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精選25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
下午放學(xué),翟老師讓我們回到家里自己學(xué)《孝經(jīng)》第三章。
第三章就是諸侯章,我先把第三章讀了一遍,我不懂意思,我就拿出建一媽媽打的.《孝經(jīng)》的翻譯。我看了看意思,意思就是:身為諸侯,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jié)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
無論我們是老百姓、是諸侯、是宰相,還是皇帝,我們都要做到謙虛和以上幾點。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2
今天我讀了《孝經(jīng)》的開宗明義章第一。此文開門見山一下把孝是什么給講了。孔子曾說過:“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是孝之忠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的身體、毛發(fā)都是父母給的.,不能亂毀亂傷。這是孝的開始,立身、行道,成為一代忠臣,以顯父母,這是孝的結(jié)束。這應(yīng)該就是孝的大概意思了吧。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覺孔子是非常溫和,非常容易讓人接近的,但是又不失老師的威嚴(yán)。曾子很謙虛,恭恭敬敬的,這就更加激發(fā)了我讀孝經(jīng)的好奇心。
學(xué)了這篇文章,我感覺我們不能在身上亂刺青,因為身體是父母給的。要做到立身行道,我一定要先做到盡量的不要老是去向父母索取,要懂得給父母奉獻,回報父母。
我一定要學(xué)習(xí)先輩們的知識,做一個大孝子。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3
今天,我讀孝經(jīng)第八章,我感觸頗多。
這章一開篇就講了非常重要的4個字“孝治天下”。這4個字可謂是整章的軸心思想。
其實,堯舜為什么能做到“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很大一部分就是“孝治天下”的'功勞。只有孝治天下、以德服人。才能得到貴族和老百姓的支持。這是孔老夫子一生的愿望。他之所以周游列國,其實就是將這種理念傳播給他人。所以,“孝治天下”很重要的。包括唐宗、宋祖這些明君,他們都是把德教傳播給百姓,以德治國。
這一章可真是收獲多多。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4
孝指子女對父母應(yīng)盡的義務(wù),包括尊敬,撫養(yǎng),送終等等,是傳統(tǒng)社會的基本道德。從動物學(xué)上說,實質(zhì)上是一種"反哺"的行為。
在我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出現(xiàn)了"孝"字,這也就是說,在公元前11世紀(jì)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jīng)有了孝的觀念。至春秋時期,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統(tǒng)地論述孝道的人,《論語》,《孝經(jīng)》等書記載了孔子在這方面的大量言論。
《孝經(jīng)》中,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鬃诱J為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法則,是人們應(yīng)該身體力行的?梢娍鬃訉π⒌赖目粗嘏c推崇。
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局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漢經(jīng)學(xué)大師董仲舒提出的"父為子綱"(指父親對子女有絕對權(quán)威),于今已絕對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我們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會這句話,這是因為當(dāng)時聯(lián)絡(luò)多有不便,也是社會生產(chǎn)力限制下的說法。
再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還有關(guān)于"三年之喪"這個問題,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與孔子討論過,這位因為白天睡覺而被夫子斥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的學(xué)生認為,為父母服喪三年時間過長了,一年就可以了。
無論三年,還是一年,這顯然是一種弊端較多的行孝方式,我們就無須效仿了。諸如以上孝說,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yīng)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做為華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又經(jīng)孔孟儒學(xué)的發(fā)揮,以及歷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確實是深入民心,難以動搖。佛教傳入中國,最后也不得不把"無夫無君"的教義改變?yōu)?quot;忠孝"的說教;基督教傳入中國之初,也不得不改變"不能崇拜偶像"的誡條,允許信徒"祭祖"……
儒家講的孝道,已不僅僅是一種通過行為表現(xiàn)出的人倫道德,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性行為,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zé),肩負著社會責(zé)任,孔孟儒學(xué)提倡這種孝道,毫無疑問是完全可以以肯定的。對于今天來說,也適合我們現(xiàn)代社會。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5
利用暑假,我閱讀了曾參編著的《孝經(jīng)》。我明白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正如《弟子規(guī)》教育我們的:“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zé),須順承!
孝為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都明白孝的重要性。周朝因為有了孝悌的美德傳承,所以一直興盛了八百多年,周文王更是以身效仿,父親重病在床,他衣不解帶的服侍父親,給天下百姓做出了一個好的榜樣。受人尊敬的文化戰(zhàn)士魯迅,一生對母親至愛至孝,讓母親吃飽、穿暖、住好,獨自一人照顧著母親的飲食起居,從無半句怨言。著名醫(yī)藥學(xué)家孫思邈為了治好母親的粗脖子病和父親的雀目病,潛心學(xué)醫(yī),翻遍大量醫(yī)書,四處拜師學(xué)醫(yī),最終在他堅持不懈、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找到了根治這兩種病的藥方,而他也因此成為了一代名醫(yī),著成了《千金方》,被世人尊稱為“藥王”。春秋時期的一位隱士名叫老萊子,他非常孝順,總是把最可口的食物和最好的衣物、用品來供養(yǎng)雙親,甚至在自己年過古稀之后,還把兩位老人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
俗話說,我們學(xué)習(xí)國學(xué)經(jīng)典的最高境界應(yīng)該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闭纭缎⒔(jīng)》里所說的:夫孝,始于事親,忠于事君,終于立身。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只有先做到了“事親”,將來才能治國、平天下。而要做到“事親”,我覺得應(yīng)該要先做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擔(dān)憂,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孝的根本。我們現(xiàn)在孝敬父母就要學(xué)會體諒父母,理解父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應(yīng)該幫著父母做,多在閑暇時陪父母散散步,聊聊天,多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只需這樣,父母就會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的臉上就會多綻放一些笑容。
前不久,媽媽在醫(yī)院里做了一個手術(shù),要住院一段時間。媽媽不在家的第一天,我就非常的不習(xí)慣:平時放學(xué)回家,媽媽總是已經(jīng)擺好碗筷等我吃飯了,而現(xiàn)在,媽媽不在家,爸爸在陪媽媽,我還要一個人摸著冰冷的灶臺自己做晚飯。做作業(yè)時,身旁少了一個拿著毛線球織衣服的身影。洗漱完畢,躺在床上卻怎么也睡不著,原來是少了每晚睡覺前媽媽那雙替我掖被子的手和一句溫柔的`“晚安”。第二天放學(xué)后,我背著書包搭上了公交車,下車后,穿越兩條街來到醫(yī)院,直奔媽媽的病房。我坐在媽媽的病床旁邊,跟媽媽談心,幫媽媽看鹽水。媽媽出院了,我經(jīng)常在空閑的時候陪媽媽聊天、散步,幫她做做家務(wù),我還讓媽媽嘗了一次我親手做的飯菜。看著媽媽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我心里也如同吃了蜜一樣甜。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用畢生精力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為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讓我們的心中時刻裝著父母,裝著對父母的一份牽掛。好好孝順父母,感恩父母,是我們對父母唯一能做的事。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6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禮貌史詩的神圣著作——《孝經(jīng)》,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騰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氳的`水汽是一條繩,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緣,彌漫的茶香是親情的惠澤,默默的陶冶著典雅的禮貌底蘊。
