因素兩部分,腦部因素有血栓的蔓延、再灌注損傷、水腫;全身因素有血壓異常、高血糖、高黏血癥及出血轉換等。Gautier[2]研究認為進展性卒中的發(fā)病機制有以下幾種:原發(fā)動脈部位血栓蔓延產生新的狹窄或或使原有狹窄的血管產生閉塞,或通過阻斷側支血管使側支循環(huán)消失;在動脈粥樣硬化最嚴重的一側,伴或不伴潰瘍和/或狹窄,開始血栓不足以引起閉塞,這種血栓灶繼續(xù)加速逐漸使血管管腔消失,逐漸或間斷增加腦缺血區(qū)域;原發(fā)梗死區(qū)域無擴大,腦水腫擴散逐漸加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患者的一般狀態(tài),心肺功能、水、電解質調節(jié)或酸堿平衡改變以及全身感染,均干擾代謝,導致神經功能缺損加重。其中血栓蔓延級范圍擴大均與纖溶系統(tǒng)活性下降密切相關。
人體纖溶系統(tǒng)中纖溶酶原的轉化主要依靠于tPA與PAI1的平衡。它們是纖溶系統(tǒng)最重要的調節(jié)物質,血漿tPA水平的升高與缺血性卒中的危險性增高呈獨立相關[3]。研究表明,PAI可通過影響動脈附壁血栓形成、內皮再生、平滑肌細胞遷移和基質沉積等環(huán)節(jié)參與動脈粥樣硬化。tpa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和放,對纖維蛋白的親和力很強,PAI1主要由內皮胞分泌,其在血液中的含量遠高于tPA的含量,與tPA結合則失去活性。TPA和PAI是纖溶系統(tǒng)最重要的調節(jié)物質,正常人體內tPA活性和PAI活性處于動態(tài)平衡。如果tPA活性降低,PAI活性增高,將產生高凝狀態(tài),而凝血系統(tǒng)活性增強和纖溶系統(tǒng)功能紊亂預示著未來卒中的發(fā)生并加重。本文結果表明:PIS組患者與CⅠ組患者相比纖溶活性受到嚴重抑制,使腦小動血栓易于形成,造成腦局部缺血,出現神經功能缺損進展性加重的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及早進行纖溶系統(tǒng)活性的檢測病早期進行干預治療極有可能降低PIS的發(fā)生率,減輕其神經系統(tǒng)損害程度,及時終止其進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神經科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008).中華神經科雜志,2011,2(6):381.
[2] Gautier JC. Stroke in progression. Stroke,2010,16:336339.
[3] 李振,丁素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3,11(1):59.
[4] 李華,浦傳強.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與動脈硬化.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11,12(6):460.
[5] Smith F13, Lee AJ, Fowkes FG, et al. Hemostatic factors as predictor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in the Edinburgh Artery study. ArterioscleroIhrom Vase Biol,2010,17:33213325.
【進展性缺血性卒中與纖溶系統(tǒng)活性的相關性】相關文章:
進展性卒中的危險性臨床醫(yī)學論文10-08
溶血磷脂酸對卒中的預警作用10-06
九香止瀉腸溶片對副溶血弧菌活性及小鼠小腸功能亢進模型的影響論10-09
抗抑郁治療對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療效分析10-05
纖體瑜伽的好處05-30
中建系統(tǒng)辭職報告12-09
阿司匹林腸溶滴丸制備工藝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