當(dāng)我讀的“事親者,居上下驕,為下不亂,為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备嬖V我們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驕傲自大;身為別人的下屬,也不為非作亂;身為普通的百姓,也不與別人爭斗。身居高位卻驕傲自大,最終會招致滅頂之災(zāi);為人下屬卻犯上作亂,最終會遭受酷刑的懲罰;身為普通百姓卻總與人爭斗不休,最終會動刀動槍,互相殘殺。如果居高位而驕、做下屬而亂、處卑微而爭這三種違背常理的不良行為不能去除,就算每一天用牛、羊、豬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讓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盡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有一縷最溫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的父母。曾記得,著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職責(zé)和根基!,我們更應(yīng)當(dāng)牢牢的銘記: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huán)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娘不敬敬何人?養(yǎng)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我們應(yīng)當(dāng)讀懂孝經(jīng),并把他記下來。而不是簡單單的瀏覽一遍就算了。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7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字,體現(xiàn)了孩子應(yīng)對父母恭敬,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讓著長輩。
《孝經(jīng)》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是以孝治國,所以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孝,是人們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chǔ)。《孝經(jīng)》云“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叫做“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說在各種美德中,孝敬父母是占第一位的。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圖。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jīng)》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謂之悖禮!薄兜茏右(guī)》說“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yǎng)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難找的好老師。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的。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都要感恩;而父母卻給予我們多少,我們卻習(xí)以從不說一聲“謝謝”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能不孝?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8
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guān)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yīng)盡的義務(wù),是傳統(tǒng)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系統(tǒng)地論述孝道。
《孝經(jīng)》中,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順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法則,是應(yīng)該身體力行的。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局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為子綱"、"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三年之喪",均已過時,應(yīng)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經(jīng)》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tǒng)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它成為人們修養(yǎng)的必讀書目之一!缎⒔(jīng)》,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缎⒔(jīng)》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經(jīng)典。
第一章為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短短33個字就總結(jié)了孝之始,孝之終。
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為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guī)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標(biāo)準(zhǔn)。
第七章為三才章,強調(diào)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yán)而治!
第八章為孝治章,講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
第九章為圣治章,講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
第十章為紀(jì)孝行章,講孝子應(yīng)如何孝敬父母。
第十一章為五刑章,講不孝為諸罪之首。
第十二章為廣要道章,講孝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
第十三章為廣至德章,講孝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
第十四章為廣揚名章,講孝道與揚名后世的關(guān)系。
第十五章為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yīng)該怎么辦。
第十六章為感應(yīng)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guān)系,孝道達到極點就可以感應(yīng)神明。
第十七章為事君章,講孝子與事君的關(guān)系,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第十八章為喪親章,講父母去世孝子應(yīng)該怎么辦。
《孝經(jīng)》,短短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jīng)》,它不僅能教我們學(xué)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9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用畢生經(jīng)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為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對體會愛的一種最樸實的表現(xiàn)。孝心無價,唯在心靈深處才能感觸。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君,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毙,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的體制怎樣的變幻,中國人民歷經(jīng)了多少的磨難,孝道,依然是中華民族的結(jié)晶,當(dāng)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間時,注定我們將來要承擔(dān)這份責(zé)任。我們無法體會母親在一天天衰老,從黑發(fā)到白發(fā),從緊俏的皮膚到漸漸變得粗糙的臉,歲月將這份見證深深地刻在他們的臉上。
有人說:當(dāng)我們長大成人后,我們將不再需要父母,甚至?xí)J為他們很煩。有時候看看這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社會,你很難再想起家中年邁的父母,他們盼望著子女能早點回家,可是他們的子女卻不知在哪里徹夜狂歡,古人中的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被忽略了,揚名后世彰顯父母也被遺忘了,只有個人主義的安逸和享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和對生活的得過且過。有時候我總是看著這個有著林立的高樓大廈和寬敞的縱橫馬路的'城市發(fā)呆,總是在發(fā)問自己:這個社會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要大把大把的錢塞給爸爸媽媽,讓老人家坐在錢堆兒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我就帶著爸爸媽媽,游完國內(nèi),游國外,讓爸爸媽媽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等你把錢掙到手的時候,爸爸媽媽的牙還能咬得動那些好吃的嗎?等你有時間了,想帶著爸爸媽媽去周游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父母要那么多的錢干什么呢?他們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所缺的應(yīng)該是與子女們其樂融融的相處!他們所缺的是在他們難于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他口渴時的一杯清茶,在他寂寞時候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兒女在外再忙,也能抽出時間每周按時和父母聚在一起……這些都是老人內(nèi)心所渴望的!父親節(jié)的時候你給爸買條魚,工作再忙,你也要親自給送去,爸會樂得嘴都合不上的;母親節(jié)的時候,你給媽買一雙襪子,親自給媽穿上,她眼睛里也會含著淚的……實在抽不出時間回家的,咱就每天,或者最少三天給爸媽去個電話,問問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別的,就希望年老時子女能惦記著……有一些事情,當(dāng)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dāng)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yè)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shù)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枝葉繁盛的樹木,扎根于厚實的土地;流水湯湯的江河,溯源于雪嶺山脈的蘊藏;烏鴉孝親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動物尚且懂得回報于親恩,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上代而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guān)系中,將人性的真愛與善美發(fā)揮到極致,推及宗族、群我,傳承了代代的倫理之愛,穩(wěn)固了人類生活的秩序。
世事滄桑,歲月無情,而人有情,你的關(guān)愛會撫平父母額頭上的皺紋的。然而“最美不過夕陽紅”,呵護這份美吧!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間最溫馨、最美好的敬老樂章吧!讓歌聲在廣袤的天地間永遠回蕩!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0
最近讀了《孝經(jīng)》,古文有些晦澀難懂,深感理解的不到位,在這里想淺談一下對孝道的感悟。中華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敬父母為修德之本,以孝道為根本來修身,齊家,治國,推及平天下。孝是基本原則,是做人做事的檢驗,人不孝免談!缎⒔(jīng)》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勿違!币馑际钦f生前事父母以禮,遠比死后再補救要可貴的多,事親五要則;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yán)。指的是對父母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yǎng)時,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去服侍,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服侍,父母去世了,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對先人的'祭祀要嚴(yán)肅對待。理發(fā)不亂。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孝敬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孝敬父母,讓父母放心,孝敬父母,要付出行動;孝敬父母,要對父母和顏悅色;孝敬父母,常常和父母溝通,開導(dǎo)父母。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對父母盡量做到不頂撞,多關(guān)心!孝就是道,要做到讓父母安心。對于孝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父母年紀(jì)越來越大,古語說的好,老小孩老小孩,就是說人年紀(jì)大了像個孩子一樣。我們小時候耐心的養(yǎng)育我們,父母年紀(jì)大了,我們也要耐心的對待老小孩。
說到“孝”,以前的理解就是孝敬父母,讀了《孝經(jīng)》以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狹隘。《孝經(jīng)》的內(nèi)容,分為天子,諸侯,以至庶人十八篇。讀了《孝經(jīng)》以后,了解到要把孝道運用在社會各階層,使孝道發(fā)揮不同的感化,把孝道用在社會方方面面,這才叫孝道。對你從事的職業(yè)忠誠,就是你對這個行業(yè)盡孝,這也是孝孝。孝用于國家治理,就叫孝治,以孝治國,以孝治天下人。孝道由時,位決定等級,大孝孝天下,小孝孝敬父母。
然而,現(xiàn)代人過分自我,彼此疏離,需要笑孝道促進和諧,孝是德之本,要振興道德,必須從孝道重新開始,唯有明白百善孝為先,才能根除萬惡淫為首的亂源。一個人有了知識,就開始對老祖宗有意見,就開始認為我們中國人應(yīng)該向西方學(xué)習(xí),不應(yīng)該保留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這真是大不孝。那么孝從哪里培養(yǎng)出來?孝道從家庭培養(yǎng)出來,由童年開始養(yǎng)成好習(xí)慣,父母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使子女有所感受,父母仁慈,夫妻忠貞,三代同堂是最好的環(huán)境。中華文化重在實踐,我們一定要言行一致。
自己是自己的主宰,沒有人能夠主宰你,這是自性,性格的性,是人的本性,本性來自于天,就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天人始終是合一的,我們有自主性,但我們聽老天的話,聽祖宗的話,聽父母的話。沒有天,沒有祖宗,沒有父母就沒有我。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1
父母雖辭世,讀完孝經(jīng),欣喜能盡更大的孝。
這一生,對于自己的父母,叩首二次,一次出嫁時,最后是父母離世時的告別。1996年父親去世時,當(dāng)司儀讓我們兄妹三人跪下,一叩生育之恩,二叩養(yǎng)育之恩,三叩教育之恩,當(dāng)時身懷六甲,心里好痛,因為已嫁他鄉(xiāng)為人婦,在父親病危時,無法盡孝。去年母親辭世,而今我已成孤兒,因此決定參加孝經(jīng)的課程,最初的想法是,此生我已無法盡孝于親生父母,如何通過學(xué)習(xí)孝經(jīng),提醒朋友能珍惜行孝的歲月,不留遺憾。
一部孝經(jīng)讀下來,收獲的不僅是走出“父母已離世而無法盡孝“的愧疚,明白“事親”僅是孝之始,現(xiàn)在要做的'是更深層的孝。從自身的扮演的各種角色去參悟與實踐,也許不及“立身揚名,以顯父母“的境地,但至少無忝所生,也不致愧對竇老師的啟蒙和“儒風(fēng)大家”團隊的一番用心及多位同學(xué)的智慧分享。這短短三周不到的課程,讓年過半百的心靈再次地飛躍。行坐之間仍能有所作為。
首先,奉行恭敬和持誡作為自身待人處事的準(zhǔn)則。
在家,學(xué)習(xí)竇老師,從“孝經(jīng)“開始,帶著孩子們開始接觸儒家思想,逐步建構(gòu)自家文化。
在崗位,企業(yè)雖小,也不該妄自菲薄,經(jīng)營自身的富與貴,以保全一方的順?biāo)臁?/p>
隨緣分享和傳播“孝道“的智慧。
最后,用三心相問來總結(jié)自己的所得:“表相”背讀孝經(jīng),及通曉儒、釋、道相關(guān)經(jīng)典的哲理。“真相”通過通曉萬象圣達公式,解答生活或工作上遭遇各種難題與困惑;觀測政治、經(jīng)濟、國家、世界的詭譎多變!靶南唷笔菑男拈_始洗滌,提高自身“行孝”的格局,不論生活,工作都應(yīng)本著慈悲大愛的初衷游走在世間,持誡與謙恭修行人間法。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2
中國的孝道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guān)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yīng)盡的義務(wù),是傳統(tǒng)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系統(tǒng)的講論孝道。
《孝經(jīng)》,在中國的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tǒng)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它成為人們修養(yǎng)的必讀書目之一,僅短短的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下到上至諸侯,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不是遵守孝道的。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畝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人性至孝,其情可憫!氨M孝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無鳥私情,情理可恕。李密從小父喪母棄,孤苦伶仃,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長,后來他因孝被舉薦,屢被征召,祖母卻日薄西山,朝不慮夕。盡忠還是盡孝,李密進退兩難,侍奉新君,焉知福禍?且遠離祖母,情何以堪?辭命盡孝,抱養(yǎng)祖母卻逆君美意,橫禍將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轉(zhuǎn)陳詞,懇請皇上準(zhǔn)許他先盡孝后敬忠。李密睿智,避而不談轉(zhuǎn)侍君的`憂懼,卻大肆渲染自己對祖母的感情與孝心,感動了皇帝。
“百善孝為先”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則是許多人的遺憾,所以我們無論在什么條件下都要關(guān)心自己的親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古人以孝治天下,孝,無論在家還是在中國都是核心。孝的觀念是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最為深重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
如果一個人沒有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chǔ)的條件,就是聽他們的話,只要他們說的是對的,就要照著去做,因為這些多少有點好處!袄衔崂弦约叭酥稀边@樣做到由孝及愛,上愛下孝,就可溫暖人間,和諧統(tǒng)一。
“百善孝當(dāng)頭”是的,像是陽光下美好的一種情感,或許我們并沒有在意,或許我們并不知道珍惜,其實世間最純凈的情感一直蕩漾在我們的周圍,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3
太陽紅彤彤今天老師讓我們開始學(xué)習(xí)《孝經(jīng)·格言別錄》,我們先來學(xué)習(xí)第一章————開宗明義。
老師讓我們反復(fù)的讀,理解一下大概意思。我反復(fù)的讀呀讀呀!可是一個字都不懂意思,我覺得這樣讀特別沒有知識性。當(dāng)我讀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時候,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反復(fù)的讀呀讀呀,就是不明白。過了一會,翟老師都給我們講述了一遍。原來,意思是這樣的:我們大家的四肢和毛發(fā),都是父母賜予給我們的。所以我們不能毀傷我們的身體,如果毀傷了我們自己的身體,就表示你不疼愛父母。因為孝順父母的`第一課就是不敢毀傷自己的身體,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我們的身體。
從這一刻我明白了,我們大家都要孝敬我們的父母。父母感冒的時候,我們給父母吃藥。父母回家的時候,我們要給父母端上一杯茶。父母不開心的時候,我們要逗爸爸媽媽開心······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4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綿羊。
早晨來到學(xué)校以后,我們開始早讀。今天的早讀跟以前不一樣哦,我們讀的是《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第一。讀了幾遍后,我隱隱約約地懂了一點點意思,后來,翟老師給我們仔仔細細地講了其中的意思,我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孝經(jīng)》的'含義。
晚上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讀《孝經(jīng)》。讀完幾遍后,媽媽說:“寶貝,你能給媽媽講講其中的意思嗎?”“當(dāng)然可以了!”我說!靶ⅲ紫刃㈨樃改,這是德的根本。其次,我們的身體發(fā)膚,是父母所給的,我們不能輕易毀傷。還有我們要忠于我們的國家,要有所成就,最終建功立業(yè)!眿寢屄犃宋业闹v解,夸我講得真不錯。
雖然我給媽媽講《孝經(jīng)》,但我心里卻非常慚愧不已。我心里想,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地照顧我,我卻經(jīng)常對父母大吼大叫。就像老師說的,我在學(xué)校表現(xiàn)的像小綿羊一樣乖巧,在家里卻像大考慮一樣兇猛。以后,無論在學(xué)校還是在家里,我都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
媽媽的話:不知道孩子為什么在外面和在家里表現(xiàn)的截然不同,孩子總是把最好的一面表現(xiàn)在外面,在家里面確實像一只小考慮。我也在反思,也許是我們做父母的問題。改變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5
從開學(xué)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學(xué)到了《孝經(jīng)》的第四章——卿大夫章,我從這四章中學(xué)到了很多東西,懂得了一些道理。
在《孝經(jīng)》里講的都是怎樣做人的到理,我就從前四章中看到了一些指導(dǎo)我們?nèi)绾螢槿颂幨碌腵詞語,比如:孝,德之本;愛親、敬親;在上不驕、制節(jié)謹(jǐn)度;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德之本!闭f的就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我們要有好的品德就要先學(xué)會孝!皭塾H、敬親”就是我們要做到的最基本的孝道。“在上不驕、制節(jié)謹(jǐn)度;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是要讓我們不要持強凌弱,生活節(jié)儉遵守法律法規(guī),不說不合乎情理和法律的話,不做違反道德的行為。給我們做出了在社會上生活的行為準(zhǔn)則。
總之,《孝經(jīng)》是一部很好的書,現(xiàn)在因為我還小,看到的只有表面的道理,我想,如果我長大了,一定能夠?qū)Α缎⒔?jīng)》會有一個更深的理解。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6
《孝經(jīng)》之子于老
“百善孝為先”、“首孝悌”、“呼,應(yīng)勿緩;命,應(yīng)勿懶……”等等,都是在我們,我們?nèi)松斜仨殦碛械牡谝黄焚|(zhì)就是“孝”。
這兩天,一直在給我們講《孝經(jīng)》中的第一篇章“開宗明義”,我從的講解中,了小孩子為什么要“孝”。“開宗明義”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什么是“孝”,首先,“孝”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行為準(zhǔn)則,只要一個國家的人,上下一心,全國一體的遵崇孝道,就會國泰民安。其次說的就是個人的“孝”要做到孝順父母,忠實于祖國。
在和我一起看書的時候還給我講了一個這樣的事:“孝”字,其實是“老”于上,而“子”于下所組成的.字,意思就是要讓為人子的我們,時刻的把老人放在心上,背負在背上,時時刻刻不能。
《孝經(jīng)》是教導(dǎo)我們懂“孝”的意義,讓我們知道了如何“孝”的方法和督促我們盡“孝”的一本書,我們要好好的讀,認真的!靶ⅰ笔俏覀儑业膫鹘y(tǒng)美德,我們要尊崇孝道,將“孝”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7
幾天前,老師給我們講了講《孝經(jīng)》第四章,大概內(nèi)容是:
不是君王制定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君王所說的言語不敢說,不是君王實行的道德準(zhǔn)則和行為不敢去做。如果你們按這些要求去做的話,就不用擔(dān)心自己的行為,所說過的話,即便天下人都知道了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情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衣飾、語言、行為這三點都能做到遵從先代圣明君王的`禮法準(zhǔn)則,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的祖宗香火延續(xù)興盛。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对娊(jīng)?大雅?民》里說:“要從早到晚勤勉不懈,專心奉事天子!
聽了老師的解說后,我差不多已經(jīng)讀熟了,我想,用不了幾分鐘我就能背會了。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8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假期我很榮幸拜讀了孔老夫子的神圣著作—————《孝經(jīng)》,它是中國儒家經(jīng)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chǎn)生的根源。人的身體四肢、毛發(fā)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后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biāo)。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后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yè),功成名就。
“身有傷怡親憂”告誡我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若有傷害,父母會擔(dān)心,行孝第一步要保護自己、愛惜好自己。我們要像孔老先生一樣,時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保護、愛惜自己,珍惜父母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機會;要感激父母無私的給了我們一副容顏、一個軀體、一顆心靈。然而,好多人卻不滿足,不滿足自己的容顏,羞澀閉門不出,想盡辦法改變自己的容顏;不滿足自己的身材,矮的想盡辦法把自己變高,胖的想盡辦法減肥;還有那么一些自殘、甚至輕生的人,這樣不愛惜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如何談孝父母呢?
“夫孝,始于侍親”孝最基本的就是供養(yǎng)父母,給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質(zhì)保障,至少不要讓父母跟著我們受凍挨餓。但是,轉(zhuǎn)眼看看現(xiàn)在,我們都已經(jīng)二十多歲了,又有幾個人可以拍著自己的胸膛說:“我已經(jīng)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助了”,“我每個月還可以給父母存一些錢”又有幾家父母閑居在家里,享受著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數(shù)父母仍在辛勤的勞作,仍在流汗、流血。甚至現(xiàn)在社會上還出現(xiàn)了一群新人類——啃老族,他們從小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長大了還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他們的孝又在何方呢?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隨著社會瞬息萬變的發(fā)展,各種文化席卷而來,一些人對于“行孝”的概念理解也千差萬別。有人認為只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就是行孝,有人認為只要每個月按時給父母生活費就是行孝,有些人則認為在千里之外打個電話就是行孝,更有甚者認為只要滿足父母的一切要求就是行孝。其實,何為行孝?《論語》里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所以,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孝”,就是以禮相待,是相互尊重,相互關(guān)照。以禮相待能夠讓人與人保持距離,以禮相待就不會無條件的順從父母去作越禮之事。以禮安葬,以禮祭奠是對先人的追思,是對自身的鞭策。如果誰遇到了這樣的父母留下違背于禮遺囑,不該遵循,應(yīng)按照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簡而言之:孝就是要順從父母的意愿,但是又必須是在道德和法律約束的范圍之內(nèi)進行,不去做逾越之事。《詩經(jīng)》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备改鸽p親生養(yǎng)了我們,撫慰我們、養(yǎng)育我們、庇護我們,不厭其煩地照顧我們的成長。他們的恩德就像天空一樣的浩瀚無邊,我們必須要報答他們的恩德。所以,趁著還有機會,趁著我們此身未老,我們應(yīng)該及時行孝。做兒女的能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常回家看看,多和父母說說心里話,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多從父母的角度看問題,為父母排憂解難,讓父母衣食無憂,幸福地安度晚年;當(dāng)父母疾病纏身,生活上喪失自理能力的時候,我們做兒女的能精心照料他們,不嫌棄父母,照顧他們是我們做兒女的應(yīng)盡的責(zé)任,不要認為是一種負擔(dān)。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是我們做兒女的對父母盡的最大的孝道,也是最好的行孝方式。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也曾說過:“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他們所描述的是孝的更高的境界——孝順父母,順從父母的意愿。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比缃,我們不需要像王祥一樣,赤身臥寒冰,求鯉歸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樣,百里負米為親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樣,抱竹而泣,持筍歸做羹。我們能做的就是:聽父母的話,順從父母的意愿,父母讓做的,我們努力去做,父母不讓做的,我們呆著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氣;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靜靜的幫父母倒上一杯溫水;父母累了,輕輕的擦掉父母額頭上的汗珠;父母孤單了,默默的陪伴在他們身邊;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溫馨的問候。這樣,父母只要看到這些眼睛里面也會滿含淚水;我們只要可以做到這些就很不錯了,而不是讓父母洗自己的衣襪,也不是坐在電視前面和父母爭遙控,更不是一聲不響的出去玩,而讓父母為我們擔(dān)憂。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做一個有孝行有德行的人,不光要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要愛所有的父母,不敢對他人的`父母有一點厭惡,尊敬自己的父母同時,必須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對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孝行的人,然而,如今社會有多少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順從,父母不讓自己做的事情,為了滿足自己的內(nèi)心,堅持去做,讓父母傷心,這樣的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順從、都不孝敬,談何尊重、愛所有的父母呢?
“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于青史,以彰顯父母的恩德。每一個父母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兒女成才,希望兒女能健健康康的長大,希望兒女在學(xué)校能吃好、睡好、學(xué)好。為此,他們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供我們上學(xué)、給我們買復(fù)習(xí)資料、為我們請家教,等我們長大了還為我們的婚姻、事業(yè)奔波忙碌,還為我們的子女擔(dān)憂。因為不懂事,在學(xué)校經(jīng)常逃課,渾渾噩噩,虛無縹緲,沒有自己的志向,更沒有實現(xiàn)志向的不懈努力,終日無所事事,不時還會違反校紀(jì)校規(guī),讓父母來學(xué)校,家長會丟盡父母的臉面,讓父母為我們擔(dān)心、難過。我們應(yīng)該多為我們的父母想想,不要以為這些都是父母應(yīng)該做的。在這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社會里,即使自己事業(yè)有所成績,我們也要時刻想念家中年邁的父母。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責(zé)任和根基!辈灰尅皹溆o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成為遺憾。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享晚年。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19
自從進入小學(xué)以來,我看過讀過很多書,有:《笑貓日記》《淘氣包馬小跳》《裝在口袋里的爸爸》《狼王夢》《第七條獵狗》等等,去年年底開始,我與媽媽又開始學(xué)習(xí)誦讀國學(xué)經(jīng)典系列,目前已誦讀完畢的有《大學(xué)》《中庸》《孝經(jīng)》《笠翁對韻》《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等。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孝經(jīng)》。
這本書講到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愛他人!安粣燮溆H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生我者父母,養(yǎng)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guān)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孝經(jīng)》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yīng)該報答。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币馑际钦f,孝敬父母是我們?nèi)祟惛鞣N美好品德中排在第一位的。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古代賣身喪父、棄官尋母的故事,而當(dāng)今捐腎救母,退學(xué)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表達的情感卻是一樣,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比如:放學(xué)到家時,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在父母疲憊時說些關(guān)心的話語就足以令父母心情變好,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
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jīng)父母的付出。因此,我們應(yīng)該用我們的優(yōu)異成績,我們的健康幸福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20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xiàn)了孩子應(yīng)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jīng)》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十分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chǔ)。孝經(jīng)云“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惫湃诉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我的父母,怎樣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jīng)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兜茏右(guī)》說“首孝悌,次謹(jǐn)信”。《論語》說“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yǎng)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guān)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饑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面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樣能不孝。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21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禮貌史詩的神圣著作——《孝經(jīng)》,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騰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氳的水汽是一條繩,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緣,彌漫的茶香是親情的惠澤,默默的陶冶著典雅的禮貌底蘊。
天空,因為有了白云的裝扮,才顯得靜謐安詳;鮮花,因為有了綠葉的依偎,才顯得清純鮮潤;家庭,因為有了親情的滋潤,才顯得平和溫馨;一個人,因為有了孝悌的熏陶,才顯得穩(wěn)重踏實。而孝則是綻放在人倫之理里面最美、最香的一支七色花朵。
孝是什么?孝就如童心未眠的孩子嘴下溜出的半粒糖,親切而又純真。
孝是什么?孝就如一盅回報恩情似海深父母情的香茗,溫馨而又甜美。
孝是什么?孝就如久經(jīng)事態(tài)滄桑驀然回首時的一絲微笑,真誠而又安詳。
孝是什么?孝就如靈魂深處盛開的一朵鮮花,它比大自然盛開的更為持久永恒,永遠的散發(fā)著迷人的清香。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都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所謂“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百善孝為先,百行孝為本。孝心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驅(qū)散了凜冽的寒霜;孝心是酷暑里投撒的一片綠蔭,遮住了炙烤的驕陽;孝心是久后的一場甘霖,滋潤了龜裂的心田;孝心是大海中的航標(biāo),指明了新生的期望。
你明白嗎?“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于毀,孝之始也”。我的全部都來自于父母,作為兒女,就應(yīng)像孔子一樣,時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保護、愛惜好自己;作為兒女,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能夠擁有一個嚴(yán)父慈母,就應(yīng)滿懷感激;作為兒女,父母無私的給了我們這樣一副容顏、這樣一個軀體、這樣一顆心靈,我們還有什么感到不滿足的呢,我們還有什么什么值得抱怨的呢?然而,事實卻相反,有的人抱怨父母給了自己這樣一副面孔,羞澀閉門不出,想盡一切辦法改變自己的容貌;有的人抱怨父母給了自己這樣一個身材,整日憂心忡忡、惶惶不得日終,矮的想盡辦法把自己拉高,胖的想盡辦法減肥,甚至是絕食;還有那么一些自殘、甚至輕生的人,如此般不愛惜自己,回頭想想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呢,難道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浮云般的虛榮心嗎?到頭來還不是逃但是歲月的雕琢,我們又得到了什么呢?
你有聽過嗎?“夫孝,始于侍親”。孝最基本的就是供養(yǎng)父母,給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質(zhì)保障,至少不要讓父母跟著我們受凍挨餓。但是,轉(zhuǎn)眼看看此刻,我們都已經(jīng)二十多歲了,又有幾個人能夠拍著自己的胸膛說:“我已經(jīng)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忙了”,“我每個月還能夠給父母存一些錢”嗎?又有幾家父母閑居在家里,享受著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數(shù)父母仍在辛勤的勞作,仍在流汗、流血。甚至此刻社會上還出現(xiàn)了一群新人類——啃老族,他們從小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長大了還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這種人的孝又在何方呢?
你有聽過嗎?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摯虞說:“事親以敬,美過三牲!薄F鋵,他們說的主旨只有一個——尊敬父母。反觀此刻,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父母不知為我們付出了多少,父母都在盡力培養(yǎng)一個最優(yōu)秀的兒子,一個最優(yōu)秀的女兒,但我們呢?在外面大手大腳的花父母的錢,轉(zhuǎn)過臉就又和父母吵架,頂撞父母,父母辛辛苦苦養(yǎng)了我們二十多年,到最后卻連子女一句感恩的話,甚至一句“爸、媽,您們辛苦了”也聽不到,是我們害羞嗎,是我們就應(yīng)做的嗎?可笑又無奈的是很多人,借用同學(xué)的一塊橡皮擦,明白要說聲“謝謝”;不留意踩了別人的腳要說一句“對不起”;托欠別人的東西,很久不還,內(nèi)心還會很愧疚,遇見彼此還挺不好意思的?蓱(yīng)對父母呢?父母無私的給了我們多少,買了多少學(xué)習(xí)、生活用具給我們,我們又何曾說過一聲“謝謝”;我們頂撞過父母多少次,我們又惹父母生過多少次氣,我們又何曾對父母說過一句“對不起”;我們拿了父母那么多東西,借了父母那么多錢,父母有要我們還過嗎,我們有感到過愧疚嗎?難道真的是科技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達,讓我們的感情淡化了嗎?
你有聽過嗎?孔子曾說過“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也曾說過:“不得乎親,不能夠為人;不順乎親,不能夠為子!,他們所描述的是孝的更高的境界——孝順父母,順從父母的意愿。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比缃,我們不需要像王祥一樣,赤身臥寒冰,求鯉歸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樣,百里負米為親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樣,抱竹而泣,持筍歸做羹。我們能做的就是:聽父母的話,順從父母的意愿,父母讓做的,我們努力去做,父母不讓做的,我們呆著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氣;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靜靜的幫父母倒上一杯溫水;父母累了,輕輕的擦掉父母額頭上的汗珠;父母孤單了,默默的陪伴在他們身邊;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溫馨的問候。這樣,父母只要看到這些眼睛里面也會滿含淚水;我們只要能夠做到這些就很不錯了,而不是讓父母洗自己的衣襪,也不是坐在電視前面和父母爭遙控,更不是一聲不響的出去玩,而讓父母為我們擔(dān)憂。
你有聽過嗎?“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最后立身”。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于青史,以彰顯父母的恩德。每一個父母最大的夢想就是期望兒女成才,期望兒女能健健康康的長大,期望兒女在學(xué)校能吃好、睡好、學(xué)好。為此,他們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供我們上學(xué)、給我們買復(fù)習(xí)資料、為我們請家教,等我們長大了還為我們的婚姻、事業(yè)奔波忙碌,還為我們的子女擔(dān)憂。而作為子女呢?在學(xué)校經(jīng)常逃課,渾渾噩噩,虛無縹緲,沒有自己的志向,更沒有實現(xiàn)志向的不懈努力,終日無所事事,不時還會違反校紀(jì)校規(guī),讓父母來學(xué)校,家長會丟盡父母的臉面,讓父母為我們擔(dān)心、難過。我們又何曾好好的為我們的父母想過呢?不要以為這些都是父母就應(yīng)做的。在這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社會里,又有多少人會想起家中年邁的父母呢?他們期望子女早些回家,可他們的子女又不明白在哪里徹夜狂歡呢,我們會經(jīng)常郁悶,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和對生活的得過且過,又是為了什么呢?有時候經(jīng)常看著忙忙碌碌的人群、林立的高樓和寬敞的馬路發(fā)呆,總是在不停的問自己,這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
你明白嗎?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歲月賦予了母親魚尾紋,上帝帶走了她青春的美麗,母親放下了這一卻只為讓子女幸?鞓罚(dāng)你身處異地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那位白發(fā)滄桑的母親,多少次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呆呆的坐在門檻上,青筋滿布、瘦骨如柴的雙手捧著你留下來的照片,松弛的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她多么期望兒女能來一通電話,多么期望兒女能夠回家來看看,哪怕是回家吃頓飯,陪她靜靜的坐一會。曉寒凜冽、北風(fēng)呼呼,冬雪寒徹了整個大地,雪野里一位銀絲縷縷的老人,靜靜的立在雪地里,手里夾著一支點燃的香煙,他緩緩的將煙遞進嘴里微微的吸了一口,瞇起眼睛來,吐出一片煙霧,老人呆呆的望著遠方,那是兒女離開的地方,快過年了,他在等待,等著兒女們回來團聚,等著兒女們回來叫他一聲“爸”,歲月的磨礪,使他的背在堅挺,卻使他的步履在蹣跚。天邊一行大雁飛過,似乎演繹著回家的序曲,遠方的兒女,為了金錢四處奔波,何時想過家中的父母已經(jīng)年邁,需要他們的陪伴。物質(zhì)的生活是完美的,但父母不會向我們索求任何東西,難道作為子女的不就應(yīng)時;丶铱纯磫幔
也許,同學(xué)、朋友、愛人的生日我們牢牢的記在心里,并時時準(zhǔn)備一份完美的禮物,而父母呢?又有多少人記住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親自送上了一份完美的祝福?父親節(jié)的時候,給爸爸買條魚,學(xué)習(xí)、工作再忙,也要親自給爸爸送過去,爸爸會樂的嘴也合不上;母親節(jié)的時候,給媽媽買雙襪子,親自給媽媽穿上,媽媽眼睛里也會含著淚水,實在抽不出時間,三天兩頭打個電話,問問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別的,只需望子女能夠惦記著。這些,你能做到嗎?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有一縷最溫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的父母。曾記得,著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職責(zé)和根基!,我們更就應(yīng)牢牢的銘記: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huán)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娘不敬敬何人?
養(yǎng)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22
花需葉綴顯絢爛,人需孝襯現(xiàn)修養(yǎng)。————題記
“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边@是出現(xiàn)在我的讀書筆記上的一句話。他出自一部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圣著作———《孝經(jīng)》不錯!孝,的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將它讀完,我仿佛撥開云霧見青天
《孝經(jīng)》為上自君臣、下至庶民的處于不同社會階級的人制定出了不同的行孝原則,在當(dāng)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超時代意義,是儒家經(jīng)典十二經(jīng)中篇幅最短小精煉的一經(jīng),但它卻辭簡義駭。《孝經(jīng)》里的故事或娓娓動聽,或余音繞梁,或催人淚下,或艱深晦澀,但如此之多的嘉言懿行無非想要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之行,莫大于孝”
“百善孝為先”“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千萬經(jīng)典,孝義為先”……“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有了“孝”字。古來圣賢皆孝順:春秋有子路百里負米,西漢有劉恒親嘗湯藥,東漢有黃香扇枕溫衾,三國有陸績懷橘遺親,北宋有黃庭堅滌親溺器……我們也都知道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獸尤如此,人何以堪?”孝是綻放在人倫治理里面最美、最香的一枝花。
對于當(dāng)今社會的一些自殘、甚至輕生的人來說,這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對于一些輕易想要改變自己外觀上的缺陷的人,這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為了滿足自己浮云般的虛榮心,擅自改變父母賜予你的最獨特的東西,最后還是經(jīng)過歲月的`洗滌回到原處,他們又給父母帶來了什么呢?
這世上那對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從不奢求什么回報,把自己如星辰般數(shù)不清的愛給予了我們,我們豈能辜負他們的厚望?所以,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好好學(xué)習(xí),為長大成為祖國棟梁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讓我怎樣感謝你?當(dāng)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fēng),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歲月是無情的,它贈予父母的是兩鬢白發(fā)、兩行皺紋、兩根青筋,父母是有情的,他們用他們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只屬于我們的愛歌,而我們愿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工作、遠離這喧囂塵世,為父母鑄一首愛的贊歌呢?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壁s快為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讀了《孝經(jīng)》,我們不能只是囫圇吞棗,要讓這個偉大的漢字雄偉的、永遠的鐫刻在我們的心中!別讓“孝”這個觀念漸漸在我們的生活淡卻,要讓“孝”這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永遠傳承下去!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23
今年五月初,媽媽在她的同學(xué)徐佑老師的推薦下,下載了YY語音,從此媽媽每天早晨五點起來,聽YY語音里的“開心綠豆親子大學(xué)”讀經(jīng)平臺的老師講課。慢慢地,有所心得的媽媽便萌生了給我也讀讀育心經(jīng)典的念頭。但我看到書單上有那么多書我退縮了。又過了些日子,媽媽再次試探著問我:“寶貝,挑戰(zhàn)一下哦?”我答應(yīng)了,不就五年么,這五年每天有媽媽的陪伴一起讀經(jīng)典,也是很幸福的哦,堅持下來或許是一件好事呢!
終于盼到了育心經(jīng)典,我可開心了!育心經(jīng)典有《易經(jīng)》、《孝經(jīng)》、《詩經(jīng)》《弟子規(guī)》、《難經(jīng)》、《老子》……一整套國學(xué)蒙學(xué)經(jīng)典!書和音頻光盤擺放了滿滿一柜子。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我們讀經(jīng)有講究的,要采用137累積法,每天讀三樣,連續(xù)讀七天,循序漸進,每本都有跟讀音頻配套,每個音頻的時間差不多是十分鐘,所以讀經(jīng)對我以后的學(xué)習(xí)和作業(yè)沒有太多的沖突。
從7月23日開始,我和媽媽就正式讀經(jīng)了,第一輪讀的是:《易經(jīng)》、《孝經(jīng)》、《弟子規(guī)》,三個星期持續(xù)下來,只有《易經(jīng)》還沒讀完!缎⒔(jīng)》、《弟子規(guī)》已經(jīng)讀得朗朗上口了,今天我就來說說讀《孝經(jīng)》的感悟吧。
《孝經(jīng)》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傳說是孔子自做,但南宋時期已有人懷疑是出于后人附會,清代紀(jì)昀在《四庫全書總目錄》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與秦漢之際,自西漢之魏晉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現(xiàn)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全文共分18章。
讀了《孝經(jīng)》我得公開一個秘密,那就是以往在冬季我的腿上會出現(xiàn)一些紅色的斑斑點點(現(xiàn)在沒有了),醫(yī)生說是皮膚干燥所致?墒,這被班里同學(xué)發(fā)現(xiàn)后說我有一個個“紅爸爸”、“綠爸爸”……我為此很苦惱,為什么你們要說我,我真心不喜歡我這身皮膚,人家的皮膚:雪白雪白、光滑、沒有紅疤……但是,正如古人所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人的四肢皮膚毛發(fā),都是父母賜予的,不敢予以傷害、損毀!我的皮膚雖然不好但它們是父母賜予的,我們應(yīng)該珍惜,以回報父母,每個人的皮膚都有優(yōu)點與缺點!況且每年秋冬季節(jié)媽媽每天早晚都用潤膚乳給我按摩,現(xiàn)在我腿上也沒有紅疤了,我更熱愛自己的皮膚了。
在《孝經(jīng)》有那么一句話: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五刑所屬的犯罪條例有三千多,其中沒有比不孝更大的罪過了。我仔細想了一下,父母辛苦把你養(yǎng)大你卻因為父母嘮叨而對他們不孝不應(yīng)該!記得《兒童文學(xué)》里有一篇母親為了兒子,沒日沒夜的勞作,而兒子呢用母親辛苦掙來的`錢去網(wǎng)吧,當(dāng)被母親發(fā)現(xiàn)對他狠狠說了一通,兒子竟然記恨母親,在那一晚把母親殺了!不孝!不孝!大逆不道!不孝果然是最最大的犯罪行為,自己的母親就因為說了他幾句,兒子竟會如此對待自己的母親,這種事例有好多,但是這種事情也最最最可恥!
《孝經(jīng)》天子章:“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弊屛覀兠靼琢艘粋有孝的人不光光只愛自己的親人,對所有人都會視作親人,我長大了可得擦亮眼睛,絕不和沒有孝心的人做朋友。
瞧,《孝經(jīng)》是多么有用!竟讓我明白了孝是人最大的意念!它是我讀經(jīng)里程的良好開端,我要從古代圣賢那里汲取更多的知識,讓自己更強大、更“富有”,我的五年讀經(jīng)挑戰(zhàn)信念變得更加堅定了!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24
前幾天,老師領(lǐng)著我們學(xué)習(xí)了《孝經(jīng)》第一章,從字面上看,一定和“孝順”有關(guān)系。
讀了這篇文章之后,原來我猜的沒錯,主要內(nèi)容就是圍繞著“孝”來寫的?鬃雍退'徒弟曾子在家閑聊,孔子說以前的先王都有著高貴的品質(zhì)和孝順的品德。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要孝順父母,因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易去損傷自己的身體,這是孝順的第一步,其次要學(xué)習(xí),要報效祖國,揚名于后世。
學(xué)習(xí)過之后,我知道了古人和我們現(xiàn)在的人一樣,都是要孝順父母,好好學(xué)習(xí),報效祖國,為祖國增光!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 篇25
孝,是世人一直傳頌的美德,是心中難以言棄的珍寶。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翻涌而去,飛濺的浪花中浮現(xiàn)出無數(shù)“至孝之人”的面龐。
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毙邮且环N可怕的動物,可誰又知道他們?yōu)榉毖芎蟠梢匀淌鼙臣顾毫训耐纯?而我們從呱呱墜地開始,父母便含辛茹苦撫養(yǎng)成長,我們的頑皮與任性,不知使他們留下了多少辛酸的淚水,可以說父母為了我們的成長,傾盡所有。
昔日,孟母為了給孟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三遷房舍。又見孟子不思上進,擔(dān)心其學(xué)業(yè)半途而廢,便狠心斷織教育孟子。從孟母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母親對兒女的關(guān)愛,看到了父母希望兒女成才的殷切期望。每當(dāng)雨果在創(chuàng)作途中感到煩躁不安時,母親那溫暖的雙手,總是輕輕的放在他的雙肩上,以撫平他心中的不安和焦慮。正是因為有了母親默默的關(guān)愛,也使他最終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文學(xué)家。
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教育上,更融進了我們的點滴生活之中。今天,當(dāng)我們放學(xué)回家后,同樣是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卻為我們早早做好了一桌可口的飯菜;今天,當(dāng)我們臥病在床時,同樣心力交瘁的父母卻噓寒問暖,徹夜不眠;今天,當(dāng)我們深夜苦讀時,睡衣深沉的父母仍然不辭辛勞,陪伴在我們左右。一杯熱奶,一句問候,濃濃的愛意讓我們倍感溫暖!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泵辖嫉囊痪湓,吟出了我們心中所有的感激!
人們都說烏鴉是帶來厄運的兇象,可誰能想到他們有反哺的天性呢?烏鴉尚知反哺,而作為為人類的我們不是更應(yīng)該孝敬父母嗎?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小黃香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留下他與父親一起生活。夏天,他把父親蚊帳里的蚊子捉完,然后用扇子扇冷涼席才讓父親睡。冬天,他在父親睡前先用身子暖和父親的床席,未免父親受凍。他身影幺小,卻用心詮釋著盡孝的真諦,這抹芬芳彌漫在三字經(jīng)中愈久彌香。而當(dāng)下更有捐腎救母的田世國用行動證明著新時代的青年對“孝”這一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和發(fā)揚。
而對我來說,什么算是孝呢?我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中,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就是我的天,我的全部。我每天與她談心,她最喜歡聽我在學(xué)校里取得的成績,雖然我的成績并不理想,但是任何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會使母親非常高興,我愛和她討論每天在學(xué)校里發(fā)生的趣事,我回味,她分享,歡笑中,我讓母親忘卻了辛勞。也許此刻我的孝僅僅只能停留在替母親分憂解愁、與母親談心聊天、還有努力時自己的學(xué)業(yè)更上一層樓上,然而,我卻堅信,只要我心存感激,在未來的某一天,這粒孝心的種子必將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為母親撐起一片藍天。
心存感激、回報父母,讓這愛的筆觸記錄下與父母共度的每一個不可缺少的燦爛章回;心存感激、回報父母,讓那些父母為了我們付出的艱難歲月教會我們堅強樂觀,為我們的人生大廈墊下最堅實的基石;心存感激、回報父母,讓生命的一切驚喜與感動陪伴我們和父母走過細水長流。把孝心傳遞給普天下所有的摯愛雙親吧!
【《孝經(jīng)》讀后感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孝經(jīng)讀后感02-18
《孝經(jīng)》讀后感03-12
孝經(jīng)讀后感通用05-27
孝經(jīng)讀書心得01-04
獵人筆記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獵人筆記》讀后感作文12-13
讀后感作文02-24
讀后感的作文03-10
讀后感的作文[經(jīng)典]09-